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5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鑫海 孙治雷 +10 位作者 曹红 耿威 张喜林 翟滨 张现荣 徐思南 张栋 周渝程 吕泰衡 李世兴 黄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2,共13页
深海蕴藏了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深海稀土、天然气水合物等,是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储备。当前,社会迅猛发展对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引发了又一轮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热潮... 深海蕴藏了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深海稀土、天然气水合物等,是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储备。当前,社会迅猛发展对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引发了又一轮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热潮。全球范围内,已发现的深海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国际海底区域,以及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内的海底。与陆地矿床相比,深海矿床具有品位高、种类多、开采地点远离居民生活区、且易于运输转移的优势,但采矿又势必会影响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破坏深海生态系统稳定性。如不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开采技术的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未来的深海采矿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将无法估量。鉴于此,本文从深海典型矿产资源开采现状、开采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对深海生态系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相关制约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期为未来深海采矿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矿产资源 采集技术 提升技术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海底矿产资源智能勘探的新途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洋 李三忠 +7 位作者 钟世华 郭广慧 刘嘉情 牛警徽 薛梓萌 周建平 董昊 索艳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产业新领域。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底矿产勘探的数据量和数据维数急剧增加,给数据处理与解释带来了巨大困难和挑战。面对海量数据,传统的数据解释与分析方法暴露出许...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产业新领域。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底矿产勘探的数据量和数据维数急剧增加,给数据处理与解释带来了巨大困难和挑战。面对海量数据,传统的数据解释与分析方法暴露出许多问题。机器学习以其强大的自学能力,为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系列智能分析决策方案,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是海底矿产资源智能勘探的新途径。近年来,机器学习在地球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为此,围绕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海底资源勘探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中经典的模型算法,然后详细阐述了机器学习在海底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两个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机器学习在海底矿产智能勘探领域的应用前景,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铁锰结核 富钴结壳 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方位纵波远探测: 理论、实验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苏远大 饶博 +4 位作者 孔令文 李盛清 谭宝海 庄春喜 唐晓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0-640,共11页
能够测量井外数十米地质构造距离和方位的远探测声波测井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应用技术.1:1地层条件下井外含反射界面的远探测测量和分析为此技术提供了物理验证.本文首先利用虚源和柱面波展开理论推导了充液井孔中单极反射纵波方... 能够测量井外数十米地质构造距离和方位的远探测声波测井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应用技术.1:1地层条件下井外含反射界面的远探测测量和分析为此技术提供了物理验证.本文首先利用虚源和柱面波展开理论推导了充液井孔中单极反射纵波方位接收声场的解析形式,通过模拟证明了单井的声波辐射和接收与双井之间的辐射和接收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两口模型井来实现方位纵波远探测实验,即在测量井中放置多方位反射纵波接收声系,在另一口副井中放置单极子声源向测量井定向辐射纵波以等效来自井外地质体的反射波,依托实验室的模型井群进行井中方位纵波远探测实验研究.实验测量结果表明井中接收反射纵波的幅度和到时对井外反射体(定向辐射波)具有较好的方位灵敏度,可由此来实现井外地质异常体的精准定位.在理论与实验指导下自主设计研制了方位纵波远探测仪器样机并开展了现场井测试成功获得高信噪比的方位反射信号,充分验证了方位纵波远探测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纵波远探测 平行双井模型 实验测量 测井仪器 方位接收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45年来海域油气资源调查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银国 陈建文 +9 位作者 龚建明 梁杰 廖晶 王建强 杨长清 赵青芳 孙晶 杨传胜 雷宝华 袁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共22页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海洋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简称青岛所)自1979年重建始,便开启了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工作的序幕。45年来,青岛所持续开展了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对比、黄东...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海洋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简称青岛所)自1979年重建始,便开启了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工作的序幕。45年来,青岛所持续开展了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对比、黄东海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海域和海丝路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分析,并于2019和2021年开展了2个航次的北印度洋重点海域联合地质科学考查。本文回顾了45年以来青岛所海域油气调查与研究历史,梳理了取得的主要进展,重点介绍了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技术、东部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地质新认识、印度扇近海盆地的科学考查发现与认识、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形势与战略性方向,梳理了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展望了油气调查主要领域和方向,这对进一步摸清海域油气资源家底、服务海域油气矿政管理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 新区新层系 油气资源调查 战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及其资源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昌岭 孙运宝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7,共14页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评价其资源量,而正确理解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是准确评价其资源量的基础。天然气水合物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是影响储层特性的主要因素,赋存形态主要受海洋沉积物的储集的性质与大小控制。储层特征...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评价其资源量,而正确理解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是准确评价其资源量的基础。天然气水合物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是影响储层特性的主要因素,赋存形态主要受海洋沉积物的储集的性质与大小控制。储层特征参数直接影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的准确性。现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评价方法的原理、评价参数及适用性各不相同,且均未考虑水合物的赋存类型。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天然气水合物有利区块和矿体评价,分别提出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详评"与"资源精评"的新方法。基于小面元的资源详评方法,适用于钻井稀少、地球物理测网较为密集的有利区块孔隙填充型水合物控制地质储量评价;基于"水合物地层丰度"概念的资源精评方法,适用于井网密集的井场小范围矿体探明地质储量精准评价,可有效提高对块状、脉状和结核状等裂隙型填充型水合物资源评价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 赋存形态 储层特性 基础物性 资源评价方法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地质碳封存典型案例对中国的启示
6
作者 陈建文 骆迪 +4 位作者 袁勇 李清 赵化淋 王建强 孙晶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海洋地质碳封存作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沿海地区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全球海洋地质碳封存典型案例的解剖认为,中国海洋地质碳封存潜力大,下一步示范工程选址应重视目标级和场地级封存潜力评价,... 海洋地质碳封存作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沿海地区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全球海洋地质碳封存典型案例的解剖认为,中国海洋地质碳封存潜力大,下一步示范工程选址应重视目标级和场地级封存潜力评价,针对不同条件开展分类选址,并将地质风险监测贯穿示范工程始终。结合中国海域不同盆地CO_(2)地质封存源汇匹配性和施工条件提出:海上油气田CO_(2)伴生气咸水层封存项目是优先示范项目,CO_(2)驱油气与封存协同项目具有现实应用价值,枯竭油气藏封存项目是示范工程的重要选择,全链条规模化海上咸水层封存项目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碳封存 咸水层 枯竭油气藏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方中华 陆凯 +4 位作者 杨源 冯京 于得水 秦轲 尉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是揭示海底地形地貌和地球内部构造与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回顾国内外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发展历程,在整理中国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海洋经济建... 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是揭示海底地形地貌和地球内部构造与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回顾国内外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发展历程,在整理中国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开发利用对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工作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此外,对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声学地质调查技术 地形地貌 地层探测 发展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对疏松砂岩气藏开发技术的借鉴与创新
8
作者 李江涛 胡高伟 +5 位作者 王任一 项燚伟 纪云开 李润彤 张永年 冯大强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矿藏多为弱成岩泥质粉砂储层,地质及开采特征与疏松砂岩气藏类似,两者的开采技术关联性强,借鉴疏松砂岩气藏的成熟开发技术对于实现海域水合物商业化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分析了水合物藏储层...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矿藏多为弱成岩泥质粉砂储层,地质及开采特征与疏松砂岩气藏类似,两者的开采技术关联性强,借鉴疏松砂岩气藏的成熟开发技术对于实现海域水合物商业化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分析了水合物藏储层开采地质条件和试采生产特征,明确了制约此类矿藏开采的技术难题,进而借鉴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在近30年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形成的关键技术,创新性提出了解决水合物开采面临的地质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水合物藏开采方式的技术突破点在于“井网布控、稳上采下、地热焖层、间歇排采、降压换热、均衡动用”,而开采工艺技术的突破点在于“套管钻井、水下吊钻、造缝注介、转水热解、清砂助排、填料补强、井网锚固”;②水合物藏开采可遵循“温和注热、破立兼顾、缓慢降压、低速开采”“优化井网、循环加热、应力监测、挖潜差层”“智能支撑、钻井先行、材料为重、降本增效”3大开发技术路线。结论认为,疏松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对水合物开采技术的创新、提高、发展均具有实际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但目前对水合物开发机理的研究和新技术现场试验还不完备,下一步应进一步优选升级、创新完善相关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气藏 天然气水合物 弱成岩储层 开采方式 开采技术 开采技术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T技术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可视化探测模拟实验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金环 刘昌岭 +4 位作者 邹长春 陈强 孟庆国 刘洋 卜庆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6-212,共7页
基于电阻率响应特征的储层识别和饱和度估算是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开展了沉积物内水合物生成的物理模拟实验,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分散状水合物和块状水合物生... 基于电阻率响应特征的储层识别和饱和度估算是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开展了沉积物内水合物生成的物理模拟实验,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分散状水合物和块状水合物生长过程的可视化探测,研究了两种赋存形态水合物的电阻率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分散状水合物的高值电阻率零散分布,块状水合物的高值电阻率聚集分布;沉积物内的游离气导致块状水合物的电阻率层析成像位置发生偏移;分散状水合物和块状水合物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差异明显,与分散状水合物相比,块状水合物电阻率随着水合物的生成升高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电阻率层析成像 赋存形态 电阻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低信噪比小道距地震处理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颜中辉 杨传胜 +4 位作者 王小杰 刘鸿 杨睿 刘欣欣 李海龙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4,共14页
海洋高分辨小道距地震探测方法具有高精度、作业方式灵活、适应区域广等优势,在浅表天然气水合物高精度识别、近海底地层层序确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基于现阶段研发设备的固有问题,原始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低、成像品质差。针对小道距高分... 海洋高分辨小道距地震探测方法具有高精度、作业方式灵活、适应区域广等优势,在浅表天然气水合物高精度识别、近海底地层层序确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基于现阶段研发设备的固有问题,原始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低、成像品质差。针对小道距高分辨率电缆固有的背景噪声严重、沉放深度和主频高引起的虚反射严重、电缆姿态不稳导致信号反射时间-距离不符合双曲线变化规律等问题,采用“叠前多域噪声压制技术”“基于F-K鬼波压制技术”“基于相干函数控制的电缆等浮校正技术”等关键手段,逐步质控,处理后的地震剖面信噪比高、波组特征清楚、地层反射连续性好,能满足浅层地质构造特征识别及地层层序划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道距地震探测 低信噪比 电缆等浮校正 噪声压制 鬼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运宝 蔡峰 +7 位作者 李清 闫桂京 梁杰 董刚 骆迪 李昂 王星星 钟伟杰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9期87-93,共7页
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纯度高等特点。现有的评价方法多针对于具有明显BSR反射特征的中深层天然气水合物,而对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研究鲜有发表。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浅表层水合物发育区广泛调研,以浅表层水合物... 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纯度高等特点。现有的评价方法多针对于具有明显BSR反射特征的中深层天然气水合物,而对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研究鲜有发表。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浅表层水合物发育区广泛调研,以浅表层水合物的形成机理为基础,探究水合物资源评价方法的选择;以水合物空间展布规律为参考,明确评价范围界定条件;以综合指示特征为参考,分析评价参数的选取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与中深层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对比,提出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刻度区选取及解剖的初步建议,引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评价方法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 刻度区 资源评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次波逆时偏移的海洋垂直缆探测精度模拟
12
作者 张子鑫 邢磊 +4 位作者 杨慧良 李倩倩 张洪茂 尉佳 刘鸿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6,共7页
海洋垂直缆地震勘探是一种将水听器垂直布放到水中的探测新技术,与传统的拖缆地震勘探相比,具有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优势。针对海洋垂直缆观测系统的不同造成的地震照明密度差异特点,采用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Marmousi模型进行基... 海洋垂直缆地震勘探是一种将水听器垂直布放到水中的探测新技术,与传统的拖缆地震勘探相比,具有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优势。针对海洋垂直缆观测系统的不同造成的地震照明密度差异特点,采用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Marmousi模型进行基于声波方程的垂直缆地震采集正演模拟和成像处理,分析了垂直缆地震勘探方法的探测精度。结果表明,当垂直缆位于勘探区域的中部时,对勘探目标层的成像更为有利,对含有自由表面多次波的地震数据进行成像能有效增加地下的照明范围,使得高陡构造区域的成像结果更为清晰。该研究对海洋垂直缆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和高精度成像处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缆 逆时偏移 多次波 正演模拟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冲绳海槽深部地震探测的新进展
13
作者 祁江豪 梅西 +5 位作者 张勇 张训华 陈晓辉 李阳 吴志强 张菲菲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0引言洋陆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沟-弧-盆体系是认识板块相互作用以及地球深部与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重要窗口。东海冲绳海槽作为西太平洋最年轻的边缘海,是发育于陆壳基底之上,现今正受到强烈的弧后拉张并处于形成演化初期的弧后盆地... 0引言洋陆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沟-弧-盆体系是认识板块相互作用以及地球深部与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重要窗口。东海冲绳海槽作为西太平洋最年轻的边缘海,是发育于陆壳基底之上,现今正受到强烈的弧后拉张并处于形成演化初期的弧后盆地。目前,关于弧后盆地地壳深部结构演化规律及形成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仍较为欠缺,尤其是冲绳海槽地壳属性的厘定、洋壳化模式等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弧后盆地 西太平洋 地球深部 动力学机制 洋陆俯冲 陆壳基底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对南海西部盆地成盆过程影响机制实验研究
14
作者 张家轩 郭玲莉 +4 位作者 张京京 陶圩 赵淑娟 王光增 李三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7,共19页
红河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对南海西部盆地格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通过解构青藏高原隆升间歇期红河断裂带的走滑运动过程,探讨红河断裂带与南海西部盆地之间成因的关联性问题。通过砂箱物理模拟实验,模拟研究了印欧板块碰撞背... 红河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对南海西部盆地格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通过解构青藏高原隆升间歇期红河断裂带的走滑运动过程,探讨红河断裂带与南海西部盆地之间成因的关联性问题。通过砂箱物理模拟实验,模拟研究了印欧板块碰撞背景下红河断裂带的走滑作用对南海西部盆地的形成机制,特别是对莺歌海盆地和中建南盆地的成盆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和中建南盆地雏形受控于红河断裂带走滑运动所产生的NW向剪切作用,南海打开过程的近SN向伸展作用使盆地规模增大。南海西部莺歌海盆地和中建南盆地早期形成过程中红河断裂带的走滑位移被盆地的边界断层以及内部断层吸收进而控制了盆地35~23 Ma的发育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成盆动力学 红河断裂带 莺歌海盆地 中建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体系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世兴 孙运宝 +9 位作者 曹红 耿威 陈唯 张喜林 张栋 徐翠玲 陈烨 周渝程 吕泰衡 孙治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1,共12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迅速向低碳甚至无碳转型的背景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凭借其巨大的能源潜力,已成为能源领域内重要的关注对象和研究热点,而其中的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埋藏浅、易开采、环境敏感等诸多特点备受关注。本... 在全球能源结构迅速向低碳甚至无碳转型的背景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凭借其巨大的能源潜力,已成为能源领域内重要的关注对象和研究热点,而其中的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埋藏浅、易开采、环境敏感等诸多特点备受关注。本文概述了当前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体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剖析了其成藏过程中的地质作用、气体来源、运移通道、储层特征等关键控制因素,阐明了全球典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分布和特征,探讨了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在海洋碳循环和深海生境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水合物产业化的重要前景,最后展望了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希望能引起公众和学界对这种特殊类型能源的重视,从而加强全社会对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的关注与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条件 环境效应 冷泉系统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MWCNN网络的海洋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研究
16
作者 胡嘉晨 童思友 +5 位作者 尚新民 孙朋朋 王忠成 王士雨 魏皓 辛成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2,共1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级小波变换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Multi-level wavelet CNN, MWCNN)来压制海洋地震资料中的自由表面多次波。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实现数据特征尺寸的压缩,从而避免传统下采样带来的信息缺失问题。此外,它...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级小波变换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Multi-level wavelet CNN, MWCNN)来压制海洋地震资料中的自由表面多次波。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实现数据特征尺寸的压缩,从而避免传统下采样带来的信息缺失问题。此外,它还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来扩大感受野,提高训练的保真效果。用本文算法与DnCNN网络、U-Net网络分别对不同观测系统下的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MWCNN网络能较好地分离一次波和自由表面多次波,对有效信号的保护比其它两种网络更优秀,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压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资料 自由表面多次波 多级小波变换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MWCNN)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片钠铝石的固碳研究
17
作者 曲希玉 温竞凯 +2 位作者 袁勇 施凯腾 陈铁鑫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8,共10页
CO_(2)的矿物捕获是最持久、最稳定的地质封存形式。片钠铝石作为一种天然的CO_(2)示踪矿物,其形成与CO_(2)注入密切相关,也是CO_(2)地质封存的重要固碳矿物。片钠铝石在地质背景中大量稳定存在的条件是制约CO_(2)矿化捕获的关键问题,... CO_(2)的矿物捕获是最持久、最稳定的地质封存形式。片钠铝石作为一种天然的CO_(2)示踪矿物,其形成与CO_(2)注入密切相关,也是CO_(2)地质封存的重要固碳矿物。片钠铝石在地质背景中大量稳定存在的条件是制约CO_(2)矿化捕获的关键问题,也是寻找CO_(2)地质埋藏地点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探索利用CO_(2)快速合成片钠铝石的条件,对pH(8.5/9/9.5/10/10.5)、温度(100/120/140/160/180/200℃)和反应时间(6/12 h)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实验,并基于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阐明了合成片钠铝石的最佳条件。实验表明:在pH为8.5~10.5和温度为100~180℃的范围内,产物均为纯片钠铝石,合成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0℃的温度下,片钠铝岩的结晶度降低,拟薄水铝石的含量增加。延长反应时间对产品质量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200℃下延长反应时间反而会加速片钠铝石的溶解。总的来说,140℃和pH 9.5是CO_(2)合成片钠铝石的最佳条件,也可能是地质封存CO_(2)的理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钠铝石 CO_(2)水岩相互作用 水热合成 最佳条件 CO_(2)矿物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声联合探测实验系统测试结冰-融冰动态过程 被引量:6
18
作者 邢兰昌 祁雨 +4 位作者 刘昌岭 孟庆国 刘乐乐 耿艳峰 华陈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30,共7页
以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测试为最终目标,针对现有实验系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开发了电声联合探测实验系统,实现了阻抗谱和超声传播参数的多参数联合测量,然后通过将其应用于测试水结冰-融冰动态过程验证了所开发系统的可用性。实... 以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测试为最终目标,针对现有实验系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开发了电声联合探测实验系统,实现了阻抗谱和超声传播参数的多参数联合测量,然后通过将其应用于测试水结冰-融冰动态过程验证了所开发系统的可用性。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热、声和电三类物性参数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结冰-融冰过程进行描述,测量原理的迥异使得温度、声速和阻抗模值分别刻画了不同的物理过程,根据这些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特征所划分的阶段不完全对应;温度和声速的变化均能够指示结冰-融冰过程和水-冰状态之间的转变,声速可以刻画冰或水的量并且判断水是否完全结冰,通过阻抗模值能够判断水是否开始结冰或冰是否完全融化,测试得到的阻抗谱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电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声联合探测 动态过程测试 结冰-融冰 阻抗谱 超声传播 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探测技术攻关历程及效果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建文 张异彪 +14 位作者 陈华 刘俊 何玉华 施剑 李斌 袁勇 梁杰 张银国 雷宝华 王建强 吴淑玉 吴志强 闫桂京 陈春峰 肖国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共17页
南黄海盆地是迄今为止中国近海唯一未发现油气田的大型沉积盆地,具有陆相中-新生界和海相中-古生界2套油气勘探层系。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攻... 南黄海盆地是迄今为止中国近海唯一未发现油气田的大型沉积盆地,具有陆相中-新生界和海相中-古生界2套油气勘探层系。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攻关经历了地震地质研究、技术攻关和技术突破与应用3个阶段。在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以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岩石物性分析为先导,以物探船不断更新和地震仪器设备升级换代为手段,以大量理论模拟、针对性室内物理模拟和持续海上试验为方法,通过采集参数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了以"高覆盖次数、富低频信号、强震源能量"为特征的"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突破了技术瓶颈。应用该技术,在原来为空白反射的崂山隆起发现了海相中-古生界3套可连续追踪对比的地震反射标志层组,识别出7个反射界面,建立了地层层序,揭示了残留盆地构造特征,预测了油气远景区,优选出高石稳定带为有利区带,圈定了重点构造,锁定了钻探目标,为南黄海盆地新层系油气勘查突破创造了条件,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对拓展中国海域找油空间、加快海域深部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具有类似地震地质条件海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探测 技术攻关 中-古生界 勘探历程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在岩芯尺度水合物可视化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彦龙 陈强 +1 位作者 吴能友 刘昌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4-86,共3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非常规能源,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模拟水合物赋存环境条件,观察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合成/分解过程及其物性演化规律是揭示实际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分解规律的重要途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中沉积物体系内部变化过程的可... 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非常规能源,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模拟水合物赋存环境条件,观察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合成/分解过程及其物性演化规律是揭示实际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分解规律的重要途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中沉积物体系内部变化过程的可视化在线监测已成为天然气水合物室内模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Wu Nengyou et al.,2018)。目前已经发展的X-CT成像、Raman成像、电子显微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手段为孔隙尺度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分解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但大岩芯尺度(~cm)或中试尺度(~m)的水合物系统成像观测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 ERT 天然气水合物 可视化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