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地理特征、模式与地理要素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泓 陆帅 杨立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21-26,共6页
我们尝试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寻求地理学的解释: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以独特显赫的人文表现立于世界园林之首。其地理特征由物质、精神、自然三个层次组合形成,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模式的地区表现。园林文化模式与地理要素有因果关系,地理要... 我们尝试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寻求地理学的解释: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以独特显赫的人文表现立于世界园林之首。其地理特征由物质、精神、自然三个层次组合形成,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模式的地区表现。园林文化模式与地理要素有因果关系,地理要素复合体内涵的变化,导致地区之间或内部园林文化模式产生差异,且以此为支撑形成园林文化体系。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模式的形成、演化、扩散主要来自黄河长江流域经济基础的嬗变与整合所产生的内力控制与推动,所以黄河长江流域园林文化相互影响、彼此渗透,其表现形式和内容趋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文化 地理特征 园林模式 地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 被引量:15
2
作者 陶徽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8,共5页
话语理论家福柯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话语"概念。他的"话语"概念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随着其哲学思想的发展而逐步确立。首先,话语定位于以"异位"为开端的知识型的空间构型之中;其次,话... 话语理论家福柯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话语"概念。他的"话语"概念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随着其哲学思想的发展而逐步确立。首先,话语定位于以"异位"为开端的知识型的空间构型之中;其次,话语由实践性的陈述整体构成;最后,来源、间断性和离散性成为话语的主要原则。在此概念中,福柯反传统历史观、反西方现代文明的思想得到了充分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话语 空间 实践性 间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姑娘”故事在韩剧叙事模式中的传承与变异 被引量:4
3
作者 余敏先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0-184,共5页
"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传播,这一古老的民间故事对韩剧的叙事有很深刻的影响。韩剧在形式上沿用了这一经典的叙事模式,但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和变异,它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融汇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使这一古老的西方民间... "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传播,这一古老的民间故事对韩剧的叙事有很深刻的影响。韩剧在形式上沿用了这一经典的叙事模式,但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和变异,它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融汇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使这一古老的西方民间文学在东方获得了新的文化生命。"灰姑娘"型韩剧在某种意义上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较为完美结合的大众文化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姑娘 韩剧 叙事模式 传承与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时忧国”论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从夏志清到王德威中国现代文学史叙事之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胡焕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6-149,共14页
20世纪60年代以后,海外华裔学术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感时忧国"为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核心思想意涵,同时以西方"新批评"理论为审美标准,使其文学史叙述具有开创... 20世纪60年代以后,海外华裔学术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感时忧国"为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核心思想意涵,同时以西方"新批评"理论为审美标准,使其文学史叙述具有开创范式意义。李欧梵在"感时忧国"大传统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个性主义、浪漫主义展开研究。王德威则以非历史主义的"假想叙事",视晚清小说自发而杂芜的"求新求变"之"众声喧哗",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真正起点,从而颠覆"五四"新文学相应的历史地位。秉持截然不同的现代性核心意涵,便构建出完全不同历史景观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王德威 感时忧国 多重现代性 假想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的园林艺术法则初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岳毅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白居易作为唐代文人园林艺术家的代表 ,创造性地运用和总结了一些园林艺术法则 ,可概括为 :因势造园 ,取法自然 ;化大为小 ,小中见大 ;巧于因借 ,虚实相生 ;闹中取静 ,以幽克喧。这些法则一直为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白居易作为唐代文人园林艺术家的代表 ,创造性地运用和总结了一些园林艺术法则 ,可概括为 :因势造园 ,取法自然 ;化大为小 ,小中见大 ;巧于因借 ,虚实相生 ;闹中取静 ,以幽克喧。这些法则一直为后代园林艺术家所奉行 ,对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园林艺术 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纾“落伍”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焕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25,共9页
长期以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 ,林纾因与五四新文化阵营之间激烈的论战而被视为封建复古派 ,遭到严厉批判和唾骂。至今 ,人们仍判其思想在五四时代是守旧落伍的。这已成为林纾研究中一个难以逾越的“坎”。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 ,结... 长期以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 ,林纾因与五四新文化阵营之间激烈的论战而被视为封建复古派 ,遭到严厉批判和唾骂。至今 ,人们仍判其思想在五四时代是守旧落伍的。这已成为林纾研究中一个难以逾越的“坎”。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 ,结合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 ,阐明林纾坚守文化保守立场 ,自有其历史与文化意义。循着革命思维模式 ,为了开辟中国历史与文化“新纪元” ,五四新文化人急于埋葬一个“旧”世界 ,因而急盼“敌人”出现 ,以便造成激烈的思想论战。他们诱出了林纾与之论战 ,遂制造了“打退封建复古派疯狂反扑”的现代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复古派 坚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新文化 封建 疯狂 中国近代社会 论战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发展史分期问题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焕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3-180,310-311,共8页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分期问题,不仅仅是外在具体历史时段的划分,更意味着对文化特质及其变迁内在规律的认识。学者们由于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考察视角,其历史时段的划分也相去甚远。根据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我们中国文化概论精品...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分期问题,不仅仅是外在具体历史时段的划分,更意味着对文化特质及其变迁内在规律的认识。学者们由于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考察视角,其历史时段的划分也相去甚远。根据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我们中国文化概论精品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内在文化精神的蜕变为枢纽,把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划分为萌发时期、轴心时期、帝国时期、转型时期四大历史时段。这也显示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一般中国历史课程的基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分期 文化模式 内在精神 殷周变革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纾:文化歧路上的徘徊者和探索者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焕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179,共8页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与文化现代转型的"百年激荡"历史时期。此期的思想家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策略,力图融会中西,建设民族新文化,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内在活力和焕发青春的根本动力。徘徊在历史歧路上无所适从的林纾...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与文化现代转型的"百年激荡"历史时期。此期的思想家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策略,力图融会中西,建设民族新文化,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内在活力和焕发青春的根本动力。徘徊在历史歧路上无所适从的林纾,面对中国光怪陆离的社会与文化现象,成为时代的"伤心人"。晚年林纾以"情—礼"调和的言情小说建设他心目中的"和谐王国",企图以此寻求中华民族新的文化坐标。"文化力"是一个国家根本的国力所在,因此,我们呼唤当代中国的思想家、当代社会的"伤心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 林纾 百年激荡 中西会通 情-礼调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纾哭陵辩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焕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8,共11页
20世纪初,林纾因与五四新文化阵营的激烈论战和他前后11次以“沧海孤臣”身份哭拜光绪陵的独特举动而被人们视为时代的落伍者、封建遗老,遭到新文化阵营和后世文学史家的否定和唾弃。本文试图从社会政治、文化传统、文化人格等不同侧面... 20世纪初,林纾因与五四新文化阵营的激烈论战和他前后11次以“沧海孤臣”身份哭拜光绪陵的独特举动而被人们视为时代的落伍者、封建遗老,遭到新文化阵营和后世文学史家的否定和唾弃。本文试图从社会政治、文化传统、文化人格等不同侧面对林纾丰富的思想与感情世界进行剖析,尽量接近一个真实的林纾,而不是如许多学人秉承先验的政治理念对林纾进行粗暴的政治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哭陵 遗老 历史坐标 文化人格 行为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蒙文化心态中的革命认同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晓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由于历史、意识形态和青春期的原因,王蒙早年选择成为革命知识分子,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主义,以后的政治运动曾一度使其心态失衡,身份认同产生过迷失,但坚定的革命认同始终在他身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成为他创作的整体精神之根。
关键词 王蒙 知识分子 革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奇龚怪”哲学之现代解读
11
作者 李欣复 祝亚峰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95-99,共5页
清初的颜元与清末的龚自珍是一前一后互相映照的两个思想怪杰。颜氏构思设计的“浑天地二气四德化生万物图” ,实际上是一幅宇宙创世模型图 ;而其“性、情、才皆善之图” ,又是一幅人性构成图 ;再加上他的人论 ,可见出其对宇宙和人类特... 清初的颜元与清末的龚自珍是一前一后互相映照的两个思想怪杰。颜氏构思设计的“浑天地二气四德化生万物图” ,实际上是一幅宇宙创世模型图 ;而其“性、情、才皆善之图” ,又是一幅人性构成图 ;再加上他的人论 ,可见出其对宇宙和人类特异的哲学思考。龚氏提出的众人造天地、人声名天而立思想以及公私多元表现人性本私观点 ,是主于“逆”哲学思维的产物 ,这正好同颜氏哲学形成映照。它们均表现出两位怪杰在哲学思维上的非常态运作特点。这对于今天哲学创新思维之发展 ,颇有启迪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奇龚怪 创世图 天地肖子与孝子 逆之大·1、 后起之性 公私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没有思想对话的思想论战——林纾与五四新文化阵营论战焦点的再分析
12
作者 胡焕龙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04,共6页
五四时期,林纾与五四新文化阵营冲突的焦点,一是如何看待传统的儒家思想,二是文学革命中文言与白话的关系问题。而双方在冲突中并未形成真正的思想对话。从文化学角度看,林纾与五四新文化阵营所持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立场各自体现了民族文... 五四时期,林纾与五四新文化阵营冲突的焦点,一是如何看待传统的儒家思想,二是文学革命中文言与白话的关系问题。而双方在冲突中并未形成真正的思想对话。从文化学角度看,林纾与五四新文化阵营所持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立场各自体现了民族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历史要求的一个方面,两者本应构成互补共进的关系。但历史没有提供这样的条件。在非学理性的批判与围攻中,持民族文化本位立场的林纾的惨败,象征着中国民族文化现代转型历程中悲剧性的一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再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思想对话 儒学 民族文化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城市人的婚姻绝唱
13
作者 孙仁歌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6期150-153,共4页
获奖小说《合同婚姻》,机智地利用故事游刃有余地驾驭从城市到城市,从内心到内心的城市叙事策略,将一群具有叛逆精神的城市离婚族所凸现出来的万般尴尬与窘迫置于读者视野,十分有趣地揭示了现代城市人无所皈依的情感世界,颇耐人寻味。
关键词 城市叙事 《合同婚姻》 小说 现代城市人 情感 城市离婚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白日梦”及其“白日梦者
14
作者 孙仁歌 《江淮论坛》 2002年第2期110-111,82,共3页
弗洛伊德关于“诗人与白日梦”的论述,要旨在于概括和总结一切艺术家的创作现象及其本质属性。 从儿童游戏的低级阶段,到作家创作的高级阶段,都是一种进入“白日梦”的忘我行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无 一不是作家进入“白日梦”的产物。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白日梦 儿童游戏 作家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育亟须“招魂”
15
作者 李欣复 祝亚峰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10S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大学 《束星天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 中国 教育行政管理 书评 人事管理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