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抑郁症患者动态低频振幅变化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1
作者 马强 张亚楠 +3 位作者 任延德 牛宗仁 乔雅倩 唐岳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0-845,共6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动态低频振幅(dALFF)技术,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局部脑自发活动的动态改变,并分析dALFF变异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心理门诊的42例单胎初产PPD...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动态低频振幅(dALFF)技术,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局部脑自发活动的动态改变,并分析dALFF变异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心理门诊的42例单胎初产PPD患者和年龄、受教育年限、体重指数(BMI)和产后时间相匹配的36例健康单胎初产妇(HC组)进行数据采集。基于Matlab平台的REST plus V1.2工具包,对rs-fMRI数据实施预处理。采用ALFF结合滑动时间窗技术计算两组dALFF值,并对其进行双样本t检验。所有受试者在MR扫描前完成EPDS自评量表,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脑区的dALFF值与EPDS评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相较于HC组,PPD组dALFF变异性显著增高的脑区包括左侧颞极:颞上回(TPOsup.L)、左侧颞上回(STG.L)、左侧颞极:颞中回(TPOmid.L)、左侧后扣带回(PCG.L)、左侧小脑4/5区(CRBL45.L)、右侧小脑6区(CRBL6.R);dALFF变异性显著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眶内额上回(ORBsupmed.R)、左侧嗅皮质(OLF.L)、右侧尾状核(CAU.R)、右侧眶部额下回(ORBinf.R)、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双侧杏仁核(AMYG.L&AMYG.R)(GRF校正,设定体素阈值P<0.005与簇阈值P<0.05,双尾)。上述异常脑区的dALFF值与EPDS评分之间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PD患者存在局部脑自发活动动态变化,主要涉及边缘系统、社会行为网络(SBN)、情绪网络(AN)、执行和注意网络(EAN)及默认模式网络(DMN)相关脑区,尤其是杏仁核,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为进一步阐明PPD潜在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动态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 SECara-Net及3D U^(2)-Net模型用于检测MR血管造影中未破裂囊状颅内动脉瘤
2
作者 牛宗仁 马强 +5 位作者 杜晶晶 任延德 李梦杰 乔雅倩 唐岳山 高健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2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3D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图构建的2D SECara-Net、3D U^(2)-Net模型及其联合用于MRA检测未破裂囊状颅内动脉瘤(US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73例单发USIA及300名健康体检者,按7∶3比例划... 目的观察基于2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3D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图构建的2D SECara-Net、3D U^(2)-Net模型及其联合用于MRA检测未破裂囊状颅内动脉瘤(US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73例单发USIA及300名健康体检者,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923,含723例USIA及200名健康人)与测试集(n=350,含250例USIA及100名健康人)。分别将经预处理的训练集3D TOF-MRA及所获2D-MIP图导入3D U^(2)-Net及2D SECara-Net模型进行训练并调整参数;于测试集评估各模型及其联合检测USIA的效能。结果2D SECara-Net模型检测测试集USIA的敏感度为78.80%(197/250)、特异度95.00%(95/100)、准确率为83.43%(292/350),3D U^(2)-Net模型分别为82.80%(207/250)、86.00%(86/100)及83.71%(293/350),2D SECara-Net模型检测USIA的特异度高于3D U^(2)-Net模型(P=0.030)而敏感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1.20%(228/250)、特异度为99.00%(99/100)、准确度为93.43%(327/350),其特异度高于3D U^(2)-Net模型(P<0.05)而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各单一模型(P均<0.05)。结论2D SECara Net与3D U^(2)-Net模型用于MRA检测USIA的敏感度及准确率相当;二者联合可提高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海马节细胞胶质瘤一例
3
作者 马强 王成健 +3 位作者 周彤 任延德 牛宗仁 白迪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37,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4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前额及双侧颞部为著,呈发作性钝痛,发作及持续时间无规律。体检:神志清,精神可,高级认知功能正常,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MB 20 U/L。影像学表现:MRI平扫... 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4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前额及双侧颞部为著,呈发作性钝痛,发作及持续时间无规律。体检:神志清,精神可,高级认知功能正常,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MB 20 U/L。影像学表现:MRI平扫左侧颞叶-海马区见不规则囊实性异常信号,边界欠清晰,大小约4.0 cm×3.1 cm, 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稍高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胶质瘤 颞叶深部 海马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