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师范大学校园植物资源调查与景观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孝颖 陆苗杰 +2 位作者 李凤婷 蒋若雅 刘路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3期196-200,共5页
为掌握淮北师范大学校园植物资源及应用情况,采用实地调研法对该校植物进行系统调查,并从植物生长类型、植物观赏特性、植物配置类型和植物空间模式4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师范大学校内现有植物116种,隶属于56科74属,植物... 为掌握淮北师范大学校园植物资源及应用情况,采用实地调研法对该校植物进行系统调查,并从植物生长类型、植物观赏特性、植物配置类型和植物空间模式4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师范大学校内现有植物116种,隶属于56科74属,植物观赏特性主要以观叶和观形植物为主,植物配置类型丰富,植物空间模式包括平行线型、焦点型、L型、U型、矩阵型、模糊型等多种模式。提出提高植物规划的整体性、丰富植物种类多样性、增强植物配置合理性、注重植物色彩丰富性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师范大学 校园植物 资源调查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性的书写——王冬龄的当代书法艺术个案探讨
2
作者 鲍相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08,F0002,I0001-I0009,F0004,共15页
2024年10月26日-2025年1月5日,“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延续王冬龄先生一贯锐意求新的艺术作风,既有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的多样化呈现,又有许多现代书法艺术装置作品。在建构一个立体的感官场... 2024年10月26日-2025年1月5日,“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延续王冬龄先生一贯锐意求新的艺术作风,既有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的多样化呈现,又有许多现代书法艺术装置作品。在建构一个立体的感官场景,充分利用环境与场地、媒介与符号的同时,亦撞击着观者对书法的经验性认知。据展览方统计,观展人数超过11万,相关报道累计浏览量超300万。在当代传统书法展览因为模式化、单一化等原因而陷入受众日减的处境下,王冬龄的书法艺术展依然被广泛关注且观者如潮。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王冬龄先生的书法艺术,以期借此启示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 王冬龄 书法艺术 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油画的传入对明清美术的影响
3
作者 孙献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1-203,共3页
西方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发生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这种影响主要是以三种不同类型、同时映射着三个地域展开的。这三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是因绘画者的身份和绘画作品的受众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和民间美术,分别以北京... 西方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发生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这种影响主要是以三种不同类型、同时映射着三个地域展开的。这三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是因绘画者的身份和绘画作品的受众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和民间美术,分别以北京地区、江南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创作 艺术作品 明清美术 西洋画 艺术传播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文化语境下学前美术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成辉 耿婷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4-198,250,共6页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美育就是视知觉与心理感知并欢愉的过程。在视觉文化语境的今天,为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文章提出"儿童书画院"的概念,儿童书画院是应具备一定政府行为并且与社区相匹配的,无商业性质的学前美术教育实体机...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美育就是视知觉与心理感知并欢愉的过程。在视觉文化语境的今天,为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文章提出"儿童书画院"的概念,儿童书画院是应具备一定政府行为并且与社区相匹配的,无商业性质的学前美术教育实体机构。该思考结合了古代书院思想的延承,与当代教育理念相契合,有利于拓展学前美术教育的探索空间,增添和渲染学前儿童美育氛围,使得孩子们在幸福快乐中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该概念的提出与梳理意在构建学前儿童教育实践新模式,以期对未来学前美术教育作出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视觉文化语境 学前美术教育 实践模式 儿童书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家庭促进策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成辉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4,共4页
家庭为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提供了初始环境,让家长参与幼儿在家庭中的美术活动并对他们开展美术教育,有利于在生活体验中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构建幼儿完整的视觉经验,启迪幼儿的美术心智。学前儿童的家庭美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教育,... 家庭为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提供了初始环境,让家长参与幼儿在家庭中的美术活动并对他们开展美术教育,有利于在生活体验中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构建幼儿完整的视觉经验,启迪幼儿的美术心智。学前儿童的家庭美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教育,家长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审美活动,创设适宜的美术活动空间,提供多元化的美术活动材料,不断丰富幼儿的美术活动体验。与此同时,家长应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为科学引领幼儿的美术活动奠定理念和技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美术教育 家庭教育 美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性的融合:公共艺术的新媒体转向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炯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6-180,共5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当代社会价值系统日趋多元化,公共空间的对话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势态,符号性表达的多元化需要也对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当代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新媒体艺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交互性、开放性和跨界协...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当代社会价值系统日趋多元化,公共空间的对话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势态,符号性表达的多元化需要也对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当代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新媒体艺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交互性、开放性和跨界协作模式,不断地融入公共空间,使诸多公共艺术的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为公共艺术的范式转型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共空间 新媒体艺术 媒介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涵、现状、愿景与当务之急——论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 被引量:7
7
作者 孟宝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234,237,共3页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的颁布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春天将逐步到来。"书法"教育比"写字"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既强调书写的基本训练,也重视书法的艺术审美、文化品质等综合因素。集中力量抓好目前在...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的颁布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春天将逐步到来。"书法"教育比"写字"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既强调书写的基本训练,也重视书法的艺术审美、文化品质等综合因素。集中力量抓好目前在校师范生的写字教育和充分发挥现有书法专业毕业生的作用是目前解决书法教师缺乏问题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中小学书法教育 书法课程 书法师资 高校书法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冬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在实地调研与理论归纳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民俗与晋商文化等因素,分析山西民居的历史渊源,继而从家族血缘观念的视角探讨其院落式格局,并对山西民居的建筑材料与工艺、陈设艺术与装饰等加以整理,以系统阐发其建筑的文化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 山西 传统民居 空间格局 装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墓室壁画神物形象构建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5
9
作者 甘兴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98,共6页
中国古代墓室壁画肇兴于西汉早期,盛行于东汉时期。20世纪初至今,出土的汉代墓室壁画已蔚为大观,成为汉代社会文化史和艺术史等研究的重要内容。河南永城芒砀山汉墓壁画《四神图》堪为其中典型代表,它不仅展示了汉代特有的绘画技法和艺... 中国古代墓室壁画肇兴于西汉早期,盛行于东汉时期。20世纪初至今,出土的汉代墓室壁画已蔚为大观,成为汉代社会文化史和艺术史等研究的重要内容。河南永城芒砀山汉墓壁画《四神图》堪为其中典型代表,它不仅展示了汉代特有的绘画技法和艺术水准,而且揭示了汉代达官贵族对死后极乐世界的虚幻想象。此图中的四种神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建构,体现了汉人"天人祥和"、"尊贵威严"的文化意蕴,是另一世界秩序对死者的身份和地位认同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墓室壁画 神物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看中国画创作中的装饰设计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正刚 陈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可谓集中国美术创作之大成,其获奖、入选作品既代表当下国内的美术创作水平,也引领着其后的美术创作取向。文章以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之中国画作品为研究对象,以装饰性为线索,立足设计学... 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可谓集中国美术创作之大成,其获奖、入选作品既代表当下国内的美术创作水平,也引领着其后的美术创作取向。文章以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之中国画作品为研究对象,以装饰性为线索,立足设计学视角,从中国画的程式特征、构图章法、表现手法、装裱形式等方面寻绎具有现代意义的构成形式及装饰设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美展 艺术作品 中国画 美术创作 装饰性 设计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张孝祥书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宝跃 高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1,共6页
张孝祥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风上承东坡,下启稼轩,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张孝祥书法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受到宋高宗、孝宗的褒扬,并在其去世后的几十年中备受推崇,奠定了在南宋书坛较高的地位。孝祥书法广摄... 张孝祥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风上承东坡,下启稼轩,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张孝祥书法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受到宋高宗、孝宗的褒扬,并在其去世后的几十年中备受推崇,奠定了在南宋书坛较高的地位。孝祥书法广摄博取,追溯唐宋诸大家,但不拘泥于古人,逐渐形成了洒脱劲健、雄强豪放的艺术风格,大有度越前人之势。孝祥的书法和诗词均具有早熟的特点,而且风格均以豪放为主调。张孝祥书法未能得以大盛的历史境遇决不能简单的归因于其英年早逝的客观历史现实,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原因。因此,本文围绕着张孝祥书法风格的嬗变、张孝祥书法与其诗词的关系以及张孝祥书法的历史境遇等三个问题为重点,将张孝祥书法置于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视阈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在客观、全面的阐释张孝祥书风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孝祥 书风嬗变 书法与诗词 历史境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前书法文化地位的有关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宝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9-211,共3页
作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不是恒常如一的。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摄人魂魄的形象感、恒常久远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涵盖各方的全息性以及卓尔不群的独特性等优秀品质,堪称中... 作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不是恒常如一的。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摄人魂魄的形象感、恒常久远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涵盖各方的全息性以及卓尔不群的独特性等优秀品质,堪称中国文化的最佳形象代表。在当下弘扬中国元素的文化主旋律的语境下,维护书法艺术的地位,消解影响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是时代赋予社会的一种文化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艺术创作 书法作品 文化地位 艺术形象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绘画构图中的运动感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国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8-249,共2页
绘画是可以通过静态媒介来显现动感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本身并不会运动,但是画家们往往借助绘画中所表现的运动感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构图形式实现了绘画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过程。构图中倾斜原理... 绘画是可以通过静态媒介来显现动感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本身并不会运动,但是画家们往往借助绘画中所表现的运动感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构图形式实现了绘画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过程。构图中倾斜原理的运用、线性关系的表达、几何形关系的延伸、孕育性瞬间的截取以及视觉形象的分解与综合等手法都是构成画面动感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也赋予了绘画艺术最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绘画 绘画作品 艺术创作 构图 风格形式 运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域与传统:中国当代乡土油画的双重面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献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7-219,共3页
西风东渐、传统浸染、时代转换是中国乡土油画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在其发展过程中,中西艺术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使中国乡土油画得以茁壮发展,而异域与传统则是中国乡土油画发展不竭的艺术源泉。
关键词 绘画艺术 油画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 异域 艺术作品 中国乡土油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审美教育与艺术创新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献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2,共3页
高校艺术专业美育的核心不仅在于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一定审美媒介,把美及美感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美的发现与接受,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新的多方面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超功利的审美感... 高校艺术专业美育的核心不仅在于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一定审美媒介,把美及美感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美的发现与接受,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新的多方面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超功利的审美感知,在感性的观照中体现深刻的认识,以艺术的创造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以审美直觉与非功利的形式表现社会理性,从而实现艺术创造。艺术创新的核心就在于个性,渗透着审美个性和独特审美感受的作品才能避免形式风格和内容的千篇一律,引起欣赏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独树一帜的审美判断,形成区别于他人的审美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艺术创新 审美心理 艺术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艺术语境下的取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冬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而弥新。世界文化多样的需求和民族精神的坚韧,都预示着未来文化仍是融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多元体系,加之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及随后展开的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使得古老深邃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重被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而弥新。世界文化多样的需求和民族精神的坚韧,都预示着未来文化仍是融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多元体系,加之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及随后展开的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使得古老深邃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重被重视和研究,并作为最完善最深刻的生态智慧。与此同时,诸多优秀的传统工艺思想也将发挥持久的作用,以新的诠释给予现代设计艺术以重要的启示,进而引发世界与民族关系的和而不同,引发造物意识以人为主体的功能与审美的探讨,及对自然与人文、器与道的深入思考。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之上动态地推进,才是健康的未来文化导向,而设计师则更应自觉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期回溯传统,延承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设计艺术 和而不同 天人合一 文质彬彬 道器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国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21,共3页
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是在西方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带有西方特色的审美趣味和表现特点。在西方人主客相分思维模式、模仿说以及古希腊雕刻的影响下,它们反映出西方特有的文化与哲学思想,而且,这些线条是从属于形体塑造所采用... 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是在西方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带有西方特色的审美趣味和表现特点。在西方人主客相分思维模式、模仿说以及古希腊雕刻的影响下,它们反映出西方特有的文化与哲学思想,而且,这些线条是从属于形体塑造所采用的语言的一部分,是对物体形象外轮廓(边沿线)和内部结构的概括,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 西方古典绘画 美术创作 线条 艺术表现 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中国画史研究范式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献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06,共3页
本文以美国学者研究为例,介绍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画史的概况、起因和特点,着重探讨西方学者视野下中国画史的研究范式——以高居翰为代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以方闻为代表的风格学研究范式和以李铸晋为代表的赞助人理论研究范式。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中国画 研究范式 风格学 社会学 赞助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终结论”与现代艺术走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67,共6页
20世纪的西方艺术异彩纷呈,各流派用各自的艺术实践不断扩展着艺术可能的发展空间。1964年,美国波普艺术主将安迪·沃霍尔展出了一件"特殊"的艺术作品——《布里洛盒子》,这件作品在表达了对传统艺术定义与叙事方式的怀... 20世纪的西方艺术异彩纷呈,各流派用各自的艺术实践不断扩展着艺术可能的发展空间。1964年,美国波普艺术主将安迪·沃霍尔展出了一件"特殊"的艺术作品——《布里洛盒子》,这件作品在表达了对传统艺术定义与叙事方式的怀疑与否定的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发生改变的现状:艺术品不再向我们展示它们是什么,相反,它们在要求我们思考它们是什么。当感性体验失效后,艺术的哲学化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传统的艺术史叙事方式因此转变,艺术的历史与实践之间出现了一道断层。这就是阿瑟·丹托著名的"艺术终结论"的真正内涵。同时,现代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日益贴近,通过被解放的艺术的自我意识,人的选择被内化在艺术作品之中,实现一种本质意义上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终结论 艺术史 叙事方式 现代艺术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开拓:“新安画派”的嬗变及其当代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甘兴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7-221,共5页
新安画派为明末清初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绘画流派,其渊源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清人张庚正式提出"新安画派"概念。其代表人物有渐江、黄宾虹等。它以隐逸的情思、冷寂的格调,展现出一种枯淡幽冷的文人逸品格调,具有浓郁的区域... 新安画派为明末清初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绘画流派,其渊源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清人张庚正式提出"新安画派"概念。其代表人物有渐江、黄宾虹等。它以隐逸的情思、冷寂的格调,展现出一种枯淡幽冷的文人逸品格调,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其所蕴含的独特美学理念与艺术追求,对于徽州意象水彩画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也塑造了当下徽州美学体系与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画派 徽州 黄宾虹 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