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石墨烯复合纤维与制品的研发 被引量:27
1
作者 曲丽君 田明伟 +2 位作者 迟淑丽 王玉姣 胡希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0-177,共8页
为探究石墨烯在功能纤维及纺织品的多元应用,通过本课题组对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制品研发的总结,介绍了多元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的制备与功能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复合纤维力学增强、阻燃、热稳定性、防紫外线、远红外发射等特性,以及耐日晒抗... 为探究石墨烯在功能纤维及纺织品的多元应用,通过本课题组对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制品研发的总结,介绍了多元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的制备与功能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复合纤维力学增强、阻燃、热稳定性、防紫外线、远红外发射等特性,以及耐日晒抗老化石墨烯锦纶长丝优良的机械性能;在多元功能石墨烯纺织品方面,进行了石墨烯紫外线防护织物、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导电织物、石墨烯复合远红外功能纺织品、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复合膜和纳米二氧化锰/石墨烯改性织物的研发及其功能性能研究。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制品在远红外功能纺织品、个体防护及智能纺织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纤维 纺织品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智能聚苯胺/聚氨酯导电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玉姣 田明伟 曲丽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1,147,共6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氨酯(PU)纳米纤维,采用原位聚合法在纤维表面聚合导电聚合物聚苯胺(PANI),得到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柔性PU/PANI复合纳米导电纤维。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表面均匀包覆聚苯胺的复合纳米纤维;红外光谱结果证明在聚氨酯...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氨酯(PU)纳米纤维,采用原位聚合法在纤维表面聚合导电聚合物聚苯胺(PANI),得到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柔性PU/PANI复合纳米导电纤维。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表面均匀包覆聚苯胺的复合纳米纤维;红外光谱结果证明在聚氨酯纳米纤维表面成功合成了聚苯胺。通过实验可知,聚苯胺最佳聚合工艺为苯胺单体浓度为1.3 mol/L、聚合时间为120 min。导电性能测试发现,PU/PANI复合纳米纤维导电性能优良,电导率可达7.6×10-1S/cm,经聚合后力学性能较为稳定。将PU/PANI导电纳米纤维制成简易柔性传感器件,探究发现PU/PANI导电纳米纤维具有柔性应变电学性质,且反应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氨酯 聚苯胺 纳米导电纤维 柔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纱布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昔慧 夏延致 +3 位作者 李群 全凤玉 密叶 陈昭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1,66,共4页
以棉纱布为原料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纱布(CMC纱布),研究了其对Cu2+的吸附性能。对不同Cu2+浓度、不同吸附时间的吸附曲线用3种动力学模型(一级动力学方程、二级动力学方程和粒子扩散方程)进行分析,探讨了CMC纱布对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 以棉纱布为原料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纱布(CMC纱布),研究了其对Cu2+的吸附性能。对不同Cu2+浓度、不同吸附时间的吸附曲线用3种动力学模型(一级动力学方程、二级动力学方程和粒子扩散方程)进行分析,探讨了CMC纱布对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相关性系数R2均达到0.99。CMC纱布对Cu2+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均相扩散的化学吸附过程,达到吸附平衡后没有明显的解吸附现象。粒子扩散模型分析表明,吸附过程由表面络合和吸附剂内部扩散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亲水性纱布 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海藻酸纤维用染料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曲园园 孙亮 +2 位作者 夏延致 傅忠君 黄昊飞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0-43,共4页
海藻酸纤维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质纤维,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难于染色的难题,阻碍了其成为一类重要的服用纺织纤维。文章提出了以四乙烯五胺为母体结构的多胺型染料作为其染色的专用染料。研究了该类型染料的染色条件对其在海藻酸纤... 海藻酸纤维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质纤维,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难于染色的难题,阻碍了其成为一类重要的服用纺织纤维。文章提出了以四乙烯五胺为母体结构的多胺型染料作为其染色的专用染料。研究了该类型染料的染色条件对其在海藻酸纤维上的上染百分率、染色牢度和强力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染色机制进行了探讨。该染料染色过程不需要加入无机盐,有效地保护了纤维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强力性能,且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可以达到70%,染色牢度优良,为海藻酸纤维专用染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纤维 染色 牢度 强力性能 生物质纤维 多胺型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纳米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德朴 田明伟 +1 位作者 郭肖青 曲丽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0-153,158,共5页
以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和纳米石墨粉(G)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纳米纤维及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石墨粉复合纳米纤维,采用原位聚合法在纤维表面聚合导电聚合物聚苯胺,得到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聚合CS/... 以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和纳米石墨粉(G)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纳米纤维及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石墨粉复合纳米纤维,采用原位聚合法在纤维表面聚合导电聚合物聚苯胺,得到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聚合CS/PVA和聚合CS/PVA/G复合纳米纤维。通过扫描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纤维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均匀包覆在经原位聚合的复合纳米纤维表面,提高了纤维的导电性能,纳米石墨粉与聚苯胺形成插入化合物进一步提高了纤维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壳聚糖 聚乙烯醇 静电纺丝 纳米石墨粉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钙纤维的制备及阻燃性能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宗鲁 纪全 +2 位作者 谭利文 云维采 夏延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将纤维素纤维接枝马来酸酐后,与Ca CO3反应得的到含钙离子的纤维素-钙纤维,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对其燃烧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在2597 cm-1的羧基O-H伸缩振动和1214cm-1的CO-OH的伸缩振动... 将纤维素纤维接枝马来酸酐后,与Ca CO3反应得的到含钙离子的纤维素-钙纤维,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对其燃烧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在2597 cm-1的羧基O-H伸缩振动和1214cm-1的CO-OH的伸缩振动及纤维样品在在2500~2800 cm-1区间内吸收峰的变化证明了接枝方法的可行性和纤维素-钙纤维成功制备。极限氧指数测试结果发现含有钙离子的纤维素纤维的阻燃性明显提高。通过锥形量热测试表明,钙离子促使纤维素纤维生成更多的残炭,降低了纤维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量。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热解残渣分析表明,钙离子在纤维素纤维中的含量越高,残渣表面越致密,纤维阻燃性越好。最后提出钙离子对纤维素纤维的阻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钙离子 纤维素-钙纤维 马来酸酐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贼墨黑色素着色海藻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星 沙源 +1 位作者 王兵兵 夏延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26,共5页
为拓展天然颜料在海藻纤维原液着色领域的应用,以乌贼墨黑色素(ME)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SA)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乌贼墨海藻酸钠(ME-SA)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借助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 为拓展天然颜料在海藻纤维原液着色领域的应用,以乌贼墨黑色素(ME)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SA)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乌贼墨海藻酸钠(ME-SA)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借助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得纤维的形貌,并测试了纤维的紫外线屏蔽性能。结果表明:ME与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研磨和稀海藻酸钠的助研避免了ME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实现了ME的稳定分散;海藻纤维的形貌未受ME的影响,ME添加量为3%的着色海藻纤维对紫外光的平均屏蔽效果达75%以上,对高能量的短波紫外线的屏蔽效果可以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色素 乌贼墨黑色素 原液着色 海藻纤维 紫外线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耿存珍 唐美如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0-1353,共4页
聚天冬氨酸是一种可以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高分子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缓蚀阻垢性能。介绍了近年来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方法,着重阐述了聚天冬氨酸的改性技术以及不同复配物研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并对聚天冬氨酸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改性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蛋白磷酸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王宗花 孙娜 +4 位作者 刘洋 夏建飞 张菲菲 夏霖 夏延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63-970,共8页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蛋白质的正常磷酸化调节发生异常时,会导致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蛋白磷酸化分析对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药物筛选和治疗等...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蛋白质的正常磷酸化调节发生异常时,会导致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蛋白磷酸化分析对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药物筛选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动态的,并且磷酸化肽段或蛋白在生物样品中的含量较低,因此高灵敏的蛋白磷酸化分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依据在检测过程中,选择性识别或捕获磷酸化的肽段或蛋白的主要机理,综述了近几年纳米材料对磷酸化肽段的富集和信号放大作用在蛋白磷酸化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蛋白磷酸化 肽段富集 信号放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改性纤维素浆粕和阻燃纸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时冉 谭利文 +3 位作者 程玲玲 李喜梅 纪全 夏延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将降纤维素浆粕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碱化、醚化,得到不同Na+含量的阻燃改性纤维素浆粕。利用红外光谱、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改性纤维素浆粕的燃烧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纤维素浆粕的最大氧指数达到3... 将降纤维素浆粕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碱化、醚化,得到不同Na+含量的阻燃改性纤维素浆粕。利用红外光谱、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改性纤维素浆粕的燃烧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纤维素浆粕的最大氧指数达到34.0,远远高于纤维素的氧指数19.0,并且改性纤维素浆粕的总热释放量最小值为6.74 MJ/m2,远远低于纤维素的总热释放量20.44 MJ/m2。同时通过造纸工艺制备了海藻酸钙纤维-改性纤维素浆粕复合阻燃纸张,并利用极限氧指数、锥形量热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纸的燃烧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纤维素浆粕 钠离子 阻燃 复合纸张 海藻酸钙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溶性天然色素原液着色海藻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沙源 夏延致 +3 位作者 王兵兵 田星 纪全 翟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共7页
为解决天然染料原液着色海藻纤维纺丝时着色剂易溶出的问题,以叶绿素铜(Chl-Cu)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原液着色的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利用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 为解决天然染料原液着色海藻纤维纺丝时着色剂易溶出的问题,以叶绿素铜(Chl-Cu)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原液着色的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利用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纤维的形貌进行观察,测试着色剂的耐水迁移性和纤维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Chl-Cu的添加量低于6%时,纺丝液最稳定,Chl-Cu以直径小于20 nm的颗粒形式均匀分布;研磨时海藻酸钠分子与Chl-Cu形成的铜交联结构避免了Chl-Cu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实现了Chl-Cu的快速研磨与稳定分散;纤维中Chl-Cu具有良好的耐水迁移的能力,海藻纤维的形貌未受Chl-Cu的影响,纤维阻燃性能优异,极限氧指数值高于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色素 叶绿素铜 原液着色 海藻纤维 纺丝液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海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珂 隋淑英 +3 位作者 朱平 董朝红 刘杰 张晓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76-4181,共6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利用海藻酸钠(SA)和魔芋葡甘露聚糖(KGM)共混溶液,制备了一种多糖类复合海绵材料,测定了不同配比中复合海绵材料的孔隙率、吸湿保湿性及力学性能,讨论了甘油的添加量对复合海绵材料柔软性及透气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 采用冷冻干燥法,利用海藻酸钠(SA)和魔芋葡甘露聚糖(KGM)共混溶液,制备了一种多糖类复合海绵材料,测定了不同配比中复合海绵材料的孔隙率、吸湿保湿性及力学性能,讨论了甘油的添加量对复合海绵材料柔软性及透气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海绵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海绵材料孔径为100~200μm,气孔为圆形或扁长形,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和均匀性;SA和KGM通过物理共混的方式共存,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SA和KGM的最佳质量分数比为2.0∶0.9,甘油的最佳添加量为4%,此时制备的复合海绵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保湿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同时保持了天然多糖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魔芋葡甘露聚糖 海绵 制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系阻燃剂的全球污染现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耿存珍 段玉双 +3 位作者 王艺璇 胡飞 杨永亮 夏延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作为目前普遍使用的阻燃剂主要种类之一,有机磷系阻燃剂被大量应用于各领域,从而导致了其在环境中的持续释放和分布,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全球范围内有机磷系阻燃剂在水体、大气、土壤、沉积物以及生物... 作为目前普遍使用的阻燃剂主要种类之一,有机磷系阻燃剂被大量应用于各领域,从而导致了其在环境中的持续释放和分布,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全球范围内有机磷系阻燃剂在水体、大气、土壤、沉积物以及生物体内等环境介质中的残留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生态危害和生态风险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目前该领域仍有待探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系阻燃剂 全球范围 污染现状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用阻垢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娜 曹磊 耿存珍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4-57,59,共5页
对常用阻垢剂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绿色环保型阻垢剂,包括天然阻垢剂、聚天冬氨酸、聚环氧琥珀酸、聚谷氨酸型阻垢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指出高效、多功能、无磷、可生物降解的绿色阻垢剂是今后水处理剂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关键词 阻垢剂 天然聚合物阻垢剂 生物降解 低磷无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织物的氧化石墨烯功能整理及其防熔滴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士凤 曲丽君 +1 位作者 田明伟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为制备高附加值的涤纶织物,采用氧化石墨烯(GO)和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功能整理剂,通过传统的轧-烘-焙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涤纶织物的结构变化和防熔滴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热失重分析分别探讨了涤纶织物表观形貌... 为制备高附加值的涤纶织物,采用氧化石墨烯(GO)和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功能整理剂,通过传统的轧-烘-焙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涤纶织物的结构变化和防熔滴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热失重分析分别探讨了涤纶织物表观形貌和热性能。采用垂直燃烧法测试涤纶织物的防熔滴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燃烧后残留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经氧化石墨烯整理后的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熔滴性能,燃烧过程中可很好成碳,没有熔滴滴落。氧化石墨烯在织物表面形成了均匀的膜状物,燃烧后织物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组织结构,在燃烧过程中织物并未发生熔融变形,直接分解形成了炭层。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热性能变化幅度较小。偶联剂和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并未提高燃烧残留物中C元素和C—C键含量,氧化石墨烯的加入主要是起到了促进成碳的物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氧化石墨烯 涤纶织物 熔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石墨烯针织物电热及传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敏芝 田明伟 曲丽君 《针织工业》 2016年第6期30-33,共4页
为研究纳米石墨烯和Mn O_2整理针织物的电热和感应性能,通过浸润涂覆、化学沉积和炭化方法对针织物进行处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氧化石墨烯微观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炭化针织物的表观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试样... 为研究纳米石墨烯和Mn O_2整理针织物的电热和感应性能,通过浸润涂覆、化学沉积和炭化方法对针织物进行处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氧化石墨烯微观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炭化针织物的表观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试样的电热及感应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炭化处理后的Mn O_2、氧化石墨烯针织物展现出良好的电热和应力感应性能,整理后的织物可以应用于加热保温服装和可穿戴感应设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MN O2 针织物 传感器 电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原位聚合法制备多功能涤纶针织物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晓宁 田明伟 +1 位作者 曲丽君 孙凯凯 《针织工业》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以壳聚糖为整理剂,通过浸轧法对涤纶针织物进行整理,并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酸,采用超声辅助聚苯胺原位聚合的方法对壳聚糖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整理。测试并分析了整理后涤纶针织物的表面形态、导电性能以及耐洗性。结果表明,壳... 以壳聚糖为整理剂,通过浸轧法对涤纶针织物进行整理,并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酸,采用超声辅助聚苯胺原位聚合的方法对壳聚糖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整理。测试并分析了整理后涤纶针织物的表面形态、导电性能以及耐洗性。结果表明,壳聚糖与聚苯胺复合整理后涤纶针织物导电性能显著提高,疏水效果优良,且经多次洗涤后,导电性能和疏水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原位聚合法 多功能涤纶针织物 壳聚糖 聚苯胺 导电性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18
作者 马晓梅 王文超 +2 位作者 郭垒 纪全 夏延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1-175,180,共6页
以海洋生物多糖海藻酸钠为基质,氧化石墨烯(GO)为改性添加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钙(EGTA-Ca)为交联剂,制备了网络结构均匀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复合膜。分别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拉力机考察了复合膜的结... 以海洋生物多糖海藻酸钠为基质,氧化石墨烯(GO)为改性添加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钙(EGTA-Ca)为交联剂,制备了网络结构均匀的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复合膜。分别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拉力机考察了复合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和溶胀性能。结果表明,GO均匀分散在海藻酸盐基体中,GO的加入对于海藻酸钙膜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当GO添加量为海藻钠原料质量的1%时,复合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比未添加氧化石墨烯膜分别增加了~82%和~265%,适量乙二醇的加入对于复合膜具有很好的增塑作用。GO的加入对复合膜的溶胀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海藻酸钙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溶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nO_2负载棉织物的甲醛去除效率
19
作者 杜敏芝 田明伟 曲丽君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1,共5页
采用原位沉积法将二氧化锰接枝于棉织物上,制备负载MnO_2棉织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二氧化锰的微观形态和结构组成进行表征和分析。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的质量浓度,并研究了二氧化锰接枝量、甲醛... 采用原位沉积法将二氧化锰接枝于棉织物上,制备负载MnO_2棉织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二氧化锰的微观形态和结构组成进行表征和分析。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的质量浓度,并研究了二氧化锰接枝量、甲醛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洗涤对甲醛分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纳米MnO_2棉织物对甲醛具有优异的氧化分解性能。室温条件下,负载7次的改性棉织物(含18.6 mg MnO_2)17 h后即可将25 m L质量浓度为5 mg/L甲醛溶液中的甲醛全部分解;负载5次的改性棉织物(含12.8 mg MnO_2),甲醛去除率为96.5%。经10次水洗后,MnO_2脱落流失量较小(<2%),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整理 甲醛 二氧化锰 氧化分解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镁对木材的阻燃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云维采 纪全 +2 位作者 谭利文 宗鲁 夏延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7-1060,共4页
将纳米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利用物理机械混合的方法加入到木粉中,经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仪(CONE)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镁能显著提高木制品的氧指数,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量、烟产生速率、总生烟量和CO产率明显降低,具有... 将纳米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利用物理机械混合的方法加入到木粉中,经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仪(CONE)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镁能显著提高木制品的氧指数,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量、烟产生速率、总生烟量和CO产率明显降低,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经计算纳米氧化镁的加入能够提高样品的残炭率,残炭率提高10%左右。其阻燃机理一方面是由于纳米氧化镁可以作为物理屏障层,起到耐高温绝热和隔绝氧气的作用;另一方面,纳米氧化镁会参与木材的燃烧,改变木材的裂解途径,残留有更多的不可燃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镁 阻燃剂 极限氧指数 锥形量热仪 残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