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漳河上游流域沉积物中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煜 陶涛 +3 位作者 武金坤 程瑶 王金 蒋小满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8,共12页
漳河上游地区众多的水利工程改变了流域水循环,同时也影响了河流泥沙和生源物质的循环过程。为揭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沉积物中磷的赋存特征,采用改进后的连续化学萃取法分析了漳河上游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 漳河上游地区众多的水利工程改变了流域水循环,同时也影响了河流泥沙和生源物质的循环过程。为揭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沉积物中磷的赋存特征,采用改进后的连续化学萃取法分析了漳河上游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漳河上游沉积物中的TP含量为405.94~899.98 mg/kg,低于我国其他主要河流,接近我国东部平原湖泊含量水平。漳河上游的TP富集指数(PEI)均值为1.15,表明漳河上游富营养化风险较高。可交换态磷(Ex-P)、铁锰螯合态磷(BD-P)、铁铝氧化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分别占沉积物中TP含量的1.13%、33.96%、12.99%、35.05%。BD-P和HCl-P是沉积物中主要的磷形态,Ex-P的含量最低,NaOH-P的含量波动最大。漳河上游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约占TP含量的38.36%~52.04%,其中,清漳干流的BAP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河段。清漳源头的水土流失及浊漳河的磷输入对漳河上游BAP含量的贡献较大。统计分析显示,漳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中,TP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差异,表明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代表的强烈人类活动对漳河上游沉积物中磷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NaOH-P含量与沉积物中黏土和粉土的占比有较高的相关性,BD-P和NaOH-P是控制沉积物中BAP构成的重要因素,Fe含量是沉积物中TP含量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河上游 沉积物 磷形态 空间分布 生物可利用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漳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扬 张展羽 +3 位作者 孔莉莉 冯宝平 王勇 林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40,共6页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影响流域径流的重要因素,利用基于GIS技术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以清漳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率定后的模型适用于清漳河流域,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径流模拟的Nash-Sutc...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影响流域径流的重要因素,利用基于GIS技术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以清漳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率定后的模型适用于清漳河流域,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径流模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88和0.78,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0和0.79,相对误差Re分别为1.92%和-4.79%。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径流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同草地和林地相比,城市用地与耕地均有增加地表径流的作用,但耕地相对于城市用地作用较弱;林地与草地均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但同林地相比,草地涵养水源的作用较差。为减少流域水土流失,应注意采取退耕还林还草,退草还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清漳河流域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平原区降水丰枯多时间尺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鹏 赵瑞霞 +2 位作者 林超 王晓琳 吕海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66,共7页
降水丰枯特性如何是分析降水过程的重要内容。以邯郸平原水资源分区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小波分析法,就各分区降水丰枯特性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邯郸市各平原分区降水过程都存在5a、9a左右为变化的主要周期,除了滏西平原外,其... 降水丰枯特性如何是分析降水过程的重要内容。以邯郸平原水资源分区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小波分析法,就各分区降水丰枯特性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邯郸市各平原分区降水过程都存在5a、9a左右为变化的主要周期,除了滏西平原外,其他平原区降水均还存在2a和13a的主周期变化,且漳卫河和黑龙港两平原区降水21a左右变化的主周期也较为明显;各分区降水在5a和9a主周期尺度上,均有明显的丰枯交替过程;不同分区降水在不同周期尺度的丰枯响应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并表现出不同的丰枯特性和演变趋势。上述成果可为区域旱涝预警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枯特性 周期性 多尺度变化 小波分析 多分辨分析 水资源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差异和群体领袖下跨界农民用水冲突的集体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牛文娟 唐凡 +1 位作者 王慧敏 牛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8-147,共10页
将跨界农民用水冲突中的主体按照个体异质性和角色异质性分为村民Agent和村干部Agent,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博弈学习理论和定性仿真方法,构建了反映跨界农民用水冲突动态扩散过程的演化模型,研究村民Agent在其自身差异和村干部Agent行为... 将跨界农民用水冲突中的主体按照个体异质性和角色异质性分为村民Agent和村干部Agent,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博弈学习理论和定性仿真方法,构建了反映跨界农民用水冲突动态扩散过程的演化模型,研究村民Agent在其自身差异和村干部Agent行为的影响下,会产生怎样的集体选择,这样的集体选择决定了冲突在群体中扩散或消解的程度。基于Net Logo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村民Agent之间的网络效应越强,村民Agent的行动越发表现出集体一致性。网络效应对冲突的扩散具有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与群体中采取冲突策略的Agent数量有关。网络效应易于使得冲突进入僵持状态。村民Agent对冲突的预期越强烈,对冲突的消解越不利。在预期效应的影响下,冲突策略的先发优势被扭转。村干部Agent通过对采取冲突策略的村民Agent增加收益、增强村民Agent对冲突策略的网络效应和对冲突策略的预期,导致冲突在群体中扩散。基于仿真结果,给出跨界农民用水冲突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农民用水冲突 个体异质性 角色异质性 冲突消解 冲突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的脆性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牛文娟 王伟伟 +1 位作者 戴传阳 牛富 《水利经济》 2017年第6期59-65,共7页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定义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概念,分析了冲突脆性源及脆性激发过程。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漳河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进行评价,提出了降低脆性的对策建议。研...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定义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概念,分析了冲突脆性源及脆性激发过程。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漳河流域水资源冲突脆性进行评价,提出了降低脆性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跨界流域内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冲突脆性,不同地区的各子系统的冲突脆性,以及各地区的不同子系统的冲突脆性,均表现出异质性。要降低流域和地区的水资源冲突脆性,需要流域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从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等方面同时入手。流域管理机构应致力于建立流域整体水资源冲突脆性协调与控制机制,区域地方政府则应更新发展理念,加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共赢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流域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冲突脆性 突变级数法 漳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 Urban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内涝交通风险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爽 杨翠巧 +2 位作者 邵薇薇 张坤 罗佳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8,共9页
近年来,在高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区域极端降雨造成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引起了道路积水、交通拥堵等诸多不利影响,及时开展城市内涝预警管理非常必要,而数值模拟则是科学分析内涝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以珠海市香洲区吉大—拱... 近年来,在高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区域极端降雨造成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引起了道路积水、交通拥堵等诸多不利影响,及时开展城市内涝预警管理非常必要,而数值模拟则是科学分析内涝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以珠海市香洲区吉大—拱北街区为研究区,基于管网数据和实测积水数据构建了Mike Urban区域排水管网模型;以此为工具,模拟了不同重现期条件下研究区排水管网的溢流情况,在解析易涝路段数量及其积水深度的基础上评价了区域的内涝程度;同时应用速度衰减曲线模型得出不同积水深度下的行车速度衰减程度,进而评价得出区域易涝路段中交通拥堵的高风险区域和受影响的公交线路。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在强降雨情况下完善公交调度和发布道路行车预警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Urban 节点溢流 行车速度 城市内涝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 URBAN的典型北方城区防洪排涝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苏晓天 杨翠巧 +2 位作者 栾清华 张坤 张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8-375,共8页
由于气候变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加严峻.为优化城市排水管理,有效减少内涝损失,以河北邯郸主城东区局部为研究区,计算了区域典型设计雨型,利用MIKE URBAN模型,模拟并判定了区域不同降雨情景下区域内涝分布情况,解析区域易... 由于气候变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加严峻.为优化城市排水管理,有效减少内涝损失,以河北邯郸主城东区局部为研究区,计算了区域典型设计雨型,利用MIKE URBAN模型,模拟并判定了区域不同降雨情景下区域内涝分布情况,解析区域易涝点,进而模拟评估了不同管径排水管网负荷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重现期增加,区域检查井溢流的数量、区域最长积水时间以及最大积水深度都有所增加,区域管网超负荷面积增大;并且在10、20 a重现期暴雨情景下,单纯扩增管径起到的径流缓解作用较少.研究结果可为极端暴雨下区域洪涝预警部署以及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URBAN 管道溢流 管网负荷 设计雨型 防洪排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降雨对滨海盐碱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爱科 武海霞 +5 位作者 陶涛 宋福如 宋利强 宋聚强 王利书 程东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8-176,共9页
采用矩形脉冲模型随机模拟降雨过程,驱动HYDRUS模型分析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应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方法量化降雨总量、降雨次数、极端降雨以及其时程分配特征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聚焦我国滨海平原盐碱地,以黄骅市为典型对象,定量分析... 采用矩形脉冲模型随机模拟降雨过程,驱动HYDRUS模型分析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应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方法量化降雨总量、降雨次数、极端降雨以及其时程分配特征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聚焦我国滨海平原盐碱地,以黄骅市为典型对象,定量分析3日逐小时降雨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层(0~150 cm)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降雨过程的随机性而言,降雨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因素降雨总量(A)>降雨次数(B)>极端降雨(C),且降雨总量与次数间二阶交互作用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P<0.05);降雨总量一定时,当降雨次数较低(10次),其平均降雨强度较大,相较于降雨次数较高(15、20次),活跃层土壤含水率增高2.74%~6.23%,而相对稳定层土壤含水率降低5.66%~15.63%;随机降雨与均匀降雨对浅层土壤含水率影响的差异较小,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两种降雨方式下土壤含水率的差异不断增大,当降雨总量为250 mm时,均匀降雨条件下的稳定层土壤含水率相较于随机降雨最大增幅达39.52%,且相比于均匀降雨过程,随机降雨在降雨总量较小(160 mm与200 mm)时可入渗至稳定层;相较降雨总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HYDRUS模型参数土壤饱和含水率(θs)的不确定性对土壤含水率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降雨 盐碱土 土壤含水率 降雨总量 HYDRUS-1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墩阻水比对弯道河流流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靖轩 陶涛 +2 位作者 孙小双 路明 汪海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781-9789,共9页
桥墩阻水比是确定涉河桥梁工程方案主要考量指标之一。为研究桥墩阻水比对弯道河流流速分布的影响,建立有机玻璃弯道水槽模型,针对不同阻水比桥墩对弯道河流流速分布影响开展试验研究。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 桥墩阻水比是确定涉河桥梁工程方案主要考量指标之一。为研究桥墩阻水比对弯道河流流速分布的影响,建立有机玻璃弯道水槽模型,针对不同阻水比桥墩对弯道河流流速分布影响开展试验研究。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ADV)采集弯道试验段内的纵向和横向流速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阻水比的增大,桥墩附近上下游主流位置趋于集中在水槽中间。在弗劳德数Fr=0.21和Fr=0.28两组工况下,墩前断面纵向流速方差均减小,其流速分布更加均匀;墩后断面纵向流速方差均增大,其流速分布更加紊乱;横向流速在墩前与墩后分布均更加紊乱。桥墩阻水比对纵向流速和横向流速分布的影响均随Fr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水流 桥墩阻水比 主流 纵向流速 横向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用水结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分析——以邯郸市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旭 陶涛 +1 位作者 吴润泽 王晓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11768-11775,共8页
探讨用水结构对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及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8—2017年邯郸市用水数据,运用信息熵原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用水结构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差异性,并采用重心模型从经济发展的角... 探讨用水结构对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及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8—2017年邯郸市用水数据,运用信息熵原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用水结构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差异性,并采用重心模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8—2017年,邯郸市用水总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用水结构均衡性和稳定性整体增强。空间动态分布上,用水结构演变呈现较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农业用水重心、工业用水重心、生活用水重心分别主要分布在邯郸市东部、中西部、中部地区。在区域异质性基础上,邯郸市需因区施策,合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要素集聚,实现区域经济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信息熵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重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