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冶金固废海洋耐蚀纳米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研究
1
作者
耿继双
肖会刚
+5 位作者
董宪章
姚达
王飞
徐鹏飞
杨大正
吴文浩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4,共5页
混凝土的抗冲刷性决定了海工设施的耐久性。利用铁矿废石、铁尾矿为主要骨料,再掺加玄武岩纤维和纳米SiO_(2)制备成冶金固废纳米混凝土,不仅实现了冶金固废资源化,而且提高了混泥土的抗冲刷性能。文章通过冲刷实验与微观测试系统地分析...
混凝土的抗冲刷性决定了海工设施的耐久性。利用铁矿废石、铁尾矿为主要骨料,再掺加玄武岩纤维和纳米SiO_(2)制备成冶金固废纳米混凝土,不仅实现了冶金固废资源化,而且提高了混泥土的抗冲刷性能。文章通过冲刷实验与微观测试系统地分析了玄武岩纤维和纳米SiO_(2)掺量对抗冲刷性能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通过桥接作用可抑制裂缝扩展,纳米颗粒通过与Ca(OH)_(2)反应使界面过渡区致密,二者可协同提高抗冲刷性能。其中,纳米SiO_(2)在低水灰比(0.3)和高水灰比(0.5)条件下的最佳掺量分别为2%和3%,过量掺加会发生团聚而导致性能下降。该研究可为海洋工程材料设计提供重要参数优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玄武岩纤维
冶金固废
抗冲刷性能
表面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降低轧钢加热炉氧化烧损数值仿真与工业应用
2
作者
赵俣
吴宝权
+3 位作者
宋宝玉
张天赋
马光宇
刘常鹏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0,54,共6页
文章以某钢厂1780 mm轧钢加热炉和炉内钢坯作为研究对象,按加热炉热工过程将计算单元划分成钢坯入口、钢坯加热和钢坯出口三部分,应用集成计算平台中Ansys软件对每个计算单元氧化烧损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特征规律进行分析并得...
文章以某钢厂1780 mm轧钢加热炉和炉内钢坯作为研究对象,按加热炉热工过程将计算单元划分成钢坯入口、钢坯加热和钢坯出口三部分,应用集成计算平台中Ansys软件对每个计算单元氧化烧损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特征规律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采取保证临界装钢温度、优化残氧量目标值以及防止炉头吸入冷风三类控制措施,氧化烧损率降低13.3%,对同类型轧钢加热炉降低氧化烧损具有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加热炉
氧化烧损
临界装钢温度
空气系数
残氧量
脉冲控制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氟KR铁水脱硫剂开发及应用
3
作者
李德军
赵亮
+3 位作者
杨光
金喆
李博洋
张维维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1,共7页
为了开发无氟KR(Kambara reactor)脱硫剂,实现铁水KR无氟化脱硫,基于铁水脱硫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能够使铁水在不同温度下顺利脱硫的硫氧活度临界比值曲线.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制了90%石灰-10%铝矾土、95%石灰-5%铝、97%石灰-3%铝、94%石...
为了开发无氟KR(Kambara reactor)脱硫剂,实现铁水KR无氟化脱硫,基于铁水脱硫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能够使铁水在不同温度下顺利脱硫的硫氧活度临界比值曲线.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制了90%石灰-10%铝矾土、95%石灰-5%铝、97%石灰-3%铝、94%石灰-3%铝矾土-3%铝4种KR无氟试验脱硫剂(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在200 t铁水包中进行了铁水脱硫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KR无氟试验脱硫剂的脱硫效率分别为75%,82%,69%,84.6%,脱硫过程中铁水平均温降分别为41,32,35,33℃.分析生产数据统计结果可知:原有含15%萤石、85%石灰的KR脱硫剂脱硫效率为85.5%,脱硫过程中铁水平均温降为38℃;成分为95%石灰-5%铝和94%石灰-3%铝矾土-3%铝的试验脱硫剂可以达到与原有含氟脱硫剂相当的脱硫效率,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实现铁水KR脱硫剂的无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铁水脱硫
无氟脱硫剂
脱硫效率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废弃钢渣重熔的低碳自循环回收处理工艺
4
作者
孙深
尚德义
+5 位作者
李超
赵亮
杨光
赵自鑫
刘帅
宋世哲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针对废弃钢渣的回收处理工艺开展了研究,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与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全新的钢渣重熔低碳自循环回收处理工艺后,实验钢锭的杂质元素含量降低,并且成分均优于入炉铁水样,在实际生产中,也可以满足钢水罐扒渣后直接吊装...
针对废弃钢渣的回收处理工艺开展了研究,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与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全新的钢渣重熔低碳自循环回收处理工艺后,实验钢锭的杂质元素含量降低,并且成分均优于入炉铁水样,在实际生产中,也可以满足钢水罐扒渣后直接吊装兑入转炉且不打扰生产顺行的要求;在被扒除的钢渣中,Fe质量分数低至0.7%~1.5%,几乎被完全提取回收,且不需要引入新的设备与装置.该回收过程绿色低碳环保,工艺简单流程短,破解了废弃钢渣难以回收处理的“卡脖子”难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显著提高,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及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低碳自循环
真空感应炉
扒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耐磨钢高温压缩变形的本构模型构建及热加工图
5
作者
杨哲懿
孟凡志
+3 位作者
杨博
高磊
王帅
王尊呈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应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耐磨钢进行高温(800~1200℃)、中等水平应变速率(0.1,1,5,10 s^(−1))下的单道次热压缩变形,研究了该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数据,通过引入真应变的影响对传统Arrhenius方程改进后建立本...
应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耐磨钢进行高温(800~1200℃)、中等水平应变速率(0.1,1,5,10 s^(−1))下的单道次热压缩变形,研究了该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数据,通过引入真应变的影响对传统Arrhenius方程改进后建立本构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绘制热加工图,确定合理的加工区间。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真应力先增加至峰值应力后趋于稳定,但在高温(不低于1100℃)和低应变速率(0.1 s^(−1))下真应力达到峰值应力后先略微降低后趋于稳定。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计算得到的真应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3.79%,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5,证明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试验钢在800~1200℃变形温度和0.1~10 s^(−1)应变速率下的高温流变行为;试验钢在单道次热压缩变形时的合理加工区间为真应变不大于0.5、应变速率不大于10 s^(−1)、变形温度900~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单道次热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P钢弹性模量衰减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研究
6
作者
孙绍广
王青
+4 位作者
许磊
周勃
谢广群
吕丹
苏洪英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采用应变控制方法编写了弹性模量衰减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程序,完成不同强度级别的4种DP钢弹性模量衰减试验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的榫卯结构防屈曲装置,可精确完成不同强度级别DP钢承受大变形的弹性模量衰...
采用应变控制方法编写了弹性模量衰减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程序,完成不同强度级别的4种DP钢弹性模量衰减试验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的榫卯结构防屈曲装置,可精确完成不同强度级别DP钢承受大变形的弹性模量衰减试验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建立了用于回弹仿真参数设置的拉伸-卸载模量、压缩-卸载模量和循环弹性模量与真实塑性应变的方程式。为模拟不同成形工艺下汽车板的变形行为,进行了单循环拉伸-压缩、多循环拉伸-压缩、全循环拉伸-压缩和预应变循环拉伸-压缩试验,提供考虑变路径加载下板料表现出的包申格效应进行回弹仿真所需的参数,提高了板材成形数值模拟仿真的准确程度,为冲压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DP钢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出现了包申格效应,DP590钢包申格效应不太明显,DP780钢、DP980钢和DP1180钢包申格效应较明显。综合考虑包申格系数、包申格应力参数、包申格能量参数、包申格应变和永久软化应力描述包申格效应更全面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衰减
拉伸-压缩循环加载
包申格效应
回弹
DP钢
防屈曲装置
榫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碳奥氏体不锈钢流变行为预测及热加工性研究
7
作者
黄健
庞宗旭
+3 位作者
张建平
王勇
赵宝纯
王铁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为了使高碳奥氏体不锈钢轧制后晶粒分布均匀,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范围为900~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10 s^(-1)、真应变为0.69条件下进行压缩试验。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得到高温变形时的软化机制,通过Johnso...
为了使高碳奥氏体不锈钢轧制后晶粒分布均匀,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范围为900~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10 s^(-1)、真应变为0.69条件下进行压缩试验。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得到高温变形时的软化机制,通过Johnson-Cook(JC)模型实现流变应力的精确预测,并根据动态材料模型理论建立了该钢的热加工图,得到最佳的热加工工艺窗口。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低于1050℃时,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共同控制材料的软化,变形温度高于1050℃时材料的软化由动态再结晶主导。基于修正JC模型构建了316H不锈钢本构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AARE为6.1%,相关系数R为0.977,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不同真应变建立的热加工图表明,材料的失稳区位于高温高应变速率和低温全应变速率区域,且随着应变量的增加,低温失稳区面积减小。大应变(0.69)下的最佳热加工区域对应于温度范围为1057~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2 s^(-1),在1100℃-0.01 s^(-1)时的峰值效率为0.422。在该区域中,原来锻后的粗大晶粒可以被均匀细小再结晶粒取代,说明动态再结晶造成了高的功率耗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热变形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锻态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
8
作者
黄健
庞宗旭
+3 位作者
张建平
王勇
王铁
周勃
《机械工程材料》
2025年第8期100-107,共8页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在不同变形温度(900~1 200°C)和不同应变速率(0.01~10 s^(-1))下对锻态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压缩至真应变为0.69),研究了试验钢的热变形行为;分别建立试验钢压缩变形的应变补偿Arrhenius模型...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在不同变形温度(900~1 200°C)和不同应变速率(0.01~10 s^(-1))下对锻态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压缩至真应变为0.69),研究了试验钢的热变形行为;分别建立试验钢压缩变形的应变补偿Arrhenius模型和考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真应变综合影响的修正Johnson-Cook(JC)模型,对比了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升高,试验钢动态再结晶更充分,当变形温度为1 200℃时,基本实现完全再结晶,并形成大量孪晶。在900~1 050℃变形温度和1,5 s^(-1)应变速率下,由于动态再结晶及动态回复的协同作用,流变应力随应变升高至某一值后趋于稳定。在900~1 200℃变形温度和0.01,0.1,10 s^(-1)应变速率以及1 100~1 200℃变形温度和1,5 s^(-1)应变速率下,流变应力随应变增加先增大,达到峰值后下降,呈动态再结晶型特征。应变补偿Arrhenius模型和修正JC模型预测得到的流变应力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4.916%和7.648%,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41和0.985 24,应变补偿Arrhenius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L奥氏体不锈钢
热变形
Johnson-Cook模型
应变补偿Arrhenius模型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冶金固废海洋耐蚀纳米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研究
1
作者
耿继双
肖会刚
董宪章
姚达
王飞
徐鹏飞
杨大正
吴文浩
机构
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24A20165)。
文摘
混凝土的抗冲刷性决定了海工设施的耐久性。利用铁矿废石、铁尾矿为主要骨料,再掺加玄武岩纤维和纳米SiO_(2)制备成冶金固废纳米混凝土,不仅实现了冶金固废资源化,而且提高了混泥土的抗冲刷性能。文章通过冲刷实验与微观测试系统地分析了玄武岩纤维和纳米SiO_(2)掺量对抗冲刷性能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通过桥接作用可抑制裂缝扩展,纳米颗粒通过与Ca(OH)_(2)反应使界面过渡区致密,二者可协同提高抗冲刷性能。其中,纳米SiO_(2)在低水灰比(0.3)和高水灰比(0.5)条件下的最佳掺量分别为2%和3%,过量掺加会发生团聚而导致性能下降。该研究可为海洋工程材料设计提供重要参数优化依据。
关键词
纳米SiO_(2)
玄武岩纤维
冶金固废
抗冲刷性能
表面破坏特征
Keywords
nano-SiO_(2)
basalt fiber
metallurgical solid waste
erosion resistance
surfac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降低轧钢加热炉氧化烧损数值仿真与工业应用
2
作者
赵俣
吴宝权
宋宝玉
张天赋
马光宇
刘常鹏
机构
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鞍钢股份热轧带钢厂
出处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0,54,共6页
基金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XLYC1802003)。
文摘
文章以某钢厂1780 mm轧钢加热炉和炉内钢坯作为研究对象,按加热炉热工过程将计算单元划分成钢坯入口、钢坯加热和钢坯出口三部分,应用集成计算平台中Ansys软件对每个计算单元氧化烧损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特征规律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采取保证临界装钢温度、优化残氧量目标值以及防止炉头吸入冷风三类控制措施,氧化烧损率降低13.3%,对同类型轧钢加热炉降低氧化烧损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
轧钢加热炉
氧化烧损
临界装钢温度
空气系数
残氧量
脉冲控制时序
Keywords
reheating furnace
scale formation
critic slab charging temperature
air coefficient
residual oxygen content
timing pulse control
分类号
TG307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氟KR铁水脱硫剂开发及应用
3
作者
李德军
赵亮
杨光
金喆
李博洋
张维维
机构
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出处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1,共7页
基金
鞍钢集团企业领军项目(L2019A1C3172).
文摘
为了开发无氟KR(Kambara reactor)脱硫剂,实现铁水KR无氟化脱硫,基于铁水脱硫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能够使铁水在不同温度下顺利脱硫的硫氧活度临界比值曲线.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制了90%石灰-10%铝矾土、95%石灰-5%铝、97%石灰-3%铝、94%石灰-3%铝矾土-3%铝4种KR无氟试验脱硫剂(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在200 t铁水包中进行了铁水脱硫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KR无氟试验脱硫剂的脱硫效率分别为75%,82%,69%,84.6%,脱硫过程中铁水平均温降分别为41,32,35,33℃.分析生产数据统计结果可知:原有含15%萤石、85%石灰的KR脱硫剂脱硫效率为85.5%,脱硫过程中铁水平均温降为38℃;成分为95%石灰-5%铝和94%石灰-3%铝矾土-3%铝的试验脱硫剂可以达到与原有含氟脱硫剂相当的脱硫效率,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实现铁水KR脱硫剂的无氟化.
关键词
KR铁水脱硫
无氟脱硫剂
脱硫效率
工业试验
Keywords
KR hot metal desulphurization
fluorine-free desulfurizer
desulphurization rate
industrial experiment
分类号
TF535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弃钢渣重熔的低碳自循环回收处理工艺
4
作者
孙深
尚德义
李超
赵亮
杨光
赵自鑫
刘帅
宋世哲
机构
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
出处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基金
企业揭榜挂帅项目(G2021ASC10501)。
文摘
针对废弃钢渣的回收处理工艺开展了研究,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与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全新的钢渣重熔低碳自循环回收处理工艺后,实验钢锭的杂质元素含量降低,并且成分均优于入炉铁水样,在实际生产中,也可以满足钢水罐扒渣后直接吊装兑入转炉且不打扰生产顺行的要求;在被扒除的钢渣中,Fe质量分数低至0.7%~1.5%,几乎被完全提取回收,且不需要引入新的设备与装置.该回收过程绿色低碳环保,工艺简单流程短,破解了废弃钢渣难以回收处理的“卡脖子”难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显著提高,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及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钢渣
低碳自循环
真空感应炉
扒渣
Keywords
steel slag
low carbon self-circulation
vacum induction furnace
slagging
分类号
X75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耐磨钢高温压缩变形的本构模型构建及热加工图
5
作者
杨哲懿
孟凡志
杨博
高磊
王帅
王尊呈
机构
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热轧产品研究所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带钢厂
出处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文摘
应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耐磨钢进行高温(800~1200℃)、中等水平应变速率(0.1,1,5,10 s^(−1))下的单道次热压缩变形,研究了该钢的热压缩变形行为;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数据,通过引入真应变的影响对传统Arrhenius方程改进后建立本构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绘制热加工图,确定合理的加工区间。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真应力先增加至峰值应力后趋于稳定,但在高温(不低于1100℃)和低应变速率(0.1 s^(−1))下真应力达到峰值应力后先略微降低后趋于稳定。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计算得到的真应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3.79%,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5,证明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试验钢在800~1200℃变形温度和0.1~10 s^(−1)应变速率下的高温流变行为;试验钢在单道次热压缩变形时的合理加工区间为真应变不大于0.5、应变速率不大于10 s^(−1)、变形温度900~1100℃。
关键词
耐磨钢
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单道次热压缩
Keywords
wear-resistant steel
constitutive model
hot processing map
single pass thermal compression
分类号
TG14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P钢弹性模量衰减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研究
6
作者
孙绍广
王青
许磊
周勃
谢广群
吕丹
苏洪英
机构
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鞍钢股份技术中心理化所
出处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文摘
采用应变控制方法编写了弹性模量衰减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程序,完成不同强度级别的4种DP钢弹性模量衰减试验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的榫卯结构防屈曲装置,可精确完成不同强度级别DP钢承受大变形的弹性模量衰减试验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建立了用于回弹仿真参数设置的拉伸-卸载模量、压缩-卸载模量和循环弹性模量与真实塑性应变的方程式。为模拟不同成形工艺下汽车板的变形行为,进行了单循环拉伸-压缩、多循环拉伸-压缩、全循环拉伸-压缩和预应变循环拉伸-压缩试验,提供考虑变路径加载下板料表现出的包申格效应进行回弹仿真所需的参数,提高了板材成形数值模拟仿真的准确程度,为冲压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DP钢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出现了包申格效应,DP590钢包申格效应不太明显,DP780钢、DP980钢和DP1180钢包申格效应较明显。综合考虑包申格系数、包申格应力参数、包申格能量参数、包申格应变和永久软化应力描述包申格效应更全面科学。
关键词
弹性模量衰减
拉伸-压缩循环加载
包申格效应
回弹
DP钢
防屈曲装置
榫卯结构
Keywords
elastic modulus attenuation
tension-compression cycle loading
Bauschinger effect
springback
DP steel
anti-buckling device
mortise and tenon structure
分类号
TG38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碳奥氏体不锈钢流变行为预测及热加工性研究
7
作者
黄健
庞宗旭
张建平
王勇
赵宝纯
王铁
机构
海洋装备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出处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文摘
为了使高碳奥氏体不锈钢轧制后晶粒分布均匀,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范围为900~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10 s^(-1)、真应变为0.69条件下进行压缩试验。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得到高温变形时的软化机制,通过Johnson-Cook(JC)模型实现流变应力的精确预测,并根据动态材料模型理论建立了该钢的热加工图,得到最佳的热加工工艺窗口。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低于1050℃时,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共同控制材料的软化,变形温度高于1050℃时材料的软化由动态再结晶主导。基于修正JC模型构建了316H不锈钢本构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AARE为6.1%,相关系数R为0.977,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不同真应变建立的热加工图表明,材料的失稳区位于高温高应变速率和低温全应变速率区域,且随着应变量的增加,低温失稳区面积减小。大应变(0.69)下的最佳热加工区域对应于温度范围为1057~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2 s^(-1),在1100℃-0.01 s^(-1)时的峰值效率为0.422。在该区域中,原来锻后的粗大晶粒可以被均匀细小再结晶粒取代,说明动态再结晶造成了高的功率耗散值。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热变形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组织演变
Keywords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hot deformation
Johnson-Cook constitutive model
hot processing map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分类号
TG30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锻态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
8
作者
黄健
庞宗旭
张建平
王勇
王铁
周勃
机构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出处
《机械工程材料》
2025年第8期100-107,共8页
文摘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在不同变形温度(900~1 200°C)和不同应变速率(0.01~10 s^(-1))下对锻态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压缩至真应变为0.69),研究了试验钢的热变形行为;分别建立试验钢压缩变形的应变补偿Arrhenius模型和考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真应变综合影响的修正Johnson-Cook(JC)模型,对比了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升高,试验钢动态再结晶更充分,当变形温度为1 200℃时,基本实现完全再结晶,并形成大量孪晶。在900~1 050℃变形温度和1,5 s^(-1)应变速率下,由于动态再结晶及动态回复的协同作用,流变应力随应变升高至某一值后趋于稳定。在900~1 200℃变形温度和0.01,0.1,10 s^(-1)应变速率以及1 100~1 200℃变形温度和1,5 s^(-1)应变速率下,流变应力随应变增加先增大,达到峰值后下降,呈动态再结晶型特征。应变补偿Arrhenius模型和修正JC模型预测得到的流变应力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4.916%和7.648%,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41和0.985 24,应变补偿Arrhenius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
关键词
304L奥氏体不锈钢
热变形
Johnson-Cook模型
应变补偿Arrhenius模型
显微组织
Keywords
304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hot deformation
Johnson-Cook constitutive model
strain-compensated Arrhenius model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G306 [金属学及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冶金固废海洋耐蚀纳米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研究
耿继双
肖会刚
董宪章
姚达
王飞
徐鹏飞
杨大正
吴文浩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降低轧钢加热炉氧化烧损数值仿真与工业应用
赵俣
吴宝权
宋宝玉
张天赋
马光宇
刘常鹏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无氟KR铁水脱硫剂开发及应用
李德军
赵亮
杨光
金喆
李博洋
张维维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废弃钢渣重熔的低碳自循环回收处理工艺
孙深
尚德义
李超
赵亮
杨光
赵自鑫
刘帅
宋世哲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耐磨钢高温压缩变形的本构模型构建及热加工图
杨哲懿
孟凡志
杨博
高磊
王帅
王尊呈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DP钢弹性模量衰减和拉伸-压缩循环加载试验研究
孙绍广
王青
许磊
周勃
谢广群
吕丹
苏洪英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高碳奥氏体不锈钢流变行为预测及热加工性研究
黄健
庞宗旭
张建平
王勇
赵宝纯
王铁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锻态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
黄健
庞宗旭
张建平
王勇
王铁
周勃
《机械工程材料》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