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中国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孔俊豪 左小博 +5 位作者 杨秀芳 谭蓉 刁春华 苏小琴 涂云飞 翁淑燚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4期26-31,共6页
过去一年来,在“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和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围绕茶资源高值、绿色、高效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更加紧密,茶制品深度开发持续活跃。文章主要从茶制品提制改性技术、功能评价、... 过去一年来,在“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和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围绕茶资源高值、绿色、高效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更加紧密,茶制品深度开发持续活跃。文章主要从茶制品提制改性技术、功能评价、跨界应用技术与终端产品研发等方面阐述了所取得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进展。同时提出了推进我国茶制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效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制品 提制技术 功能评价 应用技术 终端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我国茶叶深加工科技发展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左小博 孔俊豪 +4 位作者 杨秀芳 刁春华 苏小琴 涂云飞 翁淑燚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第3期5-11,共7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茶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供求矛盾逐渐显现的结构性问题。茶叶深加工作为承载茶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茶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供求矛盾逐渐显现的结构性问题。茶叶深加工作为承载茶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涉茶科技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探讨了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茶叶深加工 科技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酚类成分对口腔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刁春华 孔俊豪 +4 位作者 左小博 苏小琴 涂云飞 翁淑燚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为茶叶中活性物质,对多种人体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实验研究表明,茶叶酚类成分对口腔条件致病菌如... 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为茶叶中活性物质,对多种人体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实验研究表明,茶叶酚类成分对口腔条件致病菌如变形链球菌、牙卟啉单胞菌等具有明确的抑制效果,可作为潜在的口腔菌群调节剂,广泛应用于龋齿、牙周疾病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预防治疗。文章总结了茶叶代表性酚类成分对口腔致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改善口腔健康作用的有益发现,以期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组分 口腔微生物 抑制 口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装法制备茶多酚-透明质酸纳米粒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左小博 杨秀芳 +2 位作者 孔俊豪 苏小琴 谭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46-2350,2354,共6页
为提高茶多酚产品稳定性,更好发挥茶多酚在日化领域的功效价值,采用PEG化的水溶性高分子透明质酸(HA)为载体,通过自组装纳米结构包载茶多酚,形成纳米粒稳态体系,并对产品微观形态及离心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HA浓度增加,茶多... 为提高茶多酚产品稳定性,更好发挥茶多酚在日化领域的功效价值,采用PEG化的水溶性高分子透明质酸(HA)为载体,通过自组装纳米结构包载茶多酚,形成纳米粒稳态体系,并对产品微观形态及离心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HA浓度增加,茶多酚纳米粒的粒径逐渐增大,而随着茶多酚单体EGCG添加量的增加,茶多酚纳米粒粒径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各因素对样品粒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m PEG-NH2添加量> EGCG添加量>透明质酸钠(HA)浓度。在HA浓度0. 02%(质量分数)、m PEG-NH2添加量0. 03 g,EGCG溶液添加量420μL条件下,体系具有最佳离心稳定性。冻干茶多酚粒子微观结构由丝状及颗粒状微粒相互包覆缠绕而成,呈三维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纳米粒 透明质酸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萃取液酶解工艺双响应面法优化研究
5
作者 翁淑燚 《中国茶叶》 2022年第8期40-47,共8页
为降低绿茶萃取液的苦涩感和提高其鲜甜度,改善茶饮料的感官品质,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绿茶萃取液酶解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感官评价和生化品质模糊综合评判值为双响应值,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双重工... 为降低绿茶萃取液的苦涩感和提高其鲜甜度,改善茶饮料的感官品质,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绿茶萃取液酶解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感官评价和生化品质模糊综合评判值为双响应值,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双重工艺优化。经过单因素及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优酶解工艺,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0.026%、酶解温度59℃、酶解时间47 min。酶解绿茶萃取液口感鲜爽、无苦涩味。通过FMEA和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绿茶萃取液的酶解工艺,显著改善了绿茶萃取液的风味口感和生化品质,可以为茶叶深加工前处理和提高茶饮料的感官风味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响应面 绿茶萃取液 酶解工艺 感官评价 生化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溶茶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及残留状况研究
6
作者 林柃敏 孔俊豪 +5 位作者 郝秦锋 王朝武 石长燕 林志伟 陈宇 陈宏坤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4期61-65,共5页
近年来,速溶茶行业伴随着饮料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溶茶因具有卫生、营养、方便等特点,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种茶叶提取物,速溶茶不可避免地会含有茶叶原料中残留的一些农药(如草甘膦)。文章建立了速溶茶中草甘膦残留的检测方... 近年来,速溶茶行业伴随着饮料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溶茶因具有卫生、营养、方便等特点,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种茶叶提取物,速溶茶不可避免地会含有茶叶原料中残留的一些农药(如草甘膦)。文章建立了速溶茶中草甘膦残留的检测方法,测定了茶叶原料及相应批次的速溶茶在加工过程中草甘膦的残留量,并为将来制定我国速溶茶农残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速溶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不同茶制品主要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及货架期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孔俊豪 左小博 +3 位作者 涂云飞 谭蓉 苏小琴 杨秀芳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7,共8页
为明确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制品内含成分的影响,并初步预测产品的货架期。针对影响茶及其制品品质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了水分、温度和光照因子对速溶红茶、速溶绿茶、茶黄素、茶多酚茶制品贮藏过程中内含成分包括水分、茶多酚、儿茶素... 为明确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制品内含成分的影响,并初步预测产品的货架期。针对影响茶及其制品品质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了水分、温度和光照因子对速溶红茶、速溶绿茶、茶黄素、茶多酚茶制品贮藏过程中内含成分包括水分、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含量变化的影响,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ASLT)法预测不同茶制品贮藏理论货架期。结果表明:光照条件能够加剧速溶红茶中茶多酚的氧化降解,不利于多酚类物质保留;茶多酚样品中,多酚与儿茶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了相同趋势;速溶绿茶在高湿贮藏条件下含水量增加明显,贮藏5d及10d时,含水量相比贮藏前分别增加了6.7倍和9.6倍;与贮藏初期相比,速溶红茶在光照贮藏10d后茶多酚含量降低23%。ASLT初步试验表明,20℃贮藏条件下,速溶红茶和速溶绿茶样品的货架期为27个月,茶黄素及茶多酚样品货架期为13.5个月。本试验能够为特定类型茶制品贮藏环境因素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茶 环境因素 内含成分 贮藏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