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闽近海瓯江凹陷新生代地质构造发展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陶国保 梁连喜 朱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共9页
瓯江凹陷的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建造序列具体反映了断凹演化。断陷阶段分为初始开裂、强裂裂开、全面裂陷和频繁振荡。凹陷阶段沐现了海浸—沉降—填满全过程,凹陷由数个剖面上呈箕状的菱形次级小断块组成。这种结构及发展特征既与弧后... 瓯江凹陷的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建造序列具体反映了断凹演化。断陷阶段分为初始开裂、强裂裂开、全面裂陷和频繁振荡。凹陷阶段沐现了海浸—沉降—填满全过程,凹陷由数个剖面上呈箕状的菱形次级小断块组成。这种结构及发展特征既与弧后垃开体制有关,也与瓯江凹陷处于中生代地体碰撞带有关。瓯江凹陷是东海陆架弧后裂陷盆地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结构 裂陷盆地 地质构造 瓯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先验地质信息约束的非线性AVO反演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正和 李言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467-476,共10页
采用基于层状模型和动态射线追踪的先验约束最大似然反演过程,求解叠前地震道集储层时窗内各个时间采样点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等弹性参数,并由此计算泊松比参数.用解析算式计算Jacobi矩阵中反射和透射系数关于模型参数的偏导... 采用基于层状模型和动态射线追踪的先验约束最大似然反演过程,求解叠前地震道集储层时窗内各个时间采样点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等弹性参数,并由此计算泊松比参数.用解析算式计算Jacobi矩阵中反射和透射系数关于模型参数的偏导数,并用自适应因子控制约束反演过程,使得迭代计算快速和稳定.由于在反演中加上了先验地质信息的约束,提高了参数估算的分辨率和抗噪音能力,并且可以获得符合地质规律的反演结果.理论模型和一组三维地震面无道集的反演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面向储层的叠前地震资料弹性参数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AVO反演 地质信息 先验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绳海槽浮岩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崇保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目前国内外对冲绳海槽槽底火山岩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笔者对槽底八个样点的浮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岩石学研究。本文首次对酸性浮岩的中、基性火山岩包体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酸性浮岩下部有相当面积的玄武岩及安山岩存在的事实。旨次提... 目前国内外对冲绳海槽槽底火山岩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笔者对槽底八个样点的浮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岩石学研究。本文首次对酸性浮岩的中、基性火山岩包体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酸性浮岩下部有相当面积的玄武岩及安山岩存在的事实。旨次提出海槽浮岩具有由基性→酸性较完整的火山活动旋回的认识。提出酸性浮岩是基性熔浆演化到后期的产物的观点,从而解释了存在多年的关于冲绳海槽构造问题争议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冲绳海槽既为弧后盆地,何以有大量酸性火山岩分布”的质疑。提出冲绳海槽浮岩属于岛弧火山岩的观点,对冲绳海槽构造的科学认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浮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理论深度偏移快速算法研究与实现
4
作者 张伟根 林中柏 +1 位作者 徐峰 马在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了使复杂地质构造地区的地震资料正确成像,最终需要应用精确复杂的偏移方法。优良的偏移方法,不仅能适应较大地层倾角变化,而且要求算法的适应范围更广泛.能够处理大的速度变化。随着越来越多地采用多次偏移迭代速度分析方法,要... 为了使复杂地质构造地区的地震资料正确成像,最终需要应用精确复杂的偏移方法。优良的偏移方法,不仅能适应较大地层倾角变化,而且要求算法的适应范围更广泛.能够处理大的速度变化。随着越来越多地采用多次偏移迭代速度分析方法,要求偏移方法趋向于快速计算过程。本文主要研究深度偏移快速计算方法和在中小型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在推导了全倾角波动偏移的方程式后,应用“函数替代法”和“变量分裂法”概括出了全倾角波动理论深度偏移方程组。采用微分方程差分化方法,获得全倾角深度偏移差分方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差分方程矩阵单边化求解方法,简化了差分计算过程,降低了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要求。同时,针对计算边界条件的设置,应用了一种新的矩阵快速近似追赶算法,加快了计算求解过程,提高了计算效率。文章的最后,提供了采用快速算法编制的处理软件对模型资料和实际地震测线进行处理的实际记录。计算过程和处理资料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的深度偏移快速算法理论正确,计算过程稳定,计算效率高,处理效果良好。更有意义的是,这种计算方法能够在中小型计算机上实现,有利于深度偏移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 偏移 算法 地震数据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沉积历史与油气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必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本文阐述了东海陆架盆地自晚白垩纪到第四纪的盆地沉积演变,及其相应发育的四套油气组合。根据钻井及地质,地化资料得出以上白垩至始新统油气组合含油气性能最佳。并已发现了平湖油气田及一些含油气构造。
关键词 盆地 沉积 油气 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W凹陷Y-1井油田水文地球化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韫 胡必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文主要对东海W凹陷Y-1井地层水化学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分析,研究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进而提出运用水化学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和油气预测。
关键词 东海 Y-1井 油田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断裂及基底掀斜控制上覆地层的褶皱——东海Y构造的一种解释模式
7
作者 季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5-48,共14页
位于东海XH凹陷的Y构造,以其两侧发育的NE—NNE向高角度逆冲断层和构造顶部发育的NW、近EW向的正断层、平面展布的“S”型构成其独特的构造风格。本文致力于应用T.P.Harding的扭动构造理论,结合该构造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 位于东海XH凹陷的Y构造,以其两侧发育的NE—NNE向高角度逆冲断层和构造顶部发育的NW、近EW向的正断层、平面展布的“S”型构成其独特的构造风格。本文致力于应用T.P.Harding的扭动构造理论,结合该构造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Y构造为中新世末期的龙井运动压扭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断裂 锥形形变 地质构造 褶皱 东海 上覆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及近海前新生代大地构造格架及演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陶国保 朱平 梁连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在前人对浙、闽及近海大地构造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物探、同位素年代资料,按地体构造概念提出了我们的见解。本区是一个前新生代地体碰撞构造区,由西往东有下列地体及地体碰撞带:闽西北地体,龙泉碰撞带,浙东南地体,东南沿海碰撞带,... 在前人对浙、闽及近海大地构造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物探、同位素年代资料,按地体构造概念提出了我们的见解。本区是一个前新生代地体碰撞构造区,由西往东有下列地体及地体碰撞带:闽西北地体,龙泉碰撞带,浙东南地体,东南沿海碰撞带,温东地体。舟山-平湖断裂是分隔本区与北面不同地质区的平移断层(或古转换断层)。前新生代的大地构造演化就是这些地体漂移、碰撞拼贴和俯冲带跃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体 大地构造 新生代 浙江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油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必规 张韫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5期16-19,共4页
本文对东海盆地深部地层水分析资料进行了研究。指出盆地油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在纵向上上、中、下各异,横向上东西有别。盆地西部高矿化度区是油气聚集的标志。
关键词 水分析 地球化学 油气田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理
10
作者 陈颐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9-76,共8页
作者据海区和周边岛屿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描述了东海的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理.并绘制了该时期的系列古地理图.从而有可能归纳出东海在某些时期具有“南海北陆”,古地貌上犹如今日渤海—黄海陆缘海盆及其周边陆地环抱等特点.同时... 作者据海区和周边岛屿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描述了东海的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理.并绘制了该时期的系列古地理图.从而有可能归纳出东海在某些时期具有“南海北陆”,古地貌上犹如今日渤海—黄海陆缘海盆及其周边陆地环抱等特点.同时简略地讨论了海水进退和古气候,分析了东海东部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出现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白垩纪 第三纪 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世纪末海上石油产量预测
11
作者 严隽猷 《海洋地质动态》 1987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七个地区的油气生产现状、储量及勘探海域,并预测了本世纪末的海上石油产量。
关键词 海上油气产量 预测产量 原油产量 原油储量 美洲 欧洲 非洲 澳洲 东南亚 苏联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功能河口人工环礁治理黄河口河道淤积的设想
12
作者 张维德 《海洋地质动态》 1991年第10期6-8,共3页
为了解决黄河口泥沙淤积的问题,上海海洋湖沼学会与日本有关单位通过对黄河口实地考察和实验室模拟研究,提出了建立河口人工"环礁"的治理方案。本文对方案的理论依据和方案的实施进行了论迷。
关键词 黄河口 人工环礁 河道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长江三角洲的沉积物和沉积相
13
作者 袁迎如 《地质论评》 1982年第1期21-28,共8页
长江是比较典型的潮汐河口,潮差大,潮流强,据报道,潮流速度为1.5—3节,最大流速可达6节。涨落潮的方向明显,可将泥沙带到口外较远处,因此堆积了大型的现代三角洲。研究现代三角洲可为潮汐河口三角洲提供模式,为将今论古提供依据。
关键词 潮差 潮汐河口 潮流 堆积 沉积相 三角洲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