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盐县鲜食大豆机械化采摘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晶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096-1099,共4页
鲜食大豆在海盐县有着较长的历史,是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近些年,随着海盐县流转土地增多,鲜食大豆生产已经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海盐县通过鲜食大豆机械化采收试验,对比3种大豆采收机在采摘效率、遗漏率、破损... 鲜食大豆在海盐县有着较长的历史,是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近些年,随着海盐县流转土地增多,鲜食大豆生产已经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海盐县通过鲜食大豆机械化采收试验,对比3种大豆采收机在采摘效率、遗漏率、破损率、含杂率和采摘后褐变情况,综合对比人工采摘节本增效优势,选取亿卓4TD-16型青毛豆联合收获机作为该县主推大豆采收机。为适配该采摘机采收和机械特点,采用改装后的起垄镇压平整一体机起垄,畦宽85 cm,畦高30 cm,沟宽30 cm,适配机械作业,破解鲜食大豆机械化采摘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采摘 鲜食大豆 海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鹏 戴文华 +2 位作者 陈晶杰 王珏 章永根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77-1380,共4页
为提高鲜食大豆生产效益,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对适宜机械采摘的大豆品种、收割机型、农用无人机飞播飞防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浙农6号、浙鲜9号、高雄9号较适宜机械化生产;万科保田4LDZ-48型、亿... 为提高鲜食大豆生产效益,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对适宜机械采摘的大豆品种、收割机型、农用无人机飞播飞防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浙农6号、浙鲜9号、高雄9号较适宜机械化生产;万科保田4LDZ-48型、亿卓4TD-16型鲜豆采摘机综合性能较好,其中亿卓4TD-16型鲜豆采摘机在降本增效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3种播种方式以人工播种处理综合指标最优,但考虑到用工成本及播种速度,以飞播较为理想;全程机械化生产可节约人工费约1636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且节约时间,对争取农时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机械化 关键技术 飞播 飞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综合治理农业污染——以嘉兴市海盐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金良 张月平 陆勇伟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78-80,共3页
总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义,分析了海盐县农业污染现状,并提出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治理农业污染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 农业污染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盐地区9个小麦品种筛选初报
4
作者 陈晶杰 马滔 +4 位作者 朱玉萍 戴华振 黄鑫涛 胡美峰 孙会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60-162,共3页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在海盐县云飞农场开展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比较了9个小麦品种的生长特点、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试验表明,镇麦18、盐麦1号、扬麦28、扬麦39等小麦品种耐寒、产量高、抗性好。
关键词 小麦 筛选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盐县“百合美”家庭农场葡萄生产情况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其松 陈哲 +1 位作者 王金良 钟雪斌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年第5期160-162,共3页
海盐县"百合美"家庭农场场主原为养猪大户,为响应政府"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号召,拆除7000 m^2猪棚,流转32.5 hm^2土地,建立百合美家庭农场。2016年,葡萄平均收益达到12000元/667m^2,利润5000元/667m^2... 海盐县"百合美"家庭农场场主原为养猪大户,为响应政府"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号召,拆除7000 m^2猪棚,流转32.5 hm^2土地,建立百合美家庭农场。2016年,葡萄平均收益达到12000元/667m^2,利润5000元/667m^2,总利润100万元,实现了从养猪到葡萄种植业的成功转型。成功经验主要包括:破解劳动力紧缺难题,创新葡萄园用工制度;全面推行葡萄省力化栽培;拓宽营销渠道,实施品牌策略。此外,本文分析了葡萄品质精品比例不高、自然灾害风险较大等问题,并为下阶段农场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葡萄生产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化农业退化土壤快速生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金良 黄文峰 +4 位作者 温世君 陈哲 吕芬华 董元华 王小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1913-1917,共5页
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大规模设施栽培,加上高强度施肥等因素,土壤退化功能性障碍严重。以大棚设施葡萄为研究对象,研发高活性酵素有机肥、酵素配方专用肥、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制定绿色生态施肥技术方案。用酵素有机肥调节土壤生物功能,通... 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大规模设施栽培,加上高强度施肥等因素,土壤退化功能性障碍严重。以大棚设施葡萄为研究对象,研发高活性酵素有机肥、酵素配方专用肥、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制定绿色生态施肥技术方案。用酵素有机肥调节土壤生物功能,通过化肥与有机肥结合,平衡施肥调节化学过程,中微量元素叶面追肥促进作物健康,消除土壤养分失衡、富营养化、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各种功能障碍,从而实现集约化退化土壤的快速修复与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土壤 生物修复 酵素有机肥 配方专用肥 中微量元素叶面肥 绿色生态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盐县优质稻米产业的链式发展探析
7
作者 孙吴会 陈生良 +1 位作者 范嘉雯 党冀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1期255-257,共3页
浙江省海盐县以优质晚稻"五优联动"为契机,形成了集农业生产、粮食收储和企业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个完整的优质稻米产业链。本文阐述了海盐县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内容,分析了实施优质晚稻"五优联动"的优势和... 浙江省海盐县以优质晚稻"五优联动"为契机,形成了集农业生产、粮食收储和企业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个完整的优质稻米产业链。本文阐述了海盐县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内容,分析了实施优质晚稻"五优联动"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和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针对性对策,以期为打造区域内品牌好稻米、实现粮农增收和企业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米产业 链式发展 内容 对策 浙江海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倒二叶叶鞘的转录组分析
8
作者 黄福灯 吴春艳 +4 位作者 郝媛媛 韩一飞 张小斌 孙会锋 潘刚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3-574,共12页
【目的】探明叶鞘对氮素响应的重要基因,为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粳稻品种秀水134种植在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的渗漏池中,选取抽穗后第10天的倒二叶叶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鉴定叶鞘对氮素响应... 【目的】探明叶鞘对氮素响应的重要基因,为水稻氮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粳稻品种秀水134种植在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的渗漏池中,选取抽穗后第10天的倒二叶叶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鉴定叶鞘对氮素响应的重要基因。【结果】转录组数据比较分析显示,三种氮素水平间存在179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HN与MN、MN与LN、以及HN与LN组间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基因数分别为312个和155个,263个和160个,1059个和542个。三种施氮水平间的共有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5个和53个,涉及营养元素吸收和转运、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植物激素响应以及光调控等生理生化过程。基于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途经分析,最终鉴定出参与氮素利用及光合作用的已知功能基因分别为6个和4个,以及50个功能未知基因,推测这些基因在倒二叶叶鞘的氮素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叶鞘对不同氮素水平响应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在氮素利用的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二叶叶鞘 氮肥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秧“插喷同步”封闭除草技术及配套除草剂防效对比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永杰 唐伟 +4 位作者 朱晓群 金文涌 于晓玥 张建萍 陆永良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采用机插秧“插喷同步”技术,于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分别施用4种除草剂(33%嗪吡嘧磺隆、19%氟酮磺草胺、25%双环磺草酮、300 g/L丙草胺+10%苄嘧磺隆)进行除草,对比各除草剂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水... 采用机插秧“插喷同步”技术,于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分别施用4种除草剂(33%嗪吡嘧磺隆、19%氟酮磺草胺、25%双环磺草酮、300 g/L丙草胺+10%苄嘧磺隆)进行除草,对比各除草剂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水稻均未发生可见药害,参试除草剂安全性好;药后35 d供试除草剂对试验田总草防效达95.0%以上;与施用除草剂处理相比,未施药对照水稻产量损失严重,减幅12.5%~42.7%。可见,“插喷同步”技术是一种高效除草技术,供试4种除草剂均能有效防治杂草,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种稻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插喷同步”技术 杂草 除草剂 机插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浙优261在广西不同海拔作早中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日伟 廖春良 +3 位作者 梁月宽 杨绍意 尚子帅 姚云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07,共2页
华浙优26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米质优、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根据华浙优261近2年在广西不同海拔区域作早中晚稻的种植表现,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华浙优261 海拔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在机直播稻“播喷同步”机械除草新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建萍 朱晓群 +2 位作者 唐伟 于晓玥 陆永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54-57,共4页
为解决机直播水稻田草害重、防治难的问题,研究了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在机直播田"播喷同步"机械除草新技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机械施药20d后,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84.2或99.0g·hm^(-2)处理对水稻出... 为解决机直播水稻田草害重、防治难的问题,研究了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在机直播田"播喷同步"机械除草新技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机械施药20d后,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84.2或99.0g·hm^(-2)处理对水稻出苗没有影响,与未施药对照比出苗率为96.2%。施药48d后,99.0g·hm^(-2)处理,对稗草、阔叶草和莎草植株的密度和鲜重防效达98%以上,降低除草剂剂量15%后,对杂草防效没有显著降低,仍为优良水平。表明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采用机直播稻"播喷同步"机械除草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生产 除草剂 出苗率 杂草防效 安达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草胺在机直播稻“播种同步”机械化除草新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建萍 朱晓群 +2 位作者 唐伟 于晓玥 陆永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187-2189,共3页
为解决机直播水稻田草害重、防治难的问题,对50%丙草胺水乳剂单剂和混配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后在机直播田"播喷同步"机械化除草新技术中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施药20 d后,丙草胺单剂或混配苄嘧磺隆处理对水稻出苗均... 为解决机直播水稻田草害重、防治难的问题,对50%丙草胺水乳剂单剂和混配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后在机直播田"播喷同步"机械化除草新技术中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施药20 d后,丙草胺单剂或混配苄嘧磺隆处理对水稻出苗均无影响,与未施药对照比,出苗率在87. 1%~97. 8%。施药48 d后,510~780 g·hm-2处理对稗草植株密度和鲜重防效在98. 0%以上,对阔叶草植株的鲜重防效在94. 3%以上,均为优良水平。表明50%丙草胺单剂或混配10%苄嘧磺隆在机直播稻"播喷同步"机械化除草技术中应用对水稻出苗安全,杂草防效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生产 除草剂 出苗率 杂草防效 丙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伟 张紧根 刘建中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998-999,1002,共3页
为探索水肥一体化微灌技术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水稻田中的应用效果,针对单季晚稻设置了微灌优化施肥和漫灌常规施肥2个处理.2个处理的总养分投入量相等.微灌优化施肥处理的水、肥采用微喷灌溉,分7次施入,灌溉时保持田间水层2~3 cm;漫灌... 为探索水肥一体化微灌技术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水稻田中的应用效果,针对单季晚稻设置了微灌优化施肥和漫灌常规施肥2个处理.2个处理的总养分投入量相等.微灌优化施肥处理的水、肥采用微喷灌溉,分7次施入,灌溉时保持田间水层2~3 cm;漫灌常规施肥处理采用漫灌和肥料撒施.结果显示,相较于漫灌常规施肥,微灌优化施肥的节水率达到43.0%,水稻产量增长了6.7%,设施成本按2 a平均分摊的话,综合收益增加了1184元·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水肥一体化微灌技术具有节水省工增效的作用,在南方具有推广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微灌 节水 水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晚稻—包心菜高效栽培技术
14
作者 陆国军 俞刚翔 吴洪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0期115-115,118,共2页
浙江海盐县利用晚稻收获后种植包心菜,实现了合理轮作,种植效益显著提高。分别对包心菜和单季晚稻的栽培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以期为该种植模式的大力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单季晚稻 包心菜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的氮肥运筹对小麦浙华1号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姚云峰 华为 +3 位作者 沈华中 王其飞 范敏 朱靖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33-1336,共4页
浙江省主要种植稻茬小麦,稻草还田小麦迟播已多为常态。该试验研究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在总氮不变的前提下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氮肥运筹比例对小麦品种浙华1号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小麦施用氮肥相对于不施用氮肥产量显著... 浙江省主要种植稻茬小麦,稻草还田小麦迟播已多为常态。该试验研究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在总氮不变的前提下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氮肥运筹比例对小麦品种浙华1号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小麦施用氮肥相对于不施用氮肥产量显著增加,2022年11月1日适期播种产量高于2022年11月25日迟播产量;施用总氮不变即412.5 kg·hm^(-2),氮肥运筹比例不同即基肥∶苗肥∶孽肥∶穗肥分别为4∶2∶4∶1和4∶4∶2∶1,无论是适期播种还是迟播基肥∶苗肥∶孽肥∶穗肥为4∶4∶2∶1浙华1号产量最高,苗期增施氮肥主要是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浙华1号 氮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绿盲蝽防治药剂残留消解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高歌 王其松 +4 位作者 陈哲 赵其君 金晓飞 侯丽娜 杨桂玲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325-2326,2329,共3页
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甲维盐、噻虫嗪、啶虫脒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表明,3种农药在葡萄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在使用14 d后,均可降解至MRL值以下。其中,甲维盐降解半衰期为5.1 d,降解较快;噻虫嗪降解半衰期为24.8 d;啶虫脒... 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甲维盐、噻虫嗪、啶虫脒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表明,3种农药在葡萄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在使用14 d后,均可降解至MRL值以下。其中,甲维盐降解半衰期为5.1 d,降解较快;噻虫嗪降解半衰期为24.8 d;啶虫脒降解半衰期为21.7 d。按照推荐的使用方法所选3种试验农药可以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降解动态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穴盘类型和基质配方对甘蓝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国军 俞刚翔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55,共2页
为了全面掌握穴盘育苗的技术,提高穴盘苗的秧苗素质,提高移栽成活率,我们对穴盘在甘蓝育苗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不同穴盘类型、不同基质配方对甘蓝穴盘育苗的影响,摸索出了甘蓝育苗合适的穴盘类型和基质配方,现报... 为了全面掌握穴盘育苗的技术,提高穴盘苗的秧苗素质,提高移栽成活率,我们对穴盘在甘蓝育苗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不同穴盘类型、不同基质配方对甘蓝穴盘育苗的影响,摸索出了甘蓝育苗合适的穴盘类型和基质配方,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育苗 基质配方 甘蓝 类型 移栽成活率 秧苗素质 穴盘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的优势与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金良 华涛 +2 位作者 肖瑾 宋杰 钱林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在粮食连年高产丰收的背景下,全国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农民卖粮难和种粮效益低下问题。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要大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粮食生产要从"高产超高产模式"调整为"优质稳产模式"... 在粮食连年高产丰收的背景下,全国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农民卖粮难和种粮效益低下问题。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要大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粮食生产要从"高产超高产模式"调整为"优质稳产模式",提高种粮经济效益,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后的市场需要。本文分析了浙北地区嘉兴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的优势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龙头企业带动、差异化政策支持、完整产业链"等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业化 优质稳产模式 稻作文化 差异化政策 完整产业链 嘉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的分析探索──以杭嘉湖平原稻田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伟 陆国军 +2 位作者 姜春月 冯根宝 冯培英 《农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8-51,共4页
为推动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浙江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笔者以杭嘉湖平原稻田为例,分析了浙江水资源状况、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的意义,探索分析稻田节水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研究结果得出:农田可采用价格低廉且对水质要求低的常压软... 为推动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浙江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笔者以杭嘉湖平原稻田为例,分析了浙江水资源状况、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的意义,探索分析稻田节水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研究结果得出:农田可采用价格低廉且对水质要求低的常压软管灌溉系统实现节水节肥,并提出了稻田的水肥技术方案。开展稻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即适应现代农业简约、规模经营需求,又有助于实现农业的节水减排增效和防洪排涝,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将是"五水共治"工程在浙江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 水肥一体化 稻田 杭嘉湖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转膜在大棚葡萄上应用试验总结 被引量:8
20
作者 陆国军 俞刚翔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9期20-20,共1页
葡萄是浙江省的主要果树之一,以露地栽培为多。生产中易受气候影响、病害多、品质不高、采收期集中等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浙江葡萄生产的发展。通过光转膜在葡萄上的应用试验成功大大缓解了上述问题,且可拓宽栽培葡萄品种的选择范围、... 葡萄是浙江省的主要果树之一,以露地栽培为多。生产中易受气候影响、病害多、品质不高、采收期集中等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浙江葡萄生产的发展。通过光转膜在葡萄上的应用试验成功大大缓解了上述问题,且可拓宽栽培葡萄品种的选择范围、提高葡萄品质、调节果实生育期。试验结果还表明,光转膜明显优于多功能膜,覆盖光转膜比多功能膜提高1~2℃,5cm土温和10cm土温高1℃左右。晴天升温快,阴天和雨天光转膜也能有效提高棚温和地温,特别是阴、雨天升温效果更加明显。采用光转膜覆盖,葡萄生长快,整个生育期提早2~3d,产量提高6.6%,而且平均每串葡萄提高0.05kg,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转膜 大棚 葡萄 应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