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空心立方体ZnMn_(2)O_(4)/rGO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
1
作者 张琳 蔡强浩 +2 位作者 代汉文 汪燕鸣 王飞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8-1077,共10页
ZnMn_(2)O_(4)是一种潜在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仍需提高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文通过简便的室温微乳液法和后续煅烧制备了边长约200 nm的ZnMn_(2)O_(4)空心立方体,由粒径30~50 nm的纳米颗粒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 ZnMn_(2)O_(4)是一种潜在的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仍需提高其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文通过简便的室温微乳液法和后续煅烧制备了边长约200 nm的ZnMn_(2)O_(4)空心立方体,由粒径30~50 nm的纳米颗粒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为了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将ZnMn_(2)O_(4)与氧化石墨烯(GO)混合并热处理后得到ZnMn_(2)O_(4)/rGO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结构、储锂性能和机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ZnMn_(2)O_(4)/rGO在0.1和4 A·g^(−1)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193和620 mAh·g^(−1),在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700次放电比容量保持806 mAh·g^(−1)。其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源于ZnMn_(2)O_(4)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协同作用,较小的二次立方体/一次纳米颗粒尺寸利于Li^(+)的短距离扩散,空心结构提供了材料锂化时体积膨胀的空间而使立方体保持结构完整;rGO不仅构建了材料的三维电子传输网络加快电子传输速度,而且也能缓冲嵌/脱锂时的体积变化而维持材料结构稳定。本研究为高性能金属氧化物类负极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ZnMn_(2)O_(4) 还原氧化石墨烯 微乳液法 储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LiMnPO_4/C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燕鸣 王飞 王广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19,共5页
以月桂酸为碳源,磷酸三丁酯为反应物和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PO4/C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00℃下焙烧制备的材料为结晶... 以月桂酸为碳源,磷酸三丁酯为反应物和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PO4/C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00℃下焙烧制备的材料为结晶良好的纯相橄榄石结构;具有类球形微米级大颗粒形貌,由粒径50-100 nm的小颗粒堆积而成,小颗粒表面包覆一层较均匀的碳层。循环伏安曲线和充放电测试表明,LiMnPO4/C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室温0.05C和0.5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41和113 mAh/g,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低温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锰锂 溶胶-凝胶法 磷酸三丁酯 月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掺杂LiCo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汪燕鸣 王广健 +1 位作者 张茂林 王阿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9-681,共3页
采用聚乙二醇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LiCo1-xVxPO4/C(x=0、0.03和0.05)。X射线衍射(XRD)表明掺杂的V进入了LiCoPO4晶格内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显示LiCo0.97V0.03PO4/C的粒径分布在200~700nm之间,... 采用聚乙二醇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LiCo1-xVxPO4/C(x=0、0.03和0.05)。X射线衍射(XRD)表明掺杂的V进入了LiCoPO4晶格内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显示LiCo0.97V0.03PO4/C的粒径分布在200~700nm之间,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约30nm厚的碳层。在0.1C倍率下,LiCo0.97V0.03PO4/C和LiCoPO4/C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11和70mAh/g。掺杂V不仅能够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而且提高了材料的放电电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钴锂 正极材料 离子掺杂 高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LiMnPO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燕鸣 王飞 +1 位作者 朱丽丽 周永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38,共3页
以LiOH·H2O、MnSO4?H2O和(NH4)3PO4为反应物,PVP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MnPO4正极材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甲苯为碳源,对材料进行表面碳包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材料晶体结构和微... 以LiOH·H2O、MnSO4?H2O和(NH4)3PO4为反应物,PVP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MnPO4正极材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甲苯为碳源,对材料进行表面碳包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材料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LiMnPO4粒径小(约100nm)且分布均匀,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厚度约10nm的均匀、完整的导电碳层。在50℃0.1C倍率下LiMnPO4/C的放电容量达到124mAh/g,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96%,2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保持了0.1C时的75%,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锰锂 水热法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钴对高电压LiCoPO_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汪燕鸣 朱波 +1 位作者 刘晓玉 王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78,共3页
以淀粉为碳源,通过流变相辅助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磷酸钴锂/碳(LiCoPO_4/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LiCoPO_4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表明,在700℃和750℃下烧结得到纯相LiCoPO_4,800℃烧结得到样品含有少量Co_2P杂质。... 以淀粉为碳源,通过流变相辅助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磷酸钴锂/碳(LiCoPO_4/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对LiCoPO_4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表明,在700℃和750℃下烧结得到纯相LiCoPO_4,800℃烧结得到样品含有少量Co_2P杂质。800℃下烧结得到的LiCoPO_4/C在0.1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达到116mAh/g,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82%,其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与高的结晶度和Co_2P的存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钴锂 磷化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球形Li_2MnSiO_4/C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汪燕鸣 王广健 丁素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4-926,931,共4页
采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多孔球形锂离子电池Li2MnSiO4/C复合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XRD)表明合成的Li2MnSiO4具有正交结构,属于Pmn21空间群。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显示粉体复合材料为直径10μm左右的球形团簇,由100nm左右... 采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多孔球形锂离子电池Li2MnSiO4/C复合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XRD)表明合成的Li2MnSiO4具有正交结构,属于Pmn21空间群。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显示粉体复合材料为直径10μm左右的球形团簇,由100nm左右的颗粒堆积而成,颗粒表面包覆1层大约3nm的碳层。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05和0.5C倍率下,Li2MnSiO4/C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53和110mAh/g,50次循环后容量分别保持80%和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酸锰锂 多孔球形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纳米磷酸钴锰锂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汪燕鸣 朱波 +2 位作者 刘晓玉 陈盛 王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5-177,182,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尺寸棒状磷酸钴锰锂(LiCo_(1-x)Mn_xPO_4,x=0.1,0.2,0.3,0.4,0.5)锂离子电池固溶体正极材料。研究了锰(Mn)含量对磷酸钴锂(LiCoPO_4)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固溶体中Mn含量的增加...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尺寸棒状磷酸钴锰锂(LiCo_(1-x)Mn_xPO_4,x=0.1,0.2,0.3,0.4,0.5)锂离子电池固溶体正极材料。研究了锰(Mn)含量对磷酸钴锂(LiCoPO_4)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固溶体中Mn含量的增加,材料颗粒尺寸逐渐减小,充放电容量逐渐升高,在Mn含量为0.5%(wt,质量分数)条件下制得的磷酸钴锰锂/碳(LiCo_(0.5)Mn_(0.5)PO_4/C)表现出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C、1.0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分别达到137、118mAh/g,具有较好的倍率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纳米棒 LiCo(1-x)Mnx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6LiMnPO_4·Li_3V_2(PO_4)_3/C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雅静 朱波 +2 位作者 董婉婷 王飞 汪燕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5-167,共3页
分别采用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和球磨法制备前驱体合成6LiMnPO4·Li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处理前驱体制备的复合... 分别采用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和球磨法制备前驱体合成6LiMnPO4·Li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处理前驱体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粒径最小(约100nm)且分布均匀,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性能。0.1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为133mAh/g,4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5%,1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为0.1C时的75%,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锰锂 磷酸钒锂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吕周围 路萌萌 +1 位作者 刘茜 周永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由有机配体与金属中心形成的多孔晶型聚合物。作为MOFs家族的一员,钛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Ti-MOFs)因其丰富的结构特点和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而备受关注。介绍了Ti-MOFs的合成策略,包括原位合成、分步合成和后...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由有机配体与金属中心形成的多孔晶型聚合物。作为MOFs家族的一员,钛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Ti-MOFs)因其丰富的结构特点和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而备受关注。介绍了Ti-MOFs的合成策略,包括原位合成、分步合成和后合成修饰,总结了Ti-MOFs在光催化产氢、CO_(2)还原、污染物降解、有机转化反应等方面的应用,并对Ti-MOFs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金属-有机框架 合成 光催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SiO_2/TiO_2包覆对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飞 汪燕鸣 马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1-623,共3页
采用喷雾干燥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制备了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MgO/TiO2/SiO2复合氧化物表面包覆改性。电化学测试表明:MgO/SiO2/TiO2包覆能够有效抑制电极/电解液界面副反应的发生,减少Mn和Ni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显著提高LiNi... 采用喷雾干燥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制备了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MgO/TiO2/SiO2复合氧化物表面包覆改性。电化学测试表明:MgO/SiO2/TiO2包覆能够有效抑制电极/电解液界面副反应的发生,减少Mn和Ni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显著提高LiNi0.5Mn1.5O4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室温2 C倍率时MgO/SiO2/TiO2包覆的LiNi0.5Mn1.5O4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6%,而LiNi0.5Mn1.5O4仅为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电压 表面包覆 LINI0 5Mn1 5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醇法合成纳米LiCoPO_4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飞 杨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5-589,共5页
采用多元醇法合成了高电位LiCoPO4正极材料.以甲苯为碳源,在LiCoPO4表面化学气相沉积包覆一层厚度约3 nm的导电碳层.通过XRD、SEM、TEM、CV以及恒流充放电曲线等方法分析、观察和测试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多元醇法合成了高电位LiCoPO4正极材料.以甲苯为碳源,在LiCoPO4表面化学气相沉积包覆一层厚度约3 nm的导电碳层.通过XRD、SEM、TEM、CV以及恒流充放电曲线等方法分析、观察和测试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元醇法合成的样品为纯相LiCoPO4,碳包覆LiCoPO4/C电极0.1C倍率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32 mAh·g-1,50周期循环容量保持78%.循环伏安和微分容量曲线表明LiCoPO4/C电极的充放电过程Li+脱出和嵌入均为两步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醇法 LiCoPO4 化学气相沉积 碳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水解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Cu_2O及其光催化性能
12
作者 李龙凤 张茂林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78,共3页
以Cu(CH3COO)2.2H2O为铜源,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在回流条件下通过强迫水解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Cu2O,对影响其结晶程度和晶粒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水和乙二醇体积比、回流反应时间和Cu(CH3COO)... 以Cu(CH3COO)2.2H2O为铜源,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在回流条件下通过强迫水解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Cu2O,对影响其结晶程度和晶粒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水和乙二醇体积比、回流反应时间和Cu(CH3COO)2初始浓度对产物Cu2O的结晶程度和晶粒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制备的Cu2O在可见光下照射210min后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89%,其光催化活性优于市售P25TiO2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乙二醇 光催化性能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和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婉君 马伟 孙登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44,共5页
本文用自制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PLA/GCE),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异烟肼(INH)的相互作用,并与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了比较。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测得异烟肼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544&#... 本文用自制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PLA/GCE),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异烟肼(INH)的相互作用,并与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进行了比较。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测得异烟肼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544×10~4、1.479×10~4 L/mol,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1。实验测得异烟肼对牛血清白蛋白是静态猝灭。异烟肼的浓度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的降低在2.5×10^(-7)~4.5×10^(-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 mol/L。BSA的浓度与异烟肼的氧化峰电流的下降在1.0×10^(-9)~5.0×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10) mol/L。该方法可用于样品中异烟肼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旗松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和电化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彩莲 朱庆仁 孙登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7-623,共7页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花旗松素(taxifolin)的相互作用.用荧光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花旗松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3×106和1.6×106 L/mol,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3.花旗松素对...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花旗松素(taxifolin)的相互作用.用荧光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花旗松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3×106和1.6×106 L/mol,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3.花旗松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是静态猝灭.BSA荧光强度的降低与花旗松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00×10-7 ~2.00×10-5 mol/L,检出限为2.00×10-7 mol/L.花旗松素氧化峰电流的下降与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7.00×10-7~1.00×10-4 mol/L,检出限为3.00×10-7 mol/L.用于合成样品中花旗松素和BSA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素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多巴胺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 马伟 +1 位作者 朱庆仁 孙登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8-342,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制备了银掺杂聚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以神经递质药物多巴胺(DA)为探针,研究了DA分别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在修...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制备了银掺杂聚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以神经递质药物多巴胺(DA)为探针,研究了DA分别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DA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不大,峰电流有所降低,且对峰电流的影响CTMAB最大、SDS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电化学行为 表面活性剂 银掺杂 聚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LiMn_(1-x)Fe_xPO_4纳米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波 王雅静 +2 位作者 汪燕鸣 孙登明 王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6-1831,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在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LiMn_(1-x)Fe_xPO_4(x=0,0.1,0.15,0.2,0.3)纳米片。研究了Fe含量对LiMnPO_4晶体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MnPO_4被部分Fe替代后,电化学活性明显提高。其中LiMn_(0.7)Fe_(0... 采用溶剂热法在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LiMn_(1-x)Fe_xPO_4(x=0,0.1,0.15,0.2,0.3)纳米片。研究了Fe含量对LiMnPO_4晶体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MnPO_4被部分Fe替代后,电化学活性明显提高。其中LiMn_(0.7)Fe_(0.3)PO_4/C在0.1 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达到157 mAh/g,并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溶剂热 固溶体 LiMn1-xFex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钌(Ⅱ)配合物与DNA作用性质的计算研究
17
作者 吴明 王俊恩 苗体方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理论考察了手性钌(Ⅱ)配合物1和2与DNA作用性质.首先,构建了手性钌(Ⅱ)配合物1、2与DNA对接模型,并对对接模型进行了优化,通过计算得到的手性钌(Ⅱ)配合物1、2与DNA的结合能,解释了手性钌(Ⅱ)配合物1、2与DNA键合力大小次序,即K_(b)(Λ-... 理论考察了手性钌(Ⅱ)配合物1和2与DNA作用性质.首先,构建了手性钌(Ⅱ)配合物1、2与DNA对接模型,并对对接模型进行了优化,通过计算得到的手性钌(Ⅱ)配合物1、2与DNA的结合能,解释了手性钌(Ⅱ)配合物1、2与DNA键合力大小次序,即K_(b)(Λ-1)<K_(b)(Δ-1)<K_(b)(Λ-2)<K_(b)(Δ-2).另外,通过计算得到的电子转移活化能及自然电荷解释了手性钌(Ⅱ)配合物1和2裂解DNA的效率次序,即K_(b)(Λ-1)φ(Δ-2)>φ(Λ-1)>φ(Δ-1).最后,通过计算得到的对接模型的分子轨道分析了光裂解DNA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钌配合物 光裂解效率 自然电荷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汞迁移排放及脱除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君 李志超 +3 位作者 段钰锋 赵蔚欣 周强 朱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5-420,共6页
采用美国EPA推荐的汞浓度现场测试OHM取样方法,对300,MW和600,MW两燃煤电厂静电除尘器(ESP)和湿法脱硫装置(WFGD)前后烟气进行等速取样,采用Hydra AA汞分析仪测试烟气各种形态的汞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烟气汞排放占总汞排放80%,以... 采用美国EPA推荐的汞浓度现场测试OHM取样方法,对300,MW和600,MW两燃煤电厂静电除尘器(ESP)和湿法脱硫装置(WFGD)前后烟气进行等速取样,采用Hydra AA汞分析仪测试烟气各种形态的汞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烟气汞排放占总汞排放80%,以上;ESP能有效脱除烟气中的颗粒汞,同时还能脱除部分元素汞;WFGD对烟气中氧化汞的脱除效率达90%,以上,但对元素汞的脱除效果非常有限,原因是脱硫过程存在气相和液相的还原反应,将Hg2+转化成Hg0,出口烟气Hg0含量增加,导致总汞脱除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汞排放 脱汞 燃煤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还原法制备纳米Cu_2O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龙凤 张茂林 孟祥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3-696,共4页
以Cu(CH3COO)2.2H2O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溶剂热还原法制备纳米Cu2O。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Cu(CH3COO)2初始浓度对产物Cu2O的结晶程度和晶粒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甲基橙... 以Cu(CH3COO)2.2H2O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溶剂热还原法制备纳米Cu2O。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Cu(CH3COO)2初始浓度对产物Cu2O的结晶程度和晶粒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甲基橙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纳米晶Cu2O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制备的Cu2O样品在可见光下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催化活性优于商业P25 TiO2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制备 乙二醇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催化剂上MoS_2形貌与其DBT加氢脱硫选择性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理华 刘迪 +3 位作者 刘宾 李广慈 柳云骐 刘晨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8-843,共6页
制备了两个系列不同镍钼负载量的NiMo催化剂,并用X衍射、N2物理吸附和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硫化物,在高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对该Ni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了MoS2形貌与催化剂加氢脱硫选择性之间的关... 制备了两个系列不同镍钼负载量的NiMo催化剂,并用X衍射、N2物理吸附和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硫化物,在高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对该Ni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了MoS2形貌与催化剂加氢脱硫选择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镍钼负载量对MoS2形貌有明显的影响。Mo18Ni4催化剂(含18%MoO3和4%NiO)上MoS2呈多级层状结构,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和优异的加氢脱硫选择性。加氢选择性与催化剂上活性组分MoS2的堆积层数相关联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堆积层数越多,其加氢选择性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催化剂 加氢脱硫 MoS2形貌 加氢选择性 二苯并噻吩 堆积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