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淄博市难治性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1
作者 王萍 李时光 +2 位作者 陈群 丰新倩 李庆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比较细菌培养法和核酸检测法对胃黏膜组织样本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出率,通过检测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基因型与“金标准”培养法的耐药表型进行一致性比较,从而评估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性... 目的比较细菌培养法和核酸检测法对胃黏膜组织样本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出率,通过检测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基因型与“金标准”培养法的耐药表型进行一致性比较,从而评估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快速检测的价值。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呼气试验阳性且已经经过一次或以上四联根除Hp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胃黏膜组织样本进行Hp培养、Hp核酸检测和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检测,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84例胃黏膜组织样本,培养法检出Hp阳性60例(71.43%),阴性24例(28.57%),核酸检测法检出Hp阳性79例(94.05%),阴性5例(5.95%),两种方法检测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0例培养阳性的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为88.3%,其次是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率均为73.3%,对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均为1.7%,未发现对利福平和阿莫西林耐药菌株,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对利福平、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核酸检测法检测Hp耐克拉霉素基因23S rDNA突变位点,与药敏结果比较,一致率是91.67%,核酸检测耐左氧氟沙星基因突变位点261A和271T,与药敏结果比较,一致率为96.67%。结论淄博地区检出的Hp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已超过70%,不建议将其用于首次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治疗。核酸检测法检测Hp和耐药基因与培养法一致性较高,可以用于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克拉霉素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T细胞亚群、TNF-α、IFN-γ和s Fa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苏艾云 杨秀珍 +2 位作者 张梅花 狄正霞 李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59-1464,共6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TNF-α、IFN-γ和s Fas表达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5例再生碍性贫血患者纳入AA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组43例、慢性组52例,再选择同期来本院健...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TNF-α、IFN-γ和s Fas表达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5例再生碍性贫血患者纳入AA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组43例、慢性组52例,再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受试者免疫T细胞亚群变化及血清TNF-α、IFN-γ和s Fas水平,并采用ROC曲线法分析各指标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另外,对9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iere生存曲线法分析不同指标水平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AA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急性组患者CD4^+水平、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慢性组(P <0. 05),CD8^+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组(P <0. 05)。AA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s F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急性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组(P <0. 05),s Fas水平显著低于慢性组(P <0. 05)。采用ROC曲线法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各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显示,CD4^+/CD8^+比值、TNF-α、IFN-γ及s Fas水平对患者病情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54、0. 763、0. 853、0. 857。Kaplan-Miere生存曲线法分析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表明,CD4^+/CD8^+比值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有明显影响(P <0. 05),TNF-α、IFN-γ及s Fas水平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 0. 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有明显的T细胞亚群异常,且血清TNF-α、IFN-γ以及s Fas水平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各指标可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T细胞亚群改变对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T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可溶性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CD19^+B细胞的表达及血清Breg在患者发病中的参与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狄正霞 耿岩 +3 位作者 孙晓琳 苏艾云 郭坤 李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1-915,共5页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19^+B细胞的表达,分析血清Breg在ITP患者中的变化和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次诊断为ITP患者68例(ITP组),选取同时段到我院体检中心的30例健康人(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19^+B细胞的表达,分析血清Breg在ITP患者中的变化和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次诊断为ITP患者68例(ITP组),选取同时段到我院体检中心的30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19^+的表达率和外周血Breg细胞表达水平,对比治疗前、后IT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采取RT-PCR检测各组IL-10mRNA、TGF-β1 mRNA水平,分析ITP患者外周血Breg细胞比值与IL-10 mRNA、TGF-β1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ITP组CD19^+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TP组血清Breg细胞表达水平较对照组血清Breg细胞表达水平低;初诊ITP组IL-10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治疗后其IL-10 mR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初诊ITP组TGF-β1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其TGF-β1 mRNA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外周血Breg细胞比值与IL-10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968,P <0.05),但外周血Breg细胞比值与TGF-β1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502,P>0.05)。结论:ITP患者CD19^+细胞表达增强,临床中Breg细胞参与ITP发生发展,Breg细胞表达异常与ITP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调节性B细胞 CD19^+B细胞 IL-10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在SLE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田玲 牛家峰 +2 位作者 刘继涛 胡天宇 李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白蛋白(Alb)比值(hs CRP/Al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6例SLE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前后的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白蛋白(Alb)比值(hs CRP/Al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6例SLE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前后的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hs CRP和Alb水平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hs CRP和Alb比值与治疗后SLEDAI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出院后均接受随访,分析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10-14分患者的hs CRP/Alb比值高于5-9分者及0-4分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 CRP/Alb比值与患者的感染(r=0.574),肾脏损害(r=0.499)及心脏损害(r=0.516)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与血液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肺损害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治疗后SLEDAI≥10、hs CRP/Alb≥0.05 mg/g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hs CRP/Alb与SLE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白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田玲 张娟 +2 位作者 吕成秀 胡天宇 李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分析HBV感染与NHL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HBV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作为NHL组,选取136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HBV检出率。收集... 目的:分析HBV感染与NHL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HBV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作为NHL组,选取136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HBV检出率。收集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BV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分期、来源、P53表达、BCL-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NHL组的HBV感染率为51.47%(35/68),对照组为15.44%(2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768,P<0.05)。HBV感染与NHL患者的细胞来源及BCL-2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性别、年龄、细胞来源及HBV感染与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分期、P53阳性及BCL-2阳性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BV感染与NHL患者BCL-2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能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乙肝病毒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Ⅱb/Ⅲ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疗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狄正霞 耿岩 +3 位作者 孙晓琳 苏艾云 郭坤 李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情况及识别作用,探讨其对ITP的诊疗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情况及识别作用,探讨其对ITP的诊疗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2例作为ITP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FCM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及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ELISA检测血浆膜糖蛋白水平;比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血浆膜糖蛋白水平与血小板数的相关性。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GPⅡb/Ⅲa+(即CD41+/CD61+)表达率以及血浆GPⅡb/Ⅲ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率、GPⅡb/Ⅲa水平均与其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772,r=0.966)。血小板GPⅡb/Ⅲa水平联合血小板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灵敏度为90.38%,特异度为93.33%,阳性似然比为13.57,阳性预测值为95.92%。结论:在临床上运用血小板膜糖蛋白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初步筛查方式简单方便,灵敏快捷,具有临床意义,可考虑作为临床诊断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膜糖蛋白 识别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贵年 王金玲 吴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IPM)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DTA纸片复合法、E-test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产金属酶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IPM)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DTA纸片复合法、E-test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产金属酶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EDTA纸片复合法筛选9株产金属酶菌株;E-test法筛选6株产金属酶菌株;PCR法仅检测到1株blaIMP-1和3株blaVIM-2耐药基因。产金属酶菌株呈多重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大多数表现为高水平耐药;阿米卡星抗菌活性最好,其次为环丙沙星。结论目前从临床分离的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Β-内酰胺酶类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