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洋生物入侵网建设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衣丹 石红旗 +1 位作者 缪锦来 姜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32-134,共3页
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中国海洋生物入侵网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生物技术的知识共享,为海洋生物入侵的信息需求、信息供给和信息服务三方角色随时转换提供可能性。
关键词 外来海洋物种 入侵 网站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海洋生物种类及其生态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学政 王能飞 +1 位作者 陈靠山 赵爱云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10-116,共7页
外来海洋生物是基于某一物种所具有的经济或社会意义而从外地有目的地引进,或者由于无意识的活动如航运业中的船体附着以及压舱水的排放等而带入的。外来海洋生物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影响,如与土著生物争夺生活空... 外来海洋生物是基于某一物种所具有的经济或社会意义而从外地有目的地引进,或者由于无意识的活动如航运业中的船体附着以及压舱水的排放等而带入的。外来海洋生物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影响,如与土著生物争夺生活空间,破坏生态环境;与土著生物杂交,造成遗传污染;带入病原生物;导致海域生态灾害加剧等。综述了我国外来海洋生物的种类以及可能存在的生态影响,以期初步了解我国外来海洋生物的现状,为我国有关外来海洋生物的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海洋生物 生物入侵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石红旗 姜伟 衣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27-131,共5页
综述了外来海洋生物影响,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评估方法和预警分析方法。提出了在对外来海洋生物入侵过程和机制分析基础上,结合多层次模糊综合判别来确立入侵风险分析框架和风险评估模式及入侵风险预警分析的原则。入侵风险预测模式... 综述了外来海洋生物影响,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评估方法和预警分析方法。提出了在对外来海洋生物入侵过程和机制分析基础上,结合多层次模糊综合判别来确立入侵风险分析框架和风险评估模式及入侵风险预警分析的原则。入侵风险预测模式的建立为信息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海洋物种 生物入侵 风险评估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芳明 缪锦来 +2 位作者 臧家业 董春霞 王以斌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90,共10页
以柴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极海水海冰微生物资源库中筛选到一株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并对影响其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pH、温度、盐度、营养盐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希瓦氏菌NJ49可作为低温海域石油烃... 以柴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极海水海冰微生物资源库中筛选到一株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并对影响其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pH、温度、盐度、营养盐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希瓦氏菌NJ49可作为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生物修复的菌源,其生长和降解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7.5,温度15℃,盐度6%,摇瓶装量80ml,最佳氮源硝酸铵,最佳磷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的混合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促进希瓦氏菌NJ49的生长和生物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海洋 低温降解菌 柴油 生物降解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活性物质与南极冰藻低温适应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阚光锋 缪锦来 +3 位作者 徐仲 史翠娟 宣世伟 李光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1-14,共4页
冰活性物质是由南极冰藻产生的具有抑制冰晶生长的一类胞外糖蛋白。对5种南极冰藻分泌的冰活性物质的测定表明,冰活性物质活性存在种间特异性,大小依次为绿藻L4〉盒形藻〉菱形藻〉圆筛藻〉绿藻B7。以高活性的绿藻L4为研究对象,抑制... 冰活性物质是由南极冰藻产生的具有抑制冰晶生长的一类胞外糖蛋白。对5种南极冰藻分泌的冰活性物质的测定表明,冰活性物质活性存在种间特异性,大小依次为绿藻L4〉盒形藻〉菱形藻〉圆筛藻〉绿藻B7。以高活性的绿藻L4为研究对象,抑制冰晶活性测定表明,含有冰活性物质的溶液所形成的冰晶颗粒较小,颗粒之间缝隙较大,能够减轻结冰给生物体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藻 冰活性物质 低温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引进海洋经济物种对本土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何培青 刘晨临 +1 位作者 胡晓颖 陈靠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05-109,共5页
由遗传污染引起的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破坏的核心。综述了扇贝、鲍类和鱼类等我国引进的主要海洋经济物种对本土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从调查论证、监督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论述防治策略。
关键词 海洋经济物种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入侵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姜伟 石红旗 衣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17-120,共4页
在当前生态安全这一前沿问题研究中,外来生物入侵是影响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虽然历史上有不少外来生物曾经为人类造福,然而外来生物入侵同时也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介绍了生物入侵含义、入侵途径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海岸带生物入侵鉴别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晨临 何培青 +1 位作者 胡晓颖 黄晓航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01-104,共4页
外来生物的引进或入侵会给本土种造成遗传污染。综述分子遗传标记技术SSR和AFLP应用于海洋和河口环境中,有效地监测无脊椎动物由于外来入侵或引种所造成的遗传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建立一套快速、准确、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 外来生物的引进或入侵会给本土种造成遗传污染。综述分子遗传标记技术SSR和AFLP应用于海洋和河口环境中,有效地监测无脊椎动物由于外来入侵或引种所造成的遗传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建立一套快速、准确、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于追踪入侵种的来源,预测入侵可能带来的后果,保护我国的海岸带环境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入侵种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海岸带生物入侵 遗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藻生化组成及其与低温适应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缪锦来 石红旗 +2 位作者 姜英辉 张波涛 侯旭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50,共8页
对 4种南极冰藻 (2种单细胞绿藻—— Pyramimonas sp.和绿藻 L 4 ,以及 2种硅藻——硅藻 H1和 H2 )的蛋白质、脂肪、糖、无机元素含量和组成 ,灰分含量 ,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等的基本生化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4种冰藻的蛋白质... 对 4种南极冰藻 (2种单细胞绿藻—— Pyramimonas sp.和绿藻 L 4 ,以及 2种硅藻——硅藻 H1和 H2 )的蛋白质、脂肪、糖、无机元素含量和组成 ,灰分含量 ,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等的基本生化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4种冰藻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常温藻 ,蛋白质含量以绿藻 L4的含量最高 ,为 4 5 .18% ;Pyramimonas sp.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 2 7.70 %。4种冰藻的脂肪含量均高于常温藻 ,为 14 .0 2 %~ 19.89% ;总糖含量为 4 .7%~ 16 .3% ,与常温藻含量接近。Mg的含量在冰藻和常温藻的无机元素中都为最高 ,为 136 0 0~ 12 4 0 0 0 mg/ kg,但 4种冰藻的含量均低于 2种常温藻 ;4种冰藻的灰分含量均低于常温藻 ,表明冰藻含有更高的有机成分。冰藻的氨基酸含量与常温藻的含量没有明显不同 ,但绿藻 L 4含有较高含量的羟脯氨酸 ,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2 .4 8%。 4种冰藻的脂肪酸组成 ,主要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冰藻的基本生化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藻 绿藻 硅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元素 水产养殖 饵料 氨基酸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免疫药物对中国对虾血淋巴氧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宜艳 孙虎山 李光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9-83,共5页
中国对虾口服复合免疫药物"虾康素"后,于第1,3,5,7天分别测定了中国对虾血清中髓性过氧化物酶(MPO)、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表明,血清中MPO,SOD和CAT活力在第1,3,5,7天时均为实验组... 中国对虾口服复合免疫药物"虾康素"后,于第1,3,5,7天分别测定了中国对虾血清中髓性过氧化物酶(MPO)、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表明,血清中MPO,SOD和CAT活力在第1,3,5,7天时均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极显著。血清中PO活力仅在第1天时,血细胞中PO活力则仅在第1和7天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免疫药物 中国对虾 血淋巴 氧化酶 抗氧化酶 酶活力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蓬子种子营养成分分析及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爱军 刘发义 +2 位作者 沈继红 石红旗 吴丽萍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2,共4页
分析了盐生植物——海蓬子种子的营养成分,并利用其种子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研究结果表明:海蓬子种子蛋白质含量为42.59%,高于大豆和其它蛋白质植物;氨基酸组分较齐全,优于鸡蛋蛋白。种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89.77%,其中亚油酸为73.6... 分析了盐生植物——海蓬子种子的营养成分,并利用其种子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研究结果表明:海蓬子种子蛋白质含量为42.59%,高于大豆和其它蛋白质植物;氨基酸组分较齐全,优于鸡蛋蛋白。种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89.77%,其中亚油酸为73.63%,组成类似红花油,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用种子油制备共轭亚油酸,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达到86.07%,共轭亚油酸含量将近70%,海蓬子种子油可制成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蓬子 氨基酸 共轭亚油酸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深海热液区可培养细菌的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艳 黄晓航 +3 位作者 何培青 彭亚林 林学政 安利国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采用MMJ HS寡营养培养基从印度洋深海热液区沉积物和热液硫化物中分离获得16株细菌,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分析,对它们进行了鉴定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2株细菌属于γ-变型菌(γ-Gammaproteobacteria),其中6株属于盐... 采用MMJ HS寡营养培养基从印度洋深海热液区沉积物和热液硫化物中分离获得16株细菌,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分析,对它们进行了鉴定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2株细菌属于γ-变型菌(γ-Gammaproteobacteria),其中6株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4株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2株属于食碱菌属(Alcanivorax);其余4株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其中1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分离获得的16株细菌中,4株为革兰氏阳性细菌,12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H2S反应、吲哚测定反应、M.R和V-P均呈阴性。本研究为深入认识和开发利用深海热液区微生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热液区 可培养 16S RDNA基因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深海热液区一株盐单胞菌Halomonas sp. YD-7的分离鉴定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亚林 何培青 +4 位作者 黄晓航 丛柏林 林学政 刘晨临 唐学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7-375,共9页
从印度洋深海热液区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耐盐菌,菌株形态呈杆状,长1.5-2.0μ,宽0.5-0.7μm,属革兰氏阴性菌,生长适温为4-55℃,最适为35℃;pH测试范围为4.0-10.5,最适为7.0;测试NaCl浓度为0-5.13mol/L,最适为0.86mol/L,该菌... 从印度洋深海热液区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耐盐菌,菌株形态呈杆状,长1.5-2.0μ,宽0.5-0.7μm,属革兰氏阴性菌,生长适温为4-55℃,最适为35℃;pH测试范围为4.0-10.5,最适为7.0;测试NaCl浓度为0-5.13mol/L,最适为0.86mol/L,该菌属于兼性厌氧菌。经16S rDNA鉴定该菌属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命名为Halomonas sp.YD-7。该菌与菌株Halomonas sp.ANT9086在进化位置上最为接近,同源性达98.1%,有可能是新种。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温度、盐度和氧气的适应范围广。该菌株还具有很强的耐受和去除Mn^2+的能力及一定的耐受和去除Cr^6+的能力。表明该菌在污水处理与生物修复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单胞菌 鉴定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低温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与低温降解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芳明 缪锦来 +2 位作者 董春霞 王以斌 臧家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2-697,共6页
以南极海洋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2216E和MMC液体培养基结合的方法,从菌种库里筛选南极低温降解菌,进行石油烃降解率测定、表型特征确定和16SrRNA分子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的低温降解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 以南极海洋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2216E和MMC液体培养基结合的方法,从菌种库里筛选南极低温降解菌,进行石油烃降解率测定、表型特征确定和16SrRNA分子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南极低温降解菌NJ49的低温降解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株南极海洋细菌NJ41、NJ49和NJ289可以在以柴油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被视为南极低温降解菌;16SrR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南极低温降解菌NJ41、NJ49和NJ289分别属于Planococcus、Shewanella和Pseudoalteromonas属;NJ49通过改变脂肪酸组分的膜修饰方式适应低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海洋 降解菌 柴油 16S RRNA 低温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细菌低温脂肪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胜浩 林学政 +1 位作者 刘晨临 黄晓航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30-35,共6页
极端微生物是亟待开发的微生物资源宝库。通过PCR扩增南极嗜冷菌低温脂肪酶基因序列,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4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实现低温脂肪酶在常温菌的高效表达,将对低温酶的催化机制研究和工业化应用起到... 极端微生物是亟待开发的微生物资源宝库。通过PCR扩增南极嗜冷菌低温脂肪酶基因序列,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4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实现低温脂肪酶在常温菌的高效表达,将对低温酶的催化机制研究和工业化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低温脂肪酶 pET表达载体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冷酶分子适冷机制的研究热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全富 缪锦来 +3 位作者 丁燏 侯艳华 阚光锋 李光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65-68,共4页
适冷酶是由低温微生物产生的,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较高的酶活性。综述了适冷酶分子适冷机制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适冷酶分子适冷机制的研究方法、重组适冷酶、适冷酶的低温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分子结构。
关键词 嗜冷菌 适冷酶 分子 适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藻极端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守强 缪锦来 +2 位作者 郑洲 王波 李光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95-100,共6页
南极冰藻对南极海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直接贡献率超过20%,是地球上能够在海冰中旺盛生长的罕见的生物群落。单细胞的南极冰藻,在低温、低光照和高盐度的海冰盐囊中能够生存是其在生理、代谢和遗传上进行了复杂的适应性改变,通过... 南极冰藻对南极海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直接贡献率超过20%,是地球上能够在海冰中旺盛生长的罕见的生物群落。单细胞的南极冰藻,在低温、低光照和高盐度的海冰盐囊中能够生存是其在生理、代谢和遗传上进行了复杂的适应性改变,通过产生特殊的冰活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色素蛋白复合物等来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同时,尽管南极臭氧层被破坏甚至出现巨大空洞,紫外线辐射显著增强,但对南极冰藻的影响并不明显。南极冰藻中的抗辐射活性物质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抗辐射物质往往结构新颖且活性强,能消除或减轻紫外线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南极冰藻 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植物中亚滨藜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衣丹 刘发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8,共6页
采用酸化和加热相结合的方法,从中亚滨藜叶中提取叶蛋白。分别研究了溶剂用量和加入无机盐、溶剂酸碱度、温度、提取时间等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pH、絮凝温度、絮凝时间对从提取物中沉淀蛋白质的影响。确定了中亚滨藜叶蛋白的... 采用酸化和加热相结合的方法,从中亚滨藜叶中提取叶蛋白。分别研究了溶剂用量和加入无机盐、溶剂酸碱度、温度、提取时间等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pH、絮凝温度、絮凝时间对从提取物中沉淀蛋白质的影响。确定了中亚滨藜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盐生植物中亚滨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滨藜 叶蛋白 蛋白质含量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片藻利用无机碳和氮源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学政 石梅 +1 位作者 沈继红 李光友 《黄渤海海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9,共5页
研究了四片藻 (Tetraselmissp.)利用无机碳、氮源生长的情况 ,结果表明 ,四片藻以利用乙酸盐和脲生长最好 ,其最佳浓度分别为 1 .2g·L- 1 和 0 .6g·L- 1 。以总脂和脂肪酸组成为例 ,比较了基本培养基、有机碳、氮源培养基和... 研究了四片藻 (Tetraselmissp.)利用无机碳、氮源生长的情况 ,结果表明 ,四片藻以利用乙酸盐和脲生长最好 ,其最佳浓度分别为 1 .2g·L- 1 和 0 .6g·L- 1 。以总脂和脂肪酸组成为例 ,比较了基本培养基、有机碳、氮源培养基和无机碳、氮源培养基对四片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光培养条件下 ,上述各培养基对四片藻生长的影响差别很大 ,培养 7d ,有机和无机碳、氮源培养基中的细胞浓度分别为基本培养基中细胞浓度的 3.2倍和 2 .4倍 ;总脂含量以添加有机或无机碳、氮源培养基的较高 ,分别占细胞干重的 9.7%和 1 0 .3 % ;上述各培养基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影响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碳 四片藻 乙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藻类囊体膜光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斌 郑洲 +1 位作者 缪锦来 李光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90-94,共5页
南极冰藻是南大洋碳流和能量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低温、低光照和高盐度对类囊体膜光系统的伤害必将影响冰藻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从而影响冰藻的正常生长繁殖。事实上,冰藻为了能够在... 南极冰藻是南大洋碳流和能量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低温、低光照和高盐度对类囊体膜光系统的伤害必将影响冰藻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从而影响冰藻的正常生长繁殖。事实上,冰藻为了能够在这寒冷骤变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类囊体膜光系统在生理、代谢和遗传上进行了复杂的适应性改变,冰藻在低光照条件下保持很高的光合效率。因此研究南极冰藻类囊体膜光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综述了南极冰藻类囊体膜光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南极冰藻光系统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藻 类囊体膜 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