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合海洋微藻活体染色的方法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帅 张波 +4 位作者 赵昔龙 程明娇 曹为 徐希媛 郑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为了评估一种快速简单用以确定海洋微藻细胞活性的技术,针对船舶压载水中常见的3个门类中11种10~50μm单细胞微藻用中性红(NR)、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MFDA)、荧光素二乙酸酯(FDA)三种染料进行染色,通过光镜和荧光显微镜对染色结果... 为了评估一种快速简单用以确定海洋微藻细胞活性的技术,针对船舶压载水中常见的3个门类中11种10~50μm单细胞微藻用中性红(NR)、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MFDA)、荧光素二乙酸酯(FDA)三种染料进行染色,通过光镜和荧光显微镜对染色结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R(中性红)是检测本实验中全部海洋微藻藻株细胞活性的最佳染料,染色最佳浓度为1/10 000,染色时间为30min;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MFDA)、荧光素二乙酸酯(FDA)和双荧光染色对海洋微藻藻株活细胞着色时间短,染色效果明显,但其应用具有局限性,适用于检测本实验中甲藻门(塔玛亚历山大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微小原甲藻、利玛原甲藻、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和绿藻门(青岛大扁藻和杜氏盐藻)的活性,染色最佳浓度为5μmol/L FDA+2.5μmol/L CMFDA,染色时间为10min,但不适用于检测硅藻门的细胞活性。因此,中性红更适合检测船舶压载水中微藻活细胞,根据光镜下微藻细胞着色情况而判断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活体着色 中性红 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 荧光素二乙酸酯 船舶压载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柠檬酸对2株绿藻生长及总脂含量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梁英 王玥 +3 位作者 石伟杰 田传远 赖秋璇 王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0(对照组)、0.05、0.1、0.2和0.4g/L)对海绿球藻(Halochlorococcum sarcotum)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最大光...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0(对照组)、0.05、0.1、0.2和0.4g/L)对海绿球藻(Halochlorococcum sarcotum)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最大光合作用效率P_m、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α、最小饱和光照强度I_k)、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2株绿藻对照及低浓度处理组(0~0.1g/L)的F_v/F_m、P_m、I_k、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产率均显著高于高浓度处理组(0.2~0.4g/L)。其中,海绿球藻0.1g/L处理组的细胞密度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21.26%;0.4g/L处理组的总脂含量最高(35.20%),比对照组增加了17.77%;0.1g/L处理组的总脂产率最大(0.018g/(L·d)),比对照组增加了14.19%。微绿球藻的细胞密度在柠檬酸浓度为0.1g/L时达到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15.34%;总脂含量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0.4g/L时达到最大值(40.42%),比对照组增加了36.97%;总脂产率在柠檬酸浓度为0.1g/L时达到最大值(0.025g/(L·d)),比对照组增加了12.84%。与对照组相比,0.05~0.4g/L的柠檬酸能够显著促进2株绿藻的18:1n-9和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和)合成,而高浓度柠檬酸(0.2~0.4g/L)能够显著抑制16:3n-3和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和)的积累。研究结果显示,适合2株绿藻生长及产脂的最佳柠檬酸浓度均为0.1g/L,该研究为2株绿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绿球藻 微绿球藻 柠檬酸 生长 叶绿素荧光参数 总脂含量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细菌法对北戴河湿地沉积物遗传毒性的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昔龙 李倩 +6 位作者 张佳林 林法祥 高伟 韩彬 崔志松 李景喜 郑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8-517,共10页
针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造成的秦皇岛北戴河湿地植被退化,通过种植湿地植被碱蓬(Suaedasalsa)和海韭菜(Triglochinpalustre)对受损湿地进行修复。为评价修复效果,分析了8个站位在修复前(2016-11)和修复后(2017-07)沉积物中多环芳烃、... 针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造成的秦皇岛北戴河湿地植被退化,通过种植湿地植被碱蓬(Suaedasalsa)和海韭菜(Triglochinpalustre)对受损湿地进行修复。为评价修复效果,分析了8个站位在修复前(2016-11)和修复后(2017-07)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石油烃和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发光细菌法评价其遗传毒性。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石油烃的含量在修复后下降明显,降解率范围分别为82.57%~97.45%和60.99%~98.99%。此外,修复前多数样品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毒性,发光细菌法显示沉积物遗传毒性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C,简称MMC)的等当量浓度范围为-2.042~2.018mg/L,4个站位为高毒,中毒和低毒的站位各有2个;修复后,沉积物的遗传毒性明显降低,其MMC的等当量浓度范围为-0.574~0.015mg/L,所有站位均为低毒。研究表明,湿地植被的修复显著提高了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且发光细菌法可作为快速评价湿地沉积物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湿地修复 发光细菌法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硫丹及衍生物气相色谱快速测定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宇 韩彬 +1 位作者 郑立 林法祥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富集海水中6种硫丹及其衍生物,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测定和外标法定量,建立海水中硫丹及其衍生物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硫丹及其衍生物的线性范围为2.5~100.0μg/L,相关系数为0.990~0.998... 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富集海水中6种硫丹及其衍生物,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测定和外标法定量,建立海水中硫丹及其衍生物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硫丹及其衍生物的线性范围为2.5~100.0μg/L,相关系数为0.990~0.998,检出限为0.10~21.30ng/L。在3个加标条件(5,10和25μg/L)下,人工海水硫丹的加标回收率为85.60%~119.50%,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7.8%。实际海水硫丹的加标回收率为90.60%~120.70%,相对标准偏差为1.6%~7.9%。该方法应用于青岛近岸海域海水的测试,在青岛近岸水体中未检出α-硫丹和β-硫丹,检出硫丹衍生物:硫丹醚(N.D.~1.758μg/L),硫丹内酯(1.040~11.260μg/L)和硫丹硫酸酯(1.009~6.091μg/L)。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前处理简便易行、灵敏度高,并可满足海水中硫丹及其衍生物的快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硫丹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 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