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瑞吉用于全麻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洪勤 唐俊霞 石爱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多瑞吉用于全麻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多瑞吉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30例。手术前9小时,A组左侧锁骨下贴1片50μg/h多瑞吉贴膜,B组予不含药物的贴片。术中两组均采用气管... 目的:探讨多瑞吉用于全麻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多瑞吉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30例。手术前9小时,A组左侧锁骨下贴1片50μg/h多瑞吉贴膜,B组予不含药物的贴片。术中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持续监测SpO2、RR、ECG、NBP,进行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等副反应。结果:(1)镇痛效果,A组镇痛效果满意且优于B组(P<0.01)。(2)呼吸影响,两组病例均未出现SpO2低于90%。(3)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50μg/h多瑞吉用于全麻腹部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不明显增加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瑞吉 全麻 术后镇痛 芬太尼 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配体对椎间盘细胞经典凋亡通路中关键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敦富 解立俊 +2 位作者 吴海燕 胡法梅 尹荷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明确Fas配体(FasL)介导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确切凋亡途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分别与含不同浓度FasL(0、5、10、20、50 ng/ml)的1%胎牛血清(FBS)培养基共培养24 h,分别检测Fas,Caspase-8、9、3及Bid mRNA的表达水平... 目的明确Fas配体(FasL)介导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确切凋亡途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分别与含不同浓度FasL(0、5、10、20、50 ng/ml)的1%胎牛血清(FBS)培养基共培养24 h,分别检测Fas,Caspase-8、9、3及Bid mRNA的表达水平,Caspase-8、9、3的酶活性以及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结果髓核细胞与不同浓度FasL共培养24 h后,经Hoechst 33258染色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Caspase-8、3及Bid mRNA的表达水平,Caspase-8、3的酶活性均随Fas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50 ng/ml的FasL可明显增强Caspase-9 mRNA的表达、Caspase-9的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势。结论 FasL所诱发的椎间盘细胞凋亡主要通过膜途径进行,大剂量时可以激活线粒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细胞 凋亡 凋亡途径 FAS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旭 刘彩云 +3 位作者 孙贵亮 时飞 王明山 张高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身亚低温组(T组)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H...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身亚低温组(T组)和选择性脑亚低温组(H组),每组20只。四组大鼠在监测脑温及直肠温度下进行操作。S组仅暴露颈部血管;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模型,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血流灌注;T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将75%乙醇直接均匀泼洒到全身皮肤降温;H组建立CIRI大鼠模型后,拔除线栓即刻于左侧颈内动脉以80 ml·kg^(-1)·h^(-1)的速度注入4℃生理盐水。记录T组和H组大鼠的降温时间(脑温降至33℃的时间)、脑达到亚低温时肛温及脑亚低温维持时间。记录再灌注后24 h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mNSS)。完成mNSS后处死大鼠,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脑梗死情况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IR组、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组和H组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T组比较,H组达到脑亚低温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mNSS、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到S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完整且轮廓清晰;IR组见大量细胞水肿,细胞核不规则浓缩;T组细胞水肿减轻;H组细胞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透射电镜下S组线粒体形态正常,呈圆状或杆状,双层膜结构完整,无肿胀和空泡变性;IR组线粒体肿胀变圆,部分可见嵴断裂和空泡化现象;T组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变性减轻;H组线粒体形态改变进一步减轻。结论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脑亚低温均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经颈动脉灌注低温生理盐水实现选择性脑亚低温降温速度快,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 选择性脑亚低温 缺血-再灌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成功切除脑膜瘤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解立俊 屠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4-234,共1页
患者男,21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年,视物模糊8d入院。入院查体:患者精神一般,反应淡漠,稍迟钝,GCS评分15分,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双侧眼底血管增粗,视乳头水肿。左侧视力0.1。右侧0.8,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 患者男,21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年,视物模糊8d入院。入院查体:患者精神一般,反应淡漠,稍迟钝,GCS评分15分,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双侧眼底血管增粗,视乳头水肿。左侧视力0.1。右侧0.8,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CT示:左侧脑室占位性病变,增强不均匀强化。BP 120/80mmHg,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诊断:左侧脑室占位性病变。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左侧脑室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快速诱导后经口腔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 脑室占位性病变 脑膜瘤 入院查体 GCS评分 视乳头水肿 入手术室后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SOD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建秀 王业岗 孙秀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OD含量,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31例,在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中抽取脑脊液,同时抽取肘静脉血,分别检测其SOD含量。对照组为33例非神经系统疾患的腰麻手术...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OD含量,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31例,在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中抽取脑脊液,同时抽取肘静脉血,分别检测其SOD含量。对照组为33例非神经系统疾患的腰麻手术患者,抽取脑脊液及肘静脉血送检,测定SOD含量。结果:三叉神经痛组脑脊液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SOD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OD含量升高是机体中内源性防御机能的反应,三叉神经节胞体病灶及神经根处氧自由基增加,造成神经脱髓鞘病变形成“短路”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SOD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冯丹丹 贾锐 +1 位作者 马正良 顾小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药物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986例(男156例,女830例)AIS后路矫形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记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质量指数(BMI)... 目的探讨术中药物干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1月986例(男156例,女830例)AIS后路矫形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记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质量指数(BMI)、术前Cobb角、术前呼吸合并症、心血管合并症、手术时间、麻醉方式、输入胶体液总量、晶体液总量、输血总量、术中出血量、尿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最低值及中心静脉压(CVP)最低值、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应用地塞米松、恩丹司琼以及氟哌利多的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术后镇痛的情况、使用止吐药的次数及种类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筛选术后48 h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预测因素。结果 986例AIS患者中151例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中芬太尼用量大(>0.65 mg)[P<0.001,OR=9.303,95%CI 2.373~8.622]、手术前后Hb变化值大(>28.5 g/L)(P<0.001,OR=1.107,95%CI 1.060~1.157)、使用芬太尼自控镇痛(P<0.001,OR=11.671,95%CI 2.381~11.284)是AIS矫形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P=0.002,OR=0.027,95%CI 0.006~0.123)、术中应用地塞米松复合恩丹司琼(P=0.032,OR=0.241,95%CI 0.066~0.88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术中芬太尼用量大、ΔHb大以及术后使用芬太尼自控镇痛,增加AIS术中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以及使用地塞米松复合恩丹司琼是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回顾分析 脊柱侧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袁方 任胜杰 郎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1-1003,共3页
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且在未来近10年内,在中国肺癌的死亡率将持续升高[1]。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2]。胸科手术被认为是术后疼痛最严重的外科手术之一[3]。虽然胸腔镜手术... 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且在未来近10年内,在中国肺癌的死亡率将持续升高[1]。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2]。胸科手术被认为是术后疼痛最严重的外科手术之一[3]。虽然胸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但术后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且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率达30%左右[4]。术后疼痛控制不佳会增加肺炎、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缓术后康复,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5]。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是将局麻药注射至胸椎旁间隙中,胸椎旁间隙包含脊神经背支、交通支和交感神经链以及肋间神经,TPVB可以达到对单侧躯体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阻滞的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价超声引导下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发病率 早期肺癌 肋间神经 术后镇痛效果 胸腔镜手术 胸科手术 交通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和普鲁卡因在静脉复合全麻中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仇传新 高锐明 石爱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术中意识及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全麻非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诱导插管用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5mg/kg静注,全麻维持用0.2%丙泊酚静滴;Ⅱ组诱导插管用咪...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术中意识及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全麻非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诱导插管用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5mg/kg静注,全麻维持用0.2%丙泊酚静滴;Ⅱ组诱导插管用咪唑安定0.15mg/kg、维库溴铵0.15mg/kg静注,全麻维持用1%普鲁卡因静滴。测量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术中及拔管前的HR、MAP;记录停药至睁眼及拔管的时间;观察术后恶心发生率,询问术中有无意识存在。结果气管插管时、术中及拔管前Ⅰ组HR、MAP较Ⅱ组稳定,Ⅱ组HR、MAP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Ⅰ组睁眼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Ⅱ组(P<0.01),且术后恶心率及术中意识发生率Ⅱ组高于Ⅰ组(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全麻比较普鲁卡因,具有诱导快、术中循环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且无术中知晓、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普鲁卡因 静脉全麻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