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用超轻LA141镁锂合金表面腐蚀产物及腐蚀机理研究
1
作者 孙理理 王在铎 +8 位作者 刘凤娟 宋轶军 王萌 雷辉 姜舟 李俊峰 贺晨 孟凡辉 曾一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49,共6页
目的明确空间用超轻LA141镁锂合金的腐蚀机理,为进一步设计防护涂层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未腐蚀和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形成灰黑色腐蚀膜的超轻LA141镁锂合金的一部分放置于水溶液中,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研究其随时间延长的... 目的明确空间用超轻LA141镁锂合金的腐蚀机理,为进一步设计防护涂层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未腐蚀和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形成灰黑色腐蚀膜的超轻LA141镁锂合金的一部分放置于水溶液中,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研究其随时间延长的腐蚀产物生成规律,并用SEM、偏光显微镜对其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用EDS能谱分析、XRD、红外光谱手段对其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超轻LA141镁锂合金放置于水溶液后,有细密的气泡(H2)逸出,并在表面迅速生成一层灰黑色腐蚀膜层。已生成腐蚀膜层的镁锂合金放入水中后,没有明显气泡逸出的现象,且腐蚀膜层厚度增加速度低于未生成腐蚀膜层的镁锂合金。通过在SEM、偏光显微镜下对腐蚀产物进行观察,并结合EDS、XRD和红外的分析结果,发现LA141镁锂合金放入水中后,锂金属优先腐蚀,生成大量氢气,同时也伴随着镁金属的腐蚀,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锂在空气中不稳定,接触空气后生成碳酸锂。结论腐蚀产物主要为氢氧化镁及碳酸锂。另外,腐蚀膜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底部镁锂合金的进一步腐蚀。该研究结果对设计选用抑制镁锂合金腐蚀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用超轻镁锂合金 腐蚀规律 腐蚀产物 腐蚀机理 腐蚀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复合型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在铎 马晶晶 +2 位作者 王方颉 赵一搏 赵建设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填充复合型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按照填料结构形态(纳微粒子颗粒型填料、高长径比结构填料、片层结构填料、三维网状框架结构填料),对相关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围绕构筑高效导电... 综述了近年来填充复合型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按照填料结构形态(纳微粒子颗粒型填料、高长径比结构填料、片层结构填料、三维网状框架结构填料),对相关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围绕构筑高效导电网络的目标,从导电填料选择与处理、基体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等角度对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进行详细分析与总结,阐明了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研究现状及关键问题,阐述了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聚合物 导电网络结构 屏蔽效能 介电损耗 吸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温红外的苯基苯酚改性酚醛树脂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莹 胡宏林 +2 位作者 王在铎 刘亮 余瑞莲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2,79,共7页
针对高碳酚醛树脂固化反应机理随温度的演变机制不清晰的问题,采用变温红外光谱研究了树脂特征官能团羟甲基、不同取代位亚甲基和醚键的变化规律,结合热重-质谱分析了固化过程释放气体的种类,研究了树脂从90℃~230℃发生的主要固化反应... 针对高碳酚醛树脂固化反应机理随温度的演变机制不清晰的问题,采用变温红外光谱研究了树脂特征官能团羟甲基、不同取代位亚甲基和醚键的变化规律,结合热重-质谱分析了固化过程释放气体的种类,研究了树脂从90℃~230℃发生的主要固化反应。结果表明:90℃~120℃,主要为酚环对-对位相连的亚甲基生成反应,此阶段较难生成邻-对位亚甲基桥连结构;120℃~170℃,主要为对-对位相连的亚甲基生成反应;170℃~200℃,主要为醚键断裂和羰基的生成反应,以及丙基桥连结构的生成反应;200℃以上,主要为酚羟基之间的脱水反应以及羰基的生成反应,醚键在230℃以上基本断裂完全。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树脂固化机理的思路,为合理设计高碳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固化工艺制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固化机理 变温红外 热重-质谱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氧化辅助铣削SiCp/Al复合材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洪涛 徐亮 +9 位作者 方胜 王新永 陈旭辉 韩军 宋楠 王凯 严伟容 王松 徐亮 刘鸿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12770-12775,共6页
为了提高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的切削加工性,提出了一种激光诱导氧化辅助铣削的复合加工方法。在激光平均功率为10 W、扫略速度为2 mm/s、扫略间距为10μm的条件下,该方法能够获得疏松多孔的氧化层,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和... 为了提高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的切削加工性,提出了一种激光诱导氧化辅助铣削的复合加工方法。在激光平均功率为10 W、扫略速度为2 mm/s、扫略间距为10μm的条件下,该方法能够获得疏松多孔的氧化层,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主要研究该材料在激光辐照下的氧化机理,以及铣削过程中铣削参数对切削力和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在铣削深度为0.1 mm、每齿进给量为0.005 mm/z时,加工质量最佳。与常规铣削相比,该方法可有效减小加工过程铣削力,改善加工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复合加工 激光诱导氧化 铣削力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型轻质化高动态伺服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沛剑 李怀兵 +2 位作者 刘鹏 杨超凡 陈婷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47,共5页
介绍了一种小型轻质化高动态伺服机构,针对航天飞行器小型化和高工作性能的要求,对伺服机构进行了小型化、轻质化计,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与传动机构平行式布局方案和壳体精细化的减重槽设计,以降低结构质量;通过侧壁安装的方式和混装电连... 介绍了一种小型轻质化高动态伺服机构,针对航天飞行器小型化和高工作性能的要求,对伺服机构进行了小型化、轻质化计,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与传动机构平行式布局方案和壳体精细化的减重槽设计,以降低结构质量;通过侧壁安装的方式和混装电连接器等外部接口优化设计,降低了伺服机构的外形尺寸;采用位置-速度-电流环的三环控制与限波补偿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在实现伺服机构高动态响应的同时保证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该伺服机构方案设计合理、可行,满足安装空间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同时,实现了高动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轻质化 高动态 伺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特征对碳/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兆彤 李龙 +1 位作者 王在铎 杨云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研究碳纤维表面特征与碳/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定量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T800级碳纤维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表面化学特征进行了测试表征,并使用微珠脱粘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剪... 为了研究碳纤维表面特征与碳/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定量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T800级碳纤维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表面化学特征进行了测试表征,并使用微珠脱粘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基于碳纤维比表面积测试结果,引入真实界面面积的概念,重点分析了界面面积和化学特征对IFSS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表面状态的T800级碳纤维比表面积存在明显差异,两种除浆工艺处理的碳纤维比表面积相差25.4%。消除界面面积影响的真实界面剪切强度(IFSS’)与碳纤维表面氧碳比呈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达到了0.94。反映出提高碳纤维比表面积和表面氧碳比是改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定量研究碳纤维表面物理和化学特征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比表面积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滤波的非线性退化设备剩余寿命自适应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玺 周薇 +3 位作者 胡昌华 张建勋 裴洪 刘轩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47,57,共8页
针对非线性退化设备缺乏历史退化数据和先验信息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剩余寿命自适应预测方法。在状态空间模型的框架下建立了具有双隐含状态的非线性随机退化模型,基于粒子滤波算法估计隐含状态,并在首达时间的概念下... 针对非线性退化设备缺乏历史退化数据和先验信息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剩余寿命自适应预测方法。在状态空间模型的框架下建立了具有双隐含状态的非线性随机退化模型,基于粒子滤波算法估计隐含状态,并在首达时间的概念下推导出了剩余寿命的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期望最大化算法的参数估计方法,实现了模型参数的自适应估计和剩余寿命分布的在线更新。通过惯性导航系统中陀螺仪的实际退化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退化 寿命预测 粒子滤波 双隐含状态 陀螺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酰亚胺泡沫的蒸汽管路绝热结构设计与性能验证
8
作者 王在铎 马晶晶 +2 位作者 赵一搏 贾地 刘军刚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5,共7页
针对核潜艇动力装置蒸汽管路对新型绝热材料的需求,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以聚酰亚胺泡沫为主要功能层的用于潜艇蒸汽管路表面的新型绝热结构。参照潜艇二回路管路应用要求,对绝热结构的绝热功能和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阐明了... 针对核潜艇动力装置蒸汽管路对新型绝热材料的需求,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以聚酰亚胺泡沫为主要功能层的用于潜艇蒸汽管路表面的新型绝热结构。参照潜艇二回路管路应用要求,对绝热结构的绝热功能和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阐明了绝热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绝热结构经280℃、480 h连续加温考核试验和720 h静置试验,该绝热结构件外表面温度控制在45.2~46.5℃,整个考核期间结构和尺寸变形量几乎为0且趋于稳定。在蒸汽管路构件表面施工多层聚酰亚胺泡沫作为绝热结构,解决了现有无机岩棉类体系存在的工艺性差、环保性差等问题,该研究可为舰艇新型绝热结构的应用发展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泡沫 绝热 耐高温 蒸汽管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 DoDAF 的靶场光学测量仿真训练系统体系结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单鑫 马宪宇 曹阳 《兵工自动化》 2021年第8期12-16,共5页
为解决靶场光学测量试验涉及组织结构复杂、参试人员多、装备分布广泛的问题,设计一种靶场光学测量仿真训练系统体系结构。以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标准2.0版为理论基础,结合TD-... 为解决靶场光学测量试验涉及组织结构复杂、参试人员多、装备分布广泛的问题,设计一种靶场光学测量仿真训练系统体系结构。以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标准2.0版为理论基础,结合TD-CAP体系架构建模工具的应用,构建靶场光学测量仿真训练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及系统顶层概念设计框架结构,并通过演示验证评估。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可为靶场光学测量仿真训练系统构建及训练组织实施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DAF 靶场 光学测量 仿真训练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