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瑞鳕养殖尾水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藻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凌滨峰 刘岩 +2 位作者 高旭 宫庆礼 王巧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1,共11页
为验证墨瑞鳕(Macculochella peelii peelii)工厂化养殖尾水培养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的可行性,本研究以MCM培养基为对照,设计了12 d的培养实验,对养殖尾水培养的雨生红球藻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氮同化酶活性、培养液中营... 为验证墨瑞鳕(Macculochella peelii peelii)工厂化养殖尾水培养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的可行性,本研究以MCM培养基为对照,设计了12 d的培养实验,对养殖尾水培养的雨生红球藻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氮同化酶活性、培养液中营养盐浓度以及藻际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本研究中雨生红球藻能够高效去除墨瑞鳕养殖尾水中的NO_(3)^(-)-N,在12 d的培养周期内,NO_(3)^(-)-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9.94%。墨瑞鳕工厂化养殖尾水含有有机碳源,在好氧细菌降解作用下产生CO_(2),其能够促进雨生红球藻生长,使雨生红球藻的相对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在本研究中雨生红球藻的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随养殖尾水含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叶绿素a浓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养殖尾水含量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在本研究中墨瑞鳕工厂化养殖尾水的氮磷比例较高(TN∶TP>100∶1),PO_(4)^(3-)-P的不足可能限制了雨生红球藻对氮的完全吸收。本研究中藻际细菌的α多样性随着养殖尾水浓度减少而升高,自养反硝化细菌Silanimonas是养殖尾水处理组中的优势菌,可能对于NO_(3)^(-)-N的去除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藻菌共培养净化尾水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尾水 雨生红球藻 硝态氮 藻际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郑昕元 田相利 +4 位作者 王润泽 泮淼军 王龙斌 张海恩 李卫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4,共15页
为了查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池塘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特征,本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设置了红鳍东方鲀单养系统、红鳍东方鲀-美洲帘蛤(Mercenaria mercenaria)二元混养系统、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为了查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池塘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特征,本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设置了红鳍东方鲀单养系统、红鳍东方鲀-美洲帘蛤(Mercenaria mercenaria)二元混养系统、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美洲帘蛤三元混养系统和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传统混养系统四种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对这四种养殖系统的红鳍东方鲀肠道微生物、水体微生物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螺旋菌门(Spirochaet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红鳍东方鲀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门,其中弯曲杆菌门是其特有的优势菌门。变形菌门、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门;变形菌门、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水体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门。不同养殖系统的红鳍东方鲀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未见显著差异,但不同系统的红鳍东方鲀肠道、沉积物和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红鳍东方鲀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相似性较低,表明肠道微生物组成受环境微生物的影响较小。冗余分析表明,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受沉积物和水体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盐度、氨氮、亚硝氮、硝氮和总氮与水体菌群群落结构显著相关,而亚硝氮、硝氮和总氮则与沉积物菌群群落结构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养模式显著影响红鳍东方鲀肠道及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养殖模式不同导致的环境理化因子变化可能是导致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鱼虾贝混养 环境因子 红鳍东方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小球藻-芽孢杆菌复合体系去除海水养殖中氮磷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丽平 李赟 +2 位作者 潘鲁青 邱若怡 宋佳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55,共13页
本研究针对集约化海水养殖引起的氮、磷污染问题,选用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分离自养殖池塘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SD148BN14构建了一种微藻-细菌复合体系。该复合体系能够去除合成废水中90.66%的总氮和93.04%的总磷,氮、磷去... 本研究针对集约化海水养殖引起的氮、磷污染问题,选用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分离自养殖池塘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SD148BN14构建了一种微藻-细菌复合体系。该复合体系能够去除合成废水中90.66%的总氮和93.04%的总磷,氮、磷去除性能优于单独使用小球藻或菌株SD148BN14。藻-菌复合体系产生的生物量达0.44 g/L,且复合体系生物量中蛋白质和脂质占比显著高于小球藻生物量中二者占比。小球藻与菌株SD148BN14在细胞生长、光合活性和物质交换等方面表现出以协同为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温度20~35℃、盐度10~40、光照强度4000~16000 lx、pH6~9、碳氮比1~10、氮磷比4~10、氮浓度1~20 mg/L条件下,藻-菌复合体系具有稳定、高效的氮去除能力。使用藻-菌复合体系能够去除实际海水养殖水中92%以上的总氮和总磷,去除实际海水养殖废水中95%以上的总氮和总磷。生物安全性实验初步验证了菌株SD148BN14应用于养殖环境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海水小球藻-芽孢杆菌复合体系具有优异的氮磷去除性能和生物量生产能力,兼具良好的海水养殖环境适应性,具备治理海水养殖氮磷污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复合体系 小球藻 芽孢杆菌 海水养殖 氮磷去除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池塘跑道养殖系统中鱼类肠道及养殖环境的细菌群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泮淼军 王明阳 +5 位作者 王龙斌 王润泽 张海恩 李卫东 董双林 田相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60,共14页
为查明海水池塘跑道养殖系统(IPRS)的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特征以及不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PRS中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 为查明海水池塘跑道养殖系统(IPRS)的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特征以及不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PRS中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在结构和多样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的优势组成不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肠道内相对丰度最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 57.92%),河鲀(Takifugu rubripes)肠道内为弯曲杆菌门(Campylobacterota, 41.17%),水体和沉积物中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分别达到91.03%和48.06%。LEfSe分析表明,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等20个菌属在花鲈肠道内显著富集;unclassified_Arcobacteraceae、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a)和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等12个菌属在河鲀肠道内显著富集;伍斯菌属(Woeseia)、Muribaculaceae和unclassified_Halieaceae等26个菌属在沉积物中显著富集;Clade_Ⅰa、Clade_Ⅲ和HIMB11等10个菌属在水体中显著富集。IPRS不同功能区的沉积物菌群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固体废物收集区与净水区的差别较大,Sva1033、uncultured_Desulfocapsaceae、unclassified_Flavobacteriaceae和unclassified_Rhodobacteraceae等一些能够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氮、磷、硫等营养盐的细菌在固体废物收集区沉积物中大量富集,这一群落特征与其功能相匹配。鱼类肠道菌群与水体菌群相似度较小,而与沉积物菌群相似度较大。河鲀和花鲈肠道菌群与沉积物菌群的平均相似度分别为4.00%和2.85%,这表明河鲀肠道菌群受沉积物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养殖系统 细菌群落 鱼类肠道 水体 沉积物 海水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头足类物种多样性
5
作者 郑小东 吕玉晗 卢重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共18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头足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历史,分析了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结果显示中国海域头足类记录的有效现存种达154种,隶属于34科79属:鹦鹉螺目1科1属1种,乌贼目3科12属37种,闭眼鱿目1科4属13种,开眼鱿目17科38属47种,八腕目8... 本文回顾了中国头足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历史,分析了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结果显示中国海域头足类记录的有效现存种达154种,隶属于34科79属:鹦鹉螺目1科1属1种,乌贼目3科12属37种,闭眼鱿目1科4属13种,开眼鱿目17科38属47种,八腕目8科20属51种,幽灵蛸目1科1属1种,未定目3科3属4种。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头足类种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性,呈自北(渤海)向南(南海)逐渐增多的趋势:渤海9种,黄海15种,东海91种,南海140种。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对深入开展头足类多样性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物种多样性 种类组成 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中国对虾复合养殖系统重金属分布特征
6
作者 孙永军 徐林波 +2 位作者 鞠文明 唐晓波 高勤峰 《河北渔业》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比较了刺参-中国对虾混养和刺参单养两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中底泥表层沉积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以及养殖刺参体组织中Mn、Cr、Hg、Zn、Cu、Pb、Cd、As等重金属的含量,并调查分析了两种养殖池塘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和颗粒有机物的变化,研... 比较了刺参-中国对虾混养和刺参单养两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中底泥表层沉积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以及养殖刺参体组织中Mn、Cr、Hg、Zn、Cu、Pb、Cd、As等重金属的含量,并调查分析了两种养殖池塘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和颗粒有机物的变化,研究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对刺参生长环境及刺参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刺参体组织中重金属Cu、As和Mn的含量在单养池塘和混养池塘变化趋势一致,且刺参体内Cu和As在混养池塘的含量要低于单养池塘。相比于单养模式,养殖池塘内悬浮颗粒物(TPM)和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含量在混养模式下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表明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可显著改善刺参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状况。此外,在两种养殖模式下,悬浮颗粒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悬浮颗粒物内Cr、Mn、Hg的含量在刺参-中国对虾混养模式下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含量低于单养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混养池塘有机质含量比同期的单养池塘更高。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与强热失量(LO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养模式下,表层沉积物的Cd、Zn、Pb、Mn等重金属水平均与LOI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中国对虾 重金属 复合养殖 强热失量 悬浮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芽孢杆菌对凡纳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相利 李明静 +3 位作者 郭泽阳 罗凯 李长林 马振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3,共11页
为评估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芽孢杆菌属益生菌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10^(9) CFU·kg^(-1)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XE-1601(BD组)、贝莱斯芽... 为评估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芽孢杆菌属益生菌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10^(9) CFU·kg^(-1)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XE-1601(BD组)、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26.3(BV组)和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BCXE-01(CD组)投喂对虾,以基础饲料投喂组为对照组,进行了为期6周的养殖实验。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14 d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研究表明,BD组和BV组对虾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V组最高。3个处理组对虾血清中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V组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BD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BD和BV组对虾肝胰腺中proPO、LZM、SOD、HSP70、Imd、Toll、TOR、4E-BP和eIF4E1α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CD组对虾肝胰腺proPO、LGBP、Imd、Toll、4E-BP和eIF4E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V组对虾肝胰腺SOD、LGBP、Toll和4E-B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D和BD组(P<0.05)。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处理组凡纳对虾累计死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SXE-160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26.3均可显著提高凡纳对虾的生长性能,二者对机体免疫反应的诱导作用优于蜡样芽孢杆菌BCXE-01,3种芽孢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凡纳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副溶血弧菌 芽孢杆菌 凡纳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馨聆 王旋 +3 位作者 刘成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8,共10页
为探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设计了3组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对照组(Con组)、亮氨酸组(Leu组)和雷帕霉素组(Rap组),在Con组中添加了1%的丙氨酸(Ala),在Leu组中... 为探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设计了3组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对照组(Con组)、亮氨酸组(Leu组)和雷帕霉素组(Rap组),在Con组中添加了1%的丙氨酸(Ala),在Leu组中添加了1%的亮氨酸,在Rap组中添加了0.003%的雷帕霉素。选取初始体质量(0.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实验,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虾,养殖周期为56 d。养殖结束后,对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显示,Leu组的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Rap组的特定生长率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对虾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在摄食后1 h激活程度最强,然后逐渐减弱。与Con组相比,Leu组摄食后1 h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Rap组摄食后1 h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对虾血淋巴中,Leu组的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Rap组的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对虾肝胰腺中,Leu组的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酶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Leu组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Rap组(P<0.05)。Leu组的Lysozyme、C-MnSOD、Lect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Rap组的Relish、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亮氨酸可有效激活mTOR信号通路,从而提升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而添加雷帕霉素可有效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信号通路 凡纳滨对虾 亮氨酸 雷帕霉素 生长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类型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王纪如 王旋 +3 位作者 刘成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4,共12页
为研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类型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生长性能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种含有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β-葡聚糖、淀粉)的等氮等能饲料,选取体质量为(7.03±0.15)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为期... 为研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类型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生长性能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种含有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β-葡聚糖、淀粉)的等氮等能饲料,选取体质量为(7.03±0.15)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测定了大菱鲆的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全鱼常规组成、形体、肝脏切片组织形态、血清生化、糖原含量、糖代谢、脂代谢、能量代谢等指标。研究表明:淀粉组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蔗糖组和葡萄糖组(P<0.05),葡萄糖组的饲料系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相比,淀粉组和β-葡聚糖组的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提高(P<0.05)。葡萄糖组肝脏切片脂滴面积占比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P<0.05)。相较于其他组,葡萄糖组的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总胆固醇及肝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蔗糖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蔗糖组的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其他3组显著上调(P<0.05),而葡萄糖组的1,6-二磷酸果糖酶和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的脂肪酸合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酰辅酶A氧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β-葡聚糖组和淀粉组(P<0.05)。β-葡聚糖组和淀粉组的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1、二氢硫辛酰胺琥珀酰转移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葡萄糖、蔗糖等结构简单的碳水化合物相比,大菱鲆幼鱼对淀粉、β-葡聚糖等结构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更强。在本实验条件下,淀粉是饲料中最适合大菱鲆幼鱼生长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碳水化合物 生长 血清生化 糖脂代谢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脂肪酶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分析
10
作者 褚瑞霞 梁书菲 +5 位作者 张慧 王文韬 艾庆辉 麦康森 刘明 万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26,共11页
为筛选出有利于水产动物脂代谢的潜在益生菌,本研究从健康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肠道中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脂肪酶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C1。通过脂肪酶活力以及橄榄油降解率对该菌株的油脂分解能力进行检测... 为筛选出有利于水产动物脂代谢的潜在益生菌,本研究从健康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肠道中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脂肪酶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C1。通过脂肪酶活力以及橄榄油降解率对该菌株的油脂分解能力进行检测,同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药物敏感性、耐受性、体外抑菌能力、黏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在含有吐温80和鱼油的琼脂平板上枯草芽孢杆菌C1可产生沉淀圈和水解圈,说明该菌株具有分解油脂的能力;进一步检测发现,枯草芽孢杆菌C1的脂肪酶活力达到(20.47±2.70)U/mL,对橄榄油的降解效率为(45.15±6.34)%。该菌株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12种抗生素均敏感,使用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C1水浴斑马鱼(Danio rerio)仔鱼对其存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生理生化实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C1可利用大多数碳源,具有较强的自凝集能力和黏附能力。同时,枯草芽孢杆菌C1具有一定的耐酸耐碱能力,70℃下加热10 min后依旧有50%左右的存活率,但该菌株仅对2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MC1061、MG1655)表现出体外抗菌活性。此外,将枯草芽孢杆菌C1培养12 h后取上清液检测其代谢物,发现该菌株产生大量乙酸。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筛选到的枯草芽孢杆菌C1安全性能高、有较强的油脂分解能力,该菌株可作为调控鱼类脂质代谢的水产饲料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益生菌 脂代谢 脂肪酶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花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凯强 李刚 +5 位作者 王庆龙 张龙 陈志方 温海深 李吉方 徐扬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68,共11页
为明确淡水养殖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淡水养殖花鲈的体质量(Y)和吻长(X_(1))、眼间距(X_(2))、眼径长(X_(3))、头长(X_(4))、躯干长(X_(5))、尾柄长(X_(6))、头高(X_(7))、体高(X_(8))、尾柄... 为明确淡水养殖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淡水养殖花鲈的体质量(Y)和吻长(X_(1))、眼间距(X_(2))、眼径长(X_(3))、头长(X_(4))、躯干长(X_(5))、尾柄长(X_(6))、头高(X_(7))、体高(X_(8))、尾柄高(X_(9))、体长(X_(10))、全长(X_(11))、体宽(X_(12))12个形态性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除眼径长(X_(3))外,花鲈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发现体高(X_(8))与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最大(0.937),眼径长(X_(3))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小(0.175)。通径分析发现,体高(X_(8))对体质量(Y)的直接作用最大(0.542),仅体高(X_(8))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0.394),眼间距(X_(2))、尾柄长(X_(6))、体宽(X_(12))3个性状通过体高(X_(8))对体质量(Y)的间接作用均较大(0.293~0.436)。决定系数分析发现,体高(X_(8))对体质量(Y)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94),远高于其他单个形态性状,体高(X_(8))和体宽(X_(12))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19),4个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97。回归分析发现,形态性状(X)与体质量(Y)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6.291 X_(2)+9.297 X_(6)+30.411 X_(8)+18.498 X_(12)-166.44(R^(2)=0.943);模型拟合发现,眼间距(X_(2))最优拟合模型为二次函数,方程为Y=387.874 X-86.058 X^(2)-304.769,尾柄长(X_(6))、体高(X_(8))和体宽(X_(12))与体质量(Y)的最优模型均为幂函数,方程分别为Y=1.805 X^(2.52),Y=13.968 X^(1.828),Y=29.445 X^(1.039)。研究结果表明,对平均体质量为118 g的淡水养殖花鲈进行生长性状选育时,体高(X_(8))为主要选择性状,体宽(X_(12))、尾柄长(X_(6))和眼间距(X_(2))为辅助选择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体质量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高勤峰 张恭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共11页
网箱养殖生态学是水产养殖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网箱养殖生物及养殖活动与养殖水体环境相护作用关系、依据当地环境状况为养殖设施建设及养殖活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的科学。本文简述了网箱养殖活动的历史沿革,重点介绍了网箱养殖生态... 网箱养殖生态学是水产养殖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网箱养殖生物及养殖活动与养殖水体环境相护作用关系、依据当地环境状况为养殖设施建设及养殖活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的科学。本文简述了网箱养殖活动的历史沿革,重点介绍了网箱养殖生态学在养殖水环境管理、养殖容量评估和深远海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网箱养殖生态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产养殖活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生态学 水环境管理 养殖容量 深远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过碳酰胺对刺参生长及养殖底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邵长清 高勤峰 +1 位作者 董双林 温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1-57,共7页
为研究在刺参养殖水体中施用不同浓度的过碳酰胺对刺参生长及底质环境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0(空白对照)、0.50、0.75、1.5、3.0和6.0mg/L的6个过碳酰胺浓度梯度;测定了刺参特定生长率和6项底泥理化指标。研究显示:0.75mg/L组刺参特定生... 为研究在刺参养殖水体中施用不同浓度的过碳酰胺对刺参生长及底质环境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0(空白对照)、0.50、0.75、1.5、3.0和6.0mg/L的6个过碳酰胺浓度梯度;测定了刺参特定生长率和6项底泥理化指标。研究显示:0.75mg/L组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75 mg/L组氧化还原电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盐方面,NO-3-N含量在0.75mg/L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4-N、NO-2-N含量均在为0.75mg/L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mg/L组的NH+4-N和TN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过碳酰胺可以有效改善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环境,促进刺参的生长,施用0.75mg/L的过碳酰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过碳酰胺 溶解氧 底质 氧化还原电位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有机碳源对葛仙米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14
作者 孙杨 张静 +1 位作者 王巧晗 高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3,共8页
有机碳源是自养微生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为探究不同有机碳源对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4种不同有机碳源(葡萄糖、蔗糖、丙酮酸钠和乙酸钠),并设置了4个浓度梯度(0.01、0.1、0.2和0.4 mo... 有机碳源是自养微生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为探究不同有机碳源对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4种不同有机碳源(葡萄糖、蔗糖、丙酮酸钠和乙酸钠),并设置了4个浓度梯度(0.01、0.1、0.2和0.4 mol·L^(-1))对葛仙米进行为期9 d的培养实验。实验结束后测定了葛仙米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及4种生化成分(叶绿素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研究表明,有机碳源种类和浓度对葛仙米的生长和生化组成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而言,葡萄糖和蔗糖显著促进了葛仙米生长,在0.2 mol·L^(-1)蔗糖浓度下,其RGR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和蔗糖的添加还促进了葛仙米可溶性糖的积累,可溶性糖含量随碳源浓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葛仙米的叶绿素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2 mol·L^(-1)时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高浓度的丙酮酸钠和乙酸钠则抑制了葛仙米生长。此外,在0.1 mol·L^(-1)丙酮酸钠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达到最大值;而在0.2 mol·L^(-1)乙酸钠条件下,葛仙米的藻蓝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本研究结果为葛仙米的人工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有机碳源供应策略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仙米 有机碳源 生长率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高效脱氮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坤 田相利 +2 位作者 李咏梅 李海东 解玉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7-29,共13页
本研究通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底泥进行富集筛选,以菌株对人工海水培养基中的NH+4-N和NO-2-N的去除能力为依据,共筛选得到4株具有高效NH+4-N或NO-2-N去除能力的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MP2、MP6、MP15和MP21。根据... 本研究通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底泥进行富集筛选,以菌株对人工海水培养基中的NH+4-N和NO-2-N的去除能力为依据,共筛选得到4株具有高效NH+4-N或NO-2-N去除能力的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MP2、MP6、MP15和MP21。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和特异性序列比对分析,菌株MP2、MP6和MP15被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liu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菌株在人工海水培养基中的生长和脱氮特性,研究发现,4株菌均可同时去除人工海水培养基中的NH+4-N和NO-2-N,但不同菌株的脱氮特性有所差异,其中菌株MP2和MP15对人工海水培养基中的NO-2-N的去除能力优于对NH+4-N的去除能力,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5.00%和100.00%,与此同时,2株菌株可分别同时去除人工海水培养基中约69.59%和54.97%的NH+4-N;而菌株MP6则表现出高效的NH+4-N去除特性,去除率高达100.00%,显著优于其对NO-2-N的去除率(约53.71%);菌株MP21虽能够同时去除NH+4-N和NO-2-N,但去除效果显著低于上述3株菌株,其对NH+4-N和NO-2-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6.60%和34.80%。因此,综合菌株对NH+4-N和NO-2-N的去除效果,选取菌株MP2、MP6和MP15进行不同比例的配伍。对配伍后复配菌的脱氮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菌株经配伍后,通过菌株间功能互补,不仅可以高效的去除人工海水培养基中的NH+4-N和NO-2-N,且去除效果更加稳定和持续。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菌株MP2、MP6和MP15不仅具有同时高效去除水体中的NH+4-N和NO-2-N的特性,且不同菌株通过一定比例配伍可更好的发挥脱氮特性,在水产养殖水环境调控和微生态制剂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凡纳滨对虾 养殖池塘 氨氮 亚硝态氮 预混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鲈不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凯强 陈葆华 +6 位作者 于朋 李昀 齐鑫 李吉方 张美昭 徐鹏 温海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184,共9页
采集我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主要养殖地区山东(青岛市和东营市)、浙江(宁波市)、福建(福鼎市、漳州市梅岭镇、漳州市桥东镇和漳州市东山县)、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的86尾个体作为实验对象,结合已报道的花鲈野生群体的遗传研究背... 采集我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主要养殖地区山东(青岛市和东营市)、浙江(宁波市)、福建(福鼎市、漳州市梅岭镇、漳州市桥东镇和漳州市东山县)、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的86尾个体作为实验对象,结合已报道的花鲈野生群体的遗传研究背景,通过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对以上花鲈养殖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与遗传组分分析结果(最佳聚类K值为2)均显示,8个花鲈养殖群体与天津、烟台和文登的野生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小,表明我国花鲈养殖群体主要为黄、渤海种质来源。8个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福建漳州梅岭镇和桥东镇的2个养殖群体与其他养殖群体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差异,表明所检测的养殖群体内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从山东到广东(从北到南)的花鲈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提供参考,为后续花鲈种质资源的保护、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花鲈 ddRAD 遗传结构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及其在海洋贝类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琪 冉轲 孔令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3,共6页
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鉴定方法,是指通过选择一段DNA基因序列片段作为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系统发育研究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海洋贝类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非常见及疑难物种不能快速... 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鉴定方法,是指通过选择一段DNA基因序列片段作为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系统发育研究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海洋贝类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非常见及疑难物种不能快速、准确地鉴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物种诊断技术,DNA条形码技术在海洋贝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DNA条形码的产生、原理、分析步骤、优势、局限及在海洋贝类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海洋贝类 种质资源 物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冷水团大型鲑科鱼类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9
18
作者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存在一个巨大的夏季冷水团,面积约13万km^2,水质优良,可以利用现代海洋装备在此海域养殖大型鲑科鱼类。中国海洋大学黄海冷水团鲑鱼养殖团队研发了养殖工船,概念性地设计了海浪能驱动的5万m^3的全潜式钢构网箱"... 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存在一个巨大的夏季冷水团,面积约13万km^2,水质优良,可以利用现代海洋装备在此海域养殖大型鲑科鱼类。中国海洋大学黄海冷水团鲑鱼养殖团队研发了养殖工船,概念性地设计了海浪能驱动的5万m^3的全潜式钢构网箱"深蓝1号"和约17万m^3的养殖-能源-管理于一体的"深蓝2号"智能钢构网箱,成功地完成了黄海冷水团鲑科鱼类养殖技术路线的验证。为实现规模化安全生产,仍需对养殖容量与黄海冷水团变动、适养种类及其育种、养殖技术、病害防治、饲料研发、机械化生产与智能化管理等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科鱼类 海水养殖 黄海冷水团 深远海 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群体长牡蛎形态性状与壳容积的通径分析及遗传参数评估
19
作者 杨颜菲 杨奔 +1 位作者 李琪 刘士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5,共9页
为探究不同群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形态性状对壳容积的影响及通过选育进行壳容积性状改良的可能性,本研究在中国选育群体、日本选育群体、韩国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中分别测量了113、246、53和79只牡蛎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 为探究不同群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形态性状对壳容积的影响及通过选育进行壳容积性状改良的可能性,本研究在中国选育群体、日本选育群体、韩国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中分别测量了113、246、53和79只牡蛎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和壳容积(V)。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通径分析和遗传参数评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选育群体的生长性状有了明显改良,其中中国选育群体改良最明显。通径分析结果显示,除韩国群体外,对壳容积影响最大的因素均为壳高,而在韩国群体中,壳宽对壳容积的影响最大。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长牡蛎各个形态性状与壳容积之间的回归方程,其中中国选育群体为V=-19.087+0.248SL+0.216SH+0.506SW(R 2=0.581),日本选育群体为V=-15.623+0.179SL+0.195SH+0.493SW(R 2=0.557),韩国选育群体为V=-17.359+0.139SL+0.771SH+0.170SW(R 2=0.718),而野生群体为V=-15.090+0.339SL+0.216SH+0.190SW(R 2=0.765)。遗传参数评估结果表明,长牡蛎壳容积具有较高的遗传力(0.64),与形态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属于高等水平(0.57~0.83),表型相关性属于中到高等(0.49~0.66),长牡蛎的壳容积可以通过选育进行有效改良。本研究为长牡蛎壳容积的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壳容积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遗传参数 形态性状 选育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a5在花鲈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及定位
20
作者 刘小强 冯春晖 +3 位作者 温海深 李昀 姜天宇 齐鑫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作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受到高温胁迫的影响,严重制约花鲈养殖产业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5(HSPA5)作为关键的应激反应蛋白,在细胞热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为深入研究花鲈...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作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受到高温胁迫的影响,严重制约花鲈养殖产业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5(HSPA5)作为关键的应激反应蛋白,在细胞热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为深入研究花鲈HSPA5在高温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花鲈hspa5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在30℃高温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对花鲈肝脏中hspa5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hspa5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上升,并在处理12 h时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呈下降趋势,表明hspa5在花鲈肝脏组织应对高温胁迫时具有显著的响应。对正常条件下的花鲈肝脏组织HE染色,初步观察了组织特征和细胞状态。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spa5 mRNA主要定位于肝细胞胞质中。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qPCR、HE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揭示了hspa5基因在花鲈肝脏组织响应高温胁迫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hspa5在花鲈响应高温胁迫时的功能机制,还为花鲈的养殖管理和耐高温性状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高温胁迫 热休克蛋白5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