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CycleGAN的大跨空间场所火灾合成样本增强方法
1
作者 李晓旭 张曦 +1 位作者 于春雨 李泊宁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1-1286,共6页
为了解决大跨空间场所火灾图像样本库不足导致火灾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大跨空间场所火灾合成样本增强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的CycleGAN网络,构建火焰块生成网络和火灾图像生成网络,火焰块生成网络生成火焰块图像,火灾图像生成网络... 为了解决大跨空间场所火灾图像样本库不足导致火灾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大跨空间场所火灾合成样本增强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的CycleGAN网络,构建火焰块生成网络和火灾图像生成网络,火焰块生成网络生成火焰块图像,火灾图像生成网络将火焰块融入工程场景指定区域,生成可用于目标检测模型的火灾样本。结果表明:模型生成的合成样本显著提升目标检测模型性能,mAP@0.5提升25.11%,验证了数据增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生成高质量、多样化的大跨空间火灾图像,有效缓解了火灾样本库不足的问题,为开发应用于特定场景的基于人工智能图像火灾探测算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数据集增强 火灾检测 样本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流分配的多出口建筑人员疏散算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梅 朱灿彬 +2 位作者 王延章 李红钢 李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03-2008,共6页
为了解决多出口建筑中疏散人员合理分配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于多出口建筑人员疏散的疏散算法。首先,根据建筑平面布局构建网络图,并利用Pathfinder软件构建多出口建筑结构;然后,基于人流分配的方法为各楼层源节点分配合适的出口节点,通过... 为了解决多出口建筑中疏散人员合理分配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于多出口建筑人员疏散的疏散算法。首先,根据建筑平面布局构建网络图,并利用Pathfinder软件构建多出口建筑结构;然后,基于人流分配的方法为各楼层源节点分配合适的出口节点,通过对人流交汇现象的判断,运用方差实现各楼梯间的疏散人数差值最小化,再对起火层相邻两层的待疏散人员进行出口再分配;最后,利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4种场景下的人员疏散情况,并依据总疏散时间与就近疏散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在不同场景中计算得到的总疏散时间均低于通过就近疏散方法得到的总疏散时间,采用对相邻起火层进行出口再分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楼梯间的人流交汇现象,很好地缩短总疏散时间。研究表明,该算法可以用于解决多出口建筑中疏散人员合理分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人员疏散 多出口建筑 人流分配 人流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古建筑受控火干扰辨识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曦 李晓旭 +1 位作者 李泊宁 于春雨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8-1532,共5页
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导致人为造成的古建筑火灾频发。古建筑中为祭拜、照明或营造氛围一般都存在大量和长时间的点火、焚烧等情况,对建筑内设置的常规点型感烟、吸气式、线型光束和图像型等火灾探测器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影响,存在误报... 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导致人为造成的古建筑火灾频发。古建筑中为祭拜、照明或营造氛围一般都存在大量和长时间的点火、焚烧等情况,对建筑内设置的常规点型感烟、吸气式、线型光束和图像型等火灾探测器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影响,存在误报率高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大型古建筑内部大空间火灾预警探测技术难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的古建筑受控火干扰辨识方法,通过设计的火灾智能检测算法、受控火智能辨识与确认算法,实现了典型场景下真实火灾与受控火的“行为”图像特征智能辨识。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在4 s内分别对真实火灾和受控火做出预警提示,有效解决大型古建筑火灾防控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检测 古建筑 受控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es注意力机制的YOLOv5图像火灾检测算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晓旭 李泊宁 +1 位作者 张曦 于春雨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3-1116,共4页
为解决人工和传感器火灾检测方法中存在的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在分析火灾图像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融入可调节坐标残差注意力的改进YOLOv5多路火灾检测算法。该算法在YOLOv5网络模型上进行改进,可以自动提取和学习图像的特征。首先... 为解决人工和传感器火灾检测方法中存在的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在分析火灾图像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融入可调节坐标残差注意力的改进YOLOv5多路火灾检测算法。该算法在YOLOv5网络模型上进行改进,可以自动提取和学习图像的特征。首先,通过坐标注意力机制,将位置信息嵌入到通道注意力中,使网络能够获得更大范围的信息,提高了对火灾图像的检测精度。其次,通过残差连接保留火焰的初始特征,将初始特征与坐标注意力特征进行自适应结合,实现更好的识别效果。最后,在多路摄像头捕获的实时视频数据上进行火灾的检测与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该火灾检测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和检测火灾早期产生的火焰信息,减少在火灾早期错过最佳扑救时间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检测 注意力机制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尺寸预制舱式储能柜热失控早期征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许磊 刘晓鹏 王勇俞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63-2470,共8页
面向电化学储能应用中出现热失控、火灾、燃爆等一系列消防安全问题,通过开展预制舱式储能柜热失控实体实验研究,分析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在热失控早期出现的征兆信息,探索提升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消防技术方法。首先,本文分析了预制舱式储能... 面向电化学储能应用中出现热失控、火灾、燃爆等一系列消防安全问题,通过开展预制舱式储能柜热失控实体实验研究,分析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在热失控早期出现的征兆信息,探索提升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消防技术方法。首先,本文分析了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在热滥用的触发条件下,其电压、温度、氧浓度和CO浓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系统讨论了储能系统热失控过程及其早期征兆表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热滥用条件下,电芯表面温度迅速升高,系统发生热失控时,其最高温度可达1000℃以上;电压值征兆变化明显早于温度变化,其征兆的早期特征尤为显著,认为电压信号可作为储能系统热失控预警的征兆信号;电箱内温度变化情况显示,电箱下方发生热失控时,液冷系统的隔板有效延迟电箱内部温度变化,保护电池系统安全;获取CO浓度在电箱和电柜内的变化情况,可为气体探测器的设置应用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氧浓度估算热释放速率峰值较大,但总热量较低,因而开展初期预警征兆,用以防控储能系统火灾是可行的。针对电化学储能系统热失控的复杂特点,发展多信息融合的检测、预警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舱式储能柜 热失控 早期征兆 气体浓度 全尺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