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吴晓彬
邱灿金
+2 位作者
刘孝国
杨世忠
姚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20-925,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脊柱手术患者POD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行脊柱手术患者1075例,男570例,女505例,年龄≥18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量表...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脊柱手术患者POD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行脊柱手术患者1075例,男570例,女505例,年龄≥18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量表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和非PO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POD的相关因素,将P<0.1的相关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脊柱手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有84例(7.81%)患者发生POD。与非POD组比较,POD组年龄明显增大(P<0.05),ASA分级>Ⅱ级、METs<4比例明显升高(P<0.05),手术侵入类型级别明显升高(P<0.05),BIS监测比例明显降低(P<0.05),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比例明显降低、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比例明显升高、出血量明显增加、术后Hb及术后钠离子浓度明显降低、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099,95%CI 1.062~1.136)、酗酒史(OR=3.427,95%CI 1.859~6.315)、4级手术(OR=25.542,95%CI 1.878~347.342)、出血量>431 ml(OR=1.005,95%CI 1.002~1.007)、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2分(OR=1.797,95%CI 1.389~2.325)是脊柱手术患者POD的危险因素,BIS监测(OR=0.310,95%CI 0.144~0.669)、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OR=0.138,95%CI 0.051~0.373)、术后Hb>122.8 g/L(OR=0.966,95%CI 0.943~0.993)是脊柱手术患者POD的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0.094×年龄+1.232×酗酒史-0.035×术后Hb+3.240×4级手术-1.171×BIS监测-1.980×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0.005×出血量+0.586×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9.648,该模型AUC为0.933(95%CI 0.917~0.948,P<0.001),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2.1%。结论年龄>60岁、酗酒史、手术侵入类型(4级手术)、出血量>431 ml以及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2分是脊柱手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效果
被引量:
11
2
作者
吴晓彬
邱灿金
+2 位作者
刘孝国
杨世忠
姚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9-923,共5页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择期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35~65岁,BMI 18~35 kg/m^(2),AS...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择期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35~65岁,BMI 18~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X组)、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RS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三组麻醉诱导前均行ESPB,RX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kg混合液20 ml,RS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20 ml,R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翻身时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满意度及术后当晚睡眠质量。记录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穿刺部位血肿、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等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术后12、24 h RX组和RS组静息和翻身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迟(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24 h内镇痛效果及术后当晚睡眠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三组穿刺部位血肿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无一例发生术后下肢运动阻滞、低血压、心动过缓、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后路腰椎手术竖脊肌阻滞,可以延长感觉阻滞时间,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临床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
竖脊肌平面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吴晓彬
邱灿金
刘孝国
杨世忠
姚明
机构
海警医院麻醉科
嘉兴市第一
医院
麻醉
与疼痛医学中心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20-925,共6页
基金
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BY18044,2020AD30136)。
文摘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脊柱手术患者POD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行脊柱手术患者1075例,男570例,女505例,年龄≥18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量表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和非PO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POD的相关因素,将P<0.1的相关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脊柱手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有84例(7.81%)患者发生POD。与非POD组比较,POD组年龄明显增大(P<0.05),ASA分级>Ⅱ级、METs<4比例明显升高(P<0.05),手术侵入类型级别明显升高(P<0.05),BIS监测比例明显降低(P<0.05),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比例明显降低、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比例明显升高、出血量明显增加、术后Hb及术后钠离子浓度明显降低、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099,95%CI 1.062~1.136)、酗酒史(OR=3.427,95%CI 1.859~6.315)、4级手术(OR=25.542,95%CI 1.878~347.342)、出血量>431 ml(OR=1.005,95%CI 1.002~1.007)、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2分(OR=1.797,95%CI 1.389~2.325)是脊柱手术患者POD的危险因素,BIS监测(OR=0.310,95%CI 0.144~0.669)、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OR=0.138,95%CI 0.051~0.373)、术后Hb>122.8 g/L(OR=0.966,95%CI 0.943~0.993)是脊柱手术患者POD的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0.094×年龄+1.232×酗酒史-0.035×术后Hb+3.240×4级手术-1.171×BIS监测-1.980×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0.005×出血量+0.586×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9.648,该模型AUC为0.933(95%CI 0.917~0.948,P<0.001),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2.1%。结论年龄>60岁、酗酒史、手术侵入类型(4级手术)、出血量>431 ml以及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2分是脊柱手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Keywords
Spinal surgery
Postoperative delirium
Risk factors
Regression analysis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效果
被引量:
11
2
作者
吴晓彬
邱灿金
刘孝国
杨世忠
姚明
机构
武警
海警
总队
医院
麻醉
科
嘉兴市第一
医院
麻醉
与疼痛医学中心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9-923,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项目(2016ZYC-A77)
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AD30136)。
文摘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择期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35~65岁,BMI 18~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X组)、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RS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三组麻醉诱导前均行ESPB,RX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kg混合液20 ml,RS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20 ml,R组两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翻身时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满意度及术后当晚睡眠质量。记录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穿刺部位血肿、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等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术后12、24 h RX组和RS组静息和翻身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迟(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24 h内镇痛效果及术后当晚睡眠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三组穿刺部位血肿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无一例发生术后下肢运动阻滞、低血压、心动过缓、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后路腰椎手术竖脊肌阻滞,可以延长感觉阻滞时间,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临床效果相似。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
竖脊肌平面阻滞
Keywords
Dexmedetomidine
Dexamethasone
Ropivacaine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吴晓彬
邱灿金
刘孝国
杨世忠
姚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效果
吴晓彬
邱灿金
刘孝国
杨世忠
姚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