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石油钢结构物涂装防护技术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程国东 张有慧 +3 位作者 贾红刚 易桂虎 王永兴 万举惠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0-592,606,共4页
基于渤海和南海海洋油气田生产设施腐蚀防护工艺,阐述了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及水下生产管汇、海底管线的涂装防护技术现状,包括涂层系统材料、金属涂层系统、防火涂料系统。介绍了海洋石油钢结构物涂装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水下设施涂料和阴... 基于渤海和南海海洋油气田生产设施腐蚀防护工艺,阐述了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及水下生产管汇、海底管线的涂装防护技术现状,包括涂层系统材料、金属涂层系统、防火涂料系统。介绍了海洋石油钢结构物涂装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水下设施涂料和阴极保护联合防护涂层技术、双组份喷涂设备、环氧地坪涂料、水性保护涂料、快干型低温涂料等海洋工程中的重防腐涂料涂装技术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钢结构物 涂装技术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地震在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博锐 刘宏扬 +3 位作者 蔡春麟 胡津荧 李俊杰 刘大鹏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100,共4页
0引言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滨海和浅海海域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建设正从陆地向海上大力发展。随着海上风电场的加速布局,针对海上风电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按现行国家规范要求,海... 0引言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滨海和浅海海域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建设正从陆地向海上大力发展。随着海上风电场的加速布局,针对海上风电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按现行国家规范要求,海上风电场的工程勘察分为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风电场建设 工程地质勘察 风能资源 招标设计 海洋工程 浅海海域 预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气枪远场子波模拟技术及应用
3
作者 陈浩 陈占国 +4 位作者 王雅如 王昀 邵文潮 余锦 黄福强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09,共13页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获取精确气枪震源子波对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和震源质量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的气枪震源子波模拟算法不能充分考虑气枪实时状态,模拟的子波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近场水听器信号,考虑通过单...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获取精确气枪震源子波对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和震源质量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的气枪震源子波模拟算法不能充分考虑气枪实时状态,模拟的子波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近场水听器信号,考虑通过单枪激发试验测量的水听器相对灵敏度、通过气泡上浮计时试验和枪阵实时导航数据计算的气泡相对运动,以及考虑海面虚反射等因素,在频率域模拟气枪震源远场子波的方法。并测试了这几种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和适用条件。与常规基于震源设计参数理论模拟方法进行了实际数据应用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远场子波模拟方法模拟出的远场子波能反映气枪震源真实激发状态和条件,具有高保真性,用于地震数据子波处理后能更好地压制气泡效应,大幅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勘探 气枪震源 近场子波 远场子波 子波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管道全位置焊接残余应力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4
作者 金晓军 霍立兴 +3 位作者 张玉凤 白秉仁 李晓崴 曹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2-56,共5页
以热弹塑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非线性分析有限元程序,对双相不锈钢管道接头环焊缝残余应力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建立了管道全位置焊接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移动热源模型,获得了环焊缝焊接接头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在管道接头... 以热弹塑理论为基础,利用ANSYS非线性分析有限元程序,对双相不锈钢管道接头环焊缝残余应力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建立了管道全位置焊接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移动热源模型,获得了环焊缝焊接接头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在管道接头内表面的焊缝及近缝区的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均为拉应力,随着离开焊缝距离的增加,由拉应力逐渐过渡为压应力。在管道接头外表面焊缝中心处的轴向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而环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从环向位置上的应力变化规律可以看出正半周和负半周的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对称性。研究结果为优化生产工艺,控制残余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残余应力 有限元 数值模拟 管道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加强网防火涂料在海洋平台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国东 万举惠 +3 位作者 张有慧 马永青 权刚刚 易桂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2-324,共3页
根据某石油平台中金属加强网膨胀型防火涂料设计应用与施工经验,阐述海洋石油平台碳氢防火等级分类和防火涂料厚度设计,涂层厚度与截面因子和临界变形温度之间关系,金属增强网设计与安装,膨胀型防火涂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控制... 根据某石油平台中金属加强网膨胀型防火涂料设计应用与施工经验,阐述海洋石油平台碳氢防火等级分类和防火涂料厚度设计,涂层厚度与截面因子和临界变形温度之间关系,金属增强网设计与安装,膨胀型防火涂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防火等级 环氧膨胀性防火涂料 金属加强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区块深部地层复合冲击破岩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基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9,共7页
深部高围压地层机械钻速(ROP)的提升效果与破岩方式密切相关。基于当前东海盆地西湖区块主要采用冲击破岩方式进行提速的工程实际,利用ANSYS-Ls-Dyna建立了复合冲击破岩动力损伤数值模型;仿真模拟过程中考虑钻头受到的轴向和周向冲击载... 深部高围压地层机械钻速(ROP)的提升效果与破岩方式密切相关。基于当前东海盆地西湖区块主要采用冲击破岩方式进行提速的工程实际,利用ANSYS-Ls-Dyna建立了复合冲击破岩动力损伤数值模型;仿真模拟过程中考虑钻头受到的轴向和周向冲击载荷、冲击频率及静动载荷作用时间比,分析了冲击频率和静动载荷作用时间对钻齿侵彻深度、钻后岩石损伤以及岩屑形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应力波在介质中的衰减程度不同,高频率的应力波衰减更快,导致破岩效果减弱;随着作用时间比值的增加,其穿透深度的振动振幅减弱,切削表面变得光滑,岩石破碎形成的岩屑体积呈减小趋势。研究结果在东海盆地西湖区块深部地层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同时也为深入探究深部地层复合冲击破岩机制、优化冲击钻具工程参数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破岩 机械钻速 PDC钻头 岩石动力学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NN-SVM的井下钻头磨损状态评估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玉梅 邓杨林 +3 位作者 李基伟 李乾 杨磊 于丽维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9,共8页
现有钻头磨损评估方法中,存在人工特征提取过程可能无法完全提取正确分类所需的信号动态特征,及需要对各个统计量进行大量计算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CNN-SVM)的钻头磨损程度评估算法。该算法将采... 现有钻头磨损评估方法中,存在人工特征提取过程可能无法完全提取正确分类所需的信号动态特征,及需要对各个统计量进行大量计算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CNN-SVM)的钻头磨损程度评估算法。该算法将采集的近钻头原始振动数据导入CNN-Softmax模型,通过训练好的CNN模型从近钻头数据中提取主要的特征参数,将提取的稀疏特征向量输入SVM并进行故障分类,利用遗传算法实现SVM参数的优化选择,最后应用t分布随机邻域法近邻嵌入,使其故障特征学习过程可视化,以评估其特征提取能力。采用该算法对钻头磨损的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CNN-SVM的井下钻头磨损状态评估算法准确率高达98.33%。所得结论可为实现钻头磨损状态的进一步监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头磨损状态评估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特征提取可视化 平均池化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深部高研磨地层冲击钻井PDC齿优选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基伟 李乾 +3 位作者 田胜雷 黄达 李玉梅 席岩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4,共8页
东海盆地深部地层机械钻速(ROP)低、PDC钻头钻齿易磨损、单个钻头进尺数少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开展了岩石可钻性、硬度与塑性系数、强度、研磨性及组分检测试验,明确了导致该区域深部地层低ROP的主控因素,并对ROP变化规律进行了验证;... 东海盆地深部地层机械钻速(ROP)低、PDC钻头钻齿易磨损、单个钻头进尺数少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开展了岩石可钻性、硬度与塑性系数、强度、研磨性及组分检测试验,明确了导致该区域深部地层低ROP的主控因素,并对ROP变化规律进行了验证;设计了冲击载荷作用下PDC钻头异形齿破岩试验装置,开展了单齿破岩试验,利用3D扫描技术量化了三棱齿、斧形齿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侵彻深度和破岩体积,计算了冲击破岩过程中的能量吸收效率以及破岩比功,对PDC钻头异形齿进行了优选;同时结合优选结果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的高研磨性和高强度是东海盆地低ROP的主控因素,当冲锤冲击速度小于7.1 m/s时,三棱齿侵彻深度和破岩体积更大,提速效果较为明显;当冲锤冲击速度大于7.1 m/s时,斧形齿的破岩比功要小于三棱齿,且能量吸收效率更优,在高研磨地层作用下磨损较小,能更好地延长PDC钻头的寿命;现场试验也验证了该结论。研究成果可为东海盆地深部地层冲击钻井参数的确定以及PDC钻头钻齿的优选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研磨地层 PDC钻头 机械钻速 钻齿优选 三棱齿 斧形齿 冲击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双相不锈钢管接头力学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金晓军 霍立兴 +3 位作者 张玉凤 白秉仁 李晓崴 曹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采用两种焊接工艺对双相不锈钢管道进行全位置焊接 ,对比研究了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缝隙腐蚀后蚀坑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 ,焊接热输入是影响焊接接头相比例的一个重要参数 ,焊接... 采用两种焊接工艺对双相不锈钢管道进行全位置焊接 ,对比研究了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缝隙腐蚀后蚀坑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 ,焊接热输入是影响焊接接头相比例的一个重要参数 ,焊接采用高热输入时 ,尽管会使凝固组织铁素体晶粒易长大 ,但却会促使较多的奥氏体转变。同时相比例又影响着焊接接头的拉伸、冲击韧度等力学性能。蚀坑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铁素体相优先被腐蚀 ,露出管状的奥氏体组织 ,这是由于合金元素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例不同造成的电化学势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热输入 力学性能 扫描电镜 焊接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局部放电评价GIS典型缺陷危险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泉伟 吴磊 +6 位作者 季盛强 李彦明 陈隽 刘文浩 卢军 陈敏 王金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2,共4页
采用脉冲电流法测量局部放电PRPD谱图,4054示波器获取局部放电信号的脉冲波形,研究了针板缺陷不同间隙距离下局放的起始电压、击穿电压和放电量;针板缺陷从发生局部放电到击穿整个过程PRPD谱图、放电脉冲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间隙... 采用脉冲电流法测量局部放电PRPD谱图,4054示波器获取局部放电信号的脉冲波形,研究了针板缺陷不同间隙距离下局放的起始电压、击穿电压和放电量;针板缺陷从发生局部放电到击穿整个过程PRPD谱图、放电脉冲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间隙距离越小,针板间隙发生局部放电后越危险;局部放电从产生到击穿可分为3个阶段,即放电起始阶段、放电发展阶段和邻近击穿阶段,以上结果为利用局部放电判断GIS运行状态提供了有效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板缺陷 局部放电 危险性 电压相关性 GIS PR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条件下电潜泵井的产量调节能力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管虹翔 李成见 +3 位作者 李萍 齐桃 李伟 纵封臣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2,共4页
对变频条件下电潜泵的产量调节能力进行了研究。电潜泵井的产能同时受地层产出能力、油嘴节流和电潜泵特性的共同制约。电潜泵井的调节方法有油嘴调节、变频调节及电潜泵井的联合调节。油嘴调节的有效区在产量较低阶段,变频调节主要是... 对变频条件下电潜泵的产量调节能力进行了研究。电潜泵井的产能同时受地层产出能力、油嘴节流和电潜泵特性的共同制约。电潜泵井的调节方法有油嘴调节、变频调节及电潜泵井的联合调节。油嘴调节的有效区在产量较低阶段,变频调节主要是改变电源频率,进而改变电动机转速,推导出变频条件下电潜泵井的状态方程,利用此方程得到了变频条件下电潜泵的最新工作点,为电潜泵井的产量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潜油泵 变频 产量 调节能力 油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探测技术攻关历程及效果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建文 张异彪 +14 位作者 陈华 刘俊 何玉华 施剑 李斌 袁勇 梁杰 张银国 雷宝华 王建强 吴淑玉 吴志强 闫桂京 陈春峰 肖国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共17页
南黄海盆地是迄今为止中国近海唯一未发现油气田的大型沉积盆地,具有陆相中-新生界和海相中-古生界2套油气勘探层系。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攻... 南黄海盆地是迄今为止中国近海唯一未发现油气田的大型沉积盆地,具有陆相中-新生界和海相中-古生界2套油气勘探层系。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攻关经历了地震地质研究、技术攻关和技术突破与应用3个阶段。在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以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岩石物性分析为先导,以物探船不断更新和地震仪器设备升级换代为手段,以大量理论模拟、针对性室内物理模拟和持续海上试验为方法,通过采集参数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了以"高覆盖次数、富低频信号、强震源能量"为特征的"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突破了技术瓶颈。应用该技术,在原来为空白反射的崂山隆起发现了海相中-古生界3套可连续追踪对比的地震反射标志层组,识别出7个反射界面,建立了地层层序,揭示了残留盆地构造特征,预测了油气远景区,优选出高石稳定带为有利区带,圈定了重点构造,锁定了钻探目标,为南黄海盆地新层系油气勘查突破创造了条件,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对拓展中国海域找油空间、加快海域深部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具有类似地震地质条件海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探测 技术攻关 中-古生界 勘探历程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高富强”地震勘查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建文 张异彪 +4 位作者 刘俊 何玉华 李玉剑 施剑 袁勇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0期9-17,共9页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厚度大、埋藏深、构造复杂、岩性纵向非均质性强、浅部强反射界面能量屏蔽、碳酸盐岩层内部能量弱等特点。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原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通过... 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厚度大、埋藏深、构造复杂、岩性纵向非均质性强、浅部强反射界面能量屏蔽、碳酸盐岩层内部能量弱等特点。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原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通过持续的科技攻关,逐渐形成了适用于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条件的"高富强"(高覆盖次数、富低频、强震源)地震勘查技术,获得了较高品质的海相中—古生界反射资料。2015年在崂山隆起上落实了多个大型中—古生界圈闭构造,为区内油气调查与勘探的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海相中—古生界 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勘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刚 王刚 +3 位作者 王锴 李祎宸 胡轶男 孔得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密集丛式井钻井密度大、井口间距小,钻进时受邻井轨迹数据不准确、仪器测量精度及井眼轨迹控制等因素影响,井眼碰撞风险较高,已成为制约密集丛式井安全优快钻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对国内外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 密集丛式井钻井密度大、井口间距小,钻进时受邻井轨迹数据不准确、仪器测量精度及井眼轨迹控制等因素影响,井眼碰撞风险较高,已成为制约密集丛式井安全优快钻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对国内外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场防碰监测作业经验,分析总结了井眼相碰的原因;对现有井眼轨道优化设计方法、井眼轨迹精确控制技术、井眼轨迹误差模型、井眼轨迹实时三维可视化、防碰风险评价指标、防碰作业要求及防碰监测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探讨了未来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发展趋势。本文对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的调研分析,可为保障密集丛式井安全钻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丛式井 井眼碰撞 轨道优化 误差模型 风险评价 防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型防火涂料在液化天然气模块化工厂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国东 贾红刚 +4 位作者 张有慧 孔爱民 石占磊 衣东旭 万举惠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79,共5页
结合GORGON、ICHTHYS和WHEATSTONE等液化天然气(LNG)钢结构模块化工厂项目被动防火设计与建造经验,详细阐述了基于UL1709标准的膨胀型防火涂料在LNG模块化钢结构工厂中不同截面钢材涂层厚度确定、增强网、涂层外延设计以及膨胀型防火涂... 结合GORGON、ICHTHYS和WHEATSTONE等液化天然气(LNG)钢结构模块化工厂项目被动防火设计与建造经验,详细阐述了基于UL1709标准的膨胀型防火涂料在LNG模块化钢结构工厂中不同截面钢材涂层厚度确定、增强网、涂层外延设计以及膨胀型防火涂料施工方法、工艺,同时也阐述了防火涂料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1709 LNG模块化工厂 环氧膨胀型防火涂料 厚度设计 增强网设计 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调查技术突破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成像技术瓶颈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建文 施剑 +2 位作者 张异彪 刘俊 何玉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7-858,共12页
南黄海盆地普遍存在的高速屏蔽层导致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品质差,甚至无反射资料,严重阻碍深部油气勘探进展。历经十多年探索,通过深入的理论计算及模拟、长期的海上试验及多轮处理技术攻关形成的"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突... 南黄海盆地普遍存在的高速屏蔽层导致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品质差,甚至无反射资料,严重阻碍深部油气勘探进展。历经十多年探索,通过深入的理论计算及模拟、长期的海上试验及多轮处理技术攻关形成的"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突破了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成像瓶颈。"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分为采集和处理两大部分,采集系统以"高覆盖次数、富低频及强能量震源"为主要特色,处理核心技术以获得中—古生界"高信噪比、富低频及强有效反射能量"资料为最终目标。使用该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获得了高品质成像资料,清晰地揭示了海相古生代内部地层结构,最终落实了古生界多个大型圈闭构造和钻探目标,为海域深部油气勘查的战略性发现和突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富强”地震调查技术 海相中—古生界 南黄海 成像技术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鹏程 刘峰 +2 位作者 沈珊 董靓雯 白玉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9-147,共9页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发育海陆过渡相的煤系烃源岩,以生烃潜力为主要依据对煤岩以及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其有机质丰度均为中等―好,煤岩表现为S1+S2>90 mg/g,HI>100 mg/g,氯仿...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发育海陆过渡相的煤系烃源岩,以生烃潜力为主要依据对煤岩以及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其有机质丰度均为中等―好,煤岩表现为S1+S2>90 mg/g,HI>100 mg/g,氯仿沥青"A">1.0%;暗色泥岩表现为TOC>1%,S1+S2>2 mg/g,氯仿沥青"A">0.05%,总烃"HC">150×10-6.干酪根元素分析显示煤的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富氢的显微组分含量较高,壳质组中的树脂体、孢子体及角质体含量达到10%~20%,且含有约20%的富氢镜质体,表明煤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暗色泥岩的富氢显微组分低于煤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以生气为主.根据镜质体反射率Ro以及S1+S2/TOC等指标共同确定了平北地区烃源岩的生烃门限(3100 m)和排烃门限(3500 m).热模拟实验显示平湖组煤具有油气共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产油率,可达130 mg/g TOC,产气率可达125 mg/g TOC;暗色泥岩以生气为主,产油率最高仅为50 mg/g TOC,产气率可达185 mg/g TOC,且生气周期长.基于平北地区较重的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认为煤成油在研究区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生烃潜力 煤成油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叠合盆地演化和油气成藏规律特征初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锋 张光亚 +5 位作者 刘祚冬 梁英波 张磊 杨柳明 许岩 毛祖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7-1372,共16页
通过分析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区域地质和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基础数据,从板块构造演化入手,系统编制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沉积构造演化剖面图和生储盖组合剖面图,研究盆地演化阶段、叠合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揭示中亚和中国西部前陆... 通过分析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区域地质和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基础数据,从板块构造演化入手,系统编制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沉积构造演化剖面图和生储盖组合剖面图,研究盆地演化阶段、叠合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揭示中亚和中国西部前陆盆地演化和油气富集规律异同。研究表明: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控制了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区域构造分带、盆地演化、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根据古洋壳缝合线可分为北、中、南3个构造带,古生代以来多期微板块的拼贴,导致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含油气盆地演化分为3个演化阶段,早古生代伸展、晚古生代挤压、早中生代伸展和新生代挤压构造作用控制了研究区盆地的叠合演化,发育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3套区域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4套储盖组合,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中国中西部 中亚 盆地演化 油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崂山隆起地震采集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俊 吴淑玉 +4 位作者 施剑 陈建文 何玉华 李玉剑 张迎春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0期24-29,共6页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中生界地层几乎剥蚀殆尽,使得新生界底界存在高速屏蔽层,地震波能量难以下传,同时由于下伏中—古生界主要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反射系数小,导致南黄海崂山隆起深部中—古生界地震成像效果较差...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中生界地层几乎剥蚀殆尽,使得新生界底界存在高速屏蔽层,地震波能量难以下传,同时由于下伏中—古生界主要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反射系数小,导致南黄海崂山隆起深部中—古生界地震成像效果较差,信噪比低。为了提高地震波能量下传,改善深部地震成像效果,近几年在南黄海崂山隆起开展了较大气枪容量震源、长电缆地震采集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近几年崂山隆起地震采集参数,针对研究区中—古生界地质条件特征,结合实际地震资料效果进行论证分析,得出了适合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地震采集参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崂山隆起 中—古生界 采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井下套管遇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刚 刘刚 +3 位作者 王锴 李祎宸 常子昂 孔得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75-4486,共12页
套管作为沟通地面与油气藏的通道,能否顺利下入到预定深度关系着钻完井的成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超深层、非常规、深水等复杂领域进军,下套管作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套管下入遇阻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增加了钻井作业的非生产时间。聚焦... 套管作为沟通地面与油气藏的通道,能否顺利下入到预定深度关系着钻完井的成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超深层、非常规、深水等复杂领域进军,下套管作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套管下入遇阻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增加了钻井作业的非生产时间。聚焦油气井套管下入遇阻研究最新进展,介绍了套管下入遇阻的主控因素。针对如何预测、预防和解决套管下入遇阻问题,从套管可下入性理论、卡套管事故预防、辅助下套管工艺和工具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对油气井套管下入遇阻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遇阻 可下入性 卡套管预防 下入工艺 下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