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石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思路和评价内容建议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森
王策
+1 位作者
袁宝成
陈袁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6-772,共7页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相关技术导则制订和发布情况,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现状;探讨了开展石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本思路、评价重点和评价要求;对石化建设...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相关技术导则制订和发布情况,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现状;探讨了开展石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本思路、评价重点和评价要求;对石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深度,从建设项目过程回顾、建设项目工程评价、区域环境变化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与环境影响预测验证、环境保护补救和改进措施等6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各方面给出了需要关注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后评价
政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汪金明
马宁
+2 位作者
范丽丽
袁立来
张洪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0,共14页
近年来,由于海上吹填、疏浚、挖沟等用海活动日趋频繁,导致相关海域悬浮物浓度急增,悬浮物已成为海洋水域中较为普遍的污染物。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海洋生物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本文首先简述了悬浮物对海...
近年来,由于海上吹填、疏浚、挖沟等用海活动日趋频繁,导致相关海域悬浮物浓度急增,悬浮物已成为海洋水域中较为普遍的污染物。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海洋生物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本文首先简述了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影响的作用方式,然后重点综述了悬浮物对不同种类海洋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包括:底栖类、浮游生物、鱼类、虾蟹类;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性大小。目前,有关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研究多限于急性致死效应及应激效应。悬浮物的浓度、粒径大小和组成成分,以及海洋生物种类、年龄阶段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悬浮物的生态毒性。在对比分析悬浮物对不同种类海洋生物致死浓度的基础上,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得出悬浮物对海洋生物毒性大小大致为:海洋甲壳类>鱼类>浮游藻类,海洋甲壳类对悬浮物最为敏感,因此海上施工作业应重视对海洋甲壳类的保护。此外,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致死浓度在实际海水环境中几乎很难达到,反而相对低的浓度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效应却是长期的、慢性的,但其后果不容忽视。在评价海洋工程的生态影响时,需要重视评估悬浮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长期效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级别警戒浓度,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海洋生物
急性毒性
海上施工
生态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土壤受试植物筛选与毒性预测
被引量:
6
3
作者
罗晶晶
吴凡
+3 位作者
张加文
刘征涛
张聪
王晓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95-3305,共11页
生态毒性数据缺乏是我国土壤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研究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开展本土受试植物的筛选可提供更多的生态毒理试验选材,从而获得不同物种的生态毒性数据.鉴于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敏感性,从被子植物中依据分布范围、代表性和易于获...
生态毒性数据缺乏是我国土壤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研究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开展本土受试植物的筛选可提供更多的生态毒理试验选材,从而获得不同物种的生态毒性数据.鉴于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敏感性,从被子植物中依据分布范围、代表性和易于获得性等原则,对我国潜在的受试植物进行筛选,结果发现,13科53种被子植物分布广泛且易于获取,可作为本土受试植物;结合生态毒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其中12种受试植物的生态毒性数据相对丰富,并对部分典型污染物表现高敏感.此外在受试植物生态毒性预测模型研究方面,对12种受试植物两两进行建模预测,共得到132个物种种间关系估算模型(Interspecies Correlation Estimation,ICE),其中88个为显著性模型(F检验P<0.05);此处,回归分析了已构建ICE模型的评价参数,得出预测效果较好的ICE模型应满足交叉验证成功率≥80.00%、MSE≤0.62、R^(2)≥0.76和分类学距离≤4的标准.最终筛选出25个符合上述标准的ICE模型,涉及禾本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十字花科的相互预测,其中当燕麦Avena sativa、芜青Brasrapa、普通小麦Triticurn aestivum、玉蜀黍Zea mays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作为替代物种时,预测物种的实际生态毒性值与预测值较为接近.受试植物的筛选与生态毒性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生态毒性数据的产生,并为土壤污染管理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基准
受试生物筛选
被子植物
物种敏感度分析
ICE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生微宇宙研究热点及毒性对比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凡
王晓南
+3 位作者
王旭升
王佳琪
张聪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02-1812,共11页
为了解水生微宇宙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发文量统计后进行了计量分析,并使用CiteSpace提取文献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和时间线分析,结果表明:①国外和国内的水生微宇宙研究发文量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显著增加....
为了解水生微宇宙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发文量统计后进行了计量分析,并使用CiteSpace提取文献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和时间线分析,结果表明:①国外和国内的水生微宇宙研究发文量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显著增加.②国内文献占比从21世纪10年代的16.1%升至21世纪20年代的26.1%.③生态毒理学研究在水生微宇宙领域占比较大.基于微宇宙的生态毒理学实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落水平的毒性效应,对相同暴露时间下单物种毒性实验与微宇宙毒性实验进行对比发现,两种实验的毒性数据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微宇宙毒性实验数据平均值较单物种毒性实验数据平均值低56%.此外,分别构建了通过单物种及水质参数预测微宇宙毒性数据的回归模型.研究显示,国内水生微宇宙相关研究正在逐步发展,且生态毒理学在国内外水生微宇宙研究中成为主要研究方向,相较于单物种毒性实验,物种在微宇宙毒性实验中种间关系的影响下对污染物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微宇宙
CITESPACE
生态毒理
毒性对比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炭制备及其吸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5
作者
盛竹
邓兵杰
+3 位作者
孙洋
范思辰
李欣陽
杨天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9期133-140,共8页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绝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的固态产物,通常因具有特殊的孔隙、官能团结构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气态或液态污染物的吸附,并成为目前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生物质热解制取生物炭的工艺、...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绝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的固态产物,通常因具有特殊的孔隙、官能团结构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气态或液态污染物的吸附,并成为目前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生物质热解制取生物炭的工艺、生物炭生成机理及目前主要应用领域,重点评述了影响生物炭制备、结构特性及吸附特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炭及其在吸附领域应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生物炭
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思路和评价内容建议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森
王策
袁宝成
陈袁袁
机构
生态
环境
部
环境
工程评估中心
北京
国寰
环境
技术
有限
责任
公司
沈阳
环境
科学研究院
海油
环境
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6-772,共7页
文摘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相关技术导则制订和发布情况,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现状;探讨了开展石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本思路、评价重点和评价要求;对石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深度,从建设项目过程回顾、建设项目工程评价、区域环境变化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与环境影响预测验证、环境保护补救和改进措施等6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各方面给出了需要关注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石化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后评价
政策管理
Keywords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assessment
policy management
分类号
X82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汪金明
马宁
范丽丽
袁立来
张洪玉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
有限公司
海南分
公司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
环境
研究中心
海油
环境
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0,共14页
基金
安全环保公司海底作业引起沉积物悬浮对典型水生生物的影响研究服务专有协议(ZX2023ZCZXF008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3TD12)。
文摘
近年来,由于海上吹填、疏浚、挖沟等用海活动日趋频繁,导致相关海域悬浮物浓度急增,悬浮物已成为海洋水域中较为普遍的污染物。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海洋生物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本文首先简述了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影响的作用方式,然后重点综述了悬浮物对不同种类海洋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包括:底栖类、浮游生物、鱼类、虾蟹类;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性大小。目前,有关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研究多限于急性致死效应及应激效应。悬浮物的浓度、粒径大小和组成成分,以及海洋生物种类、年龄阶段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悬浮物的生态毒性。在对比分析悬浮物对不同种类海洋生物致死浓度的基础上,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得出悬浮物对海洋生物毒性大小大致为:海洋甲壳类>鱼类>浮游藻类,海洋甲壳类对悬浮物最为敏感,因此海上施工作业应重视对海洋甲壳类的保护。此外,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致死浓度在实际海水环境中几乎很难达到,反而相对低的浓度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效应却是长期的、慢性的,但其后果不容忽视。在评价海洋工程的生态影响时,需要重视评估悬浮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长期效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级别警戒浓度,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悬浮物
海洋生物
急性毒性
海上施工
生态毒性效应
Keywords
suspended solids
marine organisms
acute toxicity
offshore construction
ecotoxic effects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土壤受试植物筛选与毒性预测
被引量:
6
3
作者
罗晶晶
吴凡
张加文
刘征涛
张聪
王晓南
机构
中国
环境
科学研究院
海油
环境
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95-3305,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804604,2019YFC1803401-003-03)。
文摘
生态毒性数据缺乏是我国土壤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研究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开展本土受试植物的筛选可提供更多的生态毒理试验选材,从而获得不同物种的生态毒性数据.鉴于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敏感性,从被子植物中依据分布范围、代表性和易于获得性等原则,对我国潜在的受试植物进行筛选,结果发现,13科53种被子植物分布广泛且易于获取,可作为本土受试植物;结合生态毒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其中12种受试植物的生态毒性数据相对丰富,并对部分典型污染物表现高敏感.此外在受试植物生态毒性预测模型研究方面,对12种受试植物两两进行建模预测,共得到132个物种种间关系估算模型(Interspecies Correlation Estimation,ICE),其中88个为显著性模型(F检验P<0.05);此处,回归分析了已构建ICE模型的评价参数,得出预测效果较好的ICE模型应满足交叉验证成功率≥80.00%、MSE≤0.62、R^(2)≥0.76和分类学距离≤4的标准.最终筛选出25个符合上述标准的ICE模型,涉及禾本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十字花科的相互预测,其中当燕麦Avena sativa、芜青Brasrapa、普通小麦Triticurn aestivum、玉蜀黍Zea mays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作为替代物种时,预测物种的实际生态毒性值与预测值较为接近.受试植物的筛选与生态毒性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生态毒性数据的产生,并为土壤污染管理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生态基准
受试生物筛选
被子植物
物种敏感度分析
ICE模型预测
Keywords
soil ecological criteria
screening of test organisms
angiosperm species
species sensitivity analysis
ICE model predictio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生微宇宙研究热点及毒性对比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凡
王晓南
王旭升
王佳琪
张聪
刘征涛
机构
中国
环境
科学研究院
海油
环境
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02-181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21073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1YFC3201005)。
文摘
为了解水生微宇宙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发文量统计后进行了计量分析,并使用CiteSpace提取文献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和时间线分析,结果表明:①国外和国内的水生微宇宙研究发文量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显著增加.②国内文献占比从21世纪10年代的16.1%升至21世纪20年代的26.1%.③生态毒理学研究在水生微宇宙领域占比较大.基于微宇宙的生态毒理学实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落水平的毒性效应,对相同暴露时间下单物种毒性实验与微宇宙毒性实验进行对比发现,两种实验的毒性数据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微宇宙毒性实验数据平均值较单物种毒性实验数据平均值低56%.此外,分别构建了通过单物种及水质参数预测微宇宙毒性数据的回归模型.研究显示,国内水生微宇宙相关研究正在逐步发展,且生态毒理学在国内外水生微宇宙研究中成为主要研究方向,相较于单物种毒性实验,物种在微宇宙毒性实验中种间关系的影响下对污染物更敏感.
关键词
水生微宇宙
CITESPACE
生态毒理
毒性对比
预测模型
Keywords
aquatic microcosm
CiteSpace
ecotoxicology
toxicity comparation
prediction models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制备及其吸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5
作者
盛竹
邓兵杰
孙洋
范思辰
李欣陽
杨天华
机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
环境
学院辽宁省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
海油
环境
科技
(
北京
)
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9期133-140,共8页
基金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010142174)。
文摘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绝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的固态产物,通常因具有特殊的孔隙、官能团结构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气态或液态污染物的吸附,并成为目前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生物质热解制取生物炭的工艺、生物炭生成机理及目前主要应用领域,重点评述了影响生物炭制备、结构特性及吸附特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炭及其在吸附领域应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生物炭
吸附
影响因素
Keywords
biomass
pyrolysis
biochar
adsorption
influence factor
分类号
S216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石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思路和评价内容建议
郭森
王策
袁宝成
陈袁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汪金明
马宁
范丽丽
袁立来
张洪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土壤受试植物筛选与毒性预测
罗晶晶
吴凡
张加文
刘征涛
张聪
王晓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水生微宇宙研究热点及毒性对比与预测分析
吴凡
王晓南
王旭升
王佳琪
张聪
刘征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生物炭制备及其吸附应用研究进展
盛竹
邓兵杰
孙洋
范思辰
李欣陽
杨天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