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极值统计理论及其在海洋环境参数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伟 杨永增 +1 位作者 于卫东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1-476,共6页
海洋环境极值参数(如风速、流速、波高、周期等)在海洋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次序统计和极值理论方面的较新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证明了多种统计分布中Weibull分布是最优的,使长期极值统计建立在一个更坚实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基于序... 海洋环境极值参数(如风速、流速、波高、周期等)在海洋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次序统计和极值理论方面的较新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证明了多种统计分布中Weibull分布是最优的,使长期极值统计建立在一个更坚实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基于序列统计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利用大量数据,对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最大似然估计法是精确估计,而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是保守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统计 WEIBULL分布 最大似然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网格嵌套技术及其在海洋波动传播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夏长水 陈显尧 +1 位作者 乔方利 袁业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1-406,共6页
采用粗细嵌套的ArakawaC网格模拟Klevin波和Rossby波沿赤道传播的过程,研究在粗细网格嵌套边界产生数值振荡和反射的原因及其消减方法,得到合理的并能用于复杂海洋模式的ArakawaC网格下的嵌套方案。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波形在粗细网格边... 采用粗细嵌套的ArakawaC网格模拟Klevin波和Rossby波沿赤道传播的过程,研究在粗细网格嵌套边界产生数值振荡和反射的原因及其消减方法,得到合理的并能用于复杂海洋模式的ArakawaC网格下的嵌套方案。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波形在粗细网格边界产生数值振荡的原因是波形在不同分辨率下的形态有差异,在粗网格下波形趋向于平坦化,而细网格下趋向于锐化。采用双向嵌套和粗细网格交界处加松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减数值振荡和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网格 嵌套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浪对海洋上层的动量与混合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永增 乔方利 +2 位作者 夏长水 马健 袁业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368,共6页
分析了波浪影响海洋环流的3种机制,给出了波浪对海流的雷诺应力表示、搅拌混合系数表示以及对温盐扩散的搅拌混合系数表示;计算了东中国海区域的波浪动量作用、搅拌混合系数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进而定量分析了波浪对表层海流的动量输送... 分析了波浪影响海洋环流的3种机制,给出了波浪对海流的雷诺应力表示、搅拌混合系数表示以及对温盐扩散的搅拌混合系数表示;计算了东中国海区域的波浪动量作用、搅拌混合系数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进而定量分析了波浪对表层海流的动量输送及对海洋上混合层与跃层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雷诺应力 波浪辐射应力 搅拌混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1”号卫星(HY-1)CCD图像数据定量化条带消除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凌 唐军武 张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33,共14页
条带 (striping)对于大量的航天和航空传感器来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任何使用多个探测器进行数据获取的遥感器图像数据中均存在条带 .目前消除条带的算法主要是针对光机扫描仪 ,对于CCD相机工作做得比较少 .针对HY -1CCD线阵推扫式... 条带 (striping)对于大量的航天和航空传感器来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任何使用多个探测器进行数据获取的遥感器图像数据中均存在条带 .目前消除条带的算法主要是针对光机扫描仪 ,对于CCD相机工作做得比较少 .针对HY -1CCD线阵推扫式多光谱相机的特点 ,以及发射前辐射定标的结果 ,对遥感器图像数据中的条带问题进行了预研 ,提出了一种定量化的消条带算法 .该方法根据卫星数据特性求出各探测器间的均衡化曲线以反映探测器之间的差异 ,并据此来消除条带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CCD相机的条带问题 ,而且可以保持数据原有的物理意义 ,并可与在轨辐射校正衔接 ,保证发射前后定标算法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相机 条带消除算法 海洋 卫星 遥感图像 航空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微波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杰 黄卫民 +1 位作者 纪永刚 张有广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157-165,共9页
综述了中国海洋微波遥感在1998-2002年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和散射计的仪器研制和海洋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国内的研究成果。最后,基于以上综述,提出了我国海洋微波遥感研究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微波遥感 海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NUM海浪模式对波数离散角度的敏感性数值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滕涌 韩磊 +3 位作者 杨永增 乔方利 孙宝楠 芦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95,共14页
本研究基于MASNUM 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 利用2005 年太平洋区域17 个浮标的有效波高数据做检验, 对海浪模式波向在12、24、36 和48 四种离散划分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在太平洋区域中纬度和太平洋东部地区, 36 个角度划分是较好的选... 本研究基于MASNUM 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 利用2005 年太平洋区域17 个浮标的有效波高数据做检验, 对海浪模式波向在12、24、36 和48 四种离散划分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在太平洋区域中纬度和太平洋东部地区, 36 个角度划分是较好的选择, 而在太平洋低纬度, 24 个波向划分是较好的选择; 冬、夏季数值模拟与检验对比表明, 较好的角度划分数分别是24 和36; 有效波高在2.0-4.0m 时, 较好的波向划分数是24; 有效波高小于2.0m 时, 24 与36 个波向划分数值模拟结果非常相近.而在高海况下, 36 个角度划分是较好的选择.上述结果均比采取波向离散12 的结果有明显改进.文章认为, 应使用高于12 的波数离散数划分, 24 或36 个波数角度离散划分是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NUM 海浪 波浪模式 波数离散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系统化生态-沉积-环境动力学数值模式——理论基础 被引量:1
7
作者 芦静 刘学海 +3 位作者 滕涌 蒲新明 崔迎春 辛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1-483,共13页
基于中国近海生态环境、泥沙沉积、生态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价需要,本研究拟发展一套海洋生态-沉积-环境动力学耦合模式,包括生态、沉积物输运、精细化水质、养殖、物质扩散及粒子追踪和评估评价六个模块,其通过相互之间耦合,协同构成... 基于中国近海生态环境、泥沙沉积、生态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价需要,本研究拟发展一套海洋生态-沉积-环境动力学耦合模式,包括生态、沉积物输运、精细化水质、养殖、物质扩散及粒子追踪和评估评价六个模块,其通过相互之间耦合,协同构成一个功能全面的系统模式。模式特别考虑沉积和养殖对水动力的作用、沉积物的光效应、有机颗粒物在海底的沉积和再悬浮等问题或过程。作为系统模式研究的先行工作,本文阐述了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构建模型系统的概念框架,模式中典型的物理、生物、化学、沉积过程的理论介绍及其主要参数化表达方式,并给出了已有模块包括耦合模块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沉积 波浪 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海洋/大气资料同化方法的统一性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乔方利 Zhang Shao-qing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9-93,共15页
海洋 /大气资料同化的理论基础是用数值模式作为动力学强迫对观测信息进行提炼 ,或者说 ,从包含观测误差 (噪声 )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实测资料中依据动力系统自身的演化规律 (动力学方程或模式 )来确定海洋 /大气系统状态的最优估计。本... 海洋 /大气资料同化的理论基础是用数值模式作为动力学强迫对观测信息进行提炼 ,或者说 ,从包含观测误差 (噪声 )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实测资料中依据动力系统自身的演化规律 (动力学方程或模式 )来确定海洋 /大气系统状态的最优估计。本文对主要的现代海洋 /大气资料同化方法 ,包括最优插值 (Optim al Interpolation,简称OI)、变分方法 (3- Dim ensional Variational和 4 - Dimensional Variational,分别简称 3DVAR和 4 DVAR)和滤波方法(Filtering)的原理、算法设计和实际应用进行系统地回顾 ,并对这些资料同化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滤波框架下 ,所有的现代资料同化方法都被统一了 :OI和 3DVAR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滤波器 ;4 DVAR和卡曼滤波是线性滤波器 ,即非线性滤波的退化情形 ;而集合滤波能构建非线性的滤波器 ,因为集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系统的非高斯信息。一个非线性滤波器的主要优点是能计算和应用随时间变化的各阶误差统计距 ,如误差协方差矩阵。将非线性滤波器计算的随时间变化的误差协方差矩阵引入到 OI或 4 DVAR中 ,也许能实质性地改进这些传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 ,方法的优劣可能取决于所选用的数值模式和可获得的计算资源 ,因此需针对不同的问题选取不同的资料同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气资料同化 动力学强迫 最优插值 变分方法 滤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声吸收系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宗伟 鲍颖 +2 位作者 吕连港 乔方利 宋振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基于地球系统模式FIO-ESM(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Earth System Model),研究了在最高排放RCP8.5情景下1851—2100年海水温度、盐度和酸度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三者得到了声吸收系数的变化规律。FIO-ESM模式输出结果表明,1... 基于地球系统模式FIO-ESM(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Earth System Model),研究了在最高排放RCP8.5情景下1851—2100年海水温度、盐度和酸度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三者得到了声吸收系数的变化规律。FIO-ESM模式输出结果表明,1851—2100年间大部分区域的海水温度出现不同程度地上升,海洋酸化现象明显,北极地区附近的海水盐度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利用Francaais-Garriso经验公式计算海洋声吸收系数发现,如果只考虑酸度对声吸收系数的影响,声吸收系数的预报误差将达到40%以上。综合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演进,全球海洋声吸收系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大可达70%,即未来的海洋对于声波更加"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声吸收系数 地球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力过程光学遥感探测示例——水面舰船航速探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俊敏 张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46-50,共5页
初步探讨了光学遥感应用于海洋动力过程探测的可能性以及水动力学调制对海洋动力过程光学遥感成像的影响。阐明了Kelvin尾迹的横波在光学遥感影像中成像的原理,并利用深水环境下波速与波长的关系探测了IKONOS影像和航天飞机照片中船只... 初步探讨了光学遥感应用于海洋动力过程探测的可能性以及水动力学调制对海洋动力过程光学遥感成像的影响。阐明了Kelvin尾迹的横波在光学遥感影像中成像的原理,并利用深水环境下波速与波长的关系探测了IKONOS影像和航天飞机照片中船只的航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 太阳耀斑 Kelvin尾迹 航速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模式中海洋数据同化对热带降水偏差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辉 尹训强 +3 位作者 宋振亚 宋亚娟 鲍颖 乔方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1-53,共13页
本文采用海洋卫星观测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异常(SLA)数据,对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0)中海洋模式分量进行了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EAKF)同化,... 本文采用海洋卫星观测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异常(SLA)数据,对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0)中海洋模式分量进行了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EAKF)同化,对比分析了大气环流、湿度和云量对海洋数据同化的响应,探讨了海洋同化对热带降水模拟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数据同化能有效改善海表温度和上层海洋热含量的模拟,30°S^30°N纬度带内年平均SST的绝均差降低60%。同化后大气模式模拟的赤道两侧信风得到明显改善,上升气流在赤道以北热带地区增强而在赤道以南热带地区减弱,热带降水模拟的动力结构更为合理,水汽和云量分布也更切合实际。热带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在同化后均得到改善,赤道以南的纬向年平均降水峰值显著降低,降水偏差明显减小,同化后30°S^30°N纬度带内年平均降水绝均差降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海洋数据同化 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勤 陈显尧 王秀红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9-433,共5页
采用经验模分解方法分析了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平均温度在1976—1986年以平均每年0.124℃的速度下降,而在1987—1998年以每年0.144℃的速度上升。与南方涛动指数的年代际时间尺度分量... 采用经验模分解方法分析了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平均温度在1976—1986年以平均每年0.124℃的速度下降,而在1987—1998年以每年0.144℃的速度上升。与南方涛动指数的年代际时间尺度分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海面气压场的变化对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雷克海峡 经验模分解(EMD) 年代际变化 南方涛动指数(S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件技术的实用海洋遥感算法模块化设计
13
作者 陈淼 张杰 +1 位作者 宋平舰 孟俊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125-128,共4页
提出了利用组件化思维并结合海洋遥感算法自身专业特点的海洋遥感实用算法集成技术方案。为开发海洋遥感实用算法模块,为在海洋遥感应用领域建立标准和完备的算法库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本方案共分为海洋实用遥感算法搜集整理、实... 提出了利用组件化思维并结合海洋遥感算法自身专业特点的海洋遥感实用算法集成技术方案。为开发海洋遥感实用算法模块,为在海洋遥感应用领域建立标准和完备的算法库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本方案共分为海洋实用遥感算法搜集整理、实用海洋遥感算法分析、基于组件技术的算法分解、模块化封装技术和算法测试5大部分。其中,利用组件技术进行算法分解为方案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遥感 算法 组件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NUM海浪预报系统的北印度洋波浪特征模拟与预报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永增 孙玉娟 +2 位作者 王关锁 滕涌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MASNUM海浪数值预报系统的全球10 a后报数据库资料,分析了北印度洋区域波浪分布特征。由于该地区受季风控制显著,夏季波浪大于冬季;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比东部风大、浪大,在亚丁湾、索马里外海波浪最大。基于Janson-1卫星高度计有效... 基于MASNUM海浪数值预报系统的全球10 a后报数据库资料,分析了北印度洋区域波浪分布特征。由于该地区受季风控制显著,夏季波浪大于冬季;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比东部风大、浪大,在亚丁湾、索马里外海波浪最大。基于Janson-1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观测资料,对MASNUM海浪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波高均方根误差在0.5 m左右,短期的24 h预报效果好于48 h和72 h,冬季好于夏季。另外,对预报误差进行了相应的概率分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NUM海浪预报系统 北印度洋 Janson-1卫星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南黄海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及锋区生态系的提出 被引量:9
15
作者 韦钦胜 葛人峰 +1 位作者 臧家业 李瑞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84,共11页
基于2006年夏季综合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南黄海陆架锋的分布以及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锋区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现象,提出了锋区生态系的观点。结果表明:在南黄海西部冷水团边界附近海域存在因潮混合而形成的浅水陆架锋(潮汐锋)... 基于2006年夏季综合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南黄海陆架锋的分布以及跨锋断面的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锋区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现象,提出了锋区生态系的观点。结果表明:在南黄海西部冷水团边界附近海域存在因潮混合而形成的浅水陆架锋(潮汐锋),其中以长江口东北部至江苏北部外海、山东石岛外海和海州湾外侧的陆架锋最明显,而且与表层冷水区相对应;在跨锋断面上的陆架锋区,温度、DO、pH和营养盐等值线的抬升是下、底层冷水的涌升所致,锋区附近海域营养盐的积聚行为以及高营养盐水体的涌升对陆架锋附近海域出现的Chl a浓度高值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各要素断面分布特征较好地佐证了黄海陆架锋与冷水团边界区域(锋区)所存在的锋面上升流现象;陆架锋区作为海洋生态系中的一个特殊的环境场,对锋区的生态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与生物的密集分布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南黄海陆架锋区水文、化学和生物参数所具有的独特分布反映了锋区海域独特的生境,据此,提出了锋区生态系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陆架锋(潮汐锋) 跨锋断面 锋面上升流 生态环境 锋区生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浪-潮-流耦合数值预报系统的业务化运行与检验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权 王燕 +2 位作者 王关锁 张涛 杨永增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6,共8页
依据我国独立发展的浪致混合理论,基于MASNUM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和三维POM海流数值模式,研制开发了高分辨率浪-潮-流耦合数值预报系统并进行了(准)业务化运行与预报产品精度检验。该浪-潮-流耦合数值预报系统能够提供全球、西北太平洋... 依据我国独立发展的浪致混合理论,基于MASNUM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和三维POM海流数值模式,研制开发了高分辨率浪-潮-流耦合数值预报系统并进行了(准)业务化运行与预报产品精度检验。该浪-潮-流耦合数值预报系统能够提供全球、西北太平洋和中国近海三个海域不同分辨率的海浪、海流以及温度、盐度等数值预报产品。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浮标数据等海洋环境观测资料,实现了海洋数值预报产品检验功能,自动化生成预报产品精度的逐月检验报告。业务化运行及检验结果表明,该数值预报系统运行稳定,预报产品具有较高精度,达到业务化预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业务化 浪-潮-流耦合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CLM3.5-DGVM中碳循环过程的模拟与检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杰臣 乔方利 +1 位作者 宋振亚 鲍颖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CLM3.5-DGVM)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陆面模式CLM3.5(CommunityLand Model Version3.5)的陆地碳循环子模块,模型本身根据当地的温度和降水等环境条件计算得出植被分布。本研究参照陆地-碳模式比较计划(C-L...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CLM3.5-DGVM)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陆面模式CLM3.5(CommunityLand Model Version3.5)的陆地碳循环子模块,模型本身根据当地的温度和降水等环境条件计算得出植被分布。本研究参照陆地-碳模式比较计划(C-LAMP)的模拟方案和评价标准,对CLM3.5-DGVM中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与检验。结果表明,CLM3.5-DGVM高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初级生产力(NPP),且在中高纬地区尤为明显;其模拟的LAI最大值与观测值相比在全球尺度上有1~6个月不等的位相偏差。CLM3.5-DGVM很好的模拟了NPP的全球分布以及总初级生产力(GPP)和感热通量(SH)的季节变化,但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对NPP模拟过高;对陆地碳通量的年际变率模拟较好,但高估了其振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 C-LAMP 碳循环 叶面积指数 初级生产力 感热通量 碳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对泥沙作用的数值研究及在渤海区域的检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滕涌 杨永增 +1 位作者 芦静 崔廷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4-182,共9页
针对渤海海域开展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泥沙作用的数值估计。针对浅水条件,通过理想试验估算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波流耦合底切应力的贡献。针对渤海大风过程,利用ECOMSED模式,通过波流耦合底边界层模型模拟了渤海区域的泥沙浓度,并利用遥感资... 针对渤海海域开展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泥沙作用的数值估计。针对浅水条件,通过理想试验估算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波流耦合底切应力的贡献。针对渤海大风过程,利用ECOMSED模式,通过波流耦合底边界层模型模拟了渤海区域的泥沙浓度,并利用遥感资料对表层泥沙浓度的数值模拟进行了检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波浪作用的情况下,模拟结果在总体分布上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大风过程中波浪对0~20m近岸区域的泥沙再悬浮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 波流耦合底切应力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生潮控制时的复合模拟数据对接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学海 纪育强 +2 位作者 张强 王玉海 袁业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几种不同情形探讨复合模拟中如何通过数值模拟为潮流物模试验提供开边界控制条件。对单边界物理模型,可由数模的调和常数得到物模边界控制所需的时间序列数据,实现单分潮、多分潮及大、中、小潮的模拟;对于历时较长的试验,可由数模... 根据几种不同情形探讨复合模拟中如何通过数值模拟为潮流物模试验提供开边界控制条件。对单边界物理模型,可由数模的调和常数得到物模边界控制所需的时间序列数据,实现单分潮、多分潮及大、中、小潮的模拟;对于历时较长的试验,可由数模得到长时间序列或周期性序列数据作为生潮的控制信号;对多边界模型,沿边界分为若干控制断面,由数模给出各断面的流量变化,对各断面分别进行流量控制;差时的复合模拟可使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互相提供边界条件或模型参数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模试验 潮流 数值模拟 复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丁湾海域数值预报与Argo观测温度比较研究
20
作者 尹训强 乔方利 +2 位作者 夏长水 杨永增 王关锁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8-435,共8页
亚丁湾海域是印度洋西部一个重要海洋运输通道,其海水性质变化多样,海水运动复杂,对航海等起着重要作用。利用了海浪-环流耦合模式建立的全球大洋环流预报系统2008年的预报结果,结合实时/准实时的Argo观测资料,针对亚丁湾海域进行了模... 亚丁湾海域是印度洋西部一个重要海洋运输通道,其海水性质变化多样,海水运动复杂,对航海等起着重要作用。利用了海浪-环流耦合模式建立的全球大洋环流预报系统2008年的预报结果,结合实时/准实时的Argo观测资料,针对亚丁湾海域进行了模拟与观测的对比研究。对比分析包括:不同季节代表月份的预报结果与Argo剖面的比较、预报结果与全年Argo观测温度误差的统计分析等。比较表明:该预报结果与Argo观测剖面吻合较好,温度预报在整体上具有较小的误差,在100 m以深的海洋下层有75%的温度误差分布在±1℃范围内,而100m以浅的海洋上层的温度误差在该范围占67%。比较结果也显示预报的上层混合作用仍略偏弱,剖面中的逆温现象没有在预报中反映出来等,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可能受分辨率低的限制。这些结果为将来在该海域建立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预报系统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大洋环流预报系统 亚丁湾海域 ARGO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