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河流域治水精神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
1
作者 凌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5期1-3,I0005,共4页
海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海河流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水文化,孕育了催人奋进的治水精神。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中,正确看待和理解治水精神,用治水精神指导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新时代的治水精... 海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海河流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水文化,孕育了催人奋进的治水精神。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中,正确看待和理解治水精神,用治水精神指导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新时代的治水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海河流域治水精神及其内涵,分析海河流域治水精神具有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民族性和科学性5个共同特征,并从大力弘扬“根治海河”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建立顶层思维、充分认识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加强科学研究、加大水土保持精神的宣传教育力度6个方面对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精神 新时代 水土保持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工作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凌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4期11-13,30,共4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是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精神,推动新形势下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也是贯彻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的主要抓手。总结了2018年以来海河流域水土保...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是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精神,推动新形势下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也是贯彻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的主要抓手。总结了2018年以来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做法,分析了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形势和要求,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的思路和措施,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监督性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性监测 水土保持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质量控制方法与实践——以海河流域2019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妍 王文轩 齐建怀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6期55-58,I0003,共5页
随着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逐年有序开展,对其阶段和最终成果的合规性、完整性和合理性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海河流域2019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从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分阶段实施质量控制方法和建立质量控制保障措施3... 随着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逐年有序开展,对其阶段和最终成果的合规性、完整性和合理性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海河流域2019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从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分阶段实施质量控制方法和建立质量控制保障措施3个方面探讨了做好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以期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线状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探讨——以新建重庆至万州铁路为例 被引量:64
4
作者 王志良 付贵增 +2 位作者 韦立伟 齐建怀 陈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传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手段无法很好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以新建重庆至万州铁路为例,引入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对重点区段进行监测。对比传统监测技术,该技术具备高精度、实时性、全面性等优点,同... 传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手段无法很好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以新建重庆至万州铁路为例,引入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对重点区段进行监测。对比传统监测技术,该技术具备高精度、实时性、全面性等优点,同时具有垂直精度不足、水土保持信息提取工作量大、天气依赖性强、投入费用大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低空遥感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 线状工程 渝万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线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十个到位”——以新建重庆—万州铁路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付贵增 韦立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受传统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管理习惯以及监测单位管理能力等因素影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存在管理粗放、制度不完善、技术手段偏低等问题。以新建重庆—万州铁路(简称"渝万铁路")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为例,总结出在生产建... 受传统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管理习惯以及监测单位管理能力等因素影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存在管理粗放、制度不完善、技术手段偏低等问题。以新建重庆—万州铁路(简称"渝万铁路")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为例,总结出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前期工作到位、办公场所到位、监测人员到位、仪器设备到位、管理制度到位、档案资料到位、沟通协调到位、监测频次到位、技术手段到位、监测成果到位等10个到位,以期为开展类似大型线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线状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 项目管理 渝万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黄前流域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特征
6
作者 魏文杰 李文龙 +3 位作者 李子轩 高睿瑜 张荣华 张荣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13,共11页
为探究山东省黄前流域土壤对侵蚀的敏感程度,阐明流域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室内试验,采用EPIC模型与径流小区观测资料进行土壤可蚀性因子K修正,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法进行K空间预测与制图及精度验证,并对比简单克里... 为探究山东省黄前流域土壤对侵蚀的敏感程度,阐明流域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室内试验,采用EPIC模型与径流小区观测资料进行土壤可蚀性因子K修正,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法进行K空间预测与制图及精度验证,并对比简单克里金法插值结果,明确流域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空间叠加进一步探讨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因子对K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前流域45个样地的K介于0.011 2~0.045 6 t·hm^(2)·h/(MJ·hm^(2)·mm)之间,平均值为0.033 4 t·hm^(2)·h/(MJ·hm^(2)·mm),为中可蚀性等级,泥砂质潮棕壤、典型红黏土相对较高,但典型红黏土、麻砂质酸性粗骨土内部大小差异性更为明显。2)黄前流域序贯高斯模拟200次的K介于0.029 3~0.043 6 t·hm^(2)·h/(MJ·hm^(2)·mm)之间,均值0.036 7 t·hm^(2)·h/(MJ·hm^(2)·mm),较好地解决简单克里金法的“平滑效应”,保留K值数据特征;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简单克里金法,精度优于简单克里金法;在空间上呈现流域北部和西南部低、中部和东南部高的空间分布规律,以中可蚀性土壤等级为主。3)黄前流域K受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为明显,随海拔升高K呈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K表现出果园>其他林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异特征和水土流失预报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序贯高斯模拟 简单克里金法 空间制图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以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重庆段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红 谢成名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6期18-19,26,共3页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总的思路和要求是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重庆段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概况、水土...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总的思路和要求是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重庆段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概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其主要做法有利用高新技术、创新监测制度与机制、制定数据采集及数据提取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遥感 无人机 郑州至万州铁路重庆段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评估的开发区水土保持统一监测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凌峰 马红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1期55-58,共4页
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水利部为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优化审批服务、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于2019年5月开始推行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并鼓励开发区管理机构对开发区或开发区一定区域统一开展水土保持监测。通... 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水利部为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优化审批服务、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于2019年5月开始推行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并鼓励开发区管理机构对开发区或开发区一定区域统一开展水土保持监测。通过对水土保持标准、规范和相关文件的解读与理解,系统分析了开发区水土保持监测的政策要求,提出了开展统一监测的组织形式,对统一监测的重点和成果内容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问题,以期为更好地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做好开发区水土保持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区域评估 水土保持监测 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及其在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超 王治国 +2 位作者 凌峰 纪强 孟繁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9,共10页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及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对于水土保持的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需要,提出水土保持功能的概念、类型确定原则和功能类型,阐述了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及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对于水土保持的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需要,提出水土保持功能的概念、类型确定原则和功能类型,阐述了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的评价方法,以及各基础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太行山东部山地丘陵区为例,举例说明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对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基础功能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各功能的区域比例,提出8个一级区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方向,维护和提高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将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保持基础功能 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测算与实现途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敬东 王文轩 钟莉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8期52-55,共4页
以2020年北京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以2025年为阶段目标年,通过各类数据在空间单元上的组合,按照水土流失对生产、生活、生态影响由小到大的原则,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治理等因素,划分不同水土流失区域,计算阶段目标年可... 以2020年北京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以2025年为阶段目标年,通过各类数据在空间单元上的组合,按照水土流失对生产、生活、生态影响由小到大的原则,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治理等因素,划分不同水土流失区域,计算阶段目标年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确定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结果表明:北京市不适宜人工治理水土流失区域主要为高坡度不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区域,不可完全治理水土流失区域主要是人为扰动区,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区域包括耕地、园地、部分林草地和部分建设用地等;至2025年末,可以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4.93万hm 2,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为90.30%。提出从坚持政策制度引领、探索治理新方法、强化监督管理和创新工作模式等方面入手,确保如期实现北京市水土保持率阶段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阶段目标值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土保持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贵增 凌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土保持工作也面临协同发展的问题。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区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建设好三道生态带,维护好一条生命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体布局及相关...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土保持工作也面临协同发展的问题。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区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建设好三道生态带,维护好一条生命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体布局及相关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协同发展 规划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中的高分辨率影像土地利用解译精度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骜 魏欣 李子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7,共10页
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有很大的相关性,土地利用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形式、空间分布和强度。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是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主要信息源,是准确掌握土壤侵蚀动态的基础和前提。为进一步提高高分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的判读正确率,全... 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有很大的相关性,土地利用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形式、空间分布和强度。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是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主要信息源,是准确掌握土壤侵蚀动态的基础和前提。为进一步提高高分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的判读正确率,全面支撑县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基于高分影像解译和野外抽样调查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将野外抽样调查所得的土地利用结果作为真值,从整个县域和抽样调查单元2个层面,通过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比分析了遥感普查所得土地利用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等。结果表明:1)除园地和灌木林地比例相差较大之外,其他土地利用比例相当,因此遥感普查与野外抽样调查2种方法所得的土地利用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遥感普查土地利用的耕地、园地和草地精度较高,分别为85.3%、91%和89%,林地次之,为78.6%,灌木林地和其他土地再次之,分别为68.2%和64.2%;3)遥感普查灌木林地的解译正确率偏低,只有68.2%,是由于灌木林地和草地容易混淆导致误判,灌木林地误判为草地的比例高达30.5%。2种方法都可以作为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的可靠手段,而且高分遥感影像在大比例尺水土流失调查与制图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灌木林地和草地二者之间的误判还需在解译时多加注意,可从纹理与明暗的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的增加和影像处理技术等方面提高其判读正确率。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结果,为提高土地利用高分遥感影像解译精度提供了定量的依据,为土地利用信息获取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对县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遥感普查 野外抽样调查 解译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划定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子轩 邹海天 +1 位作者 赵辉 齐建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3,共8页
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重点治理区域进行划定是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精准治理、协调不同层级重点治理区域范围划定的关键。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在县域尺度,分别以乡级行政区和小流域为单元,划定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中... 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重点治理区域进行划定是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精准治理、协调不同层级重点治理区域范围划定的关键。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在县域尺度,分别以乡级行政区和小流域为单元,划定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中的重点治理区域范围。结果表明:以乡级行政区为单元划分的重点治理区域面积是1 358. 81 km2,以小流域为单元划分的重点治理区域面积是1 273. 61 km2,结果均大于基准参照值。将乡级行政区和小流域的划分结果叠加分析,综合考虑定量指标与定性因素,在满足相对集中连片、空间不相互重叠、便于动态监管等原则下,进行局部区域取舍,划定的平山县重点治理区域面积为1 126. 44 km2,接近基准参照值1 106. 80 km2,且分布合理。因此,划定县域尺度重点治理区域,首先,设置科学的定量和定性划分指标体系;其次,设置合理的划分单元尺度;第三,优先划定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中重点治理区域范围,再指导省级及以下各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划定;第四,划定结果应根据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定期调整,实施动态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重点防治区 重点治理区域 县域尺度 划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控制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和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段伟 王保平 +2 位作者 乔杰 周海江 王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23,39,共6页
为研究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楸叶泡桐苗期培育方式,以1年生楸叶泡桐组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水肥处理方式:田间持水量≥80%且复合肥100 g/30 d(T1),复合肥100 g/30 d(T2),田间持水量≥80%(T3),对照(不施肥、不... 为研究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楸叶泡桐苗期培育方式,以1年生楸叶泡桐组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水肥处理方式:田间持水量≥80%且复合肥100 g/30 d(T1),复合肥100 g/30 d(T2),田间持水量≥80%(T3),对照(不施肥、不灌溉,CK),并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楸叶泡桐苗期主要生长性状和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下,楸叶泡桐胸径、苗高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均呈现出T1>T3>T2>CK,且T1处理下各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说明适宜的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T3处理楸叶泡桐苗期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均大于T2处理,表明与肥料相比,水分对楸叶泡桐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更大。楸叶泡桐苗期各生长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根系提供的水肥是楸叶泡桐苗期生长的关键条件,可为楸叶泡桐苗期水肥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叶泡桐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物种植冠种子库动态及其生态策略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东丽 焦菊英 +3 位作者 陈宇 寇萌 尹秋龙 于卫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3-1520,共8页
植冠种子库是植物适应环境并应对外界干扰的种子生态策略之一,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12种主要植物植冠种子库动态,结果表明:杠柳不具有植冠种子库,其他11种植物均具有植冠种子库;除了黄刺玫种子在翌年5月达到脱落高峰,其他植物大部分种... 植冠种子库是植物适应环境并应对外界干扰的种子生态策略之一,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12种主要植物植冠种子库动态,结果表明:杠柳不具有植冠种子库,其他11种植物均具有植冠种子库;除了黄刺玫种子在翌年5月达到脱落高峰,其他植物大部分种子在冬季脱落,其中杠柳、达乌里胡枝子、茭蒿、黄柏刺和水栒子的大部分种子脱落集中偏早,铁杆蒿和土庄绣线菊的大部分种子脱落集中偏晚;植冠宿存对大部分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对植冠宿存响应差异较大;9种植物种子在植冠上宿存至翌年2月底,其种子活力仍能维持达60%以上;该区植物表现出不同的植冠种子库策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减少干扰的威胁,提高成功萌发与更新的几率,它们或具有较大规模的宿存量、或调控种子萌发特性、或提高种子维持活力的百分比。此外,全面了解该区植物形成植冠种子库的机理及对应的生态策略还有待于全面、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冠种子库 宿存量 种子活力 土壤侵蚀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唐山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方庆 董增川 +2 位作者 刘晨 山城菊 李子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29,共4页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生态系统管理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探讨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模糊数学法,以唐山地...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生态系统管理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探讨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模糊数学法,以唐山地区为例,并以秦皇岛和承德地区为参比,对3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评价,明确了唐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制约因子,并为唐山地区的生态规划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 PSR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 唐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侵蚀因子显性变化的区域水蚀动态监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智广 任志勇 李子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9-336,共8页
[目的]本着综合监管要完善机制、强化手段、严格追责的基本目标,提出一套基于侵蚀因子显性变化的区域水蚀动态监管方法,为制定精准的监督执法、检查、督导和违法违规查处的政策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和精细的数据支持。[方法]在全面分析当... [目的]本着综合监管要完善机制、强化手段、严格追责的基本目标,提出一套基于侵蚀因子显性变化的区域水蚀动态监管方法,为制定精准的监督执法、检查、督导和违法违规查处的政策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和精细的数据支持。[方法]在全面分析当前水土流失监管主要工作进展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高分遥感影像、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和生产建设项目前期设计资料等高空间精度、高现势性的数据,以土壤侵蚀地块为单元,精细识别侵蚀因子发生显性变化的对象,科学计算水土流失强度和面积的变化,查清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侵蚀因子显性变化是指区域内某种或几种土壤侵蚀因子在局部发生变化,并呈现出显著的可被识别、可被监视的明确特征;显性变化集中体现在地块的地表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等变化。[结论]基于侵蚀因子显性变化的水土流失动态监管的技术和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际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其后续的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因子 显性变化 水蚀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岩爆可能性判别及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洁 王志良 +1 位作者 范一锴 姚成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42,52,共5页
新疆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中发生多次应变型零星岩爆,主要表现为劈裂破坏后成层剥落,给工程建设和人员设备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在区域地应力场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依据现有规范无法得到爆坑深度及对非圆形洞室判断结果存在一定误差的不... 新疆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中发生多次应变型零星岩爆,主要表现为劈裂破坏后成层剥落,给工程建设和人员设备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在区域地应力场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依据现有规范无法得到爆坑深度及对非圆形洞室判断结果存在一定误差的不足,引入了硬脆性岩体破坏预测准则(m-0准则)。在对该准则进行适应性判别后,采用所提方法和规范方法对该水电站引水隧洞剩余洞段岩爆可能性进行了综合判别。结果表明:采用m-0准则可对爆坑深度进行有效预测,剩余洞段岩爆主要以片帮和连续剥落的轻微岩爆为主,局部洞段具有发生中等岩爆和强烈岩爆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用于该工程后续洞段开挖支护设计,另可为类似深埋硬岩工程岩爆可能性判别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 岩爆 m-0准则 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解译标志的建立 被引量:9
19
作者 凌峰 王敬贵 孙云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11期16-20,共5页
面向对象的解译方式在遥感解译中得到普遍应用,解译标志的建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截至目前,矿山开发、土地资源、围填海等解译标志已相继建立,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扰动图斑解译标志仍未系统化整理。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qu... 面向对象的解译方式在遥感解译中得到普遍应用,解译标志的建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截至目前,矿山开发、土地资源、围填海等解译标志已相继建立,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扰动图斑解译标志仍未系统化整理。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扰动图斑解译标志建立的工作流程,以典型生产建设项目扰动为例,建立了解译标志库,并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开展后续项目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管 扰动图斑 解译标志 "天地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壤侵蚀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婷婷 赵辉 +3 位作者 赵院 任婧宇 李子轩 李斌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3,110,共10页
[目的]三江源是“中华水塔”和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探讨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壤侵蚀分布规律,为实施生态保护政策及三江源国家公园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风力侵蚀模型和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模... [目的]三江源是“中华水塔”和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探讨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壤侵蚀分布规律,为实施生态保护政策及三江源国家公园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风力侵蚀模型和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模型,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在不同空间和下垫面的分布特征。[结果] 2020年公园土壤侵蚀面积2.64×10^(4) km^(2),黄河源园区是土壤侵蚀分布最广泛的园区,而长江源园区土壤侵蚀相对严重;70%的水力侵蚀面积分布在地下冰发育带(海拔4 900 m以上),85%的风力侵蚀面积分布在地下冰发育带以下区域(海拔4 900 m以下),不同海拔高度区域土壤侵蚀及其分布差异显著;坡度5°及以下区域风力侵蚀面积比例达60%,是风力侵蚀相对集中分布区;水力侵蚀相对集中分布在8°~25°区域,水力侵蚀面积比例达75%,均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重点区域;草地面积比例近80%,低覆盖、中低覆盖草地土壤侵蚀相对集中分布,沙地、裸土地的土壤侵蚀问题相对严重,值得重点关注。[结论]三江源国家公园水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海拔4 900 m以上地下冰发育带,8°~35°的中低覆盖以下草地,占水力侵蚀面积的2/3左右;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分布在4 200~4 900 m,≤5°的中覆盖度以下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海拔高度 坡度 地表覆盖 空间分布 三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