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涟源市旱杂粮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广波 《作物研究》 2006年第1期95-96,99,共3页
在总结涟源市旱杂粮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涟源旱杂粮生产的几点对策,即:培肥地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科技力量,良种良法相配套;科学布局,实行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生产,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对旱杂粮产业... 在总结涟源市旱杂粮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涟源旱杂粮生产的几点对策,即:培肥地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科技力量,良种良法相配套;科学布局,实行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生产,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对旱杂粮产业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粮 产业化开发 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源市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模式的优势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建红 梁中卫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26-27,共2页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农业生产规模化背景下,经过3年摸索出"中稻+再生稻"生产模式,总结出中稻+再生稻全程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包括优选品种、机械化集中育秧、适龄机插、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再生稻管理等方...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农业生产规模化背景下,经过3年摸索出"中稻+再生稻"生产模式,总结出中稻+再生稻全程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包括优选品种、机械化集中育秧、适龄机插、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再生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解决中稻规模化生产产能低等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再生稻 机械化 栽培技术 湖南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源市土壤含硒量调查分析及富硒农产品开发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强 梁建红 黄清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7期216-216,222,共2页
经过3年(2014—2016年)的努力,市老科协与农业局联合对涟源富硒土壤的分布、富硒农产品的种类和含硒量进行了调查、取样、检测、研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提出了富硒农产品开发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含硒量 调查分析 富硒农产品 开发建议 湖南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涟源市天然富硒资源的紫米稻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建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26-27,共2页
概述了涟源市土壤含硒情况及稻米含硒情况,总结了利用天然富硒资源生产富硒紫米稻栽培技术,以期为在涟源市含硒高的乡镇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米稻 富硒 栽培技术 湖南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源市发展稻田大麦生产的措施
5
作者 肖腾桂 刘保初 《作物研究》 1991年第3期45-46,共2页
1985年,涟源市利用冬闲稻田种植大麦获得成功。1991年,预计稻田大麦收割面积可达11.5万亩,占水田面积的26.9%。回顾历史,涟源市稻田种植大麦可分为三个阶段:
关键词 稻田 大麦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涟源市为例试论湘中、湘东地区冬闲稻田种大麦问题
6
作者 肖腾桂 刘保初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1年第3期21-24,共4页
涟源市位于湘中腹地,介于东径111°33′—112°2′;北纬27°27′—28°2′之间。东毗双峰,娄底,南抵邵东、新邵,西连新化、冷江,北与宁乡、安化为邻。1990年来,全市总人口100.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9%,人口密度大,每... 涟源市位于湘中腹地,介于东径111°33′—112°2′;北纬27°27′—28°2′之间。东毗双峰,娄底,南抵邵东、新邵,西连新化、冷江,北与宁乡、安化为邻。1990年来,全市总人口100.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9%,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531人,比全省平均多248人。总耕地64.53万亩,人平0.64亩,其中水田42.7万亩,人平0.42亩,是全省人平占地最少的县、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邵 西连 湘东 安化 邵东 单季稻区 双季稻区 播种面积 冬季绿肥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源市再生稻工程Y两优9918栽培探讨
7
作者 李迪 梁建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42-42,44,共2页
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通过"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工程中稻+再生稻生产模式,按照制定的技术方案进行Y两优9918的栽培,实现头季+再生季产量13 509 kg/hm^2,增收15 180.48元/hm^2。
关键词 Y两优9918 再生稻 栽培技术 问题 湖南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与物理防治在涟源市桥头河蔬菜基地的应用
8
作者 梁建红 刘习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122-123,共2页
桥头河镇是涟源市的蔬菜基地。随着社会对无公害蔬菜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人们要求将此基地建设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即在无"三废"污染的基础上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减少农药残留,使其达到无公害生产要求。本文对物... 桥头河镇是涟源市的蔬菜基地。随着社会对无公害蔬菜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人们要求将此基地建设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即在无"三废"污染的基础上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减少农药残留,使其达到无公害生产要求。本文对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在桥头河蔬菜基地的应用情况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桥头河蔬菜基地 湖南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源市桃优香占湘米工程中三定栽培实践
9
作者 阳美华 梁建红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6期57-57,共1页
在相同的稻作区域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优质稻的产量表现也不一致。2016年涟源市进行桃优香占"湘米工程"高产攻关,安排在涟源市渡头塘光明村。笔者采用"三定"栽培技术进行攻关,攻关面积6.67hm^2。笔者在攻关片内常... 在相同的稻作区域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优质稻的产量表现也不一致。2016年涟源市进行桃优香占"湘米工程"高产攻关,安排在涟源市渡头塘光明村。笔者采用"三定"栽培技术进行攻关,攻关面积6.67hm^2。笔者在攻关片内常规栽培0.3hm^2,以便进行"三定"栽培与常规栽培比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优香占 三定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源有个“葡萄村”
10
作者 张亦山 《湖南农业》 1996年第6期17-17,共1页
涟源市三甲乡玉峰村,全村417户,户户种植了葡萄,现有葡萄面积56.5公顷,户平1330多平方米;1995年葡萄总产950吨,收入190万元,人平1331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致富村。该村开发利用庭院闲土和丘岗山地,大力发展葡萄生产,初步形成了一村一... 涟源市三甲乡玉峰村,全村417户,户户种植了葡萄,现有葡萄面积56.5公顷,户平1330多平方米;1995年葡萄总产950吨,收入190万元,人平1331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致富村。该村开发利用庭院闲土和丘岗山地,大力发展葡萄生产,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岗山地 葡萄生产 开发利用 涟源市 标准建园 科技推广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技术推广 培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源有个柑桔村
11
作者 李建文 《湖南农业》 1995年第5期17-17,共1页
位于涟源市南部丘岗区的太和乡双江村,共26个村民小组,440户,1541人。人均耕地420.2平方米。1969年以来,建村办桔场5个,组办桔场26个,面积近13.4公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建立和完善了柑桔生产责任制和经营管理责任制,组办桔园分... 位于涟源市南部丘岗区的太和乡双江村,共26个村民小组,440户,1541人。人均耕地420.2平方米。1969年以来,建村办桔场5个,组办桔场26个,面积近13.4公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建立和完善了柑桔生产责任制和经营管理责任制,组办桔园分户承包,鼓励村民兴办家庭桔园。到1991年,已有柑桔43.3公顷,桔树4万余株,结果面积26.7公顷总产柑桔1250吨,产值100多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生产 管理责任制 涟源市 丘岗区 村民小组 人均耕地 建立和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科学培管 柑桔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狠抓三产融合 加速农业发展
12
作者 李长才 《湖南农业》 2017年第10期8-8,共1页
涟源市以湖南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县建设为契机,致力三产融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1.从"高"处着眼,科学谋划布局以"农户+基地+加工"为主要模式,立足第一产业,发力第二、三产业,推进... 涟源市以湖南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县建设为契机,致力三产融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1.从"高"处着眼,科学谋划布局以"农户+基地+加工"为主要模式,立足第一产业,发力第二、三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围绕"相对集中连片、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科技支撑强劲、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三次产业联动"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联动 农副产品加工 高度集聚 农业发展 清洁生产 名牌产品 农业特色 质量监管 地理标志 支持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用《湖南农业》典型推介 科技助他成为种粮大户
13
作者 黄孟龙 黄清良 《湖南农业》 2012年第4期27-27,共1页
姓名刘自文(图中戴草帽者)。住址涟源市龙塘镇珠梅村。最初订阅《湖南农业》时间2005年。种植规模及效益刘自文高中毕业后南下打工,积累了一定资金,2004年回乡创业,将村民荒芜的3.3公顷水田转包过来,全部种上水稻,当年净赚2.5... 姓名刘自文(图中戴草帽者)。住址涟源市龙塘镇珠梅村。最初订阅《湖南农业》时间2005年。种植规模及效益刘自文高中毕业后南下打工,积累了一定资金,2004年回乡创业,将村民荒芜的3.3公顷水田转包过来,全部种上水稻,当年净赚2.5万元。为了实现集约经营,提高种粮效益,刘自文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2011年承包龙塘镇水田200公顷,全部种植双季稻,采用机械翻耕、插秧和收割,种粮收入在600万元以上,纯利润突破1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粮大户 科技 《湖南农业》 种植规模 集约经营 涟源市 双季稻 纯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涟源茶叶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对策
14
作者 张亦山 《茶叶通讯》 1997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茶叶增长方式 粗放型 集约型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叶片黄化干枯的可能原因与防止措施
15
作者 何永梅 李迪 冷德良 《长江蔬菜》 2019年第15期51-52,共2页
导读:分析了生姜叶片包括下部老叶、新生叶片、心叶等黄化干枯的原因,并提出了5种预防方法,即遮阳降温、防治涝害、培土时避免伤根并注意养根、合理用肥、严防病虫害等,以期为生姜壮棵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生姜丰产丰收。
关键词 叶片黄化 生姜 原因 干枯 防止 预防方法 遮阳降温 防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水稻二化螟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斌 刘洋 +5 位作者 黄思娣 陈红怡 刘志勇 柏黎明 黄文平 柏连阳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81-84,共4页
根据地区近年来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情况,对湘南地区的衡阳县、涟源市、衡南县、茶陵县等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针对二化螟基数不断增多,抗药性不断增强等问题,开展了水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并取得了良好防效。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绿色防控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灰霉病的显微识别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迪 蔡再华 何永梅 《果农之友》 2019年第5期27-28,47,共3页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病害,随着草莓生产的发展,对草莓的危害日益严重,以大棚栽培发生最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在50%以上,甚至绝收(图1)。主要危害草莓花器、果实、叶柄和叶片,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不尽相同。
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 综合防治 识别 草莓生产 大棚栽培 表现症状 危害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危害上升原因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石会田 张胜来 黄孟龙 《作物研究》 2005年第2期115-116,118,共3页
对二化螟近年来在水稻上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防治策略与措施,即以农业防治为重点,药剂防治为保障,农业防治要立足于减少虫源田,降低越冬代羽化率,药剂防治要立足于有效杀灭幼虫。
关键词 二化螟 水稻害虫 发生量上升 原因分析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疫病的显微识别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迪 王迪轩 蔡再华 《植物医生》 2019年第2期43-46,共4页
芋疫病是芋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其分布范围较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发生普遍,该病主要侵害芋的叶片、叶柄以及球茎,一般田间发病率在20%~30%,严重时发病率达100%,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采集了湖南省涟源市和益阳市赫山区芋... 芋疫病是芋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其分布范围较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发生普遍,该病主要侵害芋的叶片、叶柄以及球茎,一般田间发病率在20%~30%,严重时发病率达100%,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采集了湖南省涟源市和益阳市赫山区芋疫病致病病原菌,并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和描述.同时,本研究还调查和记录了田间芋疫病不同部位发病症状,初步明确了该地区芋疫病田间发生流行规律:3月上中旬至4月中下旬始发,6-9月进入发病高峰期,10月气温下降发病渐趋缓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田间芋疫病的防治方法,旨在为今后该地区芋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病害识别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水稻生产概要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既明 《作物研究》 1999年第2期38-39,共2页
泰王国位于东南亚的中心,首都曼谷是世界著名的米市。泰国东西宽775km,南北长达1620km,国土面积513115km2,农业用地21003342hm2。现有人口6000余万,农户580万个。全国设76个省(府)市,... 泰王国位于东南亚的中心,首都曼谷是世界著名的米市。泰国东西宽775km,南北长达1620km,国土面积513115km2,农业用地21003342hm2。现有人口6000余万,农户580万个。全国设76个省(府)市,农业区划分为四个大区,其中东北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产 品种 品质 泰国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