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亲环境意愿与行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干预
1
作者 李鑫 乌云特娜 +4 位作者 姚尚满 袁方舟 刘振会 李志勇 王晶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为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亲环境意愿与行为的作用效果,本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实验设计,将98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课程前后及课程结束4周后,分别...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为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亲环境意愿与行为的作用效果,本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实验设计,将98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课程前后及课程结束4周后,分别测量被试的亲环境意愿与行为。结果发现:(1)前测中,实验组被试的亲环境意愿及行为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后测及追踪数据表明,实验组被试的亲环境意愿与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证实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干预效果具有一定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 亲环境意愿 亲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在地化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耦合研究
2
作者 罗之前 王小红 王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41,共9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更深厚的兴盛力量。乡村教师作为以乡村文化为依托的存在,其在地化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一方面,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教师在地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教育理念、行动策略和文化根基,使乡村教师“向下扎...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更深厚的兴盛力量。乡村教师作为以乡村文化为依托的存在,其在地化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一方面,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教师在地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教育理念、行动策略和文化根基,使乡村教师“向下扎根”,推进其身心的在地性、知识技能的在地性、环境过程与方法手段的在地性;另一方面,乡村教师的在地化发展明确了乡村教师发展的话语权根基,接纳自己师者的身份并扎根于乡村,承担专业责任与公共责任,唤醒乡村学生和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知理解,使乡村文化的形式、功能和意义不断得以诠释和演绎,继而促进乡村文化的维系和再造,实现“向上生长”。当前,乡村教师在地化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内容与方法耦合度不高、时间与空间耦合水平较低、耦合协调度欠佳等困境。实现乡村教师在地化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机耦合和交互式发展,需要基于“功能—结构—要素”三个层面,从价值维度为乡村文化赋权,激活融合机制;打造扎根当地的乡村文化生态,增强联动机制;优化内外调控系统,焕发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在地化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 耦合发展 乡村文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友好理念下学校课后服务空间的转向与审思
3
作者 于慧 廖军和 张丽莉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1,共6页
儿童与空间之间存在着交互的关系。“双减”政策实施后,儿童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而儿童在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里能在哪里玩,即课后服务空间的问题也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在课后服务空间的构建过程中,成人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缺乏儿... 儿童与空间之间存在着交互的关系。“双减”政策实施后,儿童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而儿童在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里能在哪里玩,即课后服务空间的问题也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在课后服务空间的构建过程中,成人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缺乏儿童的视角,从而忽视儿童对课后服务空间的能动性、互动性与参与性,导致课后服务空间遮蔽了儿童的能动作用与其空间再生产能力,也影响到课后服务的质量。基于儿童友好理念,引入空间意识,建构有创造性、多元化、有教育性的课后服务空间,关注儿童在空间中的体验、参与和需求,支持课后服务空间与社区、城市等公共空间之间进行联结,以实现儿童参与课后服务的质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理念 课后服务空间 儿童为中心 主观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长变革型领导如何影响中小学教师活力——教师工作自主性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彭艳红 徐金海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7,共13页
为探讨校长变革型领导对中小学教师活力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采用变革型领导问卷、工作自主性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教师活力测评问卷对浙江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6省(自治区)14932名中小学教师展开调查,结... 为探讨校长变革型领导对中小学教师活力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采用变革型领导问卷、工作自主性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教师活力测评问卷对浙江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6省(自治区)14932名中小学教师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校长变革型领导、教师活力、教师工作自主性和教师工作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且校长变革型领导能够直接正向预测中小学教师活力;教师工作自主性、教师工作满意度在校长变革型领导和中小学教师活力间既起独立的中介作用,又发挥着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基于此,为提升中小学教师活力,促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水平,增强中小学教师工作自主性,提升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变革型领导 教师活力 工作自主性 工作满意度 中小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与就业关系的态势及特征——基于马尔科夫链和灰色预测模型的研判 被引量:7
5
作者 唐菡悄 阮成武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6-122,共7页
高等教育与就业关系是教育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及其互动关系的具体反映,具体表征为二者关系的社会适应性和个体确定性。以毕业生就业规模匹配度、结构匹配度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就业收入偏离率为测度指标,计算出2002-2019年高... 高等教育与就业关系是教育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及其互动关系的具体反映,具体表征为二者关系的社会适应性和个体确定性。以毕业生就业规模匹配度、结构匹配度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就业收入偏离率为测度指标,计算出2002-2019年高等教育与就业关系的指标测度值,运用马尔科夫链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与就业关系进行分析研判。研究表明,“十四五”时期毕业生就业规模匹配度将从下降转向持续回升,就业结构匹配度维持较高水平,就业率稍许回落但维持较高水平,就业对口率呈现较低水平,就业收入偏离率逐步下降。为此,“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与就业关系的建构应当双向发力,综合施策,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和结构匹配度,增强高等教育与就业的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高等教育 就业 马尔科夫链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数建构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唐菡悄 阮成武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立足新发展阶段教育政策的价值逻辑,从机会获取、过程投入和质量结果三个维度,构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差异系数”概念和方法,运用决策学的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学的主成分分析法,建构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数。... 立足新发展阶段教育政策的价值逻辑,从机会获取、过程投入和质量结果三个维度,构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差异系数”概念和方法,运用决策学的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学的主成分分析法,建构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数。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省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证实统计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学段差异、地区差异和内部分化,表现为小学城乡一体化程度低、中西部地区塌陷明显、质量结果差异更突出。基于此,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应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和省级政府统筹,将政策重点转向过程投入的城乡一体化,把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质量结果差距作为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城乡一体化 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变革、经验与反思 被引量:3
7
作者 殷世东 龚宝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6,共10页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变革蕴含着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实质上是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的文化育人方式之变革,影响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经历以学科为中心的"苏式"课程结构、以生...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变革蕴含着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实质上是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的文化育人方式之变革,影响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经历以学科为中心的"苏式"课程结构、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课程结构、以政治为中心的课程结构、以自然科学为中心的课程结构以及去中心化与综合均衡化的课程结构五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结构 生产劳动中心 自然科学中心 综合与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参与教育改革的理性辨析
8
作者 丁同芳 孔苏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36期17-20,共4页
学生参与教育改革一直被看作是提升学生自主性、完善教育治理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参与教育改革”命题本身存在模糊性,对学生参与的正当性、现实性、有效性和条件性缺乏必要认知。学生参与的前提是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参与不意味... 学生参与教育改革一直被看作是提升学生自主性、完善教育治理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参与教育改革”命题本身存在模糊性,对学生参与的正当性、现实性、有效性和条件性缺乏必要认知。学生参与的前提是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参与不意味着全员参与,也不等同于割裂与家长参与的关联。学生参与教育改革,不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或主体要素,而是围绕学生成长所做的一项教育设计,该设计具有整体性、贯通性和规范性特征。任意组织或邀请学生参与不明确以学生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改革的行为,都值得反思和警惕:反思学生参与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警惕以学生参与的名义使教育改革真正主体隐身或推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参与 教育改革 权利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于慧 张丽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8,共6页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动力,新质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新质生产力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更强调较强的知识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数字素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重视跨学科培养...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动力,新质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新质生产力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更强调较强的知识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数字素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重视跨学科培养、个性课程、包容性环境及数字培训等关键要素。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是: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前沿知识引入;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校 拔尖创新人才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多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班主任幸福感研究的现状与应对
10
作者 孟倩芸 黄庆丽 郭梦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1-54,共4页
教育经验不足、职业价值观偏差、“泛污名化”社会舆论等原因导致许多班主任面临着工作热情不高、心理压力过大等职业倦怠问题,从而影响幸福能力的提升。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与美德,发掘人们内心的积极力量,依据积极心... 教育经验不足、职业价值观偏差、“泛污名化”社会舆论等原因导致许多班主任面临着工作热情不高、心理压力过大等职业倦怠问题,从而影响幸福能力的提升。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与美德,发掘人们内心的积极力量,依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班主任幸福感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包括优化班级管理经验与方法以获得教育成功体验、增强道德修养以提升职业身份认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与良好社会风尚为主的支持性系统,通过以上策略为提升班主任幸福感提供借鉴意义,帮助其在教学工作中感受快乐,收获温暖,拥抱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幸福体验 班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其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卢长娥 Roxanne Fillmore 王勇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3,共8页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系统,尤其是自尊受到了研究者的强...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系统,尤其是自尊受到了研究者的强烈关注。为了解当前幼儿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淮南市5所幼儿园15个班的57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3~9岁儿童自尊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为研究工具,请这15个班的30名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自尊与攻击性行为进行问卷评定。结果发现5岁是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发展的转折期,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5岁幼儿的自尊水平最高,其次是6岁幼儿,最低的是4岁幼儿,女童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童;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水平最高,其次是4岁幼儿,最低的是5岁幼儿,男童的攻击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童;幼儿总体自尊及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为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中的自我胜任感和重要感对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幼儿的自尊水平来预防或矫正其攻击性行为,为此家长和教师应尊重幼儿,保护幼儿自尊,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并提升自我胜任感;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其重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攻击性行为 自我胜任感 重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九年弩机铭文补释
12
作者 孙合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吴镇烽、朱艳玲的《二十九年弩机考》公布了新见的一件战国有铭弩机,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弩机的铭文,二位先生的释文十分精审,但偶有不准确之处。本文就铭文中的"则"提出新的考释意见,并对其所在文句进行重新释读。
关键词 二十九年弩机 铭文 补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工作家庭促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心理资本和工作投入的多重中介效应 被引量:24
13
作者 卢长娥 罗生全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74,共16页
为探究工作家庭促进、心理资本、工作投入与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工作家庭促进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及工作满意度量表,对486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工作家庭促进、... 为探究工作家庭促进、心理资本、工作投入与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工作家庭促进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及工作满意度量表,对486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工作家庭促进、心理资本、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上的得分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并呈现出显著的年龄、教龄、职称、学历和婚姻状况差异;工作促进家庭、家庭促进工作、心理资本、工作投入与工作满意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工作促进家庭、家庭促进工作分别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6.59%和55.41%;工作促进家庭、家庭促进工作分别对工作满意度的间接效应也显著,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3.41%和44.59%。在间接效应中,工作促进家庭、家庭促进工作分别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即心理资本的独立中介作用、工作投入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加强工作家庭促进,开发心理资本,提高工作投入,可以为促进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提供有力的外部和内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家庭促进 工作满意度 心理资本 工作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疏解:地方性知识的视角 被引量:50
14
作者 龚宝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6-130,共5页
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乡村教育振兴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基于文献调查发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身份上被定位为"乡土文化的守护者",在知识内容上局限于"技术性"或"操作性"知识,缺乏主体... 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乡村教育振兴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基于文献调查发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身份上被定位为"乡土文化的守护者",在知识内容上局限于"技术性"或"操作性"知识,缺乏主体自觉。以地方性知识为视角,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应以特定情境中的知识价值生产与辩护为核心,以具有乡村振兴情怀的现代教师为旨归,以教师自我经验统整为方略,加强教师的需求分析、知识辩护和专业自为,有助于实现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地方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的价值之维及其学校培育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从勋 余庆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8,共7页
培育社会信任是价值教育新的着力点。社会信任的培育应该融入价值教育体系之中,以师生信任为切入点,并与其他价值品质的学习结合起来。但缘于社会信任的特殊性,将社会信任纳入价值教育时遭遇诸多困境,以功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在逻辑上难... 培育社会信任是价值教育新的着力点。社会信任的培育应该融入价值教育体系之中,以师生信任为切入点,并与其他价值品质的学习结合起来。但缘于社会信任的特殊性,将社会信任纳入价值教育时遭遇诸多困境,以功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同时遭遇集体主义教育和过于精细化学校管理的现实制约。针对此,学校需要与其他社会机构协作,维持学生信任体验的一致性,创设信任的学校文化,建构陌生人伦理,以信任的精神引领个体社会信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信任 社会信任 价值教育 普遍主义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