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淮南市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萍 胡友彪 桂和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以淮南市为例 ,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图形显示、输出功能 ,对大气环境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 ,建立了基于“变权”思想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指数模型... 以淮南市为例 ,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图形显示、输出功能 ,对大气环境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 ,建立了基于“变权”思想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指数模型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标准 ,并以图表的形式输出了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建立的大气环境评价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简单、客观、合理 ,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市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变权 污染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奥陶系稀土元素地化特征及其古岩溶环境标志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定龙 吴观茂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5,共6页
用等离子光谱仪(ICP)方法,对安徽北部肖县下奥陶统顶部14个岩溶岩样品的稀土元素(15个项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在阐明REE总量和配分模式及LREE和HREE、δEu和δCe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稀土地球... 用等离子光谱仪(ICP)方法,对安徽北部肖县下奥陶统顶部14个岩溶岩样品的稀土元素(15个项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在阐明REE总量和配分模式及LREE和HREE、δEu和δCe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稀土地球化学特征与古岩溶发育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岩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古环境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矿产资源态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崔龙鹏 丰年 张传乐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3-16,共4页
在分析淮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态势基础上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对淮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实施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清洁生产、资源补偿方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可持续发展 开发 利用 清洁生产 资源补偿 淮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矿产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初探
4
作者 崔龙鹏 丰年 张传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本文研究了淮南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对其开发利用形势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淮南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开发 利用 淮南市 伴生矿 煤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中砷的含量赋存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萍 黄文辉 唐修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在检测了 15 6个煤样中砷含量的基础上 ,收集了近 2 0 0 0个煤样的资料 ,分析了我国煤中砷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及砷富集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 ,我国多数煤中砷含量处于 0 8× 10 -6~ 2 0×10 -6,算术平均值为 4× 10 -6... 在检测了 15 6个煤样中砷含量的基础上 ,收集了近 2 0 0 0个煤样的资料 ,分析了我国煤中砷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及砷富集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 ,我国多数煤中砷含量处于 0 8× 10 -6~ 2 0×10 -6,算术平均值为 4× 10 -6;砷的赋存方式主要为 :a 类质同象置换硫赋存于黄铁矿中 ;b 低变质煤可赋存于有机质中 ;c 以粘土矿物和稀有的含砷矿物为载体。煤中砷富集的地质因素 ,一是后期热液带入煤层 ;二是由陆源物质带入泥炭沼泽 ;三是同沉积时期海水的影响。燃用富砷煤是引发环境污染的基本原因 ,但是燃煤方式也是重要因素。多数煤中砷含量并不高 ,控制和预防砷的危害还是可以做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 赋存形式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上古生代煤系有机质热演化与二次生烃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郑礼全 李贤庆 钟宁宁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5,共5页
根据实测和收集整理华北地区各区块约 2 0 0 0余个镜质组反射率R的分析数据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华北地区上古生代煤系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与成烃演化阶段性 ,探讨了其二次生烃条件 ,并初步确定了华北地区二次生烃... 根据实测和收集整理华北地区各区块约 2 0 0 0余个镜质组反射率R的分析数据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华北地区上古生代煤系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与成烃演化阶段性 ,探讨了其二次生烃条件 ,并初步确定了华北地区二次生烃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热演化 二次生烃 变质作用 上古生代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及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方华斌 高良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43,47,共3页
从开采和加工利用两个角度,系统分析和简述了煤炭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煤炭 开采 环境影响 煤矿 加工利用 煤矸石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开发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佰顺 王广湖 《中国煤炭》 2000年第11期21-22,共2页
论述我国大中型煤矿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意义及可行性,并针对煤矿的特点,定义了煤矿 MIS开发的系统目标,进行了系统总体规划和设计,指出了为保证煤矿 MIS的开发成功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 煤矿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M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六方堤多层土堤基塑流稳定性计算
9
作者 桂和荣 李大云 杨学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文研究了台阶状六方堤堤体荷重的弗里哀级数展开式和堤基应力计算系数的计算原理,通过堤基应力计算和塑流判别。
关键词 堤基应力 塑流稳定性 六方堤 多层土堤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生产系统可靠性及其最优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能福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应用系统控制论的分析方法,在对综放工作面生产系统可靠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可靠性最优控制模型,为解决综放生产系统的维修控制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生产系统 可靠性 最优控制 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字化仪快速录入采矿工程图件的途径
11
作者 邵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27-430,共4页
大量原始图件的录入过程始终影响着采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效率的提高 ,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采矿工程图件的数字化进程。介绍了提高数字化仪使用效率的要点 ,并结合 Tablet2 0 0 0图件数字化系统的开发 ,探讨了利用数字化仪快速录入采矿... 大量原始图件的录入过程始终影响着采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效率的提高 ,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采矿工程图件的数字化进程。介绍了提高数字化仪使用效率的要点 ,并结合 Tablet2 0 0 0图件数字化系统的开发 ,探讨了利用数字化仪快速录入采矿工程图件的有效方法 ,以及如何实现参数绘图 ,并给出部分源代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式程 AUTOCAD 数字化仪 图件录入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高潜水位矿区土地复垦工程中的应用
12
作者 郑礼全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1年第6期26-27,29,共3页
在高潜水位矿区选择土地复垦工程措施,涉及的因素很多,而层次分析法对于解决大系统中多层次、多目标决策问题行之有效,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灵活性和简洁性。通过实例阐述了层次分析法为高潜水位矿区选择土地复垦工程措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层次分析法 高潜水位矿区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区生产系统合理性灰色局势决策
13
作者 张能福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36-39,共4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并建立了采区生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矿井采区生产系统合理性作出灰色局势决策分析,为矿井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和手段。
关键词 采区 生产系统 合理性 灰色局势决策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采后围岩破坏规律的声波CT探测 被引量:64
14
作者 程学丰 刘盛东 刘登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5,共3页
论述了淮南孔集矿 - 2 50m水平西二、西四采区A组煤试采过程中 ,在地面与煤矿井下巷道之间 ,采用声波CT方法 ,根据不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对声波波速传播的差异性原理 ,对煤层采后顶板破坏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底板破坏深度等围岩变形破... 论述了淮南孔集矿 - 2 50m水平西二、西四采区A组煤试采过程中 ,在地面与煤矿井下巷道之间 ,采用声波CT方法 ,根据不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对声波波速传播的差异性原理 ,对煤层采后顶板破坏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底板破坏深度等围岩变形破坏情况进行探测和解释 ,所得参数经钻探验证证实 .为煤矿的防治水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CT成像 声波探测 围岩破坏规律 导水裂隙带 底板 岩溶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皖北奥陶纪豹皮灰岩的古岩溶成因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定龙 杨为民 +1 位作者 程学丰 汪才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3-46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安徽北部两个奥陶系剖面豹皮灰岩(俗称豹斑)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豹皮灰岩的形成与奥陶纪灰岩沉积过程中的古岩溶作用及其后生改造密切相关。其形成演化模式可概括为4个阶段:①碳酸盐岩沉积间断暴露地表发育裂... 本文通过对安徽北部两个奥陶系剖面豹皮灰岩(俗称豹斑)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豹皮灰岩的形成与奥陶纪灰岩沉积过程中的古岩溶作用及其后生改造密切相关。其形成演化模式可概括为4个阶段:①碳酸盐岩沉积间断暴露地表发育裂隙;②各种裂隙淋滤溶蚀形成沉积岩溶洞穴体系;③海侵导致海相沉积物充填岩溶洞穴;④回流渗透或混合作用使充填物白云石化而形成“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皮灰岩 古岩溶 成因模式 奥陶纪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氮吸附法与煤中微孔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47
16
作者 陈萍 唐修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2-556,共5页
对不同矿区 2 4个煤样作了低温氮吸附试验 ,分析了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回线的形态、类型 ,划分出L1,L2 ,L3型 3种煤的低温氮吸附回线类型 ,讨论了其与煤中微孔隙发育特征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煤中孔隙是从小至分子级 (孔径约 0 86nm )... 对不同矿区 2 4个煤样作了低温氮吸附试验 ,分析了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回线的形态、类型 ,划分出L1,L2 ,L3型 3种煤的低温氮吸附回线类型 ,讨论了其与煤中微孔隙发育特征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煤中孔隙是从小至分子级 (孔径约 0 86nm )大至无上限的较连续的孔系统 ,其中孔形结构可分为 :开放型透气性Ⅰ类孔 ;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Ⅱ类孔 ;细颈瓶形Ⅲ类孔 .煤中孔径约小于 3nm的孔大多为一端封闭的Ⅱ类孔 ;细颈瓶形孔的瓶颈直径也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隙 吸附等温线 吸附回线 低温氮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高温度下煤吸附甲烷实验及其意义 被引量:30
17
作者 赵志根 唐修义 张光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报道了 3个煤样在 30℃、5 0℃、70℃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 ,认为饱和吸附量与温度存在相关关系 ;据此 。
关键词 等温吸附 饱和吸附量 温度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陷落柱充填特征及活化导水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为民 周治安 李智毅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9-283,共5页
基于对华北煤田内岩溶陷落柱充填特征的研究 ,本文提出泥石浆型堆积是煤系段陷落柱的主要充填物。泥石浆不仅充填陷落主腔体 ,同时也封堵腔壁裂隙带 ,“结石体”成泥砾结构 ,渗透性极低 ,是柱腔内最主要的“堵水塞”,而柱旁贯通性节理... 基于对华北煤田内岩溶陷落柱充填特征的研究 ,本文提出泥石浆型堆积是煤系段陷落柱的主要充填物。泥石浆不仅充填陷落主腔体 ,同时也封堵腔壁裂隙带 ,“结石体”成泥砾结构 ,渗透性极低 ,是柱腔内最主要的“堵水塞”,而柱旁贯通性节理由于高压水楔渗透劈入 ,可成为最优导水通道 ,它能将动水切入陷落柱 ,进而引发活化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陷落柱 泥石浆型充填 堵水 活化导水 贯通性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汪明武 王鹤龄 +1 位作者 罗国煜 谢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无损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新技术。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声频应力波在锚固体系中的反射相位特征和能量衰减变化规律,探讨了测定锚固力的无损拉拔试验,并将结果成功应用于潘一矿巷道锚杆锚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
关键词 锚杆 无损检测 声频应力波 锚固质量 煤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北麓与华北上古生界稀土元素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志根 李宝芳 张惠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8-374,共7页
采用等离子体光谱方法测试了大别山北麓和华北东南部晚古生代砂泥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样品具微弱的Eu负异常,δEu为0.915,分布曲线基本上呈近似直线或呈左高右低的宽缓的弧型;华北石炭二叠系样品具明显... 采用等离子体光谱方法测试了大别山北麓和华北东南部晚古生代砂泥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样品具微弱的Eu负异常,δEu为0.915,分布曲线基本上呈近似直线或呈左高右低的宽缓的弧型;华北石炭二叠系样品具明显的Eu负异常,δEu为0.637,分布曲线基本上呈左高右低的宽缓的“V”型,两者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稀土元素特征和其他地质资料,认为两者沉积物质的来源具有差异,在晚古生代,两者的物源没有联系;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不成熟的上地壳的岛弧体系,反映华北板块南缘的活动大陆边缘性质;淮南矿区晚古生代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成熟的上地壳,反映华北板块板内稳定的地台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稀土元素 大别山 华北地台 等离子体光谱法 地质构造 上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