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武水源地在淄博市城市水资源系统配置中的作用分析
1
作者 武三三 杨丽丽 +3 位作者 姜彦民 贾玲 尹明万 谢新民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0,共4页
阐述了淄博市城市水资源系统的构成、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和配置原则。介绍了大武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地貌、地下水开采、供水能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给出了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的主要结果。分析了大武水源地在淄博市城市... 阐述了淄博市城市水资源系统的构成、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和配置原则。介绍了大武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地貌、地下水开采、供水能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给出了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的主要结果。分析了大武水源地在淄博市城市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中的供水和补偿调节作用,提出了关于如何使该水源地能够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源地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优化配置 淄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深水井防渗止水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边农方 郑俊峰 荣建刚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1,共4页
山东省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成井时间较早的深水井大多未做第四系潜水层止水防渗处理,有的还采用串层开采的方式。如果上部第四系潜水层的水质较差或被污染,将会严重影响下部岩溶水的水质,因此需对此类水井进行防渗止水处理。本文介绍了淄... 山东省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成井时间较早的深水井大多未做第四系潜水层止水防渗处理,有的还采用串层开采的方式。如果上部第四系潜水层的水质较差或被污染,将会严重影响下部岩溶水的水质,因此需对此类水井进行防渗止水处理。本文介绍了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深水井防渗止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情况,该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重要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武水源地 深水井 防渗止水 淄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市临淄地区地下水源地石油烃污染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余道 朱学愚 武三三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对淄博市临淄地区地下水源地石油烃污染特征进行了基础性研究,确定了地面装置油类物质的长期渗漏与包气带残油是地下水油类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层较薄的主要污染区堠皋受降雨淋滤、冲刷作用影响较大,并在水动力条件、微生物降解等... 本文对淄博市临淄地区地下水源地石油烃污染特征进行了基础性研究,确定了地面装置油类物质的长期渗漏与包气带残油是地下水油类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层较薄的主要污染区堠皋受降雨淋滤、冲刷作用影响较大,并在水动力条件、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下继续影响下游水源地。油类组分以链烃为主,芳香烃占有一定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源地 石油烃 污染 淄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武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开采动态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巍 李国敏 +4 位作者 黎明 李广贺 李洪明 武三三 张应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综合考虑大武水源地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断层带状剖分方法,在大武水源地建立了地下水流动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采用任意多边形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把断层带作为单独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参与模型运算,较好地刻... 综合考虑大武水源地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断层带状剖分方法,在大武水源地建立了地下水流动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采用任意多边形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把断层带作为单独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参与模型运算,较好地刻画了断层的性质,模拟计算水位结果与观测水位资料拟合检验效果良好。为了保证大武水源地岩溶地下水能够合理的持续开发利用,在此模型基础上和在不考虑上游太河水库放水条件下,模拟计算得出了平水段和枯水段水源地地下水的允许最大可开采量分别为39.7万m3/d和26.2万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系统 断层带状剖分 三维数值模拟 地下水开采 大武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示踪试验的王寨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治政 朱恒华 +4 位作者 杨丽芝 彭俊峰 邢立亭 王孝勤 边农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71-78,共8页
王寨盆地是大武富水地段的一个特殊补给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示踪试验对该区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次示踪试验采用钼酸铵作为示踪剂,历时75天,钼离子浓度历时曲线分为单峰型、... 王寨盆地是大武富水地段的一个特殊补给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示踪试验对该区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次示踪试验采用钼酸铵作为示踪剂,历时75天,钼离子浓度历时曲线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地下水视流速平均值为233.73m/d。通过试验揭示了王寨盆地岩溶发育特征为溶孔、溶隙、裂隙、管道、溶洞并存,地下水径流通道有单一管道型、单管道有水池型、多管道型和多管有水池型,具有多向性和复杂性;主要的地下水径流通道有3个,均汇入淄河断裂带;地下水流向以西南、东南、正东(东北)为主,整体流动较为缓慢,溶质的运移以正东(东北)方向最快;王寨断层和边河断层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因试验在枯水期进行,降雨量较小,地下水开采的日周期性影响也相对稳定,故试验时段地下水流场较稳定,试验结果所揭示的水文地质问题也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寨盆地 示踪试验 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 钼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滩包气带中残油静态释放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东海 李广贺 +1 位作者 刘翔 贾道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4-301,共8页
通过释放试验,模拟了包气带中残油在河流冲刷及积水浸泡条件下残油的释放过程,讨论了温度对释放的影响.建立释放模型,并得到释放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残油释放由初始快速和随后的慢速两个过程组成,振荡对油类释放有显著的影响,振荡时速率... 通过释放试验,模拟了包气带中残油在河流冲刷及积水浸泡条件下残油的释放过程,讨论了温度对释放的影响.建立释放模型,并得到释放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残油释放由初始快速和随后的慢速两个过程组成,振荡对油类释放有显著的影响,振荡时速率常数K_La,K_s值为2.482h^(-1).1.297^(-1),无振荡为0.8O7h^(-1),0.751h^(-1).振荡时两速率常数分别是无振荡的5倍和3倍;释放速率常数K_La,K_s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幅度较小.模型求得△H_(溶解),△H_((?)吸)均大于0,分别为12.2kJ·mol^(-1),4.214kJ·mol^(-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低温(5.10.15℃)时油类的释放过程与常温过程基本相同,但平衡浓度c^p显著减小.表明温度下降不影响释放过程,仅对油类释放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残油 静态释放 模型 含油污水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条件下多时段水量均衡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任增平 李广贺 +2 位作者 于莉 贾道昌 边农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25-430,共6页
根据大武水源地多年大强度持续超采呈现出来的岩溶水的补、迳、蓄、排特征和水位、水量长期监测资料,在传统水均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采条件下多时段水量均衡法,并将其应用于大武水源地的可采量计算中。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建立了不同... 根据大武水源地多年大强度持续超采呈现出来的岩溶水的补、迳、蓄、排特征和水位、水量长期监测资料,在传统水均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采条件下多时段水量均衡法,并将其应用于大武水源地的可采量计算中。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建立了不同开采条件下大武水源地可采量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均衡 多时段 可采量 预测模型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残油释放过程中组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东海 李广贺 贾道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0-44,共5页
将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色质联机分析结合起来,分析了在土壤中残留数十年的油类在静态重复淋洗、动态连续淋滤及间歇淋滤过程中释放出油类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静态重复淋洗过程中,淋洗液苯系物组成变化不大,而烯烃类物组成变化较大,... 将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色质联机分析结合起来,分析了在土壤中残留数十年的油类在静态重复淋洗、动态连续淋滤及间歇淋滤过程中释放出油类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静态重复淋洗过程中,淋洗液苯系物组成变化不大,而烯烃类物组成变化较大,但两者的相对含量基本不变;动态淋滤过程中,二烯烃类比例逐渐减小而苯系物的比例逐渐增大,淋洗时间越长,释放物危害越大;间歇使二烯烃类中戊二烯、环己二烯等含量高的组分的比例增大,但对苯系物的组成影响不大,间歇时间越长,淋滤液中二烯烃类比例越高,释放物对地下水的危害越小;上游水库间歇非连续放水时,残油释放物危害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残油 组分变化 释放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残油释放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东海 李广贺 贾道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8-563,共6页
本文通过释放试验,模拟了河道中河流冲刷、积水浸泡及多次冲刷条件下,包气带土层残油释放过程,分析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残油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油释放由初始快速和随后的慢速两个过程组成,振荡对释放平衡所需时间影响不... 本文通过释放试验,模拟了河道中河流冲刷、积水浸泡及多次冲刷条件下,包气带土层残油释放过程,分析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残油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油释放由初始快速和随后的慢速两个过程组成,振荡对释放平衡所需时间影响不大;振荡时残油释放速率为2.61mg油类·g^(-1)土·d^(-1),淋洗率为1.83%,无振荡释放速率仅为0.35mg油类·g^(-1)土·d^(-1);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离子强度>0.1mol·1^(-1)时,油类释放速率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减小,而pH值对油类释放速率影响不大;上游太河水库在水温低、非间歇连续放水时,油类的释放量最小,对地下水的影响也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滩包气带 油污土 残油释放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