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启升、麦康森院士携11位专家联名发文力证中国鱼粉用量合理,再破“中国水产养殖威胁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冬 单秀娟 +12 位作者 张文兵 陈宇顺 王清印 李钟杰 张国范 徐跑 李家乐 解绶启 麦康森 唐启升 席尔瓦 陈光辉 罗智 《当代水产》 2016年第11期32-37,共6页
去年,曾有国外专家发表耸人听闻的言论,指责中国的水产养殖造成了世界渔业资源的浪费。为此,麦康森院士去年曾在韩国、国内许多会议上不止一次地反驳了这种缺乏根据的说法,并列举了详细的数据,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水产养殖是在为保护鱼类... 去年,曾有国外专家发表耸人听闻的言论,指责中国的水产养殖造成了世界渔业资源的浪费。为此,麦康森院士去年曾在韩国、国内许多会议上不止一次地反驳了这种缺乏根据的说法,并列举了详细的数据,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水产养殖是在为保护鱼类资源做贡献。近日,由来自国内外8家单位的13位专家,在两位院士的领衔下,再次为我国水产养殖正名,发出了中国水产养殖在世界上的最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唐启升 渔业资源 缺乏根据 鱼类资源 蛋白源 水产饲料 养殖种类 渔业统计 草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军 周琼 +3 位作者 谢从新 李红 阿达可白克·可尔江 蔡林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9-966,共8页
为建立我国西北地区跨境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应用B-IBI(benthic-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健康状况.于2012年7月、8月、10月及2013年5月在额尔齐斯河全流域设10个典型采样... 为建立我国西北地区跨境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应用B-IBI(benthic-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健康状况.于2012年7月、8月、10月及2013年5月在额尔齐斯河全流域设10个典型采样点,进行4次大型底栖动物调查,从23个候选生物指标中筛选出适用于构建额尔齐斯河B-IBI评价体系的参数,主要包括总分类单元数、EPT(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分类单元数、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襀翅目个体相对丰度和黏附者个体相对丰度.以参照点B-IBI的25%分位数作为健康评价标准来确定B-IBI的评价等级:B-IBI>2.04为极好,1.53<B-IBI≤2.04为好,1.02<B-IBI≤1.53为一般,0.51<B-IBI≤1.02为差,B-IBI≤0.51为极差.结果表明:在所有采样点中,6个采样点处于健康状况极好或好的状态,3个采样点健康状况一般,1个采样点健康状况较差;各采样点B-IBI在不同月份变化各异.整体来看,额尔齐斯河的水体健康状况较好,但局部河段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基于B-IBI的健康评价结果与其他生物指数〔Chandler计分制生物指数、BMWP(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分数系统分值〕评价结果相一致,表明所构建的B-IBI评价指标与标准对额尔齐斯河的健康状况评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作为额尔齐斯河流域水体环境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 健康评价 额尔齐斯河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设生物浮床对池塘养殖鱼类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景伟 李大鹏 +4 位作者 潘宙 郭威 谢从新 何绪刚 亓成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3,共6页
选择草鱼主养池塘为研究池塘,分析架设生物浮床的池塘中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池塘养殖试验时间为180d,试验期间测定草鱼和团头鲂生长指标,并利用生化分析和物性分... 选择草鱼主养池塘为研究池塘,分析架设生物浮床的池塘中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池塘养殖试验时间为180d,试验期间测定草鱼和团头鲂生长指标,并利用生化分析和物性分析方法测定肌肉营养成分、系水力和质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塘的草鱼和团头鲂的终末体质量高于对照池塘的养殖鱼类;试验池塘2种鱼的肥满度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空壳体质量比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池塘草鱼和团头鲂的肌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的鱼类肌肉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粗脂肪含量都高于对照池塘,在草鱼中差异显著,团头鲂差异不显著;试验池塘草鱼水分显著低于对照池塘,团头鲂水分和2种鱼灰分都没有显著差异。肌肉的质构特性分析表明,试验池塘草鱼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草鱼回复性和凝聚性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团头鲂肌肉弹性显著高于对照池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肌肉品质 池塘养殖 生物浮床 草鱼 团头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前限喂对池塘养殖异育银鲫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海燕 朱晓鸣 +3 位作者 韩冬 杨云霞 金俊琰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532,共8页
实验采用5种投喂水平:饱食(R100)、80%饱食(R80)、60%饱食(R60)、40%饱食(R40)、饥饿(R0),旨在探究上市前一个月的池塘养殖中,采用不同程度限喂的投喂策略对异育银鲫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投喂水平小于60%,特定生长率(SGR)显著... 实验采用5种投喂水平:饱食(R100)、80%饱食(R80)、60%饱食(R60)、40%饱食(R40)、饥饿(R0),旨在探究上市前一个月的池塘养殖中,采用不同程度限喂的投喂策略对异育银鲫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投喂水平小于60%,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下降,而屠宰率则表现出相反趋势。饥饿组实验鱼呈现出较瘦体形和较硬的肌肉质地。对可能影响肌肉质地的脂肪含量和胶原蛋白总量分析发现,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减少但胶原蛋白总量无显著差异。投喂水平的降低导致鱼体各组织脂肪含量的降低,尤其是内脏脂肪的显著减少。通过SGR与脂肪含量的线性模型,SGR分别解释背肌、腹肌、内脏脂肪含量总变化的56%、66%、71%。在各投喂水平条件下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维持相对稳定,表明在上市前一个月的池塘养殖中,限喂的方式并未对肌肉的蛋白营养价值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投喂策略 限喂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雍菜浮床养殖模式下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石焱 马徐发 +2 位作者 吴志新 任雨薇 陈孝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6,共8页
通过大规模养殖试验,研究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养殖前后和不同处理组黄颡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氨氮... 通过大规模养殖试验,研究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养殖前后和不同处理组黄颡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养殖前后黄颡鱼肠道细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组之间的黄颡鱼肠道细菌种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优势菌群的组成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差异,优势菌种的构成相似。在养殖前期黄颡鱼肠道中变形菌门(88.56%)占主要优势,末期对照组(无浮床)以厚壁菌门(48.4%)、梭杆菌门(32.52%)和变形菌门(14.56%)为主,试验组(有浮床)以变形菌门(36.72%)、厚壁菌门(21.89%)、梭杆菌门(17.48%)和拟杆菌门(11.48%)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肠道 水雍菜 人工浮床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源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晓芳 李军国 +5 位作者 薛敏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秦玉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96-150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粉(FM)、棉籽浓缩蛋白(CPC)、发酵豆粕(FSM)这3种蛋白质源及不同配比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及加工质量的影响。采用湿法双螺杆挤压膨化生产工艺,以鱼粉饲料为对照,然后分别以棉籽浓缩蛋白、发酵豆粕及...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粉(FM)、棉籽浓缩蛋白(CPC)、发酵豆粕(FSM)这3种蛋白质源及不同配比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及加工质量的影响。采用湿法双螺杆挤压膨化生产工艺,以鱼粉饲料为对照,然后分别以棉籽浓缩蛋白、发酵豆粕及二者组合替代47%或100%的鱼粉,共配制出7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5.45%-48.55%,总能18.11-20.33 MJ/kg),分别命名为FM、FM×CPC、FM×FSM、CPC、FM×CPC×FSM、FSM、CPC×FSM。结果表明: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后,挤压温度降低,螺杆转速提高,且增加了生产的能耗。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挤压温度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2=0.926 2)。不同蛋白质源对膨化饲料除耐久性指数外的加工质量参数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FM组的容重、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相反,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膨化饲料的硬度和膨胀度随之增加,其中CPC组的径向膨胀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与饲料硬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781)。由此可知,相比鱼粉,发酵豆粕和棉籽浓缩蛋白均显著增加了膨化饲料的径向膨胀度,使加工能耗增加显著;棉籽浓缩蛋白的容重低于发酵豆粕和鱼粉,利于加工浮性饲料,不利于加工沉性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粉 棉籽浓缩蛋白 发酵豆粕 工艺参数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对养殖黄颡鱼血液生化和肌肉物性分析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田兴 马玲巧 +3 位作者 李大鹏 亓成龙 何绪刚 汤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1,98,共6页
测定了在10.4~11.2℃下运输4 h后不同时间(0 h、1 h、3 h、6 h、12 h、1 d、3 d、7 d和20 d)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肌肉物性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运输引起了黄颡鱼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的显... 测定了在10.4~11.2℃下运输4 h后不同时间(0 h、1 h、3 h、6 h、12 h、1 d、3 d、7 d和20 d)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肌肉物性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运输引起了黄颡鱼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的显著升高(P〈0.05),在运输结束12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运输后鱼体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有显著性升高,随着恢复时间的推移逐渐回降到正常水平;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维持稳定的水平。运输后肌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凝聚性、咀嚼性、回复性等物性分析指标均显著性降低。除了凝聚性和咀嚼性之外,其他肌肉物性分析指标在运输结束72 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研究表明,长途运输造成了养殖黄颡鱼的应激反应,对肌肉物性特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运输后的恢复可使鱼体抗氧化能力和肌肉物性分析指标回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运输应激 抗氧化酶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硫酸新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永涛 李乐 +5 位作者 徐春娟 胥宁 董靖 杨秋红 杨移斌 艾晓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建立了一种分析水产品中硫酸新霉素残留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经三氯乙酸水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带加热电喷雾离子源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以选择反应离子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检测,基质标准曲线定量。... 建立了一种分析水产品中硫酸新霉素残留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经三氯乙酸水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带加热电喷雾离子源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以选择反应离子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检测,基质标准曲线定量。结果显示,在草鱼、斑点叉尾鮰、鳗鲡、南美白对虾和甲鱼空白肌肉中添加硫酸新霉素水平为25~1 000μg/kg时,其加标回收率为91.04%~114.57%,相对标准偏差为1.91%~9.62%。硫酸新霉素的检测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5μg/kg。方法适用于水产品中硫酸新霉素残留量的测定,也适用于硫酸新霉素在水产动物体内组织分布和消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硫酸新霉素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鳜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骆小年 梁旭方 +5 位作者 周怡 袁勇超 易提林 田昌绪 杨敏 张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又名石鳜、岩鳜、鳌花、花鲫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素有“淡水石斑”之美誉,深受国内及韩国、新加坡等地消费者欢迎,是我国重要淡水出口创汇鱼类之一。
关键词 斑鳜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 人工养殖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罗鸣钟 斳恒 杨代勤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29-534,共6页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2010年,全球黄鳝养殖产量超过2.7×105 t ,产值超过7亿美元[1]。黄鳝含肉率高达70%,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蛋白质中必需氨基...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2010年,全球黄鳝养殖产量超过2.7×105 t ,产值超过7亿美元[1]。黄鳝含肉率高达70%,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达到45%,且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鲶鱼( Silurus asotus )和黄颡鱼( Pseud-obagms f ulvidraco)[2],深受我国和东南亚人民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生物学 养殖生态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尾水经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后的浮游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玲 李晓丽 +1 位作者 朱建强 李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利用稻田生态工程对精养池塘尾水进行循环利用,采用Illumina Mi Seq第二代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探讨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回用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变化对池塘养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生... 为利用稻田生态工程对精养池塘尾水进行循环利用,采用Illumina Mi Seq第二代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探讨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回用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变化对池塘养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优势浮游细菌在门水平上的组成相同,均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优势门类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由进水中的46.72%显著降低至表面流出水中的41.82%和渗流出水中的34.77%;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由3.90%增加至表面流出水中的5.65%和渗流出水中的6.45%。属水平上优势浮游细菌组成也相同,但微囊藻属(Microcystis)的相对丰度由0.83%显著降低至渗流出水中的0.46%(P<0.05)。另外,稻田生态工程表面流出水中浮游细菌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 1)显著提高,渗流出水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且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生态工程 稻田 浮游细菌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检测水产品中粘杆菌素的残留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正彬 刘永涛 +2 位作者 艾晓辉 阳涛 刘天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5,共8页
以支气管炎鲍特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为检测菌种,样品经甲醇-0.1%甲酸水(体积比3∶7)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用杯碟法测定水产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中华鳖(Pelodiscus... 以支气管炎鲍特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为检测菌种,样品经甲醇-0.1%甲酸水(体积比3∶7)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用杯碟法测定水产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蟹(Brachyura)]肌肉中粘杆菌素的残留。结果显示,粘杆菌素在各水产品肌肉组织中0.4~2.4μg·m L^(-1)范围内药物浓度对数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0 0;在0.20μg·g^(-1)、0.40μg·g^(-1)和0.60μg·g^(-1)的添加水平下,粘杆菌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0.59%~93.39%,变异系数为3.22%~14.01%。测定低限草鱼和对虾肌肉为100μg·kg^(-1),鳖和鳗鲡肌肉为75μg·kg^(-1),蟹肌肉为125μg·kg^(-1)。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微生物法检测水产品中粘杆菌素的残留是可行的,方法最低检测限达到农业部颁布的残留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杆菌素 水产品 杯碟法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修复方式下养殖池塘底质营养物质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保民 张敏 +1 位作者 蔡清武 苏溪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7,共6页
自2013年12月8日起至2014年5月5日,以养殖池塘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种青、暴晒、投放生石灰等方法修复淡水养殖池塘沉积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池塘沉积物修复期,种青组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碱性磷酸酶的活... 自2013年12月8日起至2014年5月5日,以养殖池塘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种青、暴晒、投放生石灰等方法修复淡水养殖池塘沉积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池塘沉积物修复期,种青组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烧失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石灰组沉积物中烧失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覆水处理后,种青组水体中正磷酸盐、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种青组水体总磷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暴晒组水体中正磷酸盐、总磷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生石灰组水体中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青、暴晒、投放生石灰降低了养殖池塘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其中种青组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降低显著,覆水后水体中总磷的含量也有明显降低,以种青组的综合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修复 营养物质 动态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婕 甘金华 +3 位作者 陈建武 周殿芳 吕磊 何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3期57-63,共7页
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又一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不仅在空气、饮用水、海水、沉积物中,而且在水产品和其他食品等多种基质中均... 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又一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不仅在空气、饮用水、海水、沉积物中,而且在水产品和其他食品等多种基质中均可检测出全氟烷基化合物,其中长链PFASs的检出率较高,说明其对整个生态存在明显的污染。文章综述了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水产品中PFASs不同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并分析水产品中PFASs检测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下一步探究水产品中PFASs的来源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化合物 水产品 分析技术 来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考星对水产致病菌体内外抗菌和对异育银鲫毒性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永涛 李乐 +1 位作者 杨红 艾晓辉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年第4期51-58,共8页
研究替米考星对3种水产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感染异育银鲫的防治效果和替米考星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作用。应用二倍稀释法研究质量浓度为0.125、0.25、0.5、1、2、4、8、16、32、64、128 ... 研究替米考星对3种水产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感染异育银鲫的防治效果和替米考星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作用。应用二倍稀释法研究质量浓度为0.125、0.25、0.5、1、2、4、8、16、32、64、128 mg/L的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ol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计算MBC/MIC比值。腹腔注射0.3 m L浓度为9×10~8CFU/m 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感染体质量为(217.65±25.26)g的异育银鲫,分别在感染后1、24和48 h以0、50、100、150 mg/kg鱼体重的剂量分别口灌替米考星,计算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异育银鲫的保护率。应用剂量为0、260、300、340、387、440 mg/kg的替米考星口灌异育银鲫,记录异育银鲫的死亡率,计算替米考星对异育银鲫的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表明,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鳗弧菌的MIC分别为4.00、0.50和1.00mg/L,MBC分别为64、32和32 mg/L,MBC/MIC比值分别为16、64和32;100和150 mg/kg鱼体重剂量的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异育银鲫的保护率可达100%;替米考星对异育银鲫口灌的24、48、72和96 h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分别为344.0、306.3、298.5和298.5 mg/kg。替米考星对3种水产致病菌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效果;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异育银鲫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替米考星对异育银鲫也具有中等毒性。本研究可为替米考星在水产养殖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异育银鲫 水产致病菌 防治效果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影响水产品肉质风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娇娇 谭青松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6-10,共5页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一种绿色天然饲料添加剂,是动物营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就几种中草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及对水产品肉质风味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水产养殖 肉质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钠磷协同转运载体SlC34a2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17
作者 陈沛 黄艳青 +1 位作者 谢从新 王春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9-885,共7页
为了揭示草鱼对磷的吸收机制,运用RT-PCR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方法,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中克隆获得钠磷协同转运载体基因Slc34a2,该基因全长为2446 bp,包含了1938 bp的开放阅读框,47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为了揭示草鱼对磷的吸收机制,运用RT-PCR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方法,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中克隆获得钠磷协同转运载体基因Slc34a2,该基因全长为2446 bp,包含了1938 bp的开放阅读框,47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和461 bp的3′UTR,编码645个氨基酸。草鱼SLC34A2蛋白的分子式为C3215H5125N801O902S30,分子量大小为70.39 k D,等电点为5.68,总平均疏水指数为0.458。对草鱼SLC34A2蛋白结构和功能预测分析,发现SLC34A2蛋白有11个跨膜域,1个半胱氨酸富集区,且N-端在胞外而C-端在胞内,也在第二个细胞外环中发现4个N-糖基化位点。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草鱼Slc34a2基因与硬骨鱼类聚类为一支,且草鱼SLC34A2蛋白与鲤(Cyprinus carpio)和斑马鱼(Danio rerio)SLC34A2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0.3%和87.0%。实验采用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草鱼Slc34a2 m RNA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lc34a2 m RNA在组织中广谱表达,且在肠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肝脏、鳃、肾脏、脾脏、皮肤、肌肉、脑和头肾。实验为以后研究提高鱼对磷的利用和减少磷的排放奠定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Slc34a2 分子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与微流水养殖的齐口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冯德品 董舰峰 +5 位作者 张金平 王哲 吴昊 何志刚 顾泽茂 杨军 《水产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研究比较和分析网箱与微流水两种养殖模式下体质量(76.5±17.8)g和(67.2±8.1)g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两组齐口裂腹鱼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含有18种氨基酸;除... 本研究比较和分析网箱与微流水两种养殖模式下体质量(76.5±17.8)g和(67.2±8.1)g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两组齐口裂腹鱼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含有18种氨基酸;除色氨酸(Trp)和组氨酸(His)外,网箱组齐口裂腹鱼肌肉中其余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微流水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显示:两组齐口裂腹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构成合理,色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评分最高。两组齐口裂腹鱼肌肉中均含有21种脂肪酸,网箱组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低于微流水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微流水组,且n-3/n-6比值要高于网箱组。综上所述,微流水养殖的齐口裂腹鱼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人工养殖鲫鳃部寄生指环虫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幸荣 王桂堂 +2 位作者 邹红 吴山功 李文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为了阐明养殖环境对鱼类寄生指环虫群落的影响,研究调查了湖北省梁子湖和湖北省石首市养殖池塘中鲫鳃部寄生指环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在梁子湖中的野生鲫共发现6种指环虫,分别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中型指环虫(D.interm... 为了阐明养殖环境对鱼类寄生指环虫群落的影响,研究调查了湖北省梁子湖和湖北省石首市养殖池塘中鲫鳃部寄生指环虫的种类和感染情况。在梁子湖中的野生鲫共发现6种指环虫,分别为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中型指环虫(D.intermedius)、弧形指环虫(D.arcuatus)、弓茎指环虫(D.baueri)、美丽指环虫(D.formosus)、望外指环虫(D.inexpeatatus);在养殖池塘中,除了望外指环虫外,其他5种指环虫均有发现。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于梁子湖野生鲫鳃部的坏鳃指环虫的平均丰度以及其他4种指环虫(不含望外指环虫)的感染率与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养殖池塘的。梁子湖中的指环虫群落平均物种丰富度、平均寄生虫数量以及Brillouin多样性指数都明显高于养殖池塘的;梁子湖野生鲫寄生指环虫的优势种是弧形指环虫(0.54),而池塘中的是坏鳃指环虫(0.76)。在宿主密度、种群大小、光照和溶氧等影响指环虫群落的因子中,溶氧可能是最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环虫 群落 野生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和微囊藻毒素-LR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肠道免疫和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况宇 何亚 +4 位作者 欧阳康 杨慧 王良牟 李大鹏 李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305,共19页
氨氮和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水生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为探讨两者对斑马鱼肠道潜在的协同效应,实验将成年雌性斑马鱼分别暴露于氨氮(30 mg·L^(-1))、MCLR(10μg·L^(-1))以及两者混合(30 mg·L^(-1)+10μg·L^(-... 氨氮和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水生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为探讨两者对斑马鱼肠道潜在的协同效应,实验将成年雌性斑马鱼分别暴露于氨氮(30 mg·L^(-1))、MCLR(10μg·L^(-1))以及两者混合(30 mg·L^(-1)+10μg·L^(-1))的环境中,持续30 d。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氨氮暴露导致肠绒毛面积减少;MCLR暴露导致肠道绒毛破裂,空泡化面积增加;而联合暴露对肠组织损伤更为严重。这些变化伴随着肠道中溶菌酶和β-防御素的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显著降低,表明斑马鱼肠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此外,氨氮和MCLR的单独及联合处理还激活NOD1/2和TLR4a/4b信号通路,导致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上升,进而可能诱发肠道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氨氮和MCLR处理显著改变斑马鱼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即氨氮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富度,MCLR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富度但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富度,而氨氮和MCLR联合作用增加肠道致病菌群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丰富度。进一步,两者联合暴露还导致肠道中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群丰度和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氨氮和MCLR联合处理对斑马鱼肠道免疫及菌群稳态产生了协同的负面影响,其对水生动物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微囊藻毒素-LR 斑马鱼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