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先香 朱永贵 +1 位作者 张龙军 杨建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89,共8页
集中集约用海是一种相对高效、生态和科学的用海方式,但也不可避免会干扰海洋生态系统,甚至带来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将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行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通... 集中集约用海是一种相对高效、生态和科学的用海方式,但也不可避免会干扰海洋生态系统,甚至带来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将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行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分析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流程,从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的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生境质量"指标反映了集约用海工程影响海域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质量状况的变化,主要包括水环境、沉积环境和典型物种的生物质量指标,"生态响应"指标反映了集约用海工程影响的海域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对变化环境的生态响应,它主要包括生物群落结构指标和生态敏感区结构、功能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现状,研究并确定了生态环境影响的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标准及评价等级,建立了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法评价模型,通过集约用海工程建设前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变化量ΔE来定量地衡量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以期为适宜的集约用海工程规模和科学选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用海 海洋生态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生境质量 生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与植物群落的分布 被引量:21
2
作者 汤爱坤 刘汝海 +2 位作者 许廖奇 王金玉 刘一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93,共6页
2009年9月对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土壤水分、盐分、养分(有机质、氮和磷)等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植被群落生态分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与可溶性盐、有机质之间,以及可溶性盐和有机质之间均在0.01水... 2009年9月对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土壤水分、盐分、养分(有机质、氮和磷)等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植被群落生态分布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与可溶性盐、有机质之间,以及可溶性盐和有机质之间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全磷的相关性不显著。从陆向海方向,土壤含水率和可溶性盐含量升高,有机质含量降低,群落组成种类减少,群落盖度降低;由以狗尾草为优势种多种植物伴生的杂草群落演变成单一的柽柳、碱蓬群落,最后耐盐大的翅碱蓬成为群落的单优势种,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植被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的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64
3
作者 杨建强 朱永贵 +3 位作者 宋文鹏 张娟 张龙军 罗先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莱州湾沿岸海域未来10a是山东省集约用海规划的重要区域。为了降低和减少用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确定集约用海适宜规模和科学选址,应用已构建的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从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两方... 莱州湾沿岸海域未来10a是山东省集约用海规划的重要区域。为了降低和减少用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确定集约用海适宜规模和科学选址,应用已构建的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从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两方面对莱州湾2004年至2012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位于莱州湾西部和南部近岸海域的Ⅰ区和Ⅳ区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差"的等级,生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轻度到中度污染水平,水质和生物质量污染较严重,生态受到中度到严重扰动,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偏离标准值较大,大型底栖生物密度和生物量总体偏离标准值不大,但其物种组成已发生了明显变化,鱼卵和仔鱼数量急剧下降。在这两个区域要严格控制集约用海工程规模和新的污染排放,密切关注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位于莱州湾中部和东部的Ⅱ区和Ⅲ区生态环境质量接近"一般"等级,生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生态处于中度扰动状况。总体上,2011年和2012年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值明显高于其他年份,生态环境有明显好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生境质量 生态响应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水螅水母纲一新种和一新记录记述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加祺 许振祖 +1 位作者 刘光兴 陈洪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80,共3页
报道2007年1~2月在东海和2006年6~7月在台湾海峡南部发现的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 Haeckel,1879)高手水母科(Bougainvillidae Lütken,1850)单肢水母属(Nubiella Bouillon,1980)一个新种——中华单肢水母N.sinica sp.... 报道2007年1~2月在东海和2006年6~7月在台湾海峡南部发现的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 Haeckel,1879)高手水母科(Bougainvillidae Lütken,1850)单肢水母属(Nubiella Bouillon,1980)一个新种——中华单肢水母N.sinica sp.nov.和2006年7~8月在北黄海发现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 Haeckel,1866)侧管水母科(Dipleurosomatidae Russell.1953)侧管水母属(Dipleurosoma Boeck,1866)-新记录——正型侧管水母D.typicum Boeck,1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螅水母纲 新种 新记录 中国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异养细菌对小球藻生长和无机营养盐吸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洁 易齐涛 李佳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0,共5页
从胶州湾海洋异养细菌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共存体系中,分离出6株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的异养细菌,并做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enature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其中一株对小球藻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其余菌株... 从胶州湾海洋异养细菌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共存体系中,分离出6株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的异养细菌,并做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enature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其中一株对小球藻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其余菌株则没有明显的效果。6株细菌能在小球藻产生的胞外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erials,DOM)溶液中生长良好,共存细菌对提高菌藻体系对无机营养盐的吸收具有较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异养细菌 共生关系 富营养化 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 无机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不同环境介质中藻毒素的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东岳 邱江兵 +3 位作者 李爱峰 闫国旺 曹亚栋 殷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6-1456,共11页
藻毒素是由海洋微藻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不同环境介质中,潜在威胁海洋生物与人类健康,以及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台湾海峡渔业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养殖区。为进一步了解台湾海峡不同环境介质中常见藻毒... 藻毒素是由海洋微藻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不同环境介质中,潜在威胁海洋生物与人类健康,以及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台湾海峡渔业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养殖区。为进一步了解台湾海峡不同环境介质中常见藻毒素的污染现状,于2022年4月采集了浮游植物、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样品中软骨藻酸(domoicacid,DA)、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和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1,DTX1)的检出率分别为25%、71%和100%,平均浓度分别为86.0、9.4和50.1 fmol/L,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的西北部海域。在海水中检出溶解态的OA和DTX1,检出率均为100%,平均浓度分别为34.4和165 pmol/L,但未检出DA。在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检出OA和DTX1,含量分别为0~0.78 pmol/g dw(dry weight,干重)和0.29~2.95 pmol/g dw,均高于我国沿岸其他大部分海域沉积物中相应毒素的含量。总体来看,台湾海峡不同环境介质中DA的含量较低,而OA和DTX1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今后应加强对台湾海峡贝类养殖区内OA和DTX1毒素的跟踪监测,以保障贝类水产品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台湾海峡 环境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台子河口湿地环境石油烃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先香 张秋艳 +1 位作者 杨建强 毕研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7-444,共8页
以2008年10月和2009年5月2次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双台子河口湿地环境石油烃污染特征. 结果表明:秋季河水石油烃污染比苇田水和稻田水严重,春季三者无显著差异,但春秋两季有92.31%的地表水ρ(石油烃)超过国家《地表水... 以2008年10月和2009年5月2次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双台子河口湿地环境石油烃污染特征. 结果表明:秋季河水石油烃污染比苇田水和稻田水严重,春季三者无显著差异,但春秋两季有92.31%的地表水ρ(石油烃)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湿地表层土壤秋季33.33%的站位、春季77.78%的站位达到中等及以上污染水平,春季个别站位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分布于流域中上游的盐渍水稻土和盐化草甸土污染程度比流域下游的滨海沼泽盐土和滨海潮滩盐土严重,中下游芦苇湿地对石油烃净化作用明显;剖面土壤w(石油烃)最大值出现在30-≤40 cm土层,达重度污染水平,显示双台子河口湿地环境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石油烃污染. 湿地土壤w(石油烃)与芦苇长势参数的相关分析显示,目前湿地土壤石油烃污染尚未影响芦苇的正常生长及产量,但研究区域的石油工业污染已经成为双台子河口湿地重要的生态风险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台子河口 湿地 石油烃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多溴联苯醚(PBDEs)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宗峰 郎印海 +1 位作者 曹正梅 马启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07-612,共6页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具有生态风险的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PBDEs作为阻燃剂已愈来愈广泛地被添加到工业产品中,并对大气、水体、沉积物、土壤等环境介质产生污染,最终危害生物和人类健康。本文概述了环境样品中PBDEs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具有生态风险的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PBDEs作为阻燃剂已愈来愈广泛地被添加到工业产品中,并对大气、水体、沉积物、土壤等环境介质产生污染,最终危害生物和人类健康。本文概述了环境样品中PBDEs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对样品前处理技术作了评述和比较,并从不同离子源和质谱类型的角度分析比较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PBDEs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样品前处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艳 刘汝海 +2 位作者 于萍 许廖奇 王金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0-865,共6页
在锦州湾海域采集了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Pb、Cr、Zn、Cu、As、Hg等6种重金属含量。数据分析表明Hg变差系数最大,存在较重的污染。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除了重金属Cr外,其他五种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均具有明显的由近岸向远... 在锦州湾海域采集了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Pb、Cr、Zn、Cu、As、Hg等6种重金属含量。数据分析表明Hg变差系数最大,存在较重的污染。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除了重金属Cr外,其他五种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均具有明显的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陆源输入可能是锦州湾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海域分成三个区域,采用三角模糊数处理和表征重金属含量,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取可信度A=0.90),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顺序是:Hg>Zn>Cu>Pb>As>Cr,其中Hg和Zn在三个区都达到高污染程度。由于Hg极高的生物毒性,使得该海域的生态风险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湾 重金属 三角模糊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佳裕 罗先香 +4 位作者 郑浩 杨建强 林颂 张娟 张珊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16-1524,共9页
本文基于6个航次的生态调查,研究了莱州湾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Pb、Zn、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95、22.08、63.99、0.15、0.08 mg·kg^(-1),均小于国家海洋沉... 本文基于6个航次的生态调查,研究了莱州湾小清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Pb、Zn、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95、22.08、63.99、0.15、0.08 mg·kg^(-1),均小于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其中Hg的含量高于渤海典型河口,甚至大部分海湾表层沉积物Hg含量.重金属Cu和Pb含量随时间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区域间差异不显著;重金属Zn、Cd和Hg含量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且河口区域含量明显高于近海区域(P<0.05).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累积程度依次为:Hg>Pb>Zn>Cd>Cu,整体污染较轻,重金属Hg在河道和河口区域污染累积程度较高.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Pb和Cd基本不产生生物不利效应,Cu、Zn和Hg偶尔产生生物不利效应.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商(m-ERM-Q)评价结果显示,总体上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产生潜在生态毒性的可能性较低,河道与河口区域产生重金属生态毒性可能性为21%,其中Hg对重金属复合污染风险贡献较大,生态污染隐患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口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质基准制定中生态毒性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轶 闫振广 +1 位作者 张天旭 郑欣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的科学依据,而生态毒理学数据是制定水质基准的基础,在推导水生态基准之前,必须对毒性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借鉴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提出了我国水质基准制定中生态毒性数据质量评估...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的科学依据,而生态毒理学数据是制定水质基准的基础,在推导水生态基准之前,必须对毒性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借鉴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提出了我国水质基准制定中生态毒性数据质量评估方法,评估要素包括数据来源、化学物质、受试生物、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5个方面,共25个打分项,总体赋分为100分。对于每个生态毒性数据,根据其总体赋分进行质量分级:得分≥80分,为高质量数据;得分60~80分,建议为可用数据;得分<60分,建议为不可用数据。评估过程中当数据的单项评估结果为无效时,评估直接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基准 生态毒性 数据质量评估 技术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71
12
作者 罗先香 张蕊 +3 位作者 杨建强 刘汝海 唐伟 闫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269,共8页
莱州湾属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能力较弱,受多条河流入海影响,污染日趋加重。根据区域特征,于2008年5月对莱州湾30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粒度和总有机碳进行测定,探讨了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与粒度、总有机碳间... 莱州湾属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能力较弱,受多条河流入海影响,污染日趋加重。根据区域特征,于2008年5月对莱州湾30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粒度和总有机碳进行测定,探讨了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与粒度、总有机碳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较低,大部分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Cu、Pb、Zn、Cd和As在莱州湾中部区域出现高值区,同时Cd在小清河口、Hg在莱州湾东部出现高值区。Cu、Pb、Zn、Cd、As重金属之间(除了Cd和As之间)及与沉积物粘土、有机碳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属于低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Hg,约30%的站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大于5,达到中等污染水平,主要分布于小清河口、莱州湾中部和东部区域。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为Hg>Cd>As>Pb>Cu>Zn,风险指数高值区出现在莱州湾东部区域,主要受Hg的高风险水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培观赏植物净化模拟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友媛 崔香 +3 位作者 董滨 杨世迎 胡广鑫 李亚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57,共5页
利用观赏植物净化水体是目前湖泊、污染水体治理研究的热点。选取春羽、绿萝和铜钱草3种常见观赏植物作为水培试验研究对象,探讨这3种植物的水生栽培技术并用去除率指标研究其对模拟污水(劣V类)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春羽、绿萝、铜钱... 利用观赏植物净化水体是目前湖泊、污染水体治理研究的热点。选取春羽、绿萝和铜钱草3种常见观赏植物作为水培试验研究对象,探讨这3种植物的水生栽培技术并用去除率指标研究其对模拟污水(劣V类)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春羽、绿萝、铜钱草对污染水体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水体净化能力,对污染水体中总磷(TP)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净化效果很好;对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64.6%,74.2%,65.1%,对氨态氮(NH3-N)和硝态氮(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93.3%,96.3%,95%和90.7%,99.3%,47.1%,除铜钱草外,净化效果显著;对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33.2%,49.8%,44.3%;去除率均大于无植物对照处理。此外,在水培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测定了植物的株长、叶数和鲜重,其中鲜重能较好地反映生长情况与污水处理效果,可以为水培观赏植物应用于湖泊等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栽培 观赏植物 模拟污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导致的海床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红军 张民生 +1 位作者 贾永刚 王秀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6-990,共5页
利用Biot二维固结理论,计算出波浪引起的海床应力场;在假设海床土体的粘聚力不受波浪作用影响的条件下,推导出了波浪导致弱粘性土或粉土海床失稳的破坏准则,丰富了波浪导致海床失稳的判别方法。并把这一破坏准则用于黄河三角洲埕岛油田... 利用Biot二维固结理论,计算出波浪引起的海床应力场;在假设海床土体的粘聚力不受波浪作用影响的条件下,推导出了波浪导致弱粘性土或粉土海床失稳的破坏准则,丰富了波浪导致海床失稳的判别方法。并把这一破坏准则用于黄河三角洲埕岛油田海域的海床底坡稳定性分析,讨论了50年一遇和5年一遇两种海况条件下,土体粘聚力对该地区波浪导致海床破坏深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土体粘聚力对海床稳定性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方程 应力角 粘聚力 海床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渣对铜(Ⅱ)离子吸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曹煊 金春姬 +1 位作者 刘兴超 彭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研究了铜在碱渣表面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碱渣总吸附量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系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吸附质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pH<5.01时其等温吸附能较好地符合Freud lich等温吸附规律,而在pH>5.01时,能较好地符合Lang... 研究了铜在碱渣表面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碱渣总吸附量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系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吸附质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pH<5.01时其等温吸附能较好地符合Freud lich等温吸附规律,而在pH>5.01时,能较好地符合Langmu ir等温吸附规律,吸附热随pH值的增大而升高.当pH≤4.54时,碱渣的吸附力以偶极间力和氢键力的作用为主,而当pH>4.54时,以化学键力为主.碱渣的动力学方程亦随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pH=4.54时,碱渣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方程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优;当pH为4.91和6.01时,以Langmu ir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 吸附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金属镧的壳聚糖对含氟水的处理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姚瑞华 孟范平 +2 位作者 张龙军 马冬冬 刘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1-84,92,共5页
采用负载镧的壳聚糖作为含氟水的吸附剂,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为1g·L-1,La3+浓度为0.15mol·L-1,反应时间为6h,吸附剂粒径为0.1mm;除氟剂的最优工作条件为:pH为7,温度50℃,搅拌速度400r·min-1,吸附时间60min。... 采用负载镧的壳聚糖作为含氟水的吸附剂,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为1g·L-1,La3+浓度为0.15mol·L-1,反应时间为6h,吸附剂粒径为0.1mm;除氟剂的最优工作条件为:pH为7,温度50℃,搅拌速度400r·min-1,吸附时间60min。当吸附剂用量为1.6g·L-1时,对水中浓度为20mg·L-1的F-去除率达到98.4%。用0.1mol·L-1的NaOH对吸附饱和后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处理24h,可以有效地恢复其吸附性能。吸附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对F-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76.190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脱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典型湿地土壤氮素的季节动态及转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先香 闫琴 +2 位作者 杨建强 张珊珊 刘启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93,共6页
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和8月对黄河口湿地进行了3次野外调查和室内及野外模拟实验,研究了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氮素的季节变化及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农业种植区表层土壤氮素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湿地,自然湿地全氮的含量低于1 000 mg/kg,铵态... 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和8月对黄河口湿地进行了3次野外调查和室内及野外模拟实验,研究了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氮素的季节变化及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农业种植区表层土壤氮素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湿地,自然湿地全氮的含量低于1 000 mg/kg,铵态氮含量小于10 mg/kg,硝态氮含量小于3 mg/kg,研究区土壤氮素含量处于低营养水平。土壤中氮素的含量8月份最低,其中无机氮的季节变化较有机氮明显;0-10 cm表层土壤氮素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10 cm以下氮含量无显著垂直变化。在氮素的转化过程中,氮的反硝化能力最强,硝态氮的最大损失量达到23.44 g/(m3.d),这与研究区域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较低相吻合;矿化能力较弱,有机氮的最大转化量仅为0.91 g/(m3.d);氮的硝化过程中铵态氮的最大转化量为12.77 g/(m3.d)。芦苇枯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发生了氮素的净释放,夏季淹水环境芦苇枯落物氮素的日均归还量最高,达到0.039 g/(m2.d),冬季最低,芦苇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氮库的储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湿地 土壤氮素 季节变化 转化过程 枯落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关艳艳 佘宗莲 +1 位作者 周艳丽 孙文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5,共6页
介绍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系统在处理污染河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分析比较了各类型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并探讨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发展趋势。人工湿地以其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等优点而适宜于污染河水的处理,水平潜流湿地、... 介绍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系统在处理污染河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分析比较了各类型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并探讨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发展趋势。人工湿地以其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等优点而适宜于污染河水的处理,水平潜流湿地、复合垂直流湿地以及组合湿地系统在处理污染河水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组合湿地系统对TSS、BOD5、COD和TP的去除率要高于复合垂直流湿地和水平潜流湿地。但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染河水时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冬季尤为显著,因此提高人工湿地对总氮的去除率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在人工湿地中基质、植物、微生物对污染河水中低浓度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及长期去除效果方面,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染河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综述与探讨 被引量:26
19
作者 苏媛媛 张占民 刘小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3-228,共6页
微型抗滑桩作为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在边坡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微型抗滑桩现有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将其分为3类,即基于普通抗滑桩设计理论的方法、等效法和数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微型抗滑桩的... 微型抗滑桩作为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在边坡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微型抗滑桩现有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将其分为3类,即基于普通抗滑桩设计理论的方法、等效法和数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微型抗滑桩的受力特征、桩间距的确定和现有设计计算方法的适用性3个方面对微型抗滑桩的设计计算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合理的桩间距应尽可能减小微型桩群由于群桩效应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应兼顾微型桩与岩土体整体协调作用的发挥程度,以求得最佳的承载能力;而如何对桩土复合体进行合理的等效则是利用等效法计算微型桩群的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抗滑桩 计算方法 桩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海绵铁过滤柱预处理染色废水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孟春 李冰 +4 位作者 王子超 王悦静 于恒 张优 梁方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65,共4页
通过滤柱考察了进水pH变化对海绵铁预处理染色废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6、7、8、10时,过滤周期内脱色率都高于94%,出水pH大于7。与pH=6、7、8对比可知,在pH=10时,水头损失小,周期产水量高,出水含铁量低。海绵铁过滤柱活化后脱... 通过滤柱考察了进水pH变化对海绵铁预处理染色废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6、7、8、10时,过滤周期内脱色率都高于94%,出水pH大于7。与pH=6、7、8对比可知,在pH=10时,水头损失小,周期产水量高,出水含铁量低。海绵铁过滤柱活化后脱色率、周期产水量与活化前基本相同,出水pH比活化前低,出水铁含量相对较高。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图发现过滤柱内海绵铁腐蚀程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海绵铁 染色废水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