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1,6-己二胺大肠杆菌的构建及其发酵强化
1
作者 李文飞 刘伟 +3 位作者 毛银 李国辉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1,6-己二胺作为尼龙66的合成单体,其生产主要被国外垄断,传统的己二胺化学合成过程含有剧毒氰化物、技术壁垒高、生产工艺长,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利用生物法进行创新突破成为了难题,然而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天然的己二胺生物法合成途径。该研... 1,6-己二胺作为尼龙66的合成单体,其生产主要被国外垄断,传统的己二胺化学合成过程含有剧毒氰化物、技术壁垒高、生产工艺长,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利用生物法进行创新突破成为了难题,然而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天然的己二胺生物法合成途径。该研究以来源广泛的6-氨基己酸为底物,通过元件适配组装构建己二胺合成路径,并结合发酵强化以提高工程菌株己二胺产量。最终,通过筛选获得性能优良的羧酸还原酶MAB CAR L342E、单转氨酶HATA和双转氨酶组合PatA/VFTA,分别组合后工程菌株的初始己二胺产量可达到3.01 mg/L(DAH4)和8.50 mg/L(DAH37),在此基础上,开展发酵条件优化,1,6-己二胺产量分别达到64.33 mg/L和153.93 m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20.37倍和17.11倍。该研究成功构建了生物法己二胺合成路径,为助力国产化工产品突围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己二胺 生物法合成 羧酸还原酶 转氨酶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1,6-己二醇的全细胞催化及其过程强化
2
作者 李沂馨 毛银 +2 位作者 刘伟 李国辉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4,共7页
1,6-己二醇广泛应用于聚酯多元醇和UV固化材料等领域,然而传统化学合成主要被国外垄断,技术壁垒较高,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基己二醇的制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旨在利用生物基己二酸为原料,通过元件适配组装在大肠杆菌中构建高效的己二... 1,6-己二醇广泛应用于聚酯多元醇和UV固化材料等领域,然而传统化学合成主要被国外垄断,技术壁垒较高,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基己二醇的制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旨在利用生物基己二酸为原料,通过元件适配组装在大肠杆菌中构建高效的己二醇合成路径,并结合发酵强化以提高生物基1,6-己二醇产量及其转化率。通过挖掘醛酮还原酶同工酶,并与来源于Mycolicibacterium smegmatis MC2155的羧酸还原酶进行适配组装,构建最优发酵工程菌株,相较原始菌株,1,6-己二醇的产量提高了6.4倍达到61.8 mg/L。在此基础上,开展发酵强化研究,确定了最优条件为TB培养基、底物质量浓度10 g/L、诱导时间2.5 h、初始糖质量浓度8 g/L,此时1,6-己二醇的产量达到818.16 mg/L,相较于初始菌株提高了84.7倍,转化率达到85%。该研究为1,6-己二醇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己二醇 生物法合成 羧酸还原酶 醛酮还原酶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透性化处理高效合成1,4-丁二胺
3
作者 丁博 刘伟 +2 位作者 毛银 李国辉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共7页
1,4-丁二胺主要用于耐高温尼龙PA46的制备,然而其化学合成主要利用剧毒的氢氰酸和丙烯腈为原料,技术壁垒较高。针对丁二胺发酵法合成产量和产率较低的问题,该研究基于精氨酸到丁二胺的生物催化路线,通过透性化细胞处理提升物质的传输效... 1,4-丁二胺主要用于耐高温尼龙PA46的制备,然而其化学合成主要利用剧毒的氢氰酸和丙烯腈为原料,技术壁垒较高。针对丁二胺发酵法合成产量和产率较低的问题,该研究基于精氨酸到丁二胺的生物催化路线,通过透性化细胞处理提升物质的传输效率,并结合工程菌株培养和催化过程强化来提升丁二胺的合成能力。结果表明,乙醇透性化处理可显著解除传质限制,相比对照丁二胺产量提升50%以上达到14.92 g/L,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菌体的最优培养条件和最优催化工艺,在该条件下进行催化,丁二胺产量达到已有报道的最高水平88.67 g/L,摩尔转化率为0.81 mol/mol,生产效率为2.46 g/(L·h),为后续丁二胺的生物法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胺 全细胞催化 优化 生物合成 透性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