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道贵 邢荣龙 +3 位作者 马睿 张赛 孟小丽 杨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1-597,共7页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南湖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5种,其中枝角类9属9种、桡足类5属6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Leydig)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Brehm)为冬、春季...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南湖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5种,其中枝角类9属9种、桡足类5属6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Leydig)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Brehm)为冬、春季优势种;象鼻溞(Bosmina sp.)、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Liéven)、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Claus)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 Poppe et Richard)为夏、秋季优势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4-60.6ind./L和0.01-1.25mg/L,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枝角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在2005年和2006年10月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ind./L和1.01mg/L.哲水蚤的密度最大值(20.0ind./L)出现在2005年4月,而剑水蚤(21.7ind./L)出现在2005年8月.无节幼体在各月份均有较高密度,其最高密度(46.6ind./L)和生物量(0.14mg/L)出现在2006年3月.温度和浮游植物是影响南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南湖 浮游甲壳动物 群落结构 淮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3种禾草叶片的生态解剖 被引量:8
2
作者 史刚荣 赵金丽 马成仓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62-68,共7页
对淮北相山早期恢复演替系列中3种禾草叶片的解剖观察表明,荩草和黄背草为C4植物,其叶片表皮厚,叶肉细胞形态相同,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花环型”维管束。远东芨芨草为C3植物,其叶片表皮薄,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呈栅栏状,气孔主要分... 对淮北相山早期恢复演替系列中3种禾草叶片的解剖观察表明,荩草和黄背草为C4植物,其叶片表皮厚,叶肉细胞形态相同,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花环型”维管束。远东芨芨草为C3植物,其叶片表皮薄,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呈栅栏状,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维管束鞘由一层厚壁细胞和一层薄壁细胞组成。3种禾草的叶片结构都随群落的恢复演替而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可塑性大小依次为:远东芨芨草(0.24)>黄背草(0.19)>荩草(0.17)。与混交林相比,灌丛和灌草丛群落中植物叶片更趋于旱生特征: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以及维管束厚度等显著增加,气孔变小。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是影响叶片结构的主导因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荩草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远东芨芨草的叶片厚度和叶肉组织厚度,黄背草的上表皮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随着风速的增加,荩草下表皮气孔长度、黄背草的上表皮气孔长度逐渐变小,远东芨芨草维管束呈增大趋势。因此,叶片的解剖特征反映了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生态适应特性,可作为研究群落演替机理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残丘 恢复演替 禾本科植物 叶片 表型可塑性 生态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煤矿塌陷区水域轮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金显文 杨文展 邓道贵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0-51,76,共3页
采用筛绢过滤法对淮北煤矿塌陷区水域轮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共检出轮虫11种,隶属于3亚目4科7属。臂尾轮科种类最多,占63.6%,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矩形龟甲轮虫(K.quadrata)为臂尾轮科(Brachionidae)... 采用筛绢过滤法对淮北煤矿塌陷区水域轮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共检出轮虫11种,隶属于3亚目4科7属。臂尾轮科种类最多,占63.6%,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矩形龟甲轮虫(K.quadrata)为臂尾轮科(Brachionidae)的常见种。调查结果还表明:轮虫的种类与数量的多少与所在的水体的水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区 轮虫 水质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相山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史刚荣 邢海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3,共6页
对淮北相山杂灌丛和混交林中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叶片解剖可塑性显著大于亚优势种。叶片厚度、维管束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木质部韧皮部厚度比、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S/P)... 对淮北相山杂灌丛和混交林中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叶片解剖可塑性显著大于亚优势种。叶片厚度、维管束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木质部韧皮部厚度比、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S/P)等性状,在物种或生境之间的变异较大,称为关键解剖性状。与杂灌丛群落的阳生叶相比,混交林叶片表现出阴生特点表皮及角质层薄,叶片较薄,栅栏组织不发达,S/P较大,输导组织相对不发达。8个树种叶片对其生境表现出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阳性旱生植物、耐荫性中生植物和阳性中生植物。演替早期植被中优势种多为阳性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生态解剖特征 表型可塑性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相山恢复演替群落优势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史刚荣 李慧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2-727,共6页
对淮北相山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被中4个优势树种叶片的水分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生境(混交林)下,广布优势种(酸枣和牡荆)比局部优势种(柘树和构树)具有更强的耐旱性,但后者的资源获取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酸枣和牡荆的耐... 对淮北相山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被中4个优势树种叶片的水分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生境(混交林)下,广布优势种(酸枣和牡荆)比局部优势种(柘树和构树)具有更强的耐旱性,但后者的资源获取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酸枣和牡荆的耐旱机理不同,酸枣为低水势耐旱植物;牡荆为高水势耐旱植物。酸枣和牡荆的叶片水分生理指标均随群落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表型可塑性,它们在不同群落中的耐旱性依次为:混交林林内>混交林林缘>灌丛>灌草丛>人工侧柏林。生理可塑性导致酸枣和牡荆具有更宽的生态幅和更强的耐旱性,这是它们在相山成为广布优势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演替 优势种 水分生理 抗旱性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葡萄斑衣蜡蝉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进步 方丽平 +1 位作者 宋效刚 薛建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2期137-138,共2页
通过2年的大田普查,结合定点系统监测和室内饲养,初步查明了淮北地区葡萄斑衣蜡蝉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该虫在淮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葡萄支架水泥柱上或寄主的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后陆续孵化为若虫,若虫出现的高峰期为6月上... 通过2年的大田普查,结合定点系统监测和室内饲养,初步查明了淮北地区葡萄斑衣蜡蝉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该虫在淮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葡萄支架水泥柱上或寄主的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后陆续孵化为若虫,若虫出现的高峰期为6月上旬,虫量为18.5头/10株;成虫的高峰期为7月下旬,虫量为15.25头/10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斑衣蜡蝉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院校生物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忠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4-56,共3页
通过对师范院校生物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了解基础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的生物教育实习模式、实习学校生物教育状况及生物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等,并对高师院校课程设置、教育实习管理等问题进行反思,为高师院校生物教育实习和课程设... 通过对师范院校生物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了解基础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的生物教育实习模式、实习学校生物教育状况及生物教育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等,并对高师院校课程设置、教育实习管理等问题进行反思,为高师院校生物教育实习和课程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教育实习 调查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嗜热嗜酸铁氧化细菌脱除煤炭硫分研究
8
作者 徐大勇 李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6-88,共3页
从淮北矿务局某煤矿煤渣堆分离得到一株中度嗜热嗜酸铁氧化细菌HMS菌株,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48~53℃,最适pH值1.6~2.0;HMS菌株为兼性化能自养菌,能利用酵母膏进行异养生长;HMS菌株能氧化Fe^2+,S2O3^2-和元素硫(S^0)。对比... 从淮北矿务局某煤矿煤渣堆分离得到一株中度嗜热嗜酸铁氧化细菌HMS菌株,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48~53℃,最适pH值1.6~2.0;HMS菌株为兼性化能自养菌,能利用酵母膏进行异养生长;HMS菌株能氧化Fe^2+,S2O3^2-和元素硫(S^0)。对比研究了HMS菌株与氧化亚铁硫杆菌倦菌株对煤炭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HMS菌株脱除煤炭硫铁矿硫比氧化亚铁硫杆菌倦菌株提高11.21%~2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嗜热嗜酸铁氧化细菌 氧化亚铁硫杆菌 煤炭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生态和水分调节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马成仓 高玉葆 +4 位作者 蒋福全 王金龙 郭宏宇 吴建波 苏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442-1451,共10页
对锦鸡儿属羽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小叶锦鸡儿和假掌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狭叶锦鸡儿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渗透调节和水分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小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呼伦贝尔 (1 2 4 .0 0°E)西至达茂... 对锦鸡儿属羽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小叶锦鸡儿和假掌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狭叶锦鸡儿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渗透调节和水分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小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呼伦贝尔 (1 2 4 .0 0°E)西至达茂旗(1 1 0 .4 3°E)的半湿润至半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锡林浩特 ;狭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锡林浩特 (1 1 6 .0 7°E)西至阿拉善 (98°E)的半干旱至极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阿拉善。这种分布格局和生长发育适应性说明 ,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更适宜干旱环境。小叶锦鸡儿叶片平展、被绿色柔毛 ,有时上面近无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呈瓦状、被粉白色柔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厚度 /面积比值和长 /宽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叶片生物量小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使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保水能力强。由于狭叶锦鸡儿的渗透调节物质浓度大于小叶锦鸡儿 ,导致细胞渗透势低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含水量低于小叶锦鸡儿 ,束缚水 /自由水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水势低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表明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渗透调节能力强。狭叶锦鸡儿的蒸腾速率和日蒸腾积累值均小于小叶锦鸡儿 ,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叶锦鸡儿。由于叶形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 地理分布 生长发育 形态结构 渗透调节 水分代谢 干旱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在葡萄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盛玮 薛建平 +2 位作者 张爱民 高翔 王雪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3-44,共2页
用壳聚糖作涂膜剂,ClO2作保鲜剂,研究了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能有效的控制葡萄的腐烂率和鲜重损失,保持感官品质,延长存放期。
关键词 二氧化氯 壳聚糖 葡萄 保鲜 腐烂率 鲜重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52
11
作者 马成仓 李清芳 +1 位作者 束良佐 张经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研究硅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Si浓度从 1.0 m mol/ L到 2 .5 m mol/ L范围内 ,Si能提高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活性 ,促进呼吸代谢 ,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增加单株鲜重。在幼苗生长阶段 ,Si... 研究硅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Si浓度从 1.0 m mol/ L到 2 .5 m mol/ L范围内 ,Si能提高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活性 ,促进呼吸代谢 ,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增加单株鲜重。在幼苗生长阶段 ,Si能增加叶绿素含量 ,提高光合强度 ,增强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力 ,降低蒸腾强度 ,提高蒸腾比率、叶含水量。玉米苗吸收硅后 ,营养代谢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作用机制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品种棉花上棉蚜适生性及种群动态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进步 方丽平 +5 位作者 张亚楠 杨卫娟 郭庆 李雷 毕彩丽 杨荣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7-1033,共7页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网罩盆栽苗测定选择性等方法,考察了常规棉(泗棉3号,石远321)、杂交抗虫棉(辽棉19号,鲁棉研18号)、转单价基因抗虫棉(国抗12号,中棉所32)和转双价抗虫棉(SGK321,中棉所41)4种类型8个品种棉花上棉蚜的适生性及种群动...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网罩盆栽苗测定选择性等方法,考察了常规棉(泗棉3号,石远321)、杂交抗虫棉(辽棉19号,鲁棉研18号)、转单价基因抗虫棉(国抗12号,中棉所32)和转双价抗虫棉(SGK321,中棉所41)4种类型8个品种棉花上棉蚜的适生性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棉蚜在各棉花品种上的种群动态有明显差异(P<0.05),单株蚜量以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常规棉泗棉3号上最低,分别为297.81头/株和76.88头/株。棉蚜对4种类型棉花品种的选择性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转单价基因抗虫棉有很强的选择性。根据棉蚜实验种群的参数判断,其在不同品种棉花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存在显著差异:若虫发育历期常规棉石远321上最长(6.46天),双价棉中棉所41上最短(5.75天);存活率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88.21%),双价棉SGK321上最低(76.46%);单雌产蚜量杂交抗虫棉辽棉19上最大(44.48头),双价棉SGK321上最小(33.51头);内禀增长率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0.3695),双价棉中棉所41上最低(0.3389)。综合评价,棉蚜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在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上最高,在双价棉上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蚜 适生性 种群动态 寄主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邓道贵 孟琼 +2 位作者 殷四涛 封妮莎 肖琴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68-4276,共9页
在4个温度(15、20、25、30℃)和3个食物浓度(1×10^4,1×10^5,5×10^5cells ml-1)下研究了大型溞(Daphnia magna)淮河种群的动态和两性生殖,结果表明:(1)在实验初期,大型溞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密度... 在4个温度(15、20、25、30℃)和3个食物浓度(1×10^4,1×10^5,5×10^5cells ml-1)下研究了大型溞(Daphnia magna)淮河种群的动态和两性生殖,结果表明:(1)在实验初期,大型溞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密度呈现缓慢下降或趋于稳定的趋势。除15℃下最大瞬时增长率(1.36 d^-1)出现在中食物浓度组外,20℃(1.51 d^-1)、25℃(1.39 d^-1)、30℃(0.69 d^-1)下的最大瞬时增长率均出现在高食物浓度组。(2)相同温度下,食物浓度与大型溞最大种群密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3)相同食物浓度下,随温度升高,大型溞首次产幼溞时间(5~21d)和到达最大种群密度的时间(15~29d)缩短,首次抱卵时的体长(1.75~2.67 mm)减少。(4)在较低的温度和中食物浓度组下,大型溞产生了较多的休眠卵或卵鞍(15℃:(16.7±2.5)ind.和20℃:(18.3±3.8)ind.);30℃下没有出现休眠卵或卵鞍。除15℃、中食物浓度组外,其它实验组均产生雄体。实验25d后,雄体密度与种群密度呈显著的相关性(30℃:p〈0.05;15~25℃:p〈0.01)。(5)本研究结果暗示大型溞休眠卵的形成受温度、食物浓度和种群密度的共同影响,且较低的温度是大型溞休眠卵形成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种群密度 雄性 休眠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涂膜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8
14
作者 盛玮 薛建平 +1 位作者 许毅 高翔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34,共3页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作为辣椒的涂膜保鲜剂,研究其对辣椒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可显著降低辣椒的失水率、腐烂指数、丙二醛含量,抑制叶绿素和Vc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
关键词 壳聚糖 辣椒 采后生理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半夏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运贤 王兴 +2 位作者 张爱民 常莉 薛建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以半夏37℃高温倒苗过程中的叶片和块茎为材料,考察了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SA)处理的倒苗率,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0.5 mmol/L外源SA对半夏叶片和块茎中内源激素GA3、IAA、ABA、ZR和J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出... 以半夏37℃高温倒苗过程中的叶片和块茎为材料,考察了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SA)处理的倒苗率,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0.5 mmol/L外源SA对半夏叶片和块茎中内源激素GA3、IAA、ABA、ZR和J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出现倒苗现象,并以0.5 mmol/L的SA处理后半夏倒苗率最低。倒苗过程中叶片和块茎中GA3、IAA、ZR含量逐渐下降,而ABA和JA含量显著上升。0.5 mmol/L SA处理条件下叶片中生长促进类激素GA3、IAA、ZR含量高于同期对照,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和JA含量低于同期对照;块茎中ABA、IAA和JA的含量低于同期对照,GA变化不明显,而ZR处理前期低于对照,后期高于对照。可见,一定浓度的外源SA可通过改变高温胁迫下半夏内源激素水平来促进其生长,延缓其倒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高温胁迫 水杨酸 内源激素 倒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试管块茎直接再生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薛建平 朱艳芳 +1 位作者 张爱民 柳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60-1064,i002,共6页
选用半夏的叶片、叶柄为试验材料 ,设计不同的培养基 ,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糖种类和浓度、叶柄的放置情况及光照与黑暗等条件对直接再生形成试管小块茎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片直接诱导块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附加 0 5mg/L 6 BA... 选用半夏的叶片、叶柄为试验材料 ,设计不同的培养基 ,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糖种类和浓度、叶柄的放置情况及光照与黑暗等条件对直接再生形成试管小块茎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片直接诱导块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附加 0 5mg/L 6 BA、0 5mg/LIAA和 3%蔗糖 ;叶柄直接诱导块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附加 0 5mg/L 6 BA、0 5mg/LIAA、5 %蔗糖和MS附加 0 5mg/L 6 BA、0 5mg/LIAA、3%葡萄糖 ,叶柄的长度以 1 5cm左右为宜 ,接种方式以平放为好。在光照条件下诱导块茎效果较好 ,光照强度 2 0 0 0~ 30 0 0lx ,光照时间 12h/d ,培养温度 (2 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叶片 叶柄 试管块茎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根系水分胁迫下氮形态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海红 束良佐 +2 位作者 周秀杰 祝鹏飞 刘亚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6-691,共6页
本文通过测定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变化来研究局部根系水分胁迫下氮形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采用分根装置,聚乙二醇(PEG6000)只向一侧根室加入以模拟局部根系水分胁迫。设置3种形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铵态氮、硝态氮各为50%... 本文通过测定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变化来研究局部根系水分胁迫下氮形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采用分根装置,聚乙二醇(PEG6000)只向一侧根室加入以模拟局部根系水分胁迫。设置3种形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铵态氮、硝态氮各为50%的混合氮),两侧根室均匀供应。水分胁迫后第4、5、7天测定玉米幼苗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物量等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局部根系水分胁迫时,相对于另外2种氮形态,在胁迫初期铵态氮供应的植株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较高,玉米幼苗生长较快;而在水分胁迫第7天,铵态氮供应的植株光合速率、Yield、ETR、qP较低,叶绿素含量下降,植株生长滞缓,而硝态氮以及混合氮处理的植株生长相对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根系水分胁迫 氮形态 玉米幼苗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管地黄的不定根膨大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的消长 被引量:24
18
作者 薛建平 葛德燕 +2 位作者 张爱民 柳俊 朱艳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56-1059,i002,共5页
 通过分析 4种内源激素IAA、GA3 、ABA和JA在试管地黄形态建成中的动态变化 ,初步探讨了试管地黄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在MS +6 BA 0 5mg·L-1+NAA 0 1mg·L-1+5 %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地黄无菌苗茎段形成不定根 ,再转入MS +6 B...  通过分析 4种内源激素IAA、GA3 、ABA和JA在试管地黄形态建成中的动态变化 ,初步探讨了试管地黄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在MS +6 BA 0 5mg·L-1+NAA 0 1mg·L-1+5 %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地黄无菌苗茎段形成不定根 ,再转入MS +6 BA 1 0mg·L-1+IBA 0 1mg·L-1+5 %蔗糖继代培养 ,取不同生长时期的根 ,对其内源激素进行分离和纯化 ,经HPLC法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在试管地黄形成过程中IAA、GA3 、ABA和JA的含量存在动态变化 ,基本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试管块根 不定根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老年低额溞生长与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邓道贵 靳英 +1 位作者 柳明 原丽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8-303,共6页
在20℃和25℃培养温度下研究了3种食物浓度对老年低额(Simocephalus vetulusOF Müller)生长与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低额有4个幼龄(在20℃、低食物浓度下有5个)和10—13个成龄。成龄的龄期明显高于幼龄,第一成龄的发育时间一... 在20℃和25℃培养温度下研究了3种食物浓度对老年低额(Simocephalus vetulusOF Müller)生长与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低额有4个幼龄(在20℃、低食物浓度下有5个)和10—13个成龄。成龄的龄期明显高于幼龄,第一成龄的发育时间一般最长。在相同温度下,老年低额的首次怀卵所需时间及各龄期一般随食物浓度的增加而缩短,而各龄的平均体长及其生殖量则呈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的食物条件下,25℃老年低额在生长后期的平均体长明显高于20℃,而各龄期却小于20℃。最大体长是2.82mm,出现在25℃、高食物浓度下的第16龄。老年低额的平均最大生殖量和最大内禀增长率分别为144个和0.41/d,均出现在25℃和高食物浓度下。统计分析显示老年低额的生殖量与体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老年低额的食物浓度域值小于1×104cells/mL(Scenedesmus obliquus)。作者探讨了老年低额在渔业生产中作为活体饵料养殖对象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低额溞 食物浓度 生长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抗蚜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进步 方丽平 +1 位作者 吕昭智 张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0,共5页
为探讨可溶性糖含量与棉花抗蚜性的关系,在室内人工接蚜为害和田间自然蚜群两种条件下,测定不同抗蚜性棉花品种受棉蚜为害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棉蚜为害时,抗性品种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 为探讨可溶性糖含量与棉花抗蚜性的关系,在室内人工接蚜为害和田间自然蚜群两种条件下,测定不同抗蚜性棉花品种受棉蚜为害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棉蚜为害时,抗性品种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性品种,棉蚜为害胁迫后,抗蚜棉花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感蚜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可溶性糖与棉蚜若蚜历期呈正相关,与内禀增长率呈负相关。本研究说明可溶性糖含量对棉花的抗蚜性有一定的影响,转基因棉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常规棉品种可能是导致非目标害虫棉蚜猖獗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蚜 抗蚜性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