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立管三相流振动模型
1
作者 郭晓强 杨巨星 +3 位作者 吕俊霖 安有法 刘显斌 李欣业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9,共15页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技术因其可控性已成为深海水合物资源开发的重要技术方向,但在水合物的举升过程中,开采立管受内部气—液—固三相流动力、外部海洋环境载荷以及大长径比结构特性的综合作用,易发生复杂的非线...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技术因其可控性已成为深海水合物资源开发的重要技术方向,但在水合物的举升过程中,开采立管受内部气—液—固三相流动力、外部海洋环境载荷以及大长径比结构特性的综合作用,易发生复杂的非线性流致振动失效,威胁开采安全。为此,基于有限元法、哈密顿原理和能量法,建立了深海水合物开采立管气—液—固三相流致振动模型,综合考虑大长径比效应、涡激振动、水合物动态分解及海洋平台升沉等多因素耦合作用,采用增量形式的Newmark-β法和Newton-Raphson法组合迭代求解模型,获得了立管振动响应。最后,基于相似原理研制了内外流激励下开采管柱非线性振动实验装置,通过模拟实验获取立管流速、位移、模态及频率响应等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模型首次引入气—液—固三相流场及水合物动态分解效应,揭示了多相体系沿立管轴向的相态梯度演化规律;②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立管内颗粒与气泡速度的最大误差分别为6.90%和7.50%,多相流动模型精度达92.50%以上;③振动响应分析中,立管位移均方根及主频的计算误差均低于8.24%,模型精度超过91.76%,验证了流致振动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结论认为,提出的理论模型与实验方法为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立管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完整揭示了水合物开采立管在海洋环境中气—液—固三相内流与多源外激励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振动机制,为深海水合物商业化安全开采技术的突破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气—液—固三相流 开采立管 非线性振动 振动响应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