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腔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比较 被引量:50
1
作者 汪洁 高雅军 +1 位作者 高海凤 何湘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38例乳腺脓肿采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并与同期行脓肿切开引流术38例进行比较。结果置管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3.5±3.3)d,疼痛分级为(2.6±1.5)分,均明显低于切开组[(17.2... 目的探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38例乳腺脓肿采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并与同期行脓肿切开引流术38例进行比较。结果置管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3.5±3.3)d,疼痛分级为(2.6±1.5)分,均明显低于切开组[(17.2±5.3)d、(5.6±1.4)分](t=-3.658、-9.230,P=0.000);置管组继续哺乳(29例)明显多于切开组(10例)(χ2=19.013,P=0.000)。随访2~18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论脓腔置管冲洗引流与切开比较,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明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脓肿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恒 张宏伟 +1 位作者 丁松涛 高雅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216-2218,共3页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特征,为GM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确诊为GM伴脓肿形成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哺乳史、用药史及相关疾病病史等)...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特征,为GM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确诊为GM伴脓肿形成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哺乳史、用药史及相关疾病病史等)、临床表现、乳腺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检测〕、病理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平均年龄(30.9±4.1)岁,病程2 d^12个月,88.6%(39/44)的患者有哺乳史。患者均因乳房肿块伴红肿、疼痛就诊,且均为单侧乳房病变,23例(52.3%)患者患侧先天性乳头凹陷。8例(18.2%)患者伴皮肤破溃,8例(18.2%)患者伴乳头溢液。乳腺超声检查示不规则混合回声或低回声,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加压其内可见液体流动。细菌培养阴性32例(72.7%),阳性12例(27.3%),其中9例为棒状杆菌阳性。随访6个月,其中36例(81.8%)患者痊愈,5例(11.4%)患者复发,3例(6.8%)患者失访。结论 GM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以单侧乳房疼痛性肿块为主,局部皮肤红肿,脓肿型GM患者建议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抗生素治疗,同时可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并配合类固醇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脓肿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摄影下BI-RADS分级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汪洁 戚晓东 +1 位作者 高海凤 马祥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6-279,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不同绝经状况、不同体质量指数、乳腺X线摄影下不同乳腺腺体密度对BI-RADS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于海淀妇幼保健院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者652人,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radiology,ACR)提... 目的统计分析不同绝经状况、不同体质量指数、乳腺X线摄影下不同乳腺腺体密度对BI-RADS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于海淀妇幼保健院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者652人,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radiology,ACR)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003年第4版,进行规范化的乳腺评估分级,结合病历资料分析绝经状况,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乳腺腺体密度与BI-RADS分级的关系。结果不同BI-RADS分级组的体质量指数比较,不同乳腺腺体密度ACR分级组的BI-RADS分级比较,绝经前和绝经后的BI-RADS分级比较结果,P值分别为0.000、0.002、0.017,均小于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前、体质量指数高及乳腺腺体密度高的女性人群,乳腺X线摄影异常相对较多,对于这类人群需要加强健康宣教和定期检查,以预防乳腺癌等乳腺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乳腺X线摄影 乳腺密度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加利亚乳杆菌对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XLⅥ的微生物转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慧敏 高雅军 +1 位作者 曾鸣 朴香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ⅩLⅥ的微生物转化产物。方法:利用益生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脱脂牛奶培养基对GypenosideⅩLⅥ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利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方法鉴定GypenosideⅩLⅥ的微生物转化产物。结... 目的:分析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ⅩLⅥ的微生物转化产物。方法:利用益生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脱脂牛奶培养基对GypenosideⅩLⅥ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利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方法鉴定GypenosideⅩLⅥ的微生物转化产物。结果:GypenosideⅩLⅥ的微生物转化产物为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L、Gypenoside LI、Damulin B和Damulin A。结论: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可以获得更多天然产物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绞股蓝 GYPENOSIDE ⅩLⅥ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房多发或巨纤维腺瘤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祥君 汪洁 +4 位作者 孔令伟 高雅军 何湘萍 高海风 芦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索采用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房多发或巨大良性纤维腺瘤,达到既切除病灶又能起到美容目的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2月选择46例乳房多发良性纤维腺瘤和2例巨纤维腺瘤(>7cm),根据多数肿瘤或巨大肿瘤存在的部位,选择不同... 目的探索采用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房多发或巨大良性纤维腺瘤,达到既切除病灶又能起到美容目的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2月选择46例乳房多发良性纤维腺瘤和2例巨纤维腺瘤(>7cm),根据多数肿瘤或巨大肿瘤存在的部位,选择不同象限的乳晕边缘切口,切口长度不超过乳晕周长的1/2。对于多发乳房良性肿瘤,在皮下脂肪和腺体之间潜行游离到肿瘤表面,放射状切开肿瘤表面的腺体,将肿瘤完整切除;对于巨大良性肿瘤,同法切开腺体至肿瘤表面,将肿瘤分块全部切除。结果46例多发乳房纤维腺瘤共计切除肿瘤165个,其中1例双侧乳房肿瘤数量达19个,均完整切除;乳房巨纤维腺瘤2例,肿瘤最大直径8cm,也将肿瘤完整切除。乳晕边缘切口长度<3.5cm,术后均未发生乳头坏死。48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4.4月,11例切口瘢痕不明显,26例注意观察才能发现切口瘢痕,9例比较容易看到切口瘢痕,2例因瘢痕体质切口瘢痕明显。结论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房多发或巨纤维腺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可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巨纤维腺瘤 乳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单纯疱疹病毒感染5例刮片细胞病理学分析
6
作者 王军 王爱春 +3 位作者 何湘萍 张慧 卢利娟 顾依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刮片细胞学法在诊断乳头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刮片细胞学法检测5例感染乳头HSV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5例患者中2例为哺乳期,3例为非哺乳期。镜下表现为上皮细胞体积增大... 目的探讨刮片细胞学法在诊断乳头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刮片细胞学法检测5例感染乳头HSV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5例患者中2例为哺乳期,3例为非哺乳期。镜下表现为上皮细胞体积增大,具有多个核,呈镶嵌拥挤排列,核呈毛玻璃样,核内可见形状不规则的包涵体,其周围有晕或透明窄区。结论乳头HSV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改变,临床诊断较困难,而刮片细胞学检查方法操作简单,无创伤,痛苦小,对于乳头皮肤黏膜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乳头 刮片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