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3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45年来海域油气资源调查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银国 陈建文 +9 位作者 龚建明 梁杰 廖晶 王建强 杨长清 赵青芳 孙晶 杨传胜 雷宝华 袁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共22页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海洋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简称青岛所)自1979年重建始,便开启了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工作的序幕。45年来,青岛所持续开展了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对比、黄东...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海洋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简称青岛所)自1979年重建始,便开启了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工作的序幕。45年来,青岛所持续开展了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对比、黄东海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海域和海丝路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分析,并于2019和2021年开展了2个航次的北印度洋重点海域联合地质科学考查。本文回顾了45年以来青岛所海域油气调查与研究历史,梳理了取得的主要进展,重点介绍了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技术、东部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地质新认识、印度扇近海盆地的科学考查发现与认识、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形势与战略性方向,梳理了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展望了油气调查主要领域和方向,这对进一步摸清海域油气资源家底、服务海域油气矿政管理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 新区新层系 油气资源调查 战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岸带地质工作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斌 徐刚 +9 位作者 周良勇 赵广明 曹珂 高茂生 叶思源 刘健 侯国华 段晓勇 陈小英 印萍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9,共17页
海岸带是地球多圈层交互带内地质作用最活跃、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带,是开展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海岸带地质工作自建所以来,一直按照支撑国家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主... 海岸带是地球多圈层交互带内地质作用最活跃、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带,是开展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海岸带地质工作自建所以来,一直按照支撑国家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主要经历了萌芽发展、快速发展、蓬勃发展3个阶段。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工作的主要牵头单位之一,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特别是在辽东湾、渤海湾西岸、黄河三角洲、莱州湾、山东半岛、江苏沿岸、长江三角洲、闽浙沿岸等海岸带地区开展了重大比例尺的调查,大幅提高了我国海岸带调查程度,提升了海岸带基础地质认知水平,充分发挥了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作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大力加强海岸带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海岸带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加快建设海岸带地质综合监测体系,快速提升海岸带工作公益服务水平,推动海岸带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发展历程 主要成果 工作展望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为我国海洋地质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庆祝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恢复重建三十周年 被引量:2
3
作者 彭轩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3+2+1+10,共6页
关键词 海洋地质研究所 三十年 海洋地质 海洋地学 事业 恢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科教融合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大锰 吴能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1-224,共4页
0前言科教融合是科研和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一流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科研机构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精神... 0前言科教融合是科研和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一流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科研机构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教融合发展,自然资源部和教育部聚焦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需求,支持所属涉海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研究生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 科研机构 海洋地质研究 一流人才 新发展阶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意改革 再创辉煌——前进中的海洋地质研究所
5
作者 刘守全 于凤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40-41,共2页
国土资源部所属的海洋地质研究所是一所部属海洋地质专业研究机构,1964年始建于历史名城南京。1979年重建于现代海洋科学城——青岛。沐浴着共和国改革开放春风发展起来的海洋地质研究所迅速壮大。
关键词 海洋地质 地质研究所 体制改革 勘探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庆祝恢复重建25周年
6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资源评价 固体矿产地质调查 海洋环境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研究所1988年度科技进展概述
7
作者 莫杰 翟学茂 《海洋地质动态》 1989年第3期1-3,共3页
"七五"期间,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在1988年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概述了海洋地质调查、含油气盆地对比、第四纪地质、砂金找矿和编图等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科学技术 年度报告 198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研究所1985年科技进展概述
8
作者 莫杰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3期3-5,共3页
1985年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试行核定课题经费、包干使用,扩大课题组自主权的办法,全所共进行科研项目六项(其中,部重点项目延续5项、新开项目1项),共计11个课题,现已提交成果报告8份。这些研究成果将陆续组织评... 1985年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试行核定课题经费、包干使用,扩大课题组自主权的办法,全所共进行科研项目六项(其中,部重点项目延续5项、新开项目1项),共计11个课题,现已提交成果报告8份。这些研究成果将陆续组织评审验收。1985年是海洋地质研究所建所六年来提交研究成果最多的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定课题经费 海洋地质 科研项目 科技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1984年科技进展概述
9
作者 袁晓茂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3期1-3,共3页
1984年是海洋地质研究所取得较多科研成果的一年,各科研课题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和收获。概述如下:一、滨海海岸第四纪沉积环境及矿产资源的研究该科研项目(自1983年—1986年)分四个课题,主要进展是:(一)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在... 1984年是海洋地质研究所取得较多科研成果的一年,各科研课题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和收获。概述如下:一、滨海海岸第四纪沉积环境及矿产资源的研究该科研项目(自1983年—1986年)分四个课题,主要进展是:(一)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在海南调查、样品测试以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交了"西沙岛屿类型"等六篇论文,初步编制了《中国西沙地质图册》,並编写了"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上册)"初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研究所 科研成果 第四纪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地质勘察院的实践与启示
10
作者 许志美 王均模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0年第2期71-74,63,共5页
应收账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大销售、增强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投资活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年来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地质勘察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应收账款 管理 企业 经济效益 地勘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研究所1987年度科技进展概述
11
作者 袁晓茂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3期1-4,共4页
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在198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提交所第四届科研成果交流会的论文,内容涉及海洋地质学科各专业,亦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年度报告 198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研究所1986年度科技进展概述
12
作者 袁晓茂 《海洋地质动态》 1987年第4期6-9,共4页
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在1986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提交所第三届科技成果交流会的论文,涉及海洋地质学科的各专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年度报告 198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进展
13
作者 孙记红 魏合龙 +5 位作者 苏国辉 陈宏文 刘京鹏 林文荣 王诏 张兆代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海洋地质调查模式的变革。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数字海洋地质工程结合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实际,建立了“地质云”、大数据、智能化“三位一体”的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框架,提出... 随着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海洋地质调查模式的变革。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数字海洋地质工程结合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实际,建立了“地质云”、大数据、智能化“三位一体”的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框架,提出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体系、核心体系、关键体系”三大体系规划,在海洋地质云平台建设、海洋地质大数据建设、海洋地质智能化专题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海洋地质专业节点及网络体系,形成了国家级的海洋地质数据资源体系,推进了海洋地质业务的智能化应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建设在推动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引擎作用,全力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信息化 大数据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的提出、学科内涵与展望
14
作者 吴能友 李彦龙 +10 位作者 蒋宇静 孙金声 谢文卫 胡高伟 王韧 于彦江 王金堂 陈强 申凯翔 孙志文 陈明涛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9,共14页
能源结构调整和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潜在能源开展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随着勘探开发研究的深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面临的多种类型工程地质风险管控矛盾日益凸显,亟待发展基于现代工程地... 能源结构调整和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潜在能源开展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随着勘探开发研究的深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面临的多种类型工程地质风险管控矛盾日益凸显,亟待发展基于现代工程地质学基本原理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为此,本文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的提出过程,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论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学科构架、核心研究任务和主要研究手段。认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是海洋地球系统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评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的地质、工程安全承载力,并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提供决策支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工程地质学不仅能为回答勘探开发活动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也能有效地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能源研究与地质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联起来,为实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环境、工程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工程地质学 学科内涵 研究任务 技术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地质碳封存典型案例对中国的启示
15
作者 陈建文 骆迪 +4 位作者 袁勇 李清 赵化淋 王建强 孙晶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海洋地质碳封存作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沿海地区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全球海洋地质碳封存典型案例的解剖认为,中国海洋地质碳封存潜力大,下一步示范工程选址应重视目标级和场地级封存潜力评价,... 海洋地质碳封存作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沿海地区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全球海洋地质碳封存典型案例的解剖认为,中国海洋地质碳封存潜力大,下一步示范工程选址应重视目标级和场地级封存潜力评价,针对不同条件开展分类选址,并将地质风险监测贯穿示范工程始终。结合中国海域不同盆地CO_(2)地质封存源汇匹配性和施工条件提出:海上油气田CO_(2)伴生气咸水层封存项目是优先示范项目,CO_(2)驱油气与封存协同项目具有现实应用价值,枯竭油气藏封存项目是示范工程的重要选择,全链条规模化海上咸水层封存项目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 碳封存 咸水层 枯竭油气藏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碳酸盐岩电性结构海洋CSEM探测方法研究
16
作者 段双敏 李予国 +1 位作者 吴志强 裴建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5-1566,共12页
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由陆相中、新生界和震旦系至中、下三叠统(青龙灰岩)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构成,高速碳酸盐岩地层对地震波形成强屏蔽作用,导致地震反射成像不清晰,因而目前对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特征和结构认识还存在分歧.本文... 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由陆相中、新生界和震旦系至中、下三叠统(青龙灰岩)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构成,高速碳酸盐岩地层对地震波形成强屏蔽作用,导致地震反射成像不清晰,因而目前对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特征和结构认识还存在分歧.本文利用海洋可控源电磁(CSEM)探测技术对南黄海中部隆起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电阻率成像,分析与海水运动相关的电磁噪声特征,探讨海水运动对观测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海水运动造成的发射源方位变化可以解释电磁场振幅曲线的震荡现象.通过海洋CSEM数据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电阻率结构,电阻率结构和地震反射剖面具有一致性,浅部低阻与第四系和新近系未固结沉积层以及破碎带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深部高阻可能揭示了海相碳酸岩盐地层的分布,结合地震、测井和电阻率反演结果,推测海相碳酸盐岩厚度超过6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CSEM 南黄海 海相碳酸盐岩 海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体系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世兴 孙运宝 +9 位作者 曹红 耿威 陈唯 张喜林 张栋 徐翠玲 陈烨 周渝程 吕泰衡 孙治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1,共12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迅速向低碳甚至无碳转型的背景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凭借其巨大的能源潜力,已成为能源领域内重要的关注对象和研究热点,而其中的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埋藏浅、易开采、环境敏感等诸多特点备受关注。本... 在全球能源结构迅速向低碳甚至无碳转型的背景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凭借其巨大的能源潜力,已成为能源领域内重要的关注对象和研究热点,而其中的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埋藏浅、易开采、环境敏感等诸多特点备受关注。本文概述了当前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体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剖析了其成藏过程中的地质作用、气体来源、运移通道、储层特征等关键控制因素,阐明了全球典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分布和特征,探讨了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在海洋碳循环和深海生境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水合物产业化的重要前景,最后展望了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希望能引起公众和学界对这种特殊类型能源的重视,从而加强全社会对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的关注与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条件 环境效应 冷泉系统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磊 林学辉 +23 位作者 张媛媛 贺行良 徐婷婷 张剑 王飞飞 梁源 任宏波 辛文彩 朱志刚 张道来 李凤 宋晓云 李秋馀 武华杰 何乐龙 闫大伟 姜学钧 江云水 宁泽 路晶芳 王红 李嘉佩 王云 周一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0,共18页
实验测试处在数据获取的“第一线”,承担着准确支撑科研论述的重要使命,是海洋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地质调查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现已建成专业学科比较齐全、海洋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实验测试室,检测... 实验测试处在数据获取的“第一线”,承担着准确支撑科研论述的重要使命,是海洋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地质调查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现已建成专业学科比较齐全、海洋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实验测试室,检测项目涵盖无机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分析、碎屑矿物鉴定、薄岩石片鉴定、黏土矿物定量分析、粒度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测年、释光测年、微古鉴定和岩芯管理等十多个专业类型。实验室在完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等新领域技术与服务对接的同时,结合深海、极地、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等科研项目设置的测试任务及研究内容,开展创新机制探索改革,持续形成高水平论文和创新型专利成果,不断满足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和海洋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对分析测试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测试技术 海洋地球化学分析 地质年代分析 岩石矿物分析 微体古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国辉 魏合龙 +5 位作者 孙记红 王诏 林文荣 刘京鹏 李刚 严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1,共11页
回顾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历程,介绍了海洋地质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框架,归纳总结了20年来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在海洋地质信息技术标准、网络体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海洋地质调查全流程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海洋... 回顾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历程,介绍了海洋地质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框架,归纳总结了20年来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在海洋地质信息技术标准、网络体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海洋地质调查全流程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海洋地质信息化成果丰硕,为海洋地质工作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分析了当前海洋地质信息化存在的人员融合力度不足、感知设备不足、对成果的快速产出支撑力度不足、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海洋地质信息化工作今后应加强观念转变、落实行动促进人员深度融合、加强感知-计算-分析能力、拓展全流程软件生态、推进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信息化 发展历程 发展方向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区海洋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陆凯 褚宏宪 +6 位作者 孙军 李攀峰 赵铁虎 虞义勇 梅赛 冯京 方中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7-297,共11页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侧扫声呐、表层地质取样、地质钻探等调查手段,查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海底地形地貌、底质类型及分布、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地应力等基础地质特征,归纳总结海底浅表层地...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侧扫声呐、表层地质取样、地质钻探等调查手段,查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海底地形地貌、底质类型及分布、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地应力等基础地质特征,归纳总结海底浅表层地质灾害、第四纪地层格架与古环境演化、阐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主要进展成果。渤海海峡活动断裂较为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壳稳定性评价属于不稳定区域,东侧北黄海盆地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好,西部渤海盆地区域和海峡区南部区域稳定性较差。渤海海峡最新调查成果为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为国家重大涉海工程提供防灾减灾服务,为渤海地区古气候与环境演变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地层结构 活动断裂 地壳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