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膜代谢及保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芦站根 赵昌琼 +1 位作者 周文杰 谈锋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9-92,共4页
以不同光强下的3年生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cv.Hicksii)为材料,并以自然光作为对照,探讨了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膜代谢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层遮荫较对照提高了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抗氧化物质ASA(ascorbicacid抗坏血... 以不同光强下的3年生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cv.Hicksii)为材料,并以自然光作为对照,探讨了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膜代谢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层遮荫较对照提高了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抗氧化物质ASA(ascorbicacid抗坏血酸)的含量,降低了O2.-产生速率、MDA(malondialdehyde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从而使膜脂过氧化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二层遮荫下的叶片CAT活性较对照明显增强,但由于SOD、POD酶活性及ASA含量均较对照降低,而使O2.-产生速率、MDA含量上升,细胞膜相对透性有所增加。结果表明,一层遮荫(50.0%的透光率)提高了曼地亚红豆杉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是曼地亚红豆杉在重庆低海拔地区种植的最适宜的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光强 膜脂过氧化 保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尚进 李旭光 石胜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199,206,共4页
以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群落为研究对象,对调查样地内的桫椤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种群结构为增长型类型;桫椤种群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是很高,聚集面积不是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种群的特点。在此基础... 以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群落为研究对象,对调查样地内的桫椤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种群结构为增长型类型;桫椤种群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是很高,聚集面积不是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种群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格局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涪陵/重庆 桫椤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涪陵磨盘沟桫椤群落主要种群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尚进 李旭光 石胜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1-474,共4页
根据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Χ2-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研究了重庆市涪陵磨盘沟桫椤(Alsophilaspinulosa)群落中19个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和星座图形式表达测度结果:除少数种对外,多数种群间的联... 根据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Χ2-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研究了重庆市涪陵磨盘沟桫椤(Alsophilaspinulosa)群落中19个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和星座图形式表达测度结果:除少数种对外,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桫椤-石生楼梯草(Elatostemampertre)、羊耳菊(Inulacappa)-乌蕨(Enomerischinen sis)、新月蕨(Abacopterisaspera)-石生楼梯草、艳山姜(Alpiniazerumbet)-石生楼梯草种对间有较高的正联结;桫椤-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桫椤-华里白(Hicripterischinensis)、紫马唐(Digitariaviolasens)-茅叶荩草(Arthraxonprionodes)种对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联结。这说明由于群落尚处在恢复初期,且人为干扰较大,因而,群落结构发育不完善,种间关系还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群落 种群 种间联结性 涪陵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评价体系初探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先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4-667,共4页
通过调查统计,系统地整理出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初步建立了以蕴藏系数、濒危系数等7项指标在内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金佛山有47种珍稀濒危植物,根据所拟订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求得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 通过调查统计,系统地整理出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初步建立了以蕴藏系数、濒危系数等7项指标在内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金佛山有47种珍稀濒危植物,根据所拟订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求得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定量评价指标 优先保护序列 金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群”主要玉米自交系部分性状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姚启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8,33,共7页
研究了国内 80年代和 70年代玉米生产上应用的主要自交系的性状表现 ,利用 6× 13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了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结果表明 ,近代玉米自交系自身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单株叶面积和株型得到了显著改良 ;其... 研究了国内 80年代和 70年代玉米生产上应用的主要自交系的性状表现 ,利用 6× 13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了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结果表明 ,近代玉米自交系自身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单株叶面积和株型得到了显著改良 ;其余多数穗部性状和叶片功能期也有一定改良。与此同时 ,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单株叶面积等性状的 GCA显著提高 ;部分果穗性状的 GCA有所增加 ,但行粒数、百粒重和雄穗的 GCA降低。部分性状及其 GCA的遗传改良进展对提高近代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潜力、降低种子生产成本都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 ,当前玉米自交系遗传改良在拓宽群体遗传基础的前提下 ,应致力于多性状的协调发展或同步改良以及自交系自身结实性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经济性状 配合力 遗传改良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金帝集团发展涪陵区苎麻产业
6
作者 李敏 《四川农业科技》 2006年第10期25-25,共1页
苎麻是涪陵区传统多经作物,以苎麻为原料生产的高档纺织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金帝集团是涪陵区生产高档出口麻纺织的重点骨干型企业。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的发展阶段,因而中央... 苎麻是涪陵区传统多经作物,以苎麻为原料生产的高档纺织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金帝集团是涪陵区生产高档出口麻纺织的重点骨干型企业。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的发展阶段,因而中央确立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发展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区 集团 麻产业 出口创汇 原料生产 商品农业 传统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芦站根 周文杰 +1 位作者 赵昌琼 谈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用生理生化的方法从低温半致死温度、自由水、束缚水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 (Taxusmediacv.Hicksii)抗寒性的影响 ,各项所得结果趋于一致 ,确定了曼地亚红豆杉抗寒性的大小顺序... 用生理生化的方法从低温半致死温度、自由水、束缚水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 (Taxusmediacv.Hicksii)抗寒性的影响 ,各项所得结果趋于一致 ,确定了曼地亚红豆杉抗寒性的大小顺序为 :自然光、一层遮荫、二层遮荫。同时也表明将这几项指标结合起来评定植物的抗寒性大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 曼地亚红豆杉 抗寒性 生理指标 内源激素 自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特异性状的筛选及其遗传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启伦 戴玄 +2 位作者 李昌满 方平 冉景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2,56,共5页
 在三峡库区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主要性状的差异比较,并选择出群间差异显著的特异性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较骨干自交系具有明...  在三峡库区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主要性状的差异比较,并选择出群间差异显著的特异性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较骨干自交系具有明显的丰产、抗倒、抗病特性;地方品种特异性状的遗传变异中,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丰产性与抗病性的遗传相关显著;采取利用加性效应为主的育种方案改良地方品种群体和构建杂种优势群,是开发利用地方品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玉米 地方品种 特异性状 遗传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对茎瘤芥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昌满 赵小平 +2 位作者 何士敏 余海 朱易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81-83,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茎瘤芥土壤脲酶活性阶段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茎瘤芥生长对土壤脲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生长天数的增加,脲酶活性不断上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上升。茎瘤芥的产量与生长中...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茎瘤芥土壤脲酶活性阶段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茎瘤芥生长对土壤脲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生长天数的增加,脲酶活性不断上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上升。茎瘤芥的产量与生长中后期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脲酶活性高低反映出茎瘤芥生长和土壤代谢状况,可作为茎瘤芥土壤生态和肥力水平的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水平 脲酶活性 茎瘤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熊猫夏秋季的昼夜活动节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韩宗先 胡锦矗 杨建东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7-602,共6页
2002年5~11月,在邛崃山系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6只野生小熊猫的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具有晨昏活动的习性,5~11月的平均活动率为0.5286。小熊猫以白昼活动为主,兼夜间活动,白昼的活动率(0.5903&#... 2002年5~11月,在邛崃山系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6只野生小熊猫的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具有晨昏活动的习性,5~11月的平均活动率为0.5286。小熊猫以白昼活动为主,兼夜间活动,白昼的活动率(0.5903±0.0538)高于夜晚活动率(0.4468±0.0413)。每昼夜有(52.86±9.8)%的时间处于活动状态,其中64.53%的活动时间在白昼,35.47%的活动时间在夜晚。每昼夜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08∶00~10∶00和17∶30~18∶30。在休息时间的分配上,小熊猫每昼夜长休息平均2.07次,持续时间平均3.75小时;中等长度休息1.56次,持续1.59小时;短休息1.21次,持续0.84小时;长休息有44.06%在白昼,55.94%在夜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昼夜活动节律 无线电遥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汁保鲜番茄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士敏 周先容 向邓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用芦荟汁为主要成分制成涂被液对番茄进行涂膜保鲜研究。结果表明:芦荟汁涂被液对番茄具有明显的保鲜作用。以库拉索芦荟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涂被液保鲜效果最好,1%库拉索芦荟汁、0.5%淀粉、0.2%甘油等体积混合,是最佳涂被液。经此涂被液... 用芦荟汁为主要成分制成涂被液对番茄进行涂膜保鲜研究。结果表明:芦荟汁涂被液对番茄具有明显的保鲜作用。以库拉索芦荟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涂被液保鲜效果最好,1%库拉索芦荟汁、0.5%淀粉、0.2%甘油等体积混合,是最佳涂被液。经此涂被液保鲜处理的番茄其失重率、烂果率和褐变指数最低,总糖、总酸、VC和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最小。此配方为最优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汁 涂被液 番茄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昌满 王贵学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14,119,共5页
为了探明钾肥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6个不同施钾肥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化验分析表明,增施钾肥,茎瘤芥地上部生物量增加,茎/叶比上升,瘤茎产量提高,最大可提高80.4%.同时,施钾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菜皮含量(4.6%),改善瘤... 为了探明钾肥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6个不同施钾肥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化验分析表明,增施钾肥,茎瘤芥地上部生物量增加,茎/叶比上升,瘤茎产量提高,最大可提高80.4%.同时,施钾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菜皮含量(4.6%),改善瘤茎菜形指数(1.09),提高加工品质和商品性;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与施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Vc含量与施钾量相关性显著,可溶性糖含量最大能提高47.7%,提高粗蛋白含量10%以上,Vc的含量能提高3.9%.生产上推荐施钾量(K2O)在12-13 kg/667 m2范围,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钾肥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玉米地方品种的评价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戴玄 姚启伦 +1 位作者 李昌满 谭永忠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从武陵山区玉米地方品种中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各类性状的比较研究,并选择出群间显著差异性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较骨干自交系具有明显... 从武陵山区玉米地方品种中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各类性状的比较研究,并选择出群间显著差异性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较骨干自交系具有明显的丰产、抗倒、抗病特性;群间显著差异性状的遗传变异中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以利用加性效应为主的育种方案,改良地方品种群体和构建杂种优势群是开发利用地方品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评价 利用 一般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冻贮藏对4种蔬菜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先容 何士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89,共4页
蔬菜的长期保鲜贮藏是食品保藏领域中的难题。分别选取茄子、菜豆、蒜苔、白菜4种人们常吃的蔬菜,通过对它们失重率的测定及蛋白质、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几种速冻蔬菜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速冻蔬... 蔬菜的长期保鲜贮藏是食品保藏领域中的难题。分别选取茄子、菜豆、蒜苔、白菜4种人们常吃的蔬菜,通过对它们失重率的测定及蛋白质、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几种速冻蔬菜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速冻蔬菜失重率的增加比常温贮藏的要慢;糖、脯氨酸含量比保鲜蔬菜高,经过一段时间也缓慢下降;速冻后的蔬菜蛋白质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速冻蔬菜维生素C损失量少,损失速度慢;氨基酸含量却较保鲜低。总之,速冻贮藏能尽可能保持原有蔬菜的价值与风味,延长贮藏时间,为广大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贮藏 蔬菜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茎倒折性状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姚启伦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6,137,共5页
以10个具有抗茎倒折差异的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式组配的45个组合为供试材料,经遗传参数估算和通径分析结果:所有抗茎倒折性状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抗茎倒折性状基因型变异中其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同一抗茎倒折性状不同自交系... 以10个具有抗茎倒折差异的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式组配的45个组合为供试材料,经遗传参数估算和通径分析结果:所有抗茎倒折性状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抗茎倒折性状基因型变异中其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同一抗茎倒折性状不同自交系,同一自交系不同抗茎倒折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明显差异;多数抗茎倒折性状间的遗传正相关显著,丰产的玉米组合表现较优的茎秆强度。以利用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的育种方案,对抗茎倒折性状改良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茎倒折性状 遗传分析 基因型 配合力 抗逆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茎瘤芥需肥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昌满 张燕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6-38,共3页
用分期取样、化验分析、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杂交茎瘤芥干物质积累过程以及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三大元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杂交茎瘤芥干物质积累和对氮、磷、钾的吸收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以茎瘤芥对养分的吸收规律为依据... 用分期取样、化验分析、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杂交茎瘤芥干物质积累过程以及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三大元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杂交茎瘤芥干物质积累和对氮、磷、钾的吸收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以茎瘤芥对养分的吸收规律为依据,研究其需肥特性,结果表明,杂交茎瘤芥目标产量若为3500kg/667m2,需纯氮33.56kg、磷(P2O5)7.63kg、钾(K2O)25.47kg,其比例为1∶0.23∶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杂交种 氮磷钾 吸收 需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瘤对烟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今朝 方平 +1 位作者 赵昌琼 贺稚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对结瘤烟草植株的根、茎、叶各部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结瘤烟草的烟碱含量以叶为最多,根次之,而茎最少;总糖、总氮和蛋白质的含量则以叶为最多,茎其次,根最少。烟草结瘤后,除总氮和蛋白质的含量在根内有所增加外,... 对结瘤烟草植株的根、茎、叶各部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结瘤烟草的烟碱含量以叶为最多,根次之,而茎最少;总糖、总氮和蛋白质的含量则以叶为最多,茎其次,根最少。烟草结瘤后,除总氮和蛋白质的含量在根内有所增加外,其余成分在根、茎和叶中的含量与对照植株相比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瘤 烟草 化学成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茎瘤芥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昌满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8-600,共3页
用分期取样、化验分析、模型拟合的方法对杂交茎瘤芥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茎瘤芥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干物质的旺盛积累期在13~18叶龄,磷、钾的旺盛吸收期与干... 用分期取样、化验分析、模型拟合的方法对杂交茎瘤芥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茎瘤芥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干物质的旺盛积累期在13~18叶龄,磷、钾的旺盛吸收期与干物质的旺盛积累期同步,氮的旺盛吸期在11~16叶龄。在旺盛生长期干物质积累量占87%,氮、磷、钾在旺盛吸收期的吸收量占大田营养生长阶段吸收总量的68.9%,70.3%,72.7%。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杂交茎瘤芥施肥量、施肥时期和追肥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杂交种 氮磷钾 吸收 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种群现状与拯救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宗先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共2页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目前野生华南虎已不足30只,圈养华南虎仅57只。本文概述了华南虎的极危现状,介绍了我国为保护和拯救华南虎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关键词 华南虎 种群 栖息地 中国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和小熊猫共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宗先 吴少斌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8,共2页
大熊猫和小熊猫是同域分布、食性相似的近缘物种,虽然它们在资源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上发生部分重叠,但重叠的比例很小,资源生态位重叠指数仅为0.3470,它们在对食物资源和空间的利用方面发生了分离,两种熊猫能在同一环境中达到稳定共存。
关键词 大熊猫 小熊猫 生态位 共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