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微塑料污染监测生物指示种的筛选
1
作者 孙承君 丁金凤 李景喜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09,共9页
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其引起的生物和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选择合适的物种监测海洋微塑料污染对准确评估微塑料的生态影响至关重要。以往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选择不同的候选物种作为微塑料污染指示生物,尚缺乏深入的筛选和评估... 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其引起的生物和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选择合适的物种监测海洋微塑料污染对准确评估微塑料的生态影响至关重要。以往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选择不同的候选物种作为微塑料污染指示生物,尚缺乏深入的筛选和评估,导致目前仍缺少长期、连续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监测数据。本文通过分析实验室数据和文献数据,系统地概述了双壳贝类作为海洋微塑料污染监测生物指示种的可行依据,建议使用贻贝和蛤蜊分别作为海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监测的生物指示种。由于目前以双壳贝类为指示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监测受到研究方法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双壳贝类中微塑料检出的方法学因素,为建立双壳贝类作为微塑料污染监测指示生物的标准方法提供方法学指导。未来的研究仍需深入评估双壳贝类作为微塑料污染生物指示种的适用性,同时进一步筛选其他合适的生物指示种,以制定合理的海洋微塑料污染生物监测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监测 双壳贝类 生物指示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核酸的形成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梁兴国 刘梦琴 +1 位作者 安然 张亚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33,共21页
近年来,具有左旋双螺旋结构的Z型核酸(包括Z-DNA和Z-RNA)的重要生物学功能不断被发现,但Z型核酸(ZNA)在体内的形成及发挥功能的机制仍然不清楚。一般Z型核酸本身并不能稳定存在,易转化为右旋双螺旋结构,需要通过与其特异性结合蛋白(如... 近年来,具有左旋双螺旋结构的Z型核酸(包括Z-DNA和Z-RNA)的重要生物学功能不断被发现,但Z型核酸(ZNA)在体内的形成及发挥功能的机制仍然不清楚。一般Z型核酸本身并不能稳定存在,易转化为右旋双螺旋结构,需要通过与其特异性结合蛋白(如人体中的ZBP1和ADAR1)结合而稳定下来并发挥其功能。其具体功能包括,参与基因调控以维持机体健康(如抑制癌细胞转移、抑制氧化性组织损伤等),上调Z型核酸结合蛋白的表达以引起细胞坏死或炎症(如病毒感染、诱发自身免疫疾病等)。同时,由于Z型核酸难以研究,虽早在1979年得到确认,但到2015年前后一直发展缓慢;可喜的是,随着各种新的研究手段的出现,近年其研究发展迅速。本文主要综述了2017年以来的Z型核酸的生物学功能、形成机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等相关研究,具体内容包括Z型核酸介导的免疫反应、体内Z型核酸形成机制、利用拓扑限制形成稳定Z型核酸、体内外检测Z型核酸的方法等。显然,Z型核酸的形成及特性研究将拓展生物医药及纳米材料等领域的研究,Z型核酸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NA Z-RNA 核酸结构 拓扑限制 B-Z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毛相朝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4期11-15,共5页
海洋功能性食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开发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功能性食品,其开发已成为实现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海洋资源的探究越来越深入,在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方... 海洋功能性食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开发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功能性食品,其开发已成为实现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海洋资源的探究越来越深入,在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如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等在海洋功能性食品如脂质功能食品、活性糖功能食品、多肽功能食品及角鲨烯、虾青素开发中的应用,为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指出了海洋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存在的构效关系不明确、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为进一步加快海洋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加强对海洋生物新型代谢途径的探索,加深对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机理的分析,开发更加快速高效的制备海洋功能性食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海洋 功能性食品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多糖/寡糖对鱼糜制品保水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王雪芹 邢荣娥 +1 位作者 于华华 李鹏程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8-215,共8页
为了寻找安全有效的海洋生物保水剂,本研究以海洋生物多糖/寡糖为研究对象,经多糖筛选和单因素实验确定壳聚糖1号、壳聚糖2号和海藻酸钠的最佳添加量,采用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优复配值为:壳聚糖1号0.29%,壳聚糖2号1.11%,海藻酸钠0.93%... 为了寻找安全有效的海洋生物保水剂,本研究以海洋生物多糖/寡糖为研究对象,经多糖筛选和单因素实验确定壳聚糖1号、壳聚糖2号和海藻酸钠的最佳添加量,采用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优复配值为:壳聚糖1号0.29%,壳聚糖2号1.11%,海藻酸钠0.93%,在此条件下测得的鱼丸解冻失水率为1.46%±0.24%,结果表明该多糖复配组合对鱼丸制品具有较好的保水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多糖组鱼丸的微观结构,发现其结构致密,无较大孔隙。通过本实验的开展,能够为水产品的保水保鲜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保水 解冻失水率 响应面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udogymnoascus sp.OUCMDZ-4032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及遗传体系的构建
5
作者 安成泽 杜荣添 +1 位作者 王维运 王乂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484,共8页
目的分析南极来源嗜冷真菌Pseudogymnoascus sp.OUCMDZ-4032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建立菌株遗传转化体系,为激活菌株沉默基因簇奠定基础。方法通过antiSMASH网站分析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抗性筛选,菌丝生长培养基和酶解时间的优... 目的分析南极来源嗜冷真菌Pseudogymnoascus sp.OUCMDZ-4032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建立菌株遗传转化体系,为激活菌株沉默基因簇奠定基础。方法通过antiSMASH网站分析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抗性筛选,菌丝生长培养基和酶解时间的优化,制备了优质原生质体。利用原生质体吸水涨破,对原生质体进行检测和再生率计算。通过将hph和neo耐药片段导入,对转化系统进行验证。结果Pseudogymnoascus sp.OUCMDZ-4032基因组中预测存在50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而其中36个为孤儿基因簇。菌株在300μg/mL G418和100μg/mL潮霉素B的抗性浓度下被抑制,以PDB或SDYS为菌丝生长培养基,混合酶酶解2 h,原生质体达到最大值6.1×10^(6)个/mL,再生率是47%±3%。通过PEG介导,将抗性质粒转入原生质体中,共随机挑取十株转化子,阳性率90%。结论分析了菌株Pseudogymnoascus sp.OUCMDZ-4032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建立了成熟的遗传转化系统,有利于研究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也为嗜冷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真菌 生物合成基因簇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寡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慧慧 杨国淞 +4 位作者 程伊梦 李昭悦 赵玲 曹荣 刘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76-284,共9页
寡糖是具有2~1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或含分支链的糖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还具有甜味剂功能和特性,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体。相较于多糖,寡糖还具有生物活性强、利于机体吸收等优点。近年来,海洋来源的寡糖... 寡糖是具有2~1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或含分支链的糖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还具有甜味剂功能和特性,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体。相较于多糖,寡糖还具有生物活性强、利于机体吸收等优点。近年来,海洋来源的寡糖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凝血和提高免疫力等,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业和水产等领域。本文介绍了4种主要的海洋寡糖,包括几丁寡糖/壳寡糖、褐藻胶寡糖、琼胶寡糖和卡拉胶寡糖,简述其来源、结构特征、各种生物活性及应用,以期为海洋多糖资源的高价值利用及海洋寡糖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寡糖 几丁寡糖/壳寡糖 褐藻胶寡糖 卡拉胶寡糖 琼胶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鹏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0-758,共9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人类对生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各沿海国家都将目光投向了尚未获得有效开发的海洋生物资源,从而掀起了世界性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浪潮。海洋生物中蕴藏着许多与陆生生物不同、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活性物...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人类对生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各沿海国家都将目光投向了尚未获得有效开发的海洋生物资源,从而掀起了世界性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浪潮。海洋生物中蕴藏着许多与陆生生物不同、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活性物质。如果能将这些活性物质开发成新型海洋药物、生物材料、农用制品、功能食品等高值化产品,将有望解决当前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水平较低、附加值不高等瓶颈问题。为此,本文重点针对我国近年来在藻、虾、鱼和水母类等海洋大宗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对当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资源 高值化利用 研究进展 问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糖类创新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蔡超 于广利 《生物产业技术》 2018年第6期55-61,共7页
海洋生物资源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再生性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特征化合物,特别是糖类化合物已经成为寻找和发现海洋创新药物的重要源泉。海洋糖类化合物依据其来源可分为:海洋植物来源、动物来源及微生物来源糖类分子,而不同来... 海洋生物资源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再生性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特征化合物,特别是糖类化合物已经成为寻找和发现海洋创新药物的重要源泉。海洋糖类化合物依据其来源可分为:海洋植物来源、动物来源及微生物来源糖类分子,而不同来源的糖类化合物由于其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可被用于不同功能的糖类药物研发。综述了海洋来源糖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特征、修饰与衍生方法以及相关糖类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尽管我国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且在海洋糖药物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目前糖类药物开发仍面临巨大挑战,亟需有效解决糖类先导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问题,进而建立完善的糖类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加快推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糖类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药物 糖类药物 海洋糖类化合物 药物研究与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食品配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9
作者 毛相朝 董浩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日益增长的高要求,海洋食品配料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较之陆源食品配料,海洋食品配料来源广泛、种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功能活性,已成为食品配料开发的重要方向。系统介绍了海洋食品配料的种类及功能,包...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日益增长的高要求,海洋食品配料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较之陆源食品配料,海洋食品配料来源广泛、种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功能活性,已成为食品配料开发的重要方向。系统介绍了海洋食品配料的种类及功能,包括海洋多糖类(海藻酸盐、甲壳素等)、海洋蛋白类(藻胆蛋白、胶原蛋白等)、海洋脂质类(甘油酯、磷脂等)和功能小分子类(虾青素、岩藻黄素等);同时,对海洋食品配料在食品品质改善、功能提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涵盖肉制品、奶制品、面制品等多个加工领域;针对海洋食品配料种类少,发展滞后的问题,提出利用生物制造技术实现海洋食品配料的绿色加工,精准制造实现海洋食品配料的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助力海洋食品配料的开发3个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海洋食品配料的种类、功能、应用的系统分析,结合发展趋势的展望,希望为我国食品配料行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食品配料 海洋多糖 海洋蛋白 海洋脂质 功能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溴酚衍生物LXQ-5的PTP1B的结合作用和体内降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超 李妍 +1 位作者 李祥乾 史大永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负调控蛋白酶,是二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研究靶点。本文利用酶动力学实验和分子互作技术检测了溴酚衍生物 LXQ-5 的 PTP1B 抑制...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负调控蛋白酶,是二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研究靶点。本文利用酶动力学实验和分子互作技术检测了溴酚衍生物 LXQ-5 的 PTP1B 抑制作用类型和体外特异性结合作用的特点。测定糖尿病小鼠口服给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等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化合物 LXQ-5 在小鼠体内的降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LXQ-5 是 PTP1B 的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且在体外能够与 PTP1B 特异性结合。LXQ-5 在糖尿病小鼠体内能显著的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和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含量,在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型糖尿病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 溴酚衍生物 LXQ-5 降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氧化酶的生物学改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光丽 曹娜 +2 位作者 孙慧慧 赵玲 曹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半乳糖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在生物传感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天然的半乳糖氧化酶存在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回收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食品安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半乳糖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在生物传感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天然的半乳糖氧化酶存在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回收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食品安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发展,人们可以对半乳糖氧化酶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以提高酶的性能或者获得新功能的重组酶。因此,追求具有重要催化能力和强大功能的半乳糖氧化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半乳糖氧化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理等基本信息,并分析总结了半乳糖氧化酶进行生物学改造的相关案例,旨在为半乳糖氧化酶相关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氧化酶 生物学改造 理性设计 定向进化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莲 程珊 +1 位作者 吕钦 万升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抑菌效果不强。本文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小檗碱衍生物。将经典的FtsZ(Filamen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Z)抑制剂PC190723衍生物的苯并噻唑类活性片段引入到小檗碱中,对... 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抑菌效果不强。本文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小檗碱衍生物。将经典的FtsZ(Filament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Z)抑制剂PC190723衍生物的苯并噻唑类活性片段引入到小檗碱中,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合成出了10个小檗碱衍生物,其中有5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小檗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苯并噻唑 FtsZ抑制剂 结构改造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脂质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善宇 简冲 +3 位作者 薛勇 赵玲 孙慧慧 曹荣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110℃、46.4 min(A组),115℃、14.7 min(B组)和121℃、3.7 min(C组)3种杀菌条件对鱼肉感官品质、脂质组成及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杀菌后蓝点马鲛鱼的质... 为探究不同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110℃、46.4 min(A组),115℃、14.7 min(B组)和121℃、3.7 min(C组)3种杀菌条件对鱼肉感官品质、脂质组成及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杀菌后蓝点马鲛鱼的质地、滋味和气味的感官评分变化明显。样品中的总脂、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在杀菌后均显著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不同杀菌组间脂质组成存在差异,C组样品的脂质损失程度最高。脂质氧化程度受杀菌条件的影响显著(P<0.05),过氧化值(POV)含量均显著升高、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TBARS)含量显著降低(P<0.05)。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杀菌条件处理后鱼肉的气味特征明显不同。借助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从4组样品中鉴别出22种挥发性化合物,各组间的挥发性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己醛、戊醛、异戊醛、3-戊酮、环己酮、3-羟基丁-2-酮和乙酸乙酯等是鱼肉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在B组样品中含量最高。综上,采用115℃、14.7 min(B组)杀菌的样品,其感官和风味品质明显优于其他组,且脂质氧化程度更低。研究结果可为蓝点马鲛鱼罐头产品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鱼 杀菌条件 感官品质 脂质 挥发性物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14
作者 孙承君 蒋凤华 +1 位作者 李景喜 郑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9-461,共13页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塑料垃圾的分解,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是海洋中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海洋微塑料分布呈全球化趋势,近岸、大洋、深海和极地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已有研究表明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微塑料不但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甚至会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微塑料自身含有和表面富集的污染物会在水动力作用下影响污染物的全球分布并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毒性影响。为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并为污染防治提供支撑,保护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不同粒径微塑料的快速分离和在线鉴别方法的建立;水动力对微塑料全球迁移变化的影响;微塑料复合毒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效应及机制;管理和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塑料污染 微塑料来源 生态影响 海洋污染 海洋垃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伟 冷凯良 +2 位作者 刘均忠 郝建华 孙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3-268,共6页
简介了微生物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简述该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在发酵水产品、水产品低温加工和保鲜防腐等方向,众多研究以高通量方法测定细菌和古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准确获得水产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信息... 简介了微生物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简述该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在发酵水产品、水产品低温加工和保鲜防腐等方向,众多研究以高通量方法测定细菌和古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准确获得水产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信息。微生物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优于传统的可培养法,也优于许多非培养分析技术。同时还指出了该技术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高通量测序 16S RRNA基因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 微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催化转化的5-羟甲基糠醛的稳定载药体的构建及对根结线虫的影响
16
作者 胡路杰 王林松 +8 位作者 范兆乾 高堃 周潞潇 王中玮 张琦璘 宋亚东 邢荣娥 李鹏程 秦玉坤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具有广泛运用前景的平台化合物,并且此前被报道在离体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杀线活性,但其在常温下的不稳定性极大地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本研究首先使用甲壳素单体氨基葡萄糖制备获得了HMF(产率为42.1%),随... 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具有广泛运用前景的平台化合物,并且此前被报道在离体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杀线活性,但其在常温下的不稳定性极大地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本研究首先使用甲壳素单体氨基葡萄糖制备获得了HMF(产率为42.1%),随后使用层状黏土矿物膨润土作为载体负载HMF,使HMF的常温稳定性获得了有效提升,并在盆栽实验中验证了该载药体系对线虫的杀灭活性。最后,通过一系列结构表征手段,初步解释了HMF与膨润土结合获得稳定性的原因。本研究实现了HMF在常温下的长期稳定储存,并扩充了当前根结线虫防控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氨基葡萄糖 生物质转化 膨润土 根结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烷基萘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和杀线虫活性
17
作者 张琦璘 史衍常 +8 位作者 高堃 王林松 宋亚东 王郁森 李鹏程 刘松 邢荣娥 宋琳 秦玉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53,共11页
通过一锅法三组分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氨基烷基萘酚类化合物,并对其抗植物病原真菌和杀线虫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00~25μg/mL浓度范围内,化合物8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活性约为50%,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无明显相关性.活体抑菌实验表明,化合... 通过一锅法三组分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氨基烷基萘酚类化合物,并对其抗植物病原真菌和杀线虫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00~25μg/mL浓度范围内,化合物8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活性约为50%,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无明显相关性.活体抑菌实验表明,化合物8在50μg/mL浓度下具有与阳性对照嘧菌酯相当的抑菌作用.此外,在温室试管实验中,合成的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在10μg/mL浓度下能显著减少根结数量,抑制率高达90.91%,与阳性对照氟吡菌酰胺相当.综上,氨基烷基萘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农药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抑菌和杀线虫双重功效,研究结果为开发环境友好型多靶点农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锅法 氨基烷基萘酚 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杀线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转糖基活性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未莹莹 桂敏娟 +2 位作者 孙慧慧 赵玲 曹荣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04-412,共9页
高聚合度的几丁寡糖和壳寡糖因其优越的功能活性而备受关注,但传统的制备方法存在诸多限制,如过程难以控制、分离纯化难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不仅具备水解活性,还具有转糖基(transglycosylation,TG)活性,TG反应... 高聚合度的几丁寡糖和壳寡糖因其优越的功能活性而备受关注,但传统的制备方法存在诸多限制,如过程难以控制、分离纯化难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不仅具备水解活性,还具有转糖基(transglycosylation,TG)活性,TG反应生产高聚合度寡糖时表现出底物易获得、生产成本低等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备TG活性的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几丁质酶TG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并探讨了通过对这些位点进行分子改造后对TG活性的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具TG活性的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推动高聚合度寡糖的绿色制备技术和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糖基活性 几丁质酶 壳聚糖酶 高聚合度 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糖中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脱除新方法
19
作者 刘利华 李东伟 +2 位作者 王鹏 宋妮 李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5,共5页
本文发展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高效脱除高碳糖中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m-CPBA/TEMPO/TBAB反应体系将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转化为半缩醛甲酸酯,随后在Et 3 N/MeOH条件下选择性水解甲酸酯得到半缩醛中间体,经进一步转化最... 本文发展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高效脱除高碳糖中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m-CPBA/TEMPO/TBAB反应体系将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转化为半缩醛甲酸酯,随后在Et 3 N/MeOH条件下选择性水解甲酸酯得到半缩醛中间体,经进一步转化最终实现目标基团的脱除。该方法在室温下进行,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范围,能够以49%~63%的产率实现8个不同种类高碳糖中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的脱除,为高碳糖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亚乙基 半缩醛 高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处理改善蓝莓果实品质及提升花青素含量机制
20
作者 黄海燕 薛勇 +2 位作者 毛相朝 姜宏 胡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9,共10页
本实验探究壳寡糖处理对蓝莓果实品质,特别是对蓝莓花青素种类及含量的影响。经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25、50、100 mg/L)壳寡糖整株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后,测定处理后蓝莓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硬度、VC含量、VE含量、类... 本实验探究壳寡糖处理对蓝莓果实品质,特别是对蓝莓花青素种类及含量的影响。经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25、50、100 mg/L)壳寡糖整株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后,测定处理后蓝莓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硬度、VC含量、VE含量、类黄酮含量等指标,重点探究蓝莓果实中花青素的变化规律,以评价壳寡糖对蓝莓品质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壳寡糖处理对蓝莓品质改善表现出浓度依赖的特性,50 mg/L壳寡糖处理时效果最佳。相较于对照组,50 mg/L壳寡糖处理组的单果质量提升9.0%,横径增长2.7%,纵径增长4.9%,固形物质量分数提高18.4%,硬度增长15.6%;此外,50 mg/L壳寡糖处理将蓝莓中总酚、类黄酮、VC、VE等活性物质的含量分别提升了21.7%、28.6%、79.6%和19.8%。此外发现50 mg/L壳寡糖处理减少了花青素种类,但蓝莓中主要花青素的含量显著提高。总花青素含量比对照增长了7.0%,其中主要花青素飞燕草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3%。进一步研究发现,COS处理能够调整花青素苷类产物代谢通路,3MaT1、3RT、3GGT基因变化是导致壳寡糖处理蓝莓花青素种类和含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生长期采用壳寡糖处理蓝莓植株,可以有效提高蓝莓果实的品质,本研究对蓝莓栽培技术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蓝莓 品质改善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