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兼容用海机制研究
1
作者 杨潇 唐泓淏 +5 位作者 陈志敏 白蕾 王志鹏 夏颖颖 安太天 代欣召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9,共10页
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兼容用海机制研究,为推动海洋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与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分析兼容用海的国内外实践探索及现存问题,以功能、空间、时间为维度构建兼容用海框架机制,设计四维时空分析模型,并提出... 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兼容用海机制研究,为推动海洋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与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分析兼容用海的国内外实践探索及现存问题,以功能、空间、时间为维度构建兼容用海框架机制,设计四维时空分析模型,并提出实施路径。结果表明,兼容用海机制可利用海洋空间规划、规划技术审查、用海审批和用海监管等全链条管理,推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管理。具体路径包括国家地方相结合、推动先行试点,基于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控制区、预留区管理规则等。未来需进一步明确兼容用海类型、设计兼容矩阵,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以促进海洋空间管理向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迈进,实现海洋空间集约化、生态化利用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容用海 生态系统管理 海洋空间管理 四维时空分析 全链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涉海数字化融合技术与应用——以“浙江省智控海洋”为例
2
作者 朱骏侠 茅克勤 张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166,共5页
应用场景是数字化改革的主要载体,是实现数字赋能、制度重塑的支柱与纽带,在各县(市、区)应用场景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融合技术能够避免各级财政重复投入,减轻基层运维负担,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改革成效。本文针对海洋空间资源监管、海... 应用场景是数字化改革的主要载体,是实现数字赋能、制度重塑的支柱与纽带,在各县(市、区)应用场景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融合技术能够避免各级财政重复投入,减轻基层运维负担,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改革成效。本文针对海洋空间资源监管、海洋生态预警评价、海洋灾害感知预防、海洋经济监测评估4类现有涉海业务系统及应用场景,分别从业务、技术、交互3个维度,研究了基于GIS的涉海数字化融合技术,实现了业务系统与应用场景的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及交互融合,并基于融合架构对浙江省智控海洋开展了多个应用的融合与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融合技术 融合应用 智能选址 智控海洋 涉海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经济统计监测预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3
作者 赖瑛 陈培雄 +2 位作者 王志文 周志光 苏为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1-541,共11页
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量化体现,对于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不尽完善,难以满足陆海统筹发展和决策需求。以浙江省为例,将海洋强国战略要求纳入海洋经济统计监测预警分析,结合浙江省海... 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量化体现,对于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不尽完善,难以满足陆海统筹发展和决策需求。以浙江省为例,将海洋强国战略要求纳入海洋经济统计监测预警分析,结合浙江省海洋强省建设要求,提出了九大海洋经济核心产业,改进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体系,充分发挥了浙江省海洋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海洋经济核心产业综合预警指数,并构建了预警信号灯,可满足多层次、多目标和多样化发展需求。基于浙江省海洋经济统计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有效落实海洋强省建设任务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灾害智防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洞头区“浙海安康”系统为例
4
作者 丁雪霖 陈青松 +3 位作者 张则飞 吴寿常 朱永 金良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5,共11页
简要回顾了海洋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洋防灾减灾管理决策支撑系统的现状和不足。针对现有海洋防灾减灾管理支撑的县级业务,分析不同灾害应对主体的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差异,创新性地提出立足县(区)需求的“浙海安康”... 简要回顾了海洋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洋防灾减灾管理决策支撑系统的现状和不足。针对现有海洋防灾减灾管理支撑的县级业务,分析不同灾害应对主体的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差异,创新性地提出立足县(区)需求的“浙海安康”海洋灾害智防应用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以及具体技术实现和系统应用。面向政府、管理员、公众等不同种类的用户,基于电脑和移动终端,设计了系统的指挥端、治理端和服务端,采用“四横四纵”整体架构,设计了“灾害智感”“灾害智评”“灾害智控”等业务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管理决策和信息获取需要。通过系统应用,辅助决策部门快速掌握灾害态势,为民众提供便捷的专项预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防灾减灾 信息化改革 数字化改革 海洋灾害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洛阳江河口人工红树林湿地生态风险评价
5
作者 林伟 李诗华 +2 位作者 韦旭 苏颖 曾吉雨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62,共13页
红树林湿地已成为海岸带生态安全格局重要组成部分,从景观格局尺度开展洛阳江河口湿地生态风险评价,可为红树林湿地生态风险控制、沿海红树林地区景观格局优化、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视化分析和决策依据。利用2016、2... 红树林湿地已成为海岸带生态安全格局重要组成部分,从景观格局尺度开展洛阳江河口湿地生态风险评价,可为红树林湿地生态风险控制、沿海红树林地区景观格局优化、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视化分析和决策依据。利用2016、2020和2024年洛阳江湿地土地利用数据,基于ArcGIS 10.8和Fragstats 4.2平台揭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与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2016—2024年,洛阳江湿地红树林面积逐渐增加,互花米草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光滩和水域保持稳定。(2)2016—2024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别变化活跃,其中红树林和互花米草是洛阳江湿地变换最频繁的类别。(3)洛阳江湿地景观风险在2016年以低风险和中风险为主,在2020年以中风险和高风险为主,到2024年景观生态风险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评估 土地利用变化 洛阳江河口湿地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海岸带人工秋茄(Kandelia obovata)红树林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土壤碳汇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雪 赵鑫 +2 位作者 辜伟芳 朱科桦 葛振鸣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滨海湿地修复是提升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红树林引种造林工程,然而,人工种植红树林后湿地固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晰。本研究以乐清湾人工种植红树林(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对象,研究... 滨海湿地修复是提升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红树林引种造林工程,然而,人工种植红树林后湿地固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晰。本研究以乐清湾人工种植红树林(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单位面积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并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和淤泥质光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成林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最高,且红树林和盐沼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均显著高于光滩。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幼林红树林,但由于互花米草盐沼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幼林红树林,因此,幼林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略高于互花米草盐沼。不同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都呈现随土壤深度先升高后下降的分布特征,一般在20~50cm深度最高。采样区域和生境类型差异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影响显著,并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孔隙水溶解氧、土壤总氮、土壤pH和孔隙水盐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浙江省红树林北移后的固碳潜力以及湿地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红树林 外来植物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滩剖面对风暴事件的响应: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俊丽 陈沈良 +2 位作者 叶清华 常洋 时连强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4,共16页
频繁且严重的风暴事件影响下海滩侵蚀呈现普遍加剧的趋势,理解风暴事件影响下的海滩剖面变化过程对于砂质海岸侵蚀防护至关重要。为厘清海滩剖面对风暴的响应特征,本研究结合台风期间的现场观测和XBeach数值模型,揭示了台风“塔巴”影... 频繁且严重的风暴事件影响下海滩侵蚀呈现普遍加剧的趋势,理解风暴事件影响下的海滩剖面变化过程对于砂质海岸侵蚀防护至关重要。为厘清海滩剖面对风暴的响应特征,本研究结合台风期间的现场观测和XBeach数值模型,揭示了台风“塔巴”影响下的浙江舟山朱家尖岛东沙海滩剖面形态变化,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于海滩风暴响应的影响。东沙海滩剖面在台风“塔巴”影响下展示出了显著的剖面上部冲刷、下部淤积的规律,且在位于离岸400 m的砂−泥分界线向海一侧,地形几乎无变化。对不同风暴情景计算发现,有效波高控制剖面的冲淤幅度,潮位控制冲淤的位置,风暴波高较大时细到中砂粒径范围的不同设置造成的剖面变化差异较小,有海滩养护时剖面变化停止点的离岸距离更远。本研究结果可为砂质海岸风暴侵蚀防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风暴响应 剖面变化过程 台风“塔巴” XBeach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冬季钱塘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水质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然 江志兵 +3 位作者 杜伟 詹琳 曾江宁 吴礼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感潮河口,受到河流输入和咸潮上溯的多重影响。钱塘江口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深刻影响着水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公众健康。但目前缺乏对钱塘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质生态状况的认识。2016年夏、冬两季对钱塘江口进行了浮... 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感潮河口,受到河流输入和咸潮上溯的多重影响。钱塘江口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深刻影响着水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公众健康。但目前缺乏对钱塘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质生态状况的认识。2016年夏、冬两季对钱塘江口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参数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14属254种。其中,夏季以硅藻为主,但受上游输入影响,蓝藻占比也较高;冬季则硅藻占绝对优势。冗余分析表明,温度、透明度、径流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因素。钱塘江口的水质总体处于轻污染到清洁,冬季水质略优于夏季。夏季有爆发蓝藻藻华的风险,可适当增加径流量来降低蓝藻藻华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口 感潮河口 浮游植物 蓝藻藻华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岸不同类型植被对波浪衰减影响研究——以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
9
作者 辜伟芳 李高聪 +3 位作者 赵鑫 史本伟 张文祥 丁家玮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潮滩湿地植被通过其消浪生态功能,可以对海岸进行护岸促淤、防灾减灾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典型植被波浪衰减特征对保护潮滩湿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障沿岸工程设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海岸3种典型植被生态系... 潮滩湿地植被通过其消浪生态功能,可以对海岸进行护岸促淤、防灾减灾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典型植被波浪衰减特征对保护潮滩湿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障沿岸工程设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海岸3种典型植被生态系统(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和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频浪潮仪,在沿波浪传播方向上分别在相邻光滩、植被边缘和植被内部对三大典型植被生态系统消浪能力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植被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海三棱藨草植被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红树林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相邻光滩。进一步分析发现,植被类型及其生长阶段决定了植被的波浪衰减能力,处于生长初期的红树林波浪衰减率略高于相邻光滩。上述结果不仅丰富了植被波浪衰减研究案例,同时提升了对海岸植被消浪效率影响因素的认识,可为海岸工程设施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湿地植被 波浪衰减 浙江海岸 消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沿海砾石滩地形地貌特征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敏 时连强 +2 位作者 郭俊丽 原峰 唐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7,共13页
利用2019年7月和2020年7—8月的浙江省海滩现场调查数据,结合历史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浙江省不同区域砾石滩的剖面地形特征、平面形态特征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等数理... 利用2019年7月和2020年7—8月的浙江省海滩现场调查数据,结合历史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浙江省不同区域砾石滩的剖面地形特征、平面形态特征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影响浙江砾石滩发育的主要因子,阐明了浙江砾石滩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①从剖面形态可以看出,浙江砾石滩剖面形态大多呈斜线型,部分砾石滩呈肩滩型。从平面形态可以看出,浙中海域砾石滩海滩规模较大,岬角遮蔽能力较弱,因此受到的波浪作用最强。从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浙中海域雀儿岙岛以北的砾石滩沉积物较粗,而浙中海域和浙南海域砾石滩则具有较多的扁长和杆状砾石。②浙江砾石滩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主要分布在浙中浙南海域,受潮流作用较强;第二类群主要分布在浙北海域,受潮汐作用较弱,规模较小,而第三类群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大。③地质构造背景、水动力环境以及沉积物来源等对浙江砾石滩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背景是海滩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砾石滩在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形态 发育模式 剖面形态 沉积物粒度 砾石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作用下鱼礁型潜堤的波浪变形及湍流特性研究
11
作者 郑宇华 周鑫 +2 位作者 匡翠萍 蔡家新 唐泓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9-280,共12页
探究潮流影响下透水鱼礁型潜堤近区波浪运动与湍流变化特性,揭示鱼礁型潜堤在不同波流组合下的水动力调控机制,为理解生态型透空结构的能量耗散规律与紊流诱导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VOF方法与雷诺时均方程(RANS),构建波流耦合数学模型... 探究潮流影响下透水鱼礁型潜堤近区波浪运动与湍流变化特性,揭示鱼礁型潜堤在不同波流组合下的水动力调控机制,为理解生态型透空结构的能量耗散规律与紊流诱导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VOF方法与雷诺时均方程(RANS),构建波流耦合数学模型,采用非结构网格精细刻画鱼礁型结构孔隙几何,对纯波浪、波流同向和波流反向作用下鱼礁型潜堤的水动力变化展开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与纯波浪(v=0)相比,顺流工况(v=0.2 m/s)下堤前测点波高平均降低约10%,波长增加约5%~10%,引起时间序列前移0.1~0.2个波周期;逆流(v=-0.2 m/s)则相反,堤前波高增加约13%,波长减小,相位滞后。波流同向时,波浪非线性减弱,波浪破碎点向岸移动,反射系数高达0.786,比纯波浪时增加超过20%,潜堤通过增强波浪反射促进了波流间能量的转换,推动了近区涡旋发展和涡量增大;波流反向时,非线性增强,波浪破碎点向海移动,在堤前以卷破波的形式破碎,耗散系数达0.646,此时潜堤以促进水体紊动耗散作用为主削减波能,堤内水体通过迎浪面开口流出,发挥了以流消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礁型潜堤 湍流 波浪 波流耦合 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自然岸线价值核算——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
12
作者 闫吉顺 王鹏 +3 位作者 郝燕妮 张盼 赵博 黄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6-160,180,共6页
以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为指导,构建以使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基础的自然岸线资源二元价值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自然岸线资源物质量与价值量核算方法,得出大连市自然岸线资源物质总量为766.6 km,全市自然保有率为46.9%。到“十四五”末,大... 以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为指导,构建以使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基础的自然岸线资源二元价值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建立自然岸线资源物质量与价值量核算方法,得出大连市自然岸线资源物质总量为766.6 km,全市自然保有率为46.9%。到“十四五”末,大连市海岸线资源价值总量约1792.88亿元,自然资源岸线价值组成中生态价值占主导地位,价值量占比为99.8%。该核算方法实现了自然岸线资源生态价值的内部化过程,解决了岸线资源的价值以使用价值为主、对生态价值的忽视或考虑不足、导致整体价值被低估的核心问题。过度的资源开发是造成自然岸线资源稀缺的原因,加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自然岸线资源价值将不断攀高。自然岸线资源价值也将成为沿海地区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岸线 自然资源核算 陆海统筹 高质量发展 海岸资源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杭州湾滨海湿地蓝碳时空变化研究
13
作者 李勇 彭欣 +1 位作者 康波 冯振洲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滨海湿地是一类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本研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集成评估与权衡(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定量评估2011年和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碳储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滨海... 滨海湿地是一类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本研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集成评估与权衡(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定量评估2011年和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碳储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滨海湿地固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1年到2020年研究区滨海湿地的面积减少了108.46 hm^(2),但碳储量却大幅增加,从295.05×10^(4)t(以CO_(2)计,下同)增长到535.59×10^(4)t,期间固碳量达到240.54×10^(4)t;从蓝碳空间分布特征上来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等植被分布区域的单位面积固碳量显著高于光滩。通过总结杭州湾滨海湿地蓝碳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保护滨海湿地蓝碳资源角度出发提出了限制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强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开展长期的滨海湿地监测和研究工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固碳 盐沼 湿地 生态修复 杭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北部海域实测大浪特征分析
14
作者 杨忠良 王如生 +3 位作者 叶钦 施伟勇 杨万康 张峰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35,共6页
利用多年实测波浪资料,选取4个台风和6个寒潮大浪过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特征波要素、波浪谱及其变化特性,研究江苏北部海域台风和寒潮影响下的大浪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浪的过程最大值和寒潮大浪量值相当,有... 利用多年实测波浪资料,选取4个台风和6个寒潮大浪过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特征波要素、波浪谱及其变化特性,研究江苏北部海域台风和寒潮影响下的大浪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浪的过程最大值和寒潮大浪量值相当,有效波高分别为4.59和4.73 m;登陆型台风产生的台风浪远大于非登陆型台风;大浪过程中较大的波高对应较大的周期,波浪谱以单峰谱为主,均存在风浪和涌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谱 风浪 涌浪 台风浪 寒潮大浪 江苏北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增殖放流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坎门湾为例
15
作者 贾胜华 熊李虎 +5 位作者 林良羽 廖一波 郑重莺 毛健 叶文建 柴雪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1722,共12页
为了解贝类增殖放流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2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台州市玉环县坎门湾区域贝类增殖区和对照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开展了现场调查和研究。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门7纲55科89种,增殖区记... 为了解贝类增殖放流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2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台州市玉环县坎门湾区域贝类增殖区和对照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开展了现场调查和研究。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门7纲55科89种,增殖区记录到的物种数(62种)高于对照区(59种),全区、增殖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均为软体动物种类占比最高,分别占相应区域物种数的46.07%、51.61%和49.15%。春季,增殖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分别为9种和4种,共有优势种是微角齿口螺Odostomia subangulata和纹藤壶Amphibalanus amphitrite;秋季,分别为4种和5种,共有优势种是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和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Mareotis)japonicus。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表现为增殖区>对照区,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表现为对照区>增殖区。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增殖区和对照区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差异显著,而种类数、栖息密度在春季和秋季之间差异显著,其余参数在区域间及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春季增殖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可分为增殖区(T1和T2断面)和对照区(T3和T4断面)2组;秋季相似度较低,可分为增殖区T1断面、增殖区T2断面和对照区T3和T4断面3组。结合增殖放流前以及周边调查数据,贝类增殖放流两年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平均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研究区域大型底栖动物恢复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贝类增殖放流 坎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壳贻贝养殖区附着生物特征及其碳储量——以浙江枸杞岛为例
16
作者 李海龙 张平平 +2 位作者 蔡惠文 赵晟 李森林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568,共12页
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日益严峻,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水养殖大型藻类以及贝类具有显著的碳汇功能,然而,关于多年生贝类养殖区附着生物的固碳贡献研究尚且不足。本研究在浙江枸杞岛海域厚壳贻... 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日益严峻,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水养殖大型藻类以及贝类具有显著的碳汇功能,然而,关于多年生贝类养殖区附着生物的固碳贡献研究尚且不足。本研究在浙江枸杞岛海域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养殖区春、夏、秋、冬四季开展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厚壳贻贝养殖区附着生物的特征及其固碳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厚壳贻贝养殖区附着生物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本次调查共发现69种附着动物以及64种附着藻类,附着动物有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刺胞动物、环节动物、多孔动物、棘皮动物、苔虫动物和尾索动物8门,不同季节之间附着动物的种类数量差异较大,秋季(46种)>夏季(43种)>春季(36种)>冬季(26种);附着藻类有红藻、绿藻和褐藻3门,3个门类的附着藻类在各个季节均有出现,春季(33种)>夏季(30种)>秋季(29种)>冬季(16种);附着动物的生物量主要随着厚壳贻贝贝龄的增长而升高,3龄贝与1龄贝的养殖区生物量占比分别为31.36%和21.80%;附着藻类的生物量季节差异大,冬季[(22985.53±143.40)g/m^(2)]>春季[(7107.95±193.37)g/m^(2)]>夏季[(4290.20±95.91)g/m^(2)]>秋季[(2380.19±154.56)g/m^(2)];厚壳贻贝养殖区附着生物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其单位面积年碳储量约为0.983 t/hm^(2),其中附着动物的单位面积年碳储量约为0.059 t/hm^(2),附着藻类的单位面积年碳储量约为0.924 t/hm^(2),分别占到了附着生物单位面积年碳储量的5.96%和94.04%,附着藻类中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单位面积年碳储量在所有生物中最大,为0.668 t/hm^(2)。因此,多年生厚壳贻贝养殖区的附着生物也为海洋碳汇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应对气候变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附着生物 生物特征 碳储量 厚壳贻贝养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九段沙湿地微塑料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赵丽侠 王腾 +7 位作者 何彦龙 何海生 季晓 颜帅帅 曹恋 张珮璇 姚炜民 周倩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0-979,共10页
滨海湿地作为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带,是微塑料迁移和积累的重要区域。基于2020-2023年夏季长江口海域及九段沙湿地的调查数据,分析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动力过程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微塑料平均密度为0.255~0.55个/... 滨海湿地作为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带,是微塑料迁移和积累的重要区域。基于2020-2023年夏季长江口海域及九段沙湿地的调查数据,分析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动力过程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微塑料平均密度为0.255~0.55个/m^(3),年际变化不显著,但微塑料尺寸趋于小型化(1~3 mm为主),形状以纤维状和线状为主,化学组成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丙烯(PP)占优(占比82%),与全球其他海域相似,反映了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及其降解过程。九段沙湿地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较低(0.002个/g),但空间分布异质性显著:主干潮沟因水动力较强(流速>100 cm/s)微塑料丰度(0.001~0.002个/g)低于分支潮沟(0.002~0.004个/g),而植被覆盖区丰度(0.001个/g),显著低于无植被区(0.003个/g),表明潮汐动力和植被拦截共同调控微塑料的沉积。水动力观测显示,大潮期涨潮优势流(最大流速183 cm/s)可能将外海微塑料向湿地输送,而小潮期落潮主导时则促进微塑料向外海迁移。此外,长江口微塑料丰度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水体0.255~27800个/m^(3),沉积物0.02~0.34个/g),可能与采样方法、季节水文变化及人类活动(如航道疏浚)有关。研究揭示了潮汐动力-植被-微塑料迁移的耦合机制,为河口湿地微塑料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微塑料 滨海湿地 迁移与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隘顽湾淤泥质滩涂微藻群落组成及其对碳储量的贡献
18
作者 陈豪 江志兵 +3 位作者 李磊 刘诚刚 于培松 曾江宁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淤泥质滩涂碳汇是海岸带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藻作为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对固碳和储碳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我国淤泥质滩涂微藻群落组成及其碳储量的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8月采集了浙江温岭隘顽湾淤泥质滩涂的微藻样品,... 淤泥质滩涂碳汇是海岸带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藻作为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对固碳和储碳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我国淤泥质滩涂微藻群落组成及其碳储量的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8月采集了浙江温岭隘顽湾淤泥质滩涂的微藻样品,进行显微镜检并基于细胞生物体积估算其碳储量。调查区域内共检出微藻4门59种,群落组成以硅藻占据绝对优势,主要优势属包括圆筛藻Coscinodiscus、菱形藻Nitzschia、布纹藻Gyrosigma和针杆藻Synedra等。各调查站点的微藻丰度和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这可能与陆源输入有关;此外,闸口强水流冲击形成的潮沟也可能影响微藻的沉降与再悬浮过程。根据微藻的生物量估算,调查期间隘顽湾淤泥质滩涂微藻碳储量约为2134 t,其中浮游型微藻的沉降输入占比约为60%。本研究结果强调了浮游型微藻的沉降输入对泥滩微藻群落组成及碳储量的重要影响,可为淤泥质滩涂碳汇来源的精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滩涂 底栖微藻 浮游型微藻 硅藻 群落结构 细胞生物体积 碳储量 隘顽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修复规划转型策略——以浙江省三门县海洋生态修复实践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雪 王志文 +2 位作者 俞蔚 李森林 姚珏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对海洋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模式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海洋生态修... 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对海洋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模式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海洋生态修复规划转型策略,探索构建海洋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框架,并将该策略引入浙江省三门县的海洋生态修复实践,基于海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开展海洋生态网络分析,构建海洋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不同类型的海洋生态修复分区并制定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海洋生态修复 生态重要性评价 生态安全格局 浙江省三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海域重要水道潮流能资源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超 鲍敏 +3 位作者 叶钦 严聿晗 曹振轶 张乾江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2,共9页
潮流能是指潮水水平运动中携带的动能,开发前景巨大。对区域潮流的精准模拟及特征分析有助于准确评估潮流能的时空分布状况,是潮流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本文选取潮流能蕴藏丰富的舟山海域,应用FVCOM海洋模式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潮汐潮流... 潮流能是指潮水水平运动中携带的动能,开发前景巨大。对区域潮流的精准模拟及特征分析有助于准确评估潮流能的时空分布状况,是潮流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本文选取潮流能蕴藏丰富的舟山海域,应用FVCOM海洋模式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潮汐潮流数值模型,经潮位、潮流验证,该模型可靠。根据模拟结果中流速的大小确定了潮流能资源密集的6处水道进行评估,其中西堠门水道、册子水道、桃花港水道平均能流密度超过2.0 kW m^(2),最大能流密度超过20 kW m^(2),流速大于1.0 m s时长超过80%,潮流涨落期间以往复流为主,潮流不对称性及旋转性低,潮流稳定系数大于0.98,较其他3处水道更适合潮流能的开发利用。通过有效发电小时数及可利用小时数确定了这3处水道内潮流能开发的最佳位置,并应用Farm法计算了相应的潮流能资源可开发量,分别为27.53、39.96和130.26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OM 舟山 潮流能 Far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