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对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巩风英 张春辉 刘建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21-2628,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将600只健康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普通九洲鸡饲料和含有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的九洲鸡饲料,对比分析其鸡蛋蛋品质及其功能性营养物质(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及类...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将600只健康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普通九洲鸡饲料和含有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的九洲鸡饲料,对比分析其鸡蛋蛋品质及其功能性营养物质(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及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试验期56d。结果显示,试验组海兰褐壳蛋鸡所产鸡蛋(海洋生命蛋)的蛋黄颜色为橙红到鲜红色,蛋黄重/蛋清重为0.424,而普通鸡蛋的蛋黄为黄色和橘黄色,蛋黄重/蛋清重为0.365。海洋生命蛋的总氨基酸含量为13.22g/100g,其中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普通鸡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海洋生命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高达30.53%,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0.75mg/枚,而普通鸡蛋仅为0.52mg/枚;同时,在海洋生命蛋中检测出虾青素,其叶黄素/玉米黄素为1.12,且其有机硒含量为290~490μg/kg。上述结果表明,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的饲料可较全面地提高鸡蛋的蛋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 氨基酸 脂肪酸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吕鑫 孙延瑜 +2 位作者 闵军 胡晓珂 马莲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土壤中分布广泛且存留时间长。利用理化手段去除PAHs不仅价格昂贵,还会对土壤、沉积物以及地下水层等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降解有害污染物,被...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土壤中分布广泛且存留时间长。利用理化手段去除PAHs不仅价格昂贵,还会对土壤、沉积物以及地下水层等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降解有害污染物,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修复技术。目前已分离鉴定出多种微生物具有降解PAHs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应用微生物修复土壤及环境中的PAHs污染,需要更加深入了解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生理生化以及分子遗传机制。综述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降解途径对不同分子量多环芳烃的生物代谢转化机理,为提高土壤中降解菌的生物修复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微生物降解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大连裙带菜虫害生物调查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3
作者 李晓东 曾宥维 +3 位作者 冷晓飞 张明付 李新正 逄少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2019年10月下旬,辽宁省大连市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遭受大面积虫害,受灾面积不少于15.36hm2。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和形态学鉴定,确定了虫害为丹氏麦杆虫(Caprella danilevskii Czerniavski,1868)为代表的麦杆虫属(Caprella spp.)... 2019年10月下旬,辽宁省大连市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遭受大面积虫害,受灾面积不少于15.36hm2。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和形态学鉴定,确定了虫害为丹氏麦杆虫(Caprella danilevskii Czerniavski,1868)为代表的麦杆虫属(Caprella spp.)动物暴发生长导致。麦杆虫常见污损于养殖海藻和海水养殖设备上,近年来对我国福建地区的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养殖业、山东地区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我国渤海养殖海区此前未见遭受麦杆虫虫害的严重影响的报道。本研究讨论了气候变暖和漂浮铜藻(Sargassum horneri)在此次虫害暴发中起到的作用,并首次描述了我国同一海区采集到的不同麦杆虫属物种的形态学特征。生产上建议将碳酸氢铵(NH4HCO3,俗称"碳铵")制作为传统"挂袋肥"的方式悬挂在养殖筏架上,能够驱散、杀死麦杆虫并提供藻类生长所需的氮元素。采用贝叶斯法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构建了麦杆虫属物种的系统发育树。序列分析显示,该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479bp,AT含量为63%,转换/颠换偏倚率R值为1.130,序列未发生缺失或插入现象;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231(0.210~0.279),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14(0~0.030)。本研究表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具有适宜的变异信息,种内保守、种间存在差异,适用于麦杆虫属的物种识别,并为开发麦杆虫属DNA条形码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麦杆虫 污损生物 害虫 线粒体CO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子测序技术在牡蛎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多样性研究中的评估
4
作者 赵璐 董蕾 +2 位作者 喻勇新 靳淼 王永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99-305,共7页
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的研究对病毒的流行传播和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扩增子测序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领域。为评估... 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的研究对病毒的流行传播和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扩增子测序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领域。为评估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牡蛎中诺如病毒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采用经典的巢式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方法对人为污染诺如病毒的牡蛎样品进行检测并将产物进行扩增子测序,对病毒基因型覆盖度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覆盖度方面,扩增子测序技术能够检测出人为添加到牡蛎中的6种GⅡ型诺如病毒,覆盖率达到100%;在灵敏度方面,对人为污染有不同数量诺如病毒的牡蛎进行检测及测序分析,证实扩增子测序的灵敏性较高,低于50个病毒粒子也能检测出。综上,扩增子测序技术提高了牡蛎中诺如病毒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基因型的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贝类 扩增子测序 引物评估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T技术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大菱鲆幼鱼心脏的差异蛋白筛选分析
5
作者 赵一诺 徐荣静 +6 位作者 黄智慧 蒋宇航 曹郡文 王新安 刘诗颖 闫鹏飞 马爱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1,共12页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存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心脏对于维持脊椎动物机体稳态有关键作用。因此,为探究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高温性状相关的关键蛋白或代谢通路,本研究利用TMT联合LC-MS/MS技术开展高温胁迫下大菱鲆心脏差异表达蛋白...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存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心脏对于维持脊椎动物机体稳态有关键作用。因此,为探究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高温性状相关的关键蛋白或代谢通路,本研究利用TMT联合LC-MS/MS技术开展高温胁迫下大菱鲆心脏差异表达蛋白谱分析。将大菱鲆幼鱼分为3组进行实验:control组(14.0±0.5)℃(适宜温度),HT1组(20.0±0.5)℃(高温),HT2组(28.0±0.5)℃(极高温)。定量分析鉴定到的肽段数量为35434个,其中特有肽段数量为31704个;鉴定到的蛋白质总数4765个。3个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形成3个比较组,并进行差异蛋白筛选,结果显示,HT1/control共筛选到87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HT2/control共筛选到171个DEPs,HT2/HT1共筛选到188个DEPs。KEGG富集结果显示,HT2组与control组和HT2组与HT1组的差异蛋白均主要富集在与脂肪酸代谢、炎症以及免疫防御相关的通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多个蛋白(HSP90B、HSP70等)在HT2组相较于control组均显著上调。蛋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关联度最高的是HSP90B。首次发现,高温胁迫下心脏组织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FGA、FGB和FGG)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其在热响应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极高温可能引起大菱鲆的脂肪酸代谢紊乱,引发炎症反应,而热休克蛋白家族蛋白的上调可能对缓解热胁迫下的应激症状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大菱鲆热应激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大菱鲆的耐高温选育提供候选蛋白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蛋白组学 高温胁迫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早期发育阶段内壳形态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达 刘长琳 +3 位作者 李昂 杜腾飞 柳淑芳 庄志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9,共9页
为揭示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早期发育阶段内壳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学特征,本研究采集其红珠与黑珠期、心跳期、出膜期、初孵化幼体、5日龄、10日龄6个时期的金乌贼,分别测量其胴腹长(DML)、胴宽(MB)、体重(BW)、壳长(CL)、壳宽(CB),壳... 为揭示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早期发育阶段内壳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学特征,本研究采集其红珠与黑珠期、心跳期、出膜期、初孵化幼体、5日龄、10日龄6个时期的金乌贼,分别测量其胴腹长(DML)、胴宽(MB)、体重(BW)、壳长(CL)、壳宽(CB),壳重(CW)、生长纹数(LN)7项指标,进行内壳形态学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红珠与黑珠期、出膜期和10日龄时期各生长指标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心跳期、初孵化幼体期和5日龄时期部分生长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红珠与黑珠期、心跳期的第1主成分为质量因子(体重和壳重),出膜期、初孵化幼体、5日龄、10日龄等4个时期的第1主成分为长度因子(胴腹长和壳长),这表明金乌贼不同时期内壳形态学各性状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出膜前(红珠与黑珠期和心跳期)质量因子的增长优于长度因子的增长,而出膜后(出膜期至10日龄时期)长度因子的增长优于质量因子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乌贼 生长性状 内壳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促进变性蛋白的正确折叠
7
作者 黄清艺 杨留艳 沈庆涛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退火技术是冶金工业常用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对金属、合金和半导体材料进行先加热后降温的处理,可以同步化其微观结构,改善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前期,本课题组率先把退火引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实现对生物大分子构象的同步化,进而... 退火技术是冶金工业常用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对金属、合金和半导体材料进行先加热后降温的处理,可以同步化其微观结构,改善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前期,本课题组率先把退火引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实现对生物大分子构象的同步化,进而提高冷冻电镜解析分辨率。为了拓宽退火的应用,本文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研究对象,对热变性的EGFP进行退火处理,发现退火处理的EGFP展现出更快的复性速度和更高的复性效率,这一发现有利于深入理解蛋白质折叠的机制,也为利用退火稳定和修复变性蛋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蛋白质复性 负染电镜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类胰岛素肽基因的结构及表达分析
8
作者 苏曼文 张晓军 +3 位作者 袁剑波 张小溪 杨铭 李富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类胰岛素肽(ILP)是胰岛素超家族的成员,具有进化保守性,是影响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子之一。本研究克隆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ILP1(Lv ILP1)全长基因,m RNA长度为81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序列分... 类胰岛素肽(ILP)是胰岛素超家族的成员,具有进化保守性,是影响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子之一。本研究克隆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ILP1(Lv ILP1)全长基因,m RNA长度为81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v ILP1蛋白预计分子量为20.81 kDa,理论等电点为9.45,不稳定系数为96.20,具有一个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推导其为碱性、不稳定的分泌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具有胰岛素超家族保守的Il GF结构域,由N端信号肽、B链、C肽和A链组成,同时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和2个断裂位点。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v ILP1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ILP7亲缘关系最近,与甲壳动物ILP1聚为一支,然后分别与无脊椎动物ILP7、脊椎动物松弛素(Relaxin)、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聚在一起。无脊椎动物ILP7类与外群海葵(Actinia tenebrosa)ILP的进化关系最近,表明这类ILP可能与胰岛素超家族的祖先较为相似。转录因子预测显示,Lv ILP1可能的转录因子为叉头框蛋白O3(FoxO3)、糖皮质激素受体(GR)、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等;蛋白互作分析显示,Lv ILP1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IR)、神经信号分子(VGLUT1、SYT 1_3)、糖蛋白激素(GPHB5)、鞣化激素(Bursicon)等相互作用;对这些转录因子和互作蛋白的生物功能进行分析,进而推测Lv ILP1可能具有调节生长发育、激素刺激反应、神经系统稳态、碳水化合物稳态、蜕皮后组织重建以及生殖发育等作用。分析发现,Lv ILP1在凡纳滨对虾早期发育阶段有较高表达,在成体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眼柄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凡纳滨对虾ILP的基因结构、进化、功能及表达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为凡纳滨对虾的分子育种和健康养殖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类胰岛素肽 基因结构 功能预测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度胁迫下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徐菲 刘志峰 +4 位作者 赵海池 杨明超 孙志宾 徐荣静 马爱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2,共11页
为了研究脂肪水平是否对低盐胁迫导致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质代谢紊乱具有缓解作用,本研究进行了低盐胁迫下不同脂肪含量饲料的投喂实验,以确定大菱鲆在应对低盐度时的最佳脂质需求量。本研究设置了3个盐度梯度(10、20和30)... 为了研究脂肪水平是否对低盐胁迫导致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质代谢紊乱具有缓解作用,本研究进行了低盐胁迫下不同脂肪含量饲料的投喂实验,以确定大菱鲆在应对低盐度时的最佳脂质需求量。本研究设置了3个盐度梯度(10、20和30),每个盐度组设置4个脂肪含量梯度(8%、12%、16%和20%),分析在不同盐度下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质含量为16%时,盐度20与盐度30组之间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盐度10组的生长性能要低于盐度20和盐度30组;盐度为10时,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随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值出现在20%组,且高于盐度30与盐度20下的20%组。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方面,在盐度10和盐度20养殖条件下,与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lxra、cyp 7a1和srebp-1的表达量基本随脂肪含量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尤其在盐度为10时,12%组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各组,20%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此外,盐度为10时,acc和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类似,在高脂肪20%组中均被抑制,在12%组的表达量较高。与脂质吸收相关的基因apoa-Ⅳ在盐度10下20%组的表达量远高于相同盐度条件下其他各组(P<0.05),而且在脂肪含量20%条件下呈随盐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这与其他脂质组中的趋势完全相反。以上结果表明,低盐胁迫影响脂质代谢后,通过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可以从脂质合成和脂质吸收的角度来缓解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且这种缓解作用更多的体现在脂质吸收层面上,进而提高低盐胁迫下的生长表现。研究结果从盐度影响脂质代谢的角度探索鱼类对低盐的适应性,可为大菱鲆耐低盐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大菱鲆 生长性能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上海市临港地区市售牡蛎中人源诺如病毒污染的调查研究
10
作者 徐佳乐 赵璐 +3 位作者 贾添慧 董蕾 王永杰 喻勇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28-34,共7页
目的 检测2019-2023年上海市临港地区市售牡蛎中人源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的污染状况,并分析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本研究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4月从上海市水产市场随机采集545份牡蛎样本,利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 目的 检测2019-2023年上海市临港地区市售牡蛎中人源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的污染状况,并分析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本研究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4月从上海市水产市场随机采集545份牡蛎样本,利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样本中的NoV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牡蛎中NoV污染的总阳性率为4.04%(22/545);共检出5种基因型病毒:GⅠ.3 (n=5), GⅠ.4 (n=3), GⅡ.17 (n=3), GⅡ.3 (n=9), GⅡ.4 (n=4),其中有4只牡蛎样本存在GⅠ和GⅡ型NoV混合污染的现象。基因型丰度上, 2019年检出以GⅠ型病毒为主,主要是GⅠ.3;2020年至2022年检出以GⅡ型病毒为主,主要是GⅡ.3和GⅡ.4;2023年上半年检出GⅠ、GⅡ型病毒, GⅡ型偏多。季节上,每年的秋冬季牡蛎中NoV的检出率最高,与人群中NoV的季节性暴发规律相吻合。结论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上海市临港地区市售牡蛎中NoV检出率大幅下降,阳性检出率和基因类群变化与国外研究结果 趋势一致。该研究结果 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新冠疫情期间对牡蛎中NoV监测的数据空缺,而且为牡蛎的食用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牡蛎 污染 基因型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 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岳亮 王新安 +6 位作者 马爱军 孙志宾 倪世俊 赵艳飞 侯仕营 翟介明 孟雪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鲀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生物多元统计 雌雄判别 形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PRL基因、Na^+-K^+-ATPase α1基因对盐度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文晓 马爱军 +6 位作者 黄智慧 孙志宾 刘志峰 夏丹丹 唐启政 杨志 曲江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40,共9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盐度胁迫下各时间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肠、鳃中催乳素(PRL)基因和Na^+-K^+-ATPase α1两种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盐度30为对照组,盐度5、10、40和50为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盐度胁迫下各时间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肠、鳃中催乳素(PRL)基因和Na^+-K^+-ATPase α1两种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盐度30为对照组,盐度5、10、40和50为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因在两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基因的表达量具有组织和时间特异性。肠组织PRL、Na^+-K^+-ATPase α1基因的表达量,在盐度50和5条件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鳃组织PRL基因表达量,在盐度50和盐度5条件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而Na^+-K^+-ATPase α1基因表达量在低盐条件下(盐度5)没有显著变化,在高盐条件下(盐度50)随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肠组织中,两种基因存在极显著的协同作用,随着盐度的升高,两种基因的表达量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在鳃组织中,在10–40盐度范围内,两种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当PRL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升高(或下降)趋势时,Na^+-K^+-ATPase α1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下降(或升高)趋势,且两种基因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研究表明,PRL具有抑制Na^+/K^+-ATP酶活性的作用,为今后盐度胁迫分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荧光定量PCR PRL基因 Na+-K+-ATPase αl基因 盐度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的降解与岩藻寡糖的制备 被引量:8
13
作者 耿丽华 金维华 +1 位作者 王晶 张全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93-2197,共5页
采用稀酸水解的方法降解粗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制备了硫酸化岩藻寡糖.通过考察降解及沉降条件研究了FPS的水解及沉降规律.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发现,沉降所得上层清液为杂合硫酸化岩藻寡糖[岩藻糖(Fuc)含量>55%].进一步采用Bio-Gel P4低... 采用稀酸水解的方法降解粗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制备了硫酸化岩藻寡糖.通过考察降解及沉降条件研究了FPS的水解及沉降规律.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发现,沉降所得上层清液为杂合硫酸化岩藻寡糖[岩藻糖(Fuc)含量>55%].进一步采用Bio-Gel P4低压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纯化,得到4种以岩藻糖为主的低聚合度硫酸化寡糖.单糖组成分析和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主要为系列低聚合度硫酸化岩藻寡糖或硫酸化岩藻糖,包括Fuc_(1~3)S_(1~3),Fuc_(1~2)S_(1~2),Fuc_(1~2)S_1及FucGlc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糖硫酸酯 岩藻寡糖 酸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鳀科(Engraulidae)鱼类DNA条形码电子芯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柳淑芳 李献儒 +1 位作者 李达 庄志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5,共7页
本研究将基于线粒体COI部分序列的DNA条形码和DNA芯片技术相结合,以缇科11属30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在比对分析其DNA条形码序列的基础上,利用软件Oligo Array 2.1筛选探针,经OligoCalc优化探针,去除易形成发夹(Hairpin)、茎环(Stern-loop)... 本研究将基于线粒体COI部分序列的DNA条形码和DNA芯片技术相结合,以缇科11属30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在比对分析其DNA条形码序列的基础上,利用软件Oligo Array 2.1筛选探针,经OligoCalc优化探针,去除易形成发夹(Hairpin)、茎环(Stern-loop)及自身二聚体结构(Homodimers)的探针,再利用Oligo heat map对探针与靶标序列进行虚拟杂交,共有14个物种的24条探针能与靶标序列特异性结合。利用DNA条形码芯片技术能将14个物种鉴定到种,虽然物种识别能力仅占总物种数的46.7%,但鉴定准确率可达100%。因此,基于COI基因的DNA芯片技术对缇科鱼类物种鉴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该技术对物种的识别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筛选和优化得到高质量的分子探针则是突破该项技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鳀科 DNA条形码 探针 DNA芯片 电子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AFP、CIRP、HMGB1和YB-1基因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志峰 马爱军 +4 位作者 孙建华 朱理光 包玉龙 张涛 俞兰良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7,共10页
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受环境条件的调节,冬季的低温会给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产业带来不利影响。为研究红鳍东方鲀耐低温机制,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抗冻蛋白(AFP)基因、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基因、高速迁移蛋白... 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受环境条件的调节,冬季的低温会给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产业带来不利影响。为研究红鳍东方鲀耐低温机制,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抗冻蛋白(AFP)基因、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基因、高速迁移蛋白家族蛋白(HMGB1)基因、Y-box结合蛋白(YB-1)基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13℃、8℃和5℃),在红鳍东方鲀的肝、脾、肾、脑、心、肠、肌肉、性腺和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FP基因呈广泛性表达,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组织中AFP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在5℃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RP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组织中CIRP基因的表达量的升降程度有所不同,在肝、肾、脑、心、肠、皮肤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脾、肌肉和性腺中表达量呈上升趋势。HMGB1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脑、心、肝和皮肤中也有较高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除肝脏外,各组织中HMGB1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YB-1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随着温度的降低,大部分组织中(脑、心、肠、肾、肝、肌肉和脾)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8℃组达到最小值(P<0.05)。以上结果表明,4种基因表达水平因组织、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反映了这4种基因的功能特异性;在低温胁迫下,4种基因积极响应,表达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4种基因在红鳍东方鲀低温环境适应中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另外,从表达变化规律来看,8℃可能是红鳍东方鲀应对低温胁迫的关键调控点,过低的温度会造成其调控紊乱,这可为研究红鳍东方鲀低温应答调控机制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低温胁迫 AFP CIRP HMGB1 YB-1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坦姬 王贺敏 秦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49-1858,共10页
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对于评价环境中硝酸盐污染和了解生态系统氮循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因操作简单、选择性好、方便携带、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硝酸根的测定。本文从离子选择性电极功能材料、电极设... 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对于评价环境中硝酸盐污染和了解生态系统氮循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因操作简单、选择性好、方便携带、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硝酸根的测定。本文从离子选择性电极功能材料、电极设计和实际应用三方面阐述了近20年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进展,汇总了新合成硝酸根离子载体的选择性性能,从固体接触传导层和离子选择性敏感膜组分角度分析了固体接触式聚合物膜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建机理,总结了非聚合物膜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发展,并对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在环境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水环境和土壤中硝酸根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电极 离子载体 聚合物敏感膜 非聚合物敏感膜 硝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液对大菱鲆致病性纤毛虫——贪食迈阿密虫种群增长及复壮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智慧 王庆敏 +1 位作者 马爱军 郭晓丽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2期95-98,共4页
从山东烟台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的患病大菱鲆体内分离出致病性纤毛虫——贪食迈阿密虫,筛选了4种盾纤毛虫常用体外培养液[大肠杆菌培养液(DH)、牛肉浸膏培养液(BEV)、米粒培养液(RV)、改良L-15培养液(L-15)],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纤毛虫种... 从山东烟台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的患病大菱鲆体内分离出致病性纤毛虫——贪食迈阿密虫,筛选了4种盾纤毛虫常用体外培养液[大肠杆菌培养液(DH)、牛肉浸膏培养液(BEV)、米粒培养液(RV)、改良L-15培养液(L-15)],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纤毛虫种群增长及复壮毒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BEV和L-15两种培养液中,贪食迈阿密虫的种群增长最快,最先达到密度高峰,而DH组和RV组迟24 h才达到种群密度高峰;L-15组纤毛虫种群密度最高,且稳定期长,衰退期晚,RV组次之。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液对贪食迈阿密虫的复壮毒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4种培养液中,改良L-15培养液最符合贪食迈阿密虫的寄生环境,其次是牛肉浸膏培养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贪食迈阿密虫 纤毛虫 培养液 种群生长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毛守康 马爱军 +7 位作者 丁福红 闫喜武 罗海忠 李伟业 徐宝荣 王怀忠 王宝义 王广宁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5,共8页
利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采捕于辽宁葫芦岛、山东青岛、江苏连云港以及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4对微卫星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且具有一定的多态性,4个野生群... 利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采捕于辽宁葫芦岛、山东青岛、江苏连云港以及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4对微卫星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且具有一定的多态性,4个野生群体的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92.86%、92.87%、100.00%和85.71%。4个群体共扩增出61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3.786-4.00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673-2.899,观测杂合度为0.359-0.389,期望杂合度为0.503-0.561,多态信息含量为0.465-0.513,说明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多态水平。运用SPSS软件对杂合度期望值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其结果(H=0.187,df=3,P=0.980)表明,4个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群体大部分微卫星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另外,研究发现,葫芦岛和舟山均出现两个位点呈现杂合子过剩,其他两群体均出现3个位点呈现杂合子过剩(Fis<0),表明近期可能出现过瓶颈效应。所有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48,基因流值为1.444,群体间出现中度遗传分化,群体间出现一定程度基因流。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3-0.818,遗传距离为0.202-0.473,青岛和葫芦岛的遗传距离最近(0.202),而连云港和舟山的最远(0.473),这可能与梭鱼幼体的扩散能力及近海沿岸生态环境及群落结构有关。采用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按其地理位置由北向南依次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地理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和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毅波 孙延瑜 +1 位作者 王彩霞 胡晓珂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51,共10页
本研究基于2015年夏季(6、8月)渤海网采浮游植物和叶绿素a调查数据,对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以及优势类群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渤海浮游植物群落具有以下变化趋势:叶绿素a浓度近年来未发生... 本研究基于2015年夏季(6、8月)渤海网采浮游植物和叶绿素a调查数据,对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以及优势类群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渤海浮游植物群落具有以下变化趋势:叶绿素a浓度近年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较20世纪80、90年代明显升高,且低值区(<1.0 μg/L)较20年前明显缩小;就优势类群而言,6月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优势较往年有所减弱,以往在渤海具有突出优势地位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2015年夏季6、8月均未检测到,甲藻(6月: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8月: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继续占优,而短柄曲壳藻(Achnanthes brevipe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的优势地位较以往明显上升。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与往年相比处于适中的水平。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渤海营养盐结构改变引起的,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会对渤海食物链结构以及对具有浮游植物食性的经济鱼虾[如斑(Konosirus punctatus)、鱼(Liza haematocheila)、毛虾(Acetes chinensis)]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渤海渔业资源产量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网采浮游植物 叶绿素A 渔业资源 分布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及加工品质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睿 娄方瑞 +2 位作者 丁福红 马爱军 王婷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7,共6页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斑鱼和草鱼。对3种鱼的胶原蛋白和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石斑鱼肌肉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22 mg/ml和2.12 mg/ml,梭鱼含量次之,分别为0.05 mg/ml和0.82 mg/ml。黑石斑鱼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44.37%),梭鱼为32.80%,均显著高于草鱼(24.50%)。6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草鱼最低,为53.31%,梭鱼为57.14%,黑石斑鱼最高,为62.6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肌肉脂肪酸检测显示,梭鱼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为41.26%(P<0.05);黑石斑鱼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最高,为34.58%(P<0.05)。梭鱼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为8.27%,与黑石斑鱼(7.85%)无显著差异。黑石斑鱼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为13.51%,显著高于草鱼(3.84%)和梭鱼(3.02%)。3种鱼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显著差异,梭鱼最强,黑石斑鱼最弱。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黑石斑鱼的MDA含量为19.98 nmol/mg,显著高于草鱼和梭鱼,草鱼和梭鱼差异不显著,可见梭鱼肌肉抗氧化能力较强,有利于进行长期保存、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梭鱼 黑石斑鱼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