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单发后循环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宜永
闫鹏
+2 位作者
李珊
李继锋
孙钦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238,247,共10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单发后循环梗死部位、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急性单发性后循环梗死患者477例。根据DSA检查结果,将477例分为椎动脉...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单发后循环梗死部位、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急性单发性后循环梗死患者477例。根据DSA检查结果,将477例分为椎动脉发育不良组(209例)和椎动脉发育正常组(268例);根据脑梗死存在的侧别,将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进一步分为椎动脉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梗死同侧,127例)和椎动脉发育正常侧(椎动脉发育正常与脑梗死同侧,8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以及基线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肌酐、纤维蛋白原水平、后循环梗死部位(近、中、远段)、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基底动脉弯曲凸向、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椎动脉开口角度、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差异。比较两组椎动脉颅内段责任斑块特征[斑块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血管重构模式(正性重构、负性重构和无明显重构)、斑块强化程度(无强化、轻度强化、明显强化)、斑块形态(偏心性斑块和向心性斑块)]。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以及基线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肌酐、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22.0%(46/209)、40.7%(85/209)、37.3%(78/209),椎动脉发育正常组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13.1%(35/268)、45.1%(121/268)、41.8%(112/268),两组梗死部位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4,P=0.036)。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中,椎动脉发育不良侧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27.6%(35/127)、35.4%(45/127)、37.0%(47/127),椎动脉发育正常侧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13.4%(11/82)、48.8%(40/82)、37.8%(31/82),两侧梗死部位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0,P=0.035)。(3)椎动脉发育不良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弯曲比例及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均高于椎动脉发育正常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9%(98/209)比20.5%(55/268),χ^(2)=37.472;31.1%(65/209)比13.1%(35/268),χ^(2)=23.066;73.7%(154/209)比56.0%(150/268),χ^(2)=29.192;0.06(0.00,0.08)比0.03(0.00,0.06),Z=-3.228;均P<0.01];两组椎动脉开口锐角发出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中,基底动脉弯曲凸向发育不良侧的比例高于凸向发育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3%(102/127)比63.4%(52/82),P<0.01];发育不良侧与发育正常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开口锐角发出比例及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53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中存在责任斑块者140例,其中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责任斑块92个、椎动脉发育正常组责任斑块48个。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责任斑块负荷高于椎动脉发育正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69.7,86.2)%比75.1(65.3,81.6)%,Z=-2.173,P<0.05];两组责任斑块面积、重构指数、重构模式、强化斑块、斑块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中,发育不良侧有54个责任斑块,发育正常侧有38个责任斑块;发育不良侧责任斑块负荷高于发育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9(71.3,87.7)%比75.6(68.6,82.8)%,Z=-2.494,P<0.01],两侧责任斑块面积、重构指数、重构模式、强化斑块和斑块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椎动脉发育正常的后循环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分布存在差异;与后循环梗死但椎动脉发育正常患者比较,后循环梗死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比例、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比例、基底动脉弯曲比例、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椎动脉颅内段责任斑块负荷更高。后循环梗死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中,椎动脉发育不良侧梗死部位分布与椎动脉发育正常侧存在差异,椎动脉发育不良侧基底动脉弯曲凸向比例及椎动脉颅内段责任斑块负荷较发育正常侧更高。尽管临床上对椎动脉发育不良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对其进行定期筛查和随访,以减少或避免后循环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发育不良
脑梗死
斑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单发后循环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宜永
闫鹏
李珊
李继锋
孙钦建
机构
山东省立
医院
神经
内科
淄博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238,247,共10页
基金
济南市临床医学科技创新计划(201704101)。
文摘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单发后循环梗死部位、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急性单发性后循环梗死患者477例。根据DSA检查结果,将477例分为椎动脉发育不良组(209例)和椎动脉发育正常组(268例);根据脑梗死存在的侧别,将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进一步分为椎动脉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梗死同侧,127例)和椎动脉发育正常侧(椎动脉发育正常与脑梗死同侧,8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以及基线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肌酐、纤维蛋白原水平、后循环梗死部位(近、中、远段)、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基底动脉弯曲凸向、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椎动脉开口角度、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差异。比较两组椎动脉颅内段责任斑块特征[斑块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血管重构模式(正性重构、负性重构和无明显重构)、斑块强化程度(无强化、轻度强化、明显强化)、斑块形态(偏心性斑块和向心性斑块)]。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以及基线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肌酐、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22.0%(46/209)、40.7%(85/209)、37.3%(78/209),椎动脉发育正常组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13.1%(35/268)、45.1%(121/268)、41.8%(112/268),两组梗死部位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4,P=0.036)。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中,椎动脉发育不良侧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27.6%(35/127)、35.4%(45/127)、37.0%(47/127),椎动脉发育正常侧近段、中段、远段梗死占比分别为13.4%(11/82)、48.8%(40/82)、37.8%(31/82),两侧梗死部位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0,P=0.035)。(3)椎动脉发育不良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弯曲比例及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均高于椎动脉发育正常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9%(98/209)比20.5%(55/268),χ^(2)=37.472;31.1%(65/209)比13.1%(35/268),χ^(2)=23.066;73.7%(154/209)比56.0%(150/268),χ^(2)=29.192;0.06(0.00,0.08)比0.03(0.00,0.06),Z=-3.228;均P<0.01];两组椎动脉开口锐角发出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中,基底动脉弯曲凸向发育不良侧的比例高于凸向发育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3%(102/127)比63.4%(52/82),P<0.01];发育不良侧与发育正常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开口锐角发出比例及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53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中存在责任斑块者140例,其中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责任斑块92个、椎动脉发育正常组责任斑块48个。椎动脉发育不良组责任斑块负荷高于椎动脉发育正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69.7,86.2)%比75.1(65.3,81.6)%,Z=-2.173,P<0.05];两组责任斑块面积、重构指数、重构模式、强化斑块、斑块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动脉发育不良组中,发育不良侧有54个责任斑块,发育正常侧有38个责任斑块;发育不良侧责任斑块负荷高于发育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9(71.3,87.7)%比75.6(68.6,82.8)%,Z=-2.494,P<0.01],两侧责任斑块面积、重构指数、重构模式、强化斑块和斑块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椎动脉发育正常的后循环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分布存在差异;与后循环梗死但椎动脉发育正常患者比较,后循环梗死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比例、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比例、基底动脉弯曲比例、基底动脉弯曲度指数、椎动脉颅内段责任斑块负荷更高。后循环梗死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中,椎动脉发育不良侧梗死部位分布与椎动脉发育正常侧存在差异,椎动脉发育不良侧基底动脉弯曲凸向比例及椎动脉颅内段责任斑块负荷较发育正常侧更高。尽管临床上对椎动脉发育不良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对其进行定期筛查和随访,以减少或避免后循环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
椎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发育不良
脑梗死
斑块特征
Keywords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
Cerebral infarction
Plaqu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单发后循环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关系的研究
孙宜永
闫鹏
李珊
李继锋
孙钦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