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高校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亚亮 刘海涛 仝倩倩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以2020年淮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评估和新一轮OBE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深入剖析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考、评等方面提出新时期基于应用型、地方性、创新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教改思路:调整课程开设时间、... 以2020年淮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评估和新一轮OBE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深入剖析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考、评等方面提出新时期基于应用型、地方性、创新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教改思路:调整课程开设时间、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增设多元化的实验项目、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等,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而满足社会及学科发展的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设计初步 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协同蚯蚓钝化工业污泥中重金属及环境风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明 刘欣 +1 位作者 沈露 储昭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2-1353,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工业污泥重金属(Cu、Zn、Pb、Ni)生物有效性和安全风险的影响,分别将3种生物炭(稻壳炭、竹炭、秸秆炭)和蚯蚓添加到工业污泥中堆肥,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污泥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总量、...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工业污泥重金属(Cu、Zn、Pb、Ni)生物有效性和安全风险的影响,分别将3种生物炭(稻壳炭、竹炭、秸秆炭)和蚯蚓添加到工业污泥中堆肥,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污泥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含量、形态和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堆肥相较于污泥单独堆肥,能降低污泥pH和OM含量,升高TN、TP含量及EC;3种生物炭与蚯蚓协同进一步降低污泥pH和OM含量,增加TN、TP含量与EC,其中4%竹炭的添加效果最佳。与污泥堆肥和蚯蚓堆肥相比,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显著降低重金属含量和生物有效性,4%稻壳炭协同蚯蚓堆肥对Ni、Cu、Zn的去除效果较好,重金属总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1.71%、13.51%、25.89%(P<0.05),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42.80%、23.27%、11.06%(P<0.05)。形态分析表明: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将Cu向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Pb、Ni、Zn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其中4%竹炭协同蚯蚓堆肥时转化率最高,钝化效果较好。3种生物炭协同蚯蚓处理污泥潜在生态风险(RI)均属于低风险,其中稻壳炭协同蚯蚓处理风险最低(RI为95.9),秸秆炭协同蚯蚓处理风险相对较高(RI为97.04)。健康风险评价发现处理组中非致癌物质通过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摄入途径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总风险(HI)均小于1,处于人体可接受水平,秸秆炭协同蚯蚓处理总风险最小(HI为0.092)。综上,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为降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提供了有效策略,其中竹炭在改善理化性质和钝化重金属方面较好,稻壳炭在去除重金属总量和安全性方面优于竹炭、秸秆炭,而秸秆炭则在整体风险控制中表现良好,三者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泥 重金属 蚯蚓 生物炭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3
作者 王兴明 胡雨琴 +5 位作者 范廷玉 董众兵 梁淑英 董鹏 储昭霞 邓瑞来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7,共15页
为探究沉陷塘与非沉陷塘、光伏沉陷塘与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型光伏沉陷塘与立柱型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对光伏沉陷塘中Cr、Ni、Cd、Pb、Cu、Mn、Zn等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 为探究沉陷塘与非沉陷塘、光伏沉陷塘与无光伏沉陷塘、漂浮型光伏沉陷塘与立柱型光伏沉陷塘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对光伏沉陷塘中Cr、Ni、Cd、Pb、Cu、Mn、Zn等7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USEPA模型对微量元素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陷塘中Cd大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最高达11.78μg·L^(−1),Cu、Zn浓度最小值分别为13.75μg·L^(−1)、34.85μg·L^(−1),均大于长江河源区背景值3.01μg·L^(−1)、6.46μg·L^(−1),呈现一定富集现象,其中,Zn富集程度较高;与无光伏沉陷塘相比,沉陷塘微量元素浓度较低,没有受到光伏面板材料的影响或光伏面板影响较小,整体表现为漂浮型光伏电站>立柱型光伏电站>无光伏沉陷塘;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发现沉陷塘污染水平整体表现为立柱光伏沉陷塘>漂浮光伏沉陷塘,光伏沉陷塘>无光伏沉陷塘,沉陷塘>非沉陷塘;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显示,漂浮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冶金化工、汽车排放,立柱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矿业开采、道路交通、燃煤和农业肥料,无光伏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内源污染,非沉陷塘的污染源为工业生产、农业肥料和道路交通;健康风险评价发现沉陷塘中非致癌物质通过饮水摄入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总风险HI均小于1,最大为0.133,处于人体可接受水平,致癌物质Cr、Cd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CR小于1×10^(−6),认为无致癌风险或致癌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陷塘 微量元素 污染评价 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越冬鸳鸯对城市近郊人工湿地的生境利用和行为适应
4
作者 程磊 李友菊 +2 位作者 高齐齐 陈锦云 刘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为探究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而形成的人工湿地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生境利用模式及其行为变化规律,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淮南鸳鸯湖城郊湿地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越冬鸳鸯在不同天气、越冬阶段以及雌雄个体间... 为探究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而形成的人工湿地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生境利用模式及其行为变化规律,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淮南鸳鸯湖城郊湿地公园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越冬鸳鸯在不同天气、越冬阶段以及雌雄个体间的生境利用和日行为模式进行研究,观察记录觅食、休息、游泳、移动、社群、维持、警戒和飞行等行为,共记录1628条有效数据,累积时长407 h。结果显示:(1)越冬鸳鸯种群数量在不同越冬阶段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7.031,P<0.001),中期种群数量最多且相对稳定[(223.526±11.026)只,雌雄性比1∶1.16]。(2)越冬鸳鸯对鸳鸯湖5种类型生境的利用存在明显偏向性特征(χ^(2)=163.436,P<0.001),通常选择生境面积最小(0.034 hm^(2))且可利用率最低(0.005)的水域-芦苇交错区栖息觅食(偏好指数128.074)。(3)不同天气条件下越冬鸳鸯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晴天,越冬鸳鸯的觅食、游泳、维持、警戒和飞行行为相对于阴雨和雾霾天时间占比最高,休息行为占比最低;阴雨或雾霾天,越冬鸳鸯则增加个体静息等低能耗行为,减少觅食和飞行等高能耗行为。(4)不同越冬阶段以及性别之间越冬鸳鸯日行为时间分配模式不同。鸳鸯的日行为时间分配整体组成仅在越冬前期和后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游泳和社群行为在越冬中期时间占比最高,均显著高于前期;警戒行为则随着越冬期进程呈现前期最高,中期次之,后期最低的变化趋势;觅食、休息、移动、维持和飞行等行为在不同越冬阶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之间个体在休息、游泳、社群和维持行为上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呈显著性差异(P<0.05),觅食、移动、警戒和飞行等行为则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在城郊人工湿地公园中,越冬鸳鸯展现出不同于传统越冬地的生境利用模式和行为特征。鸳鸯通常选择避开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和时间,以减少人为干扰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鸳鸯等越冬雁鸭类水鸟对生态修复后人工湿地的生态适应机制以及栖息地恢复和物种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利用 行为时间分配 人工湿地 越冬鸳鸯 采煤沉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广鑫 高钰敏 +2 位作者 丁小莉 张雨茹 张正竹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水浸出物是茶叶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提出利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快速检测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60份乌龙茶样品的光谱信息,通过Savitzky-Golay(SG)滤波器对原... 水浸出物是茶叶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提出利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快速检测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60份乌龙茶样品的光谱信息,通过Savitzky-Golay(SG)滤波器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对采集的SG预处理光谱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基于SG预处理光谱和SPA法优化的特征光谱建立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的PLS定量模型。结果显示,利用SPA法优化出14个特征波长建立SPA-PLS模型的性能最佳。在预测集中的相关系数为0.896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8034%,剩余预测偏差为4.11。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SPAPLS算法快速检测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含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浸出物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连续投影算法 检测方法 乌龙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对铜尾矿中重金属(Zn,Pb,Cd,Cr和Cu)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兴明 王运敏 +6 位作者 储昭霞 鲁先文 陈广洲 查甫更 崔红标 程一松 张瑞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88-2697,共10页
铜尾砂堆积在地表会随着淋溶和风化作用溶出重金属元素,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其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进行基质改良,进行植物修复。通过黑麦草盆栽实验,将淮南煤矸石添加入铜尾砂,探讨矸石对铜尾砂中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矸石添加能显... 铜尾砂堆积在地表会随着淋溶和风化作用溶出重金属元素,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其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进行基质改良,进行植物修复。通过黑麦草盆栽实验,将淮南煤矸石添加入铜尾砂,探讨矸石对铜尾砂中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矸石添加能显著提高铜尾砂p H、有机质和养分水平(总氮、总磷和总钾),缓解尾矿砂贫瘠环境。矸石添加后,铜尾砂中Zn,Pb,Cd和Cu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逐步向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除个别处理Pb和Cu残渣态),铜尾砂中有效态Zn,Pb,Cd和Cu浓度不断降低,从而降低了黑麦草中相应重金属浓度,总体表现为铜尾砂-黑麦草系统内Zn,Pb,Cd和Cu生物活性降低效应。然而,由于矸石中Cr浓度相对铜尾砂偏高,其添加会引起尾矿砂中有效态Cr浓度及Cr迁移性增加而增大黑麦草对Cr的吸收。因此,煤矸石可对尾矿砂中Zn,Pb,Cd和Cu产生一定稳定化作用,而虽然矸石内源性Cr会释放到铜尾砂,其也可被黑麦草富集,由此,煤矸石可视为一种潜在的废弃物改良剂,对铜尾砂具有一定生态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铜尾砂 黑麦草 重金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和O_3升高对菜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施翠娥 艾弗逊 +2 位作者 汪承润 颜守保 车运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3-1109,共7页
利用OTC平台和青菜盆栽实验,探索[CO_2]、[O_3]或[CO_2+O_3]升高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未来大气CO_2或/和O_3升高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风险性。结果表明,[CO_2]升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的可溶性有机... 利用OTC平台和青菜盆栽实验,探索[CO_2]、[O_3]或[CO_2+O_3]升高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未来大气CO_2或/和O_3升高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风险性。结果表明,[CO_2]升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磷(TP)、总碳(TC)、铵态氮(AN)、硝态氮(NN)含量和含水量(SWC),进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以及土壤蛋白酶(PRA)、蔗糖酶(SA)、脲酶(UA)、多酚氧化酶(POA)、酸性磷酸酶(APA)和中性磷酸酶(NPA)活性。相反,[O_3]升高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DOC、TP、TK、TC、TN、AN、NN、SWC、MBC和MBN含量,提高了MBC/MBN比值,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土壤PRA、SA、UA、POA、APA和NPA酶活性。而[CO_2+O_3]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O_3]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降低了[CO_2]升高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刺激效应。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可用于评价未来大气CO_2或/和O_3升高对菜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顶式气室(OTC) 臭氧 二氧化碳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过氧化物酶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计算机分子模拟
8
作者 王方略 张力雯 +3 位作者 张东晨 徐敬尧 吴学凤 邓胜松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8-1477,共10页
为探究锰过氧化物酶(MnP)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的微观相互作用,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与MnP的结合,根据-CDOCKER Energy_score打分最高的原则,对获得最佳结合构象进行分析.结合亲和力分... 为探究锰过氧化物酶(MnP)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的微观相互作用,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与MnP的结合,根据-CDOCKER Energy_score打分最高的原则,对获得最佳结合构象进行分析.结合亲和力分析表明,MnP对HPAM-5有最高的亲和力,而且MnP对HPAM的亲和力随其碳链的延长逐渐升高.相互作用分析表明,MnPHPAM-2的稳定性比MnP-HPAM-3更差是由于HPAM-2分子内氢键;MnP-HPAM-4比MnP-HPAM-2和MnP-HPAM-3更稳定是由于盐桥;强氢键是MnP-HPAM-5最稳定的主要原因.MD模拟结果分析表明,MnP-HPAM-4享有最小的RMSD、RMSF和Rg,此时复合物结合是最稳定的.根据模拟及降解实验结果提出了MnP降解HPAM机理:H2O2引发MnP中Mn^(2+)氧化为Mn^(3+);Mn^(3+)从HPAM(1)和(2)攻击位点上抢夺一个电子而引发自由基链反应,在不破坏化学键下产生2种阳离子自由基,而且Mn^(3+)还原成Mn^(2+)供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过氧化物酶(MnP)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MD)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漆酶降解多环芳烃的结合模式与相互作用分析
9
作者 张力雯 卓桂英 +6 位作者 王方略 曹诗语 刘思怡 吴雅雯 张东晨 徐敬尧 吴学凤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7,共7页
以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漆酶(Lac)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细菌漆酶降解低阶煤多环芳烃(PAH)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模拟Lac与PAH结构模型的结合模式,基于能量打分最高原则,选取最佳结合构象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结合... 以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漆酶(Lac)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细菌漆酶降解低阶煤多环芳烃(PAH)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模拟Lac与PAH结构模型的结合模式,基于能量打分最高原则,选取最佳结合构象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结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Lac与萘的结合更接近于Lac活性口袋的中心位置,Lac-萘复合物的负的总能量打分值最大、结合自由能最负,表明Lac与萘的亲和力最大、结合最稳定,因此,萘是Lac的最适底物。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萘的芳香环与Lac残基Arg487的烷基侧链形成2个疏水相互作用,与残基Asp507的羧基阴离子形成1个静电相互作用,且萘的空间位阻较小,表明Lac与萘结合最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疏水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Lac降解萘的可能机理为:Lac的T1 Cu^(2+)攻击萘的2个芳香环位点,抢夺1个电子形成2种阳离子自由基而引发芳香环裂解,同时T1 Cu^(2+)将电子传递到Lac的三核中心,在此将O2还原成H2O,达到降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漆酶 多环芳烃(PAH) 结合模式 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在冷藏期间品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琳琳 陈志娜 +2 位作者 孙瑞雪 刘娴雅 王语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7,共7页
为探究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在冷藏期间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对发酵草莓汁在4℃下冷藏28 d期间的主要理化指标、活性物质、抗氧化能力、活菌数及感官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综合检测。结果显示,在冷藏期间,发酵草莓汁的总酚、总黄酮和V_(C)含... 为探究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在冷藏期间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对发酵草莓汁在4℃下冷藏28 d期间的主要理化指标、活性物质、抗氧化能力、活菌数及感官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综合检测。结果显示,在冷藏期间,发酵草莓汁的总酚、总黄酮和V_(C)含量均有下降,相应的其抗氧化能力包括SOD酶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降低了16%、8.5%和28.3%。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分别减少了12.8%和14%,醋酸菌活菌数增加了16%。感官评价中,除气味得分升高外,因L^(*)与a^(*)的降低,b^(*)的升高,发酵草莓汁色泽评分降低,同时,悬浮稳定性和pH的下降,使组织状态和滋味得分也出现降低,但得分均在6分以上。总体上,在冷藏期间,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的主要理化指标和活性物质稳定性较强、乳酸菌等活菌数仍保持在6 lg CFU/mL以上,抗氧化能力仍保持65%以上的较高活性,感官评定也在可接受范围,说明水开菲尔粒发酵草莓汁的综合品质在冷藏28 d内可保持较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开菲尔粒 草莓汁 冷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研究
11
作者 高钰敏 张雨茹 +5 位作者 丁小莉 李劲 卜易彬 卫志辰 任广鑫 张正竹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概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详细描述了茶制品关键组分的快速检测、品质控制及数字化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装备的创制与应用,同时对该技术在茶叶质量管控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翠娥 颜守保 +1 位作者 张科贵 汪承润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9期162-165,共4页
为适应生物类学科多专业的招生,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目标定位的需求,以微生物学为试点,构建了"基础-综合提高-研究创新"3水平模块式实验教学体系,并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逐渐向学生独立探究的渐进式研究性教学模... 为适应生物类学科多专业的招生,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目标定位的需求,以微生物学为试点,构建了"基础-综合提高-研究创新"3水平模块式实验教学体系,并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逐渐向学生独立探究的渐进式研究性教学模式。该体系实际应用的效果表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而且为进一步深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模块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HEN1的安全性、益生性评价及其对豆乳低聚糖的代谢分析
13
作者 陈志娜 操诗怡 +4 位作者 尹琳琳 邵孟元 叶韬 徐张瑞 黄晓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2-211,共10页
植物乳植杆菌是重要的益生菌资源,本研究旨在评估植物乳植杆菌CHEN1的安全性、益生性及其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代谢潜能。通过基因组测序和功能注释分析菌株的遗传特性,结合表型实验(溶血活性测定、有害代谢物检测、药敏性评价、耐受性实... 植物乳植杆菌是重要的益生菌资源,本研究旨在评估植物乳植杆菌CHEN1的安全性、益生性及其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代谢潜能。通过基因组测序和功能注释分析菌株的遗传特性,结合表型实验(溶血活性测定、有害代谢物检测、药敏性评价、耐受性实验、疏水率和自聚集率)评估其安全性和益生潜力,并解析其对豆乳低聚糖的代谢机制。结果表明,该菌基因组中不含硝基还原酶、胰蛋白酶等有害代谢相关基因,溶血实验和有害代谢物检测均为阴性。药敏实验显示其对β-内酰胺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敏感,耐药基因可转移性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菌株在pH2.0孵育2 h的存活率为22.47%,在0.3%胆盐条件的存活率为33.80%,胃肠液模拟实验存活率达73.32%,疏水率为41.83%,自聚集率为13.47%,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基因组功能注释揭示菌株具有完整的棉子糖和水苏糖代谢途径,进一步通过豆乳发酵实验进行验证。发酵后豆乳中水苏糖含量由1043.83 mg/L降至536.01 mg/L,棉子糖含量由270.69 mg/L降至134.69 mg/L,表明CHEN1对两种糖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具有降解豆乳中胀气因子、改善消化性的潜力。综上,CHEN1菌株具有潜在的安全性和益生性,可作为功能性菌株应用于植物基食品的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 代谢分析 安全性 益生性 豆乳低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观赏海棠光合特性及固碳释氧差异分析
14
作者 李长爱 王慧 +6 位作者 刘玲 李亚亮 仝倩倩 张传乐 刘政政 汪锦 张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7,共10页
【目的】研究6种观赏海棠的光合特性及固碳释氧能力的差异性,为合理筛选观赏海棠树种,增加城市绿地生态碳汇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湖北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梨花海棠为材料,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 【目的】研究6种观赏海棠的光合特性及固碳释氧能力的差异性,为合理筛选观赏海棠树种,增加城市绿地生态碳汇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湖北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梨花海棠为材料,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及蒸腾速率(T_(r)),计算日净同化总量(P)、单株叶面积指数(L_(AI))、日固碳量及释氧量,并测定其叶绿素(Chl)含量。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片表皮气孔微形态,运用Pearson法分析6种观赏海棠日固碳量与L_(AI)、叶面积(L_(A))、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6种观赏海棠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的是木瓜海棠和湖北海棠,呈双峰型的是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梨花海棠和垂丝海棠;2)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排序为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梨花海棠>湖北海棠>垂丝海棠,P越高,单位叶面积固碳量、释氧量也会越高。单株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日固碳释氧量排序为木瓜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梨花海棠>垂丝海棠>湖北海棠;3)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W_(CO_(2)))与G_(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_(r)和Ch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日固碳释氧量(Q_(CO_(2)))与L_(AI)、L_(A)与Ch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W_(CO_(2))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气孔密度(S_(D))和气孔宽度(S_(W))呈显著负相关。【结论】6种观赏海棠P_(n)、G_(s)、T_(r)、Chl含量、叶片表皮气孔微形态、L_(A)、L_(AI)和日固碳释氧量均存在差异。G_(s)、T_(r)、Chl含量和LA综合数值较高的贴梗海棠和西府海棠,以及L_(AI)和L_(A)最高的木瓜海棠光合固碳释氧能力较高,可为后期城市园林绿化优良树种的选择、植物生态效益评价与生态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光合特性 固碳释氧 叶片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研究
15
作者 李长爱 刘玲 李亚亮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80-282,共3页
新农科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要求高校以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为引领,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应用型农林人才,而协同育人是贯彻这一政策的重要途径。园林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农林专业,本科教育应鼓励组建跨学科团队,构建跨... 新农科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要求高校以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为引领,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应用型农林人才,而协同育人是贯彻这一政策的重要途径。园林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农林专业,本科教育应鼓励组建跨学科团队,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推动学科优势互补与交叉融合;通过多主体协同、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产教与科教的融合;根据社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将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融入教学与科研中;通过多方面协作,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政府政策引导,高校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联动,协同育人,肩负起推动乡村振兴、营造宜居宜业生态人居环境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园林 应用型人才 协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降雪灾害对淮南市园林绿化树木损害的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董冬 颜守保 +3 位作者 丁晓浩 罗亚 张文露 叶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4-843,共10页
2018年1月初发生特大降雪后,对淮南市4种类型的城市绿地中树木雪灾受损情况进行了调查。将受损树木分为6个受损类型,确定所有胸径(地径)高于6 cm受损树木的受损等级;分析不同生长型(常绿/落叶)树种的受损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 2018年1月初发生特大降雪后,对淮南市4种类型的城市绿地中树木雪灾受损情况进行了调查。将受损树木分为6个受损类型,确定所有胸径(地径)高于6 cm受损树木的受损等级;分析不同生长型(常绿/落叶)树种的受损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胸径(地径)、树高以及树冠重叠度与树木受损之间的关系;计算不同树种受损指数,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不同树种受损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树木受损较严重,有23种5 181株树木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轻度受损、中度受损和重度受损个体占总受损个体比例分别为36.15%、44.53%和19.32%;生长型(常绿/落叶)是影响树木受损的重要因素,常绿树种在各个受损等级均高于落叶树种;随着胸径的增加,树木受损的比例先减小后增大,胸径(地径)与断枝少个体的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严重断枝或断梢和折断个体的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树木的损伤比例随树高增大而降低,但断枝多、断梢等损伤程度高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矮树主要为压弯和折断,中、高树主要为断枝;树冠重叠度与树木中度受损呈显著正相关(r=0.824,P<0.01),重叠度低的树木易发生压弯、折断和倒伏,重叠度高的易发生断枝。受损比例高于40%的6个树种间的受损指数差异显著(P<0.05),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受损指数最高(ID=0.42),与其他5个树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对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突发暴雪灾害中树种的管理和保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树木 雪灾 受损类型 树木属性 淮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黄调味酱加工工艺及其微生物污染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叶韬 陈志娜 +4 位作者 刘瑞 张佩佩 王云 王顺昌 陆剑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159,共8页
以蟹黄、蟹肉、鸭蛋黄和棕榈油为主要原料,开发中华绒螯蟹蟹黄调味酱。首先确立了蟹黄酱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然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酱的配方,最后,分析了蟹黄酱加工的主要原料、半成品及关键加工设备的菌落总数,以评估工艺流... 以蟹黄、蟹肉、鸭蛋黄和棕榈油为主要原料,开发中华绒螯蟹蟹黄调味酱。首先确立了蟹黄酱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然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酱的配方,最后,分析了蟹黄酱加工的主要原料、半成品及关键加工设备的菌落总数,以评估工艺流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蟹黄调味酱的主要工艺为原料解冻(4℃,12 h)、混合搅拌(3500 r/min,2 min)、蒸煮(100℃,10 min)、炒酱(120℃,10 min)、灌装、排气(95℃,5 min)和杀菌(95℃,20 min),优化得到的配方为:以冷冻蟹黄质量为100%计,咸蛋黄50%,白砂糖1.5%,食盐3.5%,棕榈油125%、蟹肉15%、白胡椒粉0.5%、生姜粉0.25%、食醋10%、料酒8%、味精0.6%、琥珀酸二钠0.3%。该条件下产品色泽金黄,组织状态均匀,香气浓郁协调,滋味醇厚鲜美。加工过程菌落总数检测表明,原料在混合、蒸煮、炒制、灌装、杀菌过程中的菌落总数分别为(5.60±0.10)、(3.01±0.02)、小于1.0、(2.28±0.18)、小于1.0 lg(CFU/g)。使用该工艺可制备得到蟹黄调味酱,原料本身、混合搅拌以及灌装是污染微生物的主要环节,炒酱和杀菌是控制微生物的关键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蟹黄酱 菌落总数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院校食品化学教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姣 张科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373-374,共2页
为提高师范院校食品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扎实掌握食品化学的相关知识,从食品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食品化学实验以及专业实习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提高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 为提高师范院校食品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扎实掌握食品化学的相关知识,从食品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食品化学实验以及专业实习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提高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型食品科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 师范院校 理论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两步联合发酵对豆渣主要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性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琳琳 陈华磊 +3 位作者 高俊威 伍国庆 谭雨晴 刘雪婷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4-91,共8页
以雅致放射毛霉、枯草芽孢杆菌单独预发酵和分别联合植物乳杆菌发酵豆渣,测定发酵前后豆渣的主要营养品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未发酵豆渣为对照,分别经雅致放射毛霉和枯草芽孢杆菌预发酵后,豆渣的粗纤维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 以雅致放射毛霉、枯草芽孢杆菌单独预发酵和分别联合植物乳杆菌发酵豆渣,测定发酵前后豆渣的主要营养品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未发酵豆渣为对照,分别经雅致放射毛霉和枯草芽孢杆菌预发酵后,豆渣的粗纤维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他主要营养物质均显著升高(P<0.05),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1.6倍和8.5倍,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3倍和29.6倍;相较于预发酵组,植物乳杆菌联合雅致放射毛霉和植物乳杆菌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渣后,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含量分别降低了67.2%和68.3%、苷元型大豆异黄酮升高了2.2倍和2.3倍、β-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加了154.5%和299.3%,总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预发酵和联合发酵均可显著提升豆渣的总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而后者更为显著。豆渣的抗氧化性与其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有较高的相关性。与单独预发酵相比,植物乳杆菌联合雅致放射毛霉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对豆渣主要营养品质、关键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微生物两步联合发酵 营养品质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市新老公园木本植物景观及物种多样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冬 秦志强 +2 位作者 李长爱 蒋德宝 李停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7-254,共8页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淮南市新建公园和老公园植物景观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两类公园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91种,隶属43科67属。结果表明,新建公园在种类数量、乔灌比值、观花和观叶等观赏特性上高于老公园,而老公园在观果植物种类上显...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淮南市新建公园和老公园植物景观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两类公园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91种,隶属43科67属。结果表明,新建公园在种类数量、乔灌比值、观花和观叶等观赏特性上高于老公园,而老公园在观果植物种类上显著高于新建公园;新建公园乔木、灌木层重要值最大的树种分别是香樟(IV=17.92)和石楠(IV=11.28),而老公园分别是悬铃木(IV=14.73)和石楠(IV=13.17)。悬铃木(市树)在新公园中重要值降低,而月季(市花)在新老公园中重要值均比较低;Margalef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出新老公园乔木层高于灌木层的分布规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新建公园乔木层显著高于老公园(P>0.05),而老公园灌木层显著高于新建公园(P<0.05)。新建公园存在种类多,但物种多样性低现象。研究可为淮南市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木本植物 观赏特性 植物多样性 淮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