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导和骨振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与突发性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爱凤 陈云飞 +3 位作者 黄爱萍 陈禹武 王小姣 顾东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与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31例突发性聋患者行气导和骨振动诱发的颈肌VEMPs、眼肌VEMPs(ACS-cVEMP、BCV-cVEMP、ACS-oVEMP、BCV-oVEMP)。将每个检查的结果分别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与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31例突发性聋患者行气导和骨振动诱发的颈肌VEMPs、眼肌VEMPs(ACS-cVEMP、BCV-cVEMP、ACS-oVEMP、BCV-oVEMP)。将每个检查的结果分别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CS-cVEMP正常组、异常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42%(15/21)、30.00%(3/10);ACS-oVEMP正常组、异常组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36.36%(4/11);BCV-cVEMP正常组、异常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54%(16/26)、40.00%(2/5);BCV-oVEMP正常组、异常组有效率分别为62.50%(15/24)、42.86%(3/7)。以上4种VEMP正常组、异常组的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ACS-cVEMP和ACS-oVEMP均异常组的有效率为66.67%(6/9),至少有一项正常组的有效率31.82%为(7/2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V-cVEMP和BCV-oVEMP均异常组的有效率为0%(0/4),至少有一项正常组的有效率为33.33%(9/2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BCV-cVEMP和BCV-oVEMP均异常可能预示突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突发性聋 气导 骨振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