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毫”与五胡时代西北地区的丧葬文化传播
1
作者 赵晓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吐鲁番衣物疏及实物出土的“兔毫”(狐毛)既不是制笔原料,也不是当时人财富的象征。衣物疏中与“兔毫”经常同时出现的“黄桑棺”“弩机”等,也在同时代的河西等地存在,表明两地在丧葬文化上具有一脉相承性。放置于墓主人头部的兔毫与... 吐鲁番衣物疏及实物出土的“兔毫”(狐毛)既不是制笔原料,也不是当时人财富的象征。衣物疏中与“兔毫”经常同时出现的“黄桑棺”“弩机”等,也在同时代的河西等地存在,表明两地在丧葬文化上具有一脉相承性。放置于墓主人头部的兔毫与棺木档板或壁画中的北斗、神树、手爪囊等共同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墓葬逻辑。以千束、万束的兔毫等丝缕结成前往北斗、祈求长生的阶梯,从而达到灵魂升天的目的。又通过手脚指甲含血、被肉,完成复形,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是西汉以来北斗求道升仙原始信仰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毫 北斗 丧葬文化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内在机理与空间效应
2
作者 赵金金 余敏辉 +1 位作者 刘博 魏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基于长三角地区15个运河城市2008—2022年面板数据,在测度一体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的空间衰减距离从全局视角研究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溢出边界,同时... 基于长三角地区15个运河城市2008—2022年面板数据,在测度一体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的空间衰减距离从全局视角研究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溢出边界,同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局部视角研究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一体化对本城市和相近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一体化水平每增长1%,则带动本城市、相近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分别增长0.072%和0.158%;一体化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呈衰减态势,空间溢出边界为170 km;2008年、2013年、2018年和2022年一体化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处于领先的苏州、无锡始终为强或中推进,杭州、绍兴、宁波、湖州、嘉兴、常州的等级均提升,而宿迁、淮安、扬州等级降低,淮北、宿州、徐州、镇江则在2022年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降低了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长三角运河城市 文旅融合发展 空间面板杜宾 时空地理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的旅游观及其《论游览》一文的时代意义——民国时期的旅游嬗变与传统旅游之挽歌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唤麟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6,共8页
林语堂的旅游观较少被研究者关注,他向西方人介绍的并非新式旅游,而是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传统旅游。本文对林语堂的旅游观作了归纳、阐释,对《论游览》一文的时代意义作了分析。林语堂认为“真旅游”不注重功利且不受程式约束,过度追求... 林语堂的旅游观较少被研究者关注,他向西方人介绍的并非新式旅游,而是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传统旅游。本文对林语堂的旅游观作了归纳、阐释,对《论游览》一文的时代意义作了分析。林语堂认为“真旅游”不注重功利且不受程式约束,过度追求知识与见识的增长、为了向人炫耀、固定了行程的旅游都是“假旅游”,善游之人应具有流浪精神与较高审美鉴赏力。民国时期是新旧旅游交替时期,旅游的功能与方式发生了嬗变,由传统的“志不在用世”质变为“志在用世”,新式交通工具及商业模式的出现使旅游趋向大众化的同时弱化了旅游的精神自由与体验深度。《论游览》一文对传统旅游的肯定与留恋,对新式旅游的否定与嘲讽,使它具有充当传统旅游挽歌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观 假旅游 真旅游 时代意义 林语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浙江林学研究述评
4
作者 韩聪聪 汪德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7,共5页
民国是浙江林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容,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目前,学界关于民国时期浙江林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林业经济、森林生态、林政管理、林学教育、林业思想等方面展开,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绩;但从整体来看,... 民国是浙江林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容,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目前,学界关于民国时期浙江林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林业经济、森林生态、林政管理、林学教育、林业思想等方面展开,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绩;但从整体来看,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着史料不全、视角不深、科学不强等不足。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从拓宽民国浙江林学的史料来源、丰富民国浙江林学的研究视角、注重民国浙江林学的实践应用等方面,思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国浙江林学文化的研究体系,旨在提升民国浙江林学学术成果的质量及其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浙江 林业文化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史料在本科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晓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图像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因而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大学历史教材需要图像史料与之并行发展,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图像史料的深度参与,历史学的价值与意义需要图像史料进行传达与转换。本科历史教学在运用图像史料的过程中,应该坚持... 图像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因而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大学历史教材需要图像史料与之并行发展,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图像史料的深度参与,历史学的价值与意义需要图像史料进行传达与转换。本科历史教学在运用图像史料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三省”原则,即关注图像史料的功能、范式及其制作者的观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史料 历史教学 文本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茶文化视角看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6
作者 张立芹 王胜军 《农业考古》 202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或为江南底层文人,或为名士仕宦之后,但均因生活窘迫、社会动荡不得不佣事西人。他们是中国传统文人向近代知识分子嬗替的重要环节。本文借鉴新文化史研究范式,从茶文化视角探究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物... 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或为江南底层文人,或为名士仕宦之后,但均因生活窘迫、社会动荡不得不佣事西人。他们是中国传统文人向近代知识分子嬗替的重要环节。本文借鉴新文化史研究范式,从茶文化视角探究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人际交往情况、价值观念及精神诉求,揭示了晚清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世界的进退失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口岸知识分子” 茶文化 生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振羽对中国史前史研究的方法论贡献
7
作者 李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6,178,共10页
关于史前期的神话传说是否具有史料价值,是摆在现代中国史家面前的共同难题。吕振羽提出把中国史与世界史进行比较,把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加以互证,实现两个契合,并以此为方法进行中国原始社会研究,这样的神话传说就具有史料价值。他的... 关于史前期的神话传说是否具有史料价值,是摆在现代中国史家面前的共同难题。吕振羽提出把中国史与世界史进行比较,把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加以互证,实现两个契合,并以此为方法进行中国原始社会研究,这样的神话传说就具有史料价值。他的这一方法论主张发徐炳昶、孙作云神话传说研究理论之先声,得到吴泽、翦伯赞等的继承和发展,在学术史上有首创之功。吕振羽为突破实验主义方法的局限,在郭沫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在处理神话传说方面寻找出突破口,是中国学者在史料学上的创新。吕振羽开启的这一方法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史家面对中国历史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中国历史发展实际,开拓出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学术体系,在中国史学面临理论和方法建设、中国文明起源探讨、中国古史体系构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时代,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中国史前史 神话传说 考古 古代文明 中国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小三线建设述论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云 张胜 徐有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安徽小三线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在皖西大别山地区,先后建设起来的以生产枪、炮、弹、药等为主的34家企事业单位的综合配套的后方军事工业基地。它经历了从建厂初期... 安徽小三线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在皖西大别山地区,先后建设起来的以生产枪、炮、弹、药等为主的34家企事业单位的综合配套的后方军事工业基地。它经历了从建厂初期的艰辛到产品结构的调整、出山进城的二次创业,最终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安徽小三线在建设发展中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将给今天开启新征程、开创新局面的人们以借鉴和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小三线 皖西 军民结合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反思[笔谈]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勇 马艳辉 周励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84,共12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五四运动开端,迄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在百舸争流的学术发展大潮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激流勇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了自己的学科个性、学术个性和学术追求,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对百年来中国学术发展影响深...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五四运动开端,迄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在百舸争流的学术发展大潮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激流勇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了自己的学科个性、学术个性和学术追求,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对百年来中国学术发展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学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深入发展,如何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飨读者。我们深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希望相关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以助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学术个性 学术追求 百年历程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发展与反思 话语体系 三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仅《艺蕱集证》考述——兼论清代甘薯在陕西的引种与推广 被引量:5
10
作者 熊帝兵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陈仅的《艺蕱集证》是成于清道光年间的甘薯种植专著,版本、馆藏及内容等信息一直较模糊。今考,此书曾与陈氏《济荒必备》合刊,为末卷。《艺蕱集证》辑录了13部著作中的22则甘薯种植文献,于藏种与薯干储藏技术尤详,陈仅的案语多有创见... 陈仅的《艺蕱集证》是成于清道光年间的甘薯种植专著,版本、馆藏及内容等信息一直较模糊。今考,此书曾与陈氏《济荒必备》合刊,为末卷。《艺蕱集证》辑录了13部著作中的22则甘薯种植文献,于藏种与薯干储藏技术尤详,陈仅的案语多有创见。甘薯系清乾隆十一年陈宏谋首先引入陕西,但长期处于"引而不种"的状态,很可能是受藏种与鲜薯储藏两大关键技术的制约,《艺蕱集证》恰恰重点解决了上述两大技术难题,对兴安府乃至陕西全省甘薯的进一步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仅 《艺蕱集证》 番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踏粪技术传承与变迁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帝兵 惠富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踏粪法”最早见于《齐民要术》卷前《杂说》,原意是在冬季将农作物秸秆铺垫于耕牛脚下,让其与耕牛夜间排泄的粪便混合,通过践踏、收集、堆聚,形成“复合肥料”。后世文献有的直接引用“踏粪法”原文,有的则间接转述其技术要点,一直延... “踏粪法”最早见于《齐民要术》卷前《杂说》,原意是在冬季将农作物秸秆铺垫于耕牛脚下,让其与耕牛夜间排泄的粪便混合,通过践踏、收集、堆聚,形成“复合肥料”。后世文献有的直接引用“踏粪法”原文,有的则间接转述其技术要点,一直延续至清末。在传承过程中,踏粪技术也被不断改造、变通与扩展。至明清时期,垫圈材料突破了农作物秸秆的局限,还包括青草、干土、草木灰、作物根茬等;踏粪的动物则由原先的耕牛扩展到猪、羊、马,乃至“六畜”;积肥的时间也从原来的冬季延展到全年;甚至积肥的场所也突破了圈舍的空间范围,凡牲畜经常活动的区域都可依据踏粪技术原理积制相同性质的肥料。踏粪多用作基肥,作追肥施用亦有记载,但并不普遍。鉴于不同家畜粪便中的养分、腐殖质、微生物等存在差异,在踏粪的施用过程中,需要因地、因物、因时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稿秸肥 踏粪 厩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取向对新生代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博 赵金金 于水仙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93,共11页
针对新生代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产生机制,通过构建被中介的调节模型来检验组织变革情境下目标取向对新生代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基于新生代员工的调研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做逐项检验。结果显示:证明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 针对新生代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产生机制,通过构建被中介的调节模型来检验组织变革情境下目标取向对新生代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基于新生代员工的调研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做逐项检验。结果显示:证明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学习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过程受到证明目标取向的调节作用,并且职业倦怠会在学习目标取向与证明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交互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并丰富和延伸了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范畴,还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引导新生代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 目标取向 职业倦怠 隐性知识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明隆武朝福京乡试考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航 刘桂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5,共7页
隆武帝在明清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为收拾人心,聚拢人才,稳定政权,抵御清兵南侵,宣布在福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开科取士。福京乡试作为隆武帝的“龙飞首科”,得到君臣的高度重视。然因郑芝龙等武臣的阻挠,原定隆武... 隆武帝在明清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为收拾人心,聚拢人才,稳定政权,抵御清兵南侵,宣布在福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开科取士。福京乡试作为隆武帝的“龙飞首科”,得到君臣的高度重视。然因郑芝龙等武臣的阻挠,原定隆武二年三月的福京乡试一拖再拖,最终于是年六月才在福京天兴府举行。文章根据大量史料,考知该科乡试主考官、同考官、提调官、监临官等部分职事官之姓名爵里;录取人数则在崇祯十五年所确定的福建乡试解额105名的基础上,“特旨广额七十名”,后复试黜落4名,最终选拔录取举人171名。福京乡试开科不久,隆武政权即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覆亡,但其选拔录取的一批科举人才,却对郑成功的抗清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武朝 福京 乡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姒启鼎与商代妇女称姓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雒有仓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妇姒启鼎时代为殷墟三期晚段,该器铭文为商代妇女称姓增添了新例证。综合甲骨金文及文献材料,可知商代妇女称姓,至少有六种形式。正确认识商代妇女称姓的各种形式,不仅有助于甲骨金文人名释读,而且对深入了解商代姓氏制度、婚姻制度也... 妇姒启鼎时代为殷墟三期晚段,该器铭文为商代妇女称姓增添了新例证。综合甲骨金文及文献材料,可知商代妇女称姓,至少有六种形式。正确认识商代妇女称姓的各种形式,不仅有助于甲骨金文人名释读,而且对深入了解商代姓氏制度、婚姻制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姒启鼎 妇女称姓 商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金文族徽传播与夏商族群的融合认同 被引量:1
15
作者 雒有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3,共8页
通常认为,金文族徽是商人族群的创制和商文化的标识。但在已发现的商代早中期王室铜器上却不见铭刻族徽,说明盘庚迁殷之前的商王族可能不使用族徽。从早期铜器形制及范铸铭文工艺看,金文族徽很可能为夏人所创制,后来才向商人族群自下而... 通常认为,金文族徽是商人族群的创制和商文化的标识。但在已发现的商代早中期王室铜器上却不见铭刻族徽,说明盘庚迁殷之前的商王族可能不使用族徽。从早期铜器形制及范铸铭文工艺看,金文族徽很可能为夏人所创制,后来才向商人族群自下而上传播,至殷墟一期始被商王族采用。金文族徽传播是夏遗民与商人族群文化融合认同的体现,在商代晚期已成为殷商文化的重要标志。传播方式分为三种,在族氏分封、奠置过程中出现了三方面的明显变化。由于地域化、政治化发展,商代晚期的金文族徽具有表示血缘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含义,在性质上也有类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族徽 族氏 族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式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金金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54,共13页
建设性越轨行为是员工在亲社会动机驱动下所表现的角色外行为,现已成为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差序式领导作为中国特有的领导风格之一,到底会促进还是抑制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的结论不一。文章基于我国文化情景,以16家企业的... 建设性越轨行为是员工在亲社会动机驱动下所表现的角色外行为,现已成为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差序式领导作为中国特有的领导风格之一,到底会促进还是抑制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的结论不一。文章基于我国文化情景,以16家企业的394名知识型员工作为调研样本,构建差序式领导对建设性越轨行为影响的关系模型,鉴于员工动机和行为结果是由个体感知和组织环境刺激交互效应所导致,故引入个体层次的内生动机、内部人身份感知以及组织层次的团队动机氛围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差序式领导对建设性越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生动机对该影响途径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差序式领导与建设性越轨行为的关系均受到内部人身份感知、精熟动机氛围的正向调节效应,受到绩效动机氛围的负向调节效应,且各部分调节效应均被内生动机所中介。研究结论揭示了差序式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的影响机理,对指导组织管理者如何科学对待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式领导 建设性越轨行为 内生动机 内部人身份感知 团队动机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前期西州邻保组织与基层社会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与砖志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晓芳 郭振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107,共17页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平定麴氏高昌,随即在吐鲁番之地施行邻保制度。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西州邻保组织积极配合里正等基层官吏按比户口、访捉逃户,承担逃亡农民的赋税和徭役,并在司法案件中成为重要的征询对象。此外,西州也存在由亲属代承课...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平定麴氏高昌,随即在吐鲁番之地施行邻保制度。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西州邻保组织积极配合里正等基层官吏按比户口、访捉逃户,承担逃亡农民的赋税和徭役,并在司法案件中成为重要的征询对象。此外,西州也存在由亲属代承课役、代输税钱的情形,表明连带范畴进一步扩大。邻保制为维护西州有效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施的前提是6世纪初期"内徙断念"后吐鲁番地域认同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期 西州 邻保 基层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森的荒政思想
18
作者 胡灿 《农业考古》 2020年第6期96-99,共4页
俞森于康熙初年以生员身份入国子监学习,曾参与编修实录,担任河南按察使佥事(管河道)、荆南道台、湖广布政使司参议等官。所撰《荒政丛书》是清代较早的一部荒政著作,从他对常平仓、义仓、社仓的考证以及他的赈济纪事之作《郧襄赈济事... 俞森于康熙初年以生员身份入国子监学习,曾参与编修实录,担任河南按察使佥事(管河道)、荆南道台、湖广布政使司参议等官。所撰《荒政丛书》是清代较早的一部荒政著作,从他对常平仓、义仓、社仓的考证以及他的赈济纪事之作《郧襄赈济事宜》中,我们可以窥见其预备为先、依时而动、因地制宜、鼓励民众自救的荒政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俞森 荒政思想 《郧襄赈济事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