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RISPR/Cas9技术敲除hbae1.1基因对斑马鱼血红蛋白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孟琳
陈良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6,共5页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hbae1.1基因,获得缺失hbae1.1基因的纯合突变体,并研究缺失hbae1.1基因对斑马鱼血红蛋白生成的影响。根据斑马鱼hbae1.1基因设计敲除靶点,并制备相应gRNA,将gRNA与Cas9蛋白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显微注射注入斑...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hbae1.1基因,获得缺失hbae1.1基因的纯合突变体,并研究缺失hbae1.1基因对斑马鱼血红蛋白生成的影响。根据斑马鱼hbae1.1基因设计敲除靶点,并制备相应gRNA,将gRNA与Cas9蛋白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显微注射注入斑马鱼受精卵一细胞期的动物极。通过T7E1核酸内切酶酶切、测序和序列比对后检测到成功敲除了hbae1.1基因,并通过与WT交配和内交,成功获得F 2代纯合突变体。将hbae1.1基因缺失的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WT所产受精卵一起进行固蓝(o-Diansidin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WT相比,突变体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研究表明,hbae1.1基因的缺失会对斑马鱼血红蛋白的生成造成一定影响。同时hbae1.1基因的研究为了解鱼类血红蛋白的发生发育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血红蛋白
hbae1.1基因
CRISPR/Cas9
固蓝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温驯化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mtDNA拷贝数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冉皓宇
陈良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0,共5页
旨在探索低温驯化对斑马鱼胚胎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胚胎低温发育能力的影响。27℃发育至性成熟的斑马鱼,在22℃驯化6个月,构建低温驯化模型。驯化组与未驯化组分别交配产卵后,收集0hpf胚胎,在22℃和20℃下发育并观察胚胎的低温发...
旨在探索低温驯化对斑马鱼胚胎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胚胎低温发育能力的影响。27℃发育至性成熟的斑马鱼,在22℃驯化6个月,构建低温驯化模型。驯化组与未驯化组分别交配产卵后,收集0hpf胚胎,在22℃和20℃下发育并观察胚胎的低温发育能力。提取0hpf以及8hpf、12hpf、24hpf4个时期的胚胎DNA,通过绝对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胚胎中mtDNA拷贝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低温驯化后斑马鱼0hpf胚胎mtDNA拷贝数显著低于未驯化组胚胎mtDNA拷贝数,且mtDNA拷贝数在胚胎发育后期的3个不同时期仍低于未驯化组胚胎,但差异逐渐缩小。同时,相比于未驯化胚胎,低温驯化后的斑马鱼胚胎在22℃低温具有更高的成活率,且可以在20℃低温胁迫下成活。研究表明,低温驯化致使斑马鱼胚胎mtDNA拷贝数降低,同时提高了斑马鱼胚胎的低温发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驯化
斑马鱼
MTDNA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斑马鱼kctd1纯合突变体的构建
3
作者
刘姣
黄姣
+2 位作者
胡金萌
李伟明
任建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0,56,共5页
KCTD1 (potassium channel tetra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 1)属于钾离子通道四聚化结构域蛋白基因家族的成员,该家族成员的N端具有保守的BTB(Bric-a-brack, Tram-track, Broad complex)结构域和一个钾离子四聚体通道结构域(K-ketr...
KCTD1 (potassium channel tetra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 1)属于钾离子通道四聚化结构域蛋白基因家族的成员,该家族成员的N端具有保守的BTB(Bric-a-brack, Tram-track, Broad complex)结构域和一个钾离子四聚体通道结构域(K-ketra),但C端是多变的。人类 KCTD 基因家族成员的突变和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研究选取人类皮肤-耳朵-乳头综合征(Scalp-Ear-Nipple Syndrome,SEN)致病基因 KCTD1 在斑马鱼( Danio rerio )中的直系同源基因 kctd1 ,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敲除,通过F 1 剪尾检测和F 1 内交,成功获得 kctd1 F 2 纯合突变体。获得的突变体类型为+7 bp和-8 bp。研究结果对于人类 KCTD1 基因功能以及KCTD1致病机理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KCTD1
突变体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RISPR/Cas9技术敲除hbae1.1基因对斑马鱼血红蛋白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孟琳
陈良标
机构
海洋生物
科学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上海
海洋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部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海洋大学
)
水产
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
上海
海洋大学
)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6,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900600)
上海市科委“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项目(19590750500)
上海市教委研创新计划项目(2017-01-07-00-10-E00060)。
文摘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hbae1.1基因,获得缺失hbae1.1基因的纯合突变体,并研究缺失hbae1.1基因对斑马鱼血红蛋白生成的影响。根据斑马鱼hbae1.1基因设计敲除靶点,并制备相应gRNA,将gRNA与Cas9蛋白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显微注射注入斑马鱼受精卵一细胞期的动物极。通过T7E1核酸内切酶酶切、测序和序列比对后检测到成功敲除了hbae1.1基因,并通过与WT交配和内交,成功获得F 2代纯合突变体。将hbae1.1基因缺失的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WT所产受精卵一起进行固蓝(o-Diansidin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WT相比,突变体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研究表明,hbae1.1基因的缺失会对斑马鱼血红蛋白的生成造成一定影响。同时hbae1.1基因的研究为了解鱼类血红蛋白的发生发育提供一定基础。
关键词
斑马鱼
血红蛋白
hbae1.1基因
CRISPR/Cas9
固蓝染色
Keywords
zebrafish
hemoglobin
hbae1.1 gene
CRISPR/Cas9
o-dianisidine
分类号
Q7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温驯化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mtDNA拷贝数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冉皓宇
陈良标
机构
海洋生物
科学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上海
海洋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部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海洋大学
)
水产
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
上海
海洋大学
)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2611)
上海市教委水产高峰学科项目
文摘
旨在探索低温驯化对斑马鱼胚胎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胚胎低温发育能力的影响。27℃发育至性成熟的斑马鱼,在22℃驯化6个月,构建低温驯化模型。驯化组与未驯化组分别交配产卵后,收集0hpf胚胎,在22℃和20℃下发育并观察胚胎的低温发育能力。提取0hpf以及8hpf、12hpf、24hpf4个时期的胚胎DNA,通过绝对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胚胎中mtDNA拷贝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低温驯化后斑马鱼0hpf胚胎mtDNA拷贝数显著低于未驯化组胚胎mtDNA拷贝数,且mtDNA拷贝数在胚胎发育后期的3个不同时期仍低于未驯化组胚胎,但差异逐渐缩小。同时,相比于未驯化胚胎,低温驯化后的斑马鱼胚胎在22℃低温具有更高的成活率,且可以在20℃低温胁迫下成活。研究表明,低温驯化致使斑马鱼胚胎mtDNA拷贝数降低,同时提高了斑马鱼胚胎的低温发育能力。
关键词
低温驯化
斑马鱼
MTDNA
胚胎发育
Keywords
cold acclimation
zebrafish
mtDNA
embryogenesis
分类号
Q953 [生物学—动物学]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斑马鱼kctd1纯合突变体的构建
3
作者
刘姣
黄姣
胡金萌
李伟明
任建峰
机构
海洋生物
科学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上海
海洋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部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海洋大学
)
水产
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
上海
海洋大学
)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0,56,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5410723300)
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A2-0203-00-100318)
文摘
KCTD1 (potassium channel tetra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 1)属于钾离子通道四聚化结构域蛋白基因家族的成员,该家族成员的N端具有保守的BTB(Bric-a-brack, Tram-track, Broad complex)结构域和一个钾离子四聚体通道结构域(K-ketra),但C端是多变的。人类 KCTD 基因家族成员的突变和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研究选取人类皮肤-耳朵-乳头综合征(Scalp-Ear-Nipple Syndrome,SEN)致病基因 KCTD1 在斑马鱼( Danio rerio )中的直系同源基因 kctd1 ,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敲除,通过F 1 剪尾检测和F 1 内交,成功获得 kctd1 F 2 纯合突变体。获得的突变体类型为+7 bp和-8 bp。研究结果对于人类 KCTD1 基因功能以及KCTD1致病机理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斑马鱼
KCTD1
突变体
CRISPR/Cas9
Keywords
zebrafish
KCTD1
mutants
CRISPR/Cas9
分类号
Q7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RISPR/Cas9技术敲除hbae1.1基因对斑马鱼血红蛋白生成的影响
孟琳
陈良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低温驯化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mtDNA拷贝数的影响
冉皓宇
陈良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斑马鱼kctd1纯合突变体的构建
刘姣
黄姣
胡金萌
李伟明
任建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