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地震相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学海 卢双舫 +4 位作者 薛海涛 李军辉 刘秋宏 胡寿梅 黄文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7,335,共8页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是大庆油田寻找后备储量的新领域,但由于研究程度较低,至今未取得重大突破。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划分成8个地震层序,即Sq1—Sq8。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是大庆油田寻找后备储量的新领域,但由于研究程度较低,至今未取得重大突破。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划分成8个地震层序,即Sq1—Sq8。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等参数,在研究区目的层(Sq1—Sq5)内识别出平行席状、亚平行席状、前积、充填、楔状、丘状、杂乱及波状-乱岗状地震相共8种地震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各种地震相平面分布具有差异性、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演化性。经过综合解释,建立地震相与单井沉积相之间的响应关系,把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以湖泊沉积理论为指导,建立目的层各层序地震相-沉积相模式,结果表明,目的层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以及湖底扇等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 地震相 沉积相 呼和湖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38
2
作者 曹瑞成 朱德丰 +3 位作者 陈均亮 刘赫 王志国 王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3,共5页
为了刻画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地震剖面分析和构造沉降中心迁移研究,在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识别出5个构造层序界面和5个构造层,并从盆地的建造和改造角度划分出5个形成期和4个改造期。5个形成期为初始张裂期、... 为了刻画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地震剖面分析和构造沉降中心迁移研究,在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识别出5个构造层序界面和5个构造层,并从盆地的建造和改造角度划分出5个形成期和4个改造期。5个形成期为初始张裂期、断陷期、断坳期、坳陷期和萎缩期;4个改造期为塔木兰沟组末伸展翘倾期、铜钵庙末张扭变形期、伊敏组末张扭变形期和青元岗末反转变形期。研究认为,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的发育具有建造与改造交互作用的特点并贯穿于盆地演化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 形成期 改造期 构造演化 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内构造带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鑫 李江海 +3 位作者 姜洪福 杨少英 李维波 马丽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7,共8页
海拉尔盆地多凹多隆,不同凹陷内的成藏规律不尽相同。以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构造带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背景、地震资料及重点井位资料入手,划分构造带的构造单元,识别区域内的断层和不整合面,预测主力储层的砂体厚度并刻画研究区及周缘的... 海拉尔盆地多凹多隆,不同凹陷内的成藏规律不尽相同。以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构造带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背景、地震资料及重点井位资料入手,划分构造带的构造单元,识别区域内的断层和不整合面,预测主力储层的砂体厚度并刻画研究区及周缘的砂体展布范围。通过对断层、砂体和不整合与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断层、砂体和不整合是霍多莫尔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并控制了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的油藏类型、输导体系组合样式和成藏模式。构造带内的斜坡区形成砂体—不整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和构造—地层油气藏;古隆起区形成断层—不整合—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浅部走滑断层带形成断层—砂体输导体系,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构造带内不同构造单元对应形成斜坡带成藏模式、古隆起带成藏模式和走滑断层带成藏模式。霍多莫尔构造带隆起区油气聚集受控于断层和不整合,斜坡带油气聚集受控于砂体和岩性圈闭的聚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砂体 不整合 霍多莫尔构造带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东地区裂缝储层综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俊峰 孟小红 +2 位作者 王建民 陈守田 安朝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81-184,共4页
本文基于海拉尔盆地乌东地区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应力场分析、叠前地震属性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叠后地震衰减属性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裂缝储层进行了预测。利用叠后裂缝属性和构造应力场分析对宏观裂缝发育带进行了定性预测,总结出... 本文基于海拉尔盆地乌东地区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应力场分析、叠前地震属性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叠后地震衰减属性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裂缝储层进行了预测。利用叠后裂缝属性和构造应力场分析对宏观裂缝发育带进行了定性预测,总结出乌东地区裂缝方向以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为主,并利用叠前地震属性方位各向异性定量预测了该区裂缝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裂缝储层 地震预测方法 裂缝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南斜坡带原油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伟红 候读杰 +3 位作者 李松 陶树 鹿坤 洪海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0年第4期87-90,共4页
对原油的物性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进行精细分析,对乌尔逊凹陷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乌南斜坡带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高含蜡量、高凝固点的物性特征及高饱和烃含量、低碳同位素值的地化特征,原油主要为形成于淡水-微咸水... 对原油的物性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进行精细分析,对乌尔逊凹陷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乌南斜坡带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高含蜡量、高凝固点的物性特征及高饱和烃含量、低碳同位素值的地化特征,原油主要为形成于淡水-微咸水环境下的成熟油,成油母质中含有较多的陆源植物,并有一定数量的水生浮游生物及藻类。斜坡带铜钵庙组原油主要来自于铜钵庙组暗色泥岩;南屯组原油主要来自南屯组及大磨拐河组的暗色泥岩;大磨拐河组二段原油既有来自南屯组和铜钵庙组烃源岩的成熟油,又有来自大磨拐河组烃源岩的低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化特征 生物标志 化合物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潜山油藏成藏规律 被引量:7
6
作者 施尚明 付红军 樊自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4期3178-3181,共4页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展布方向大致为北东东向,断面宽度大、断距横向变化快。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油藏成藏规律受烃源岩供烃能力...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展布方向大致为北东东向,断面宽度大、断距横向变化快。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油藏成藏规律受烃源岩供烃能力及与储层接触关系、储层自身的储油能力、断层及不整合面垂向、侧向运移油气能力控制。形成了以油气沿断裂和不整合面组合侧向运移的布达特群顶面风化壳聚集成藏模式和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的布达特群内部裂缝破碎带聚集成藏的内幕油气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布达特潜山 复杂断裂系统 储集特性 油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南屯组致密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潘中亮 陈巍 +3 位作者 王正来 李全 苏磊 赵容怀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南屯组储层黏土矿物含量高,严重影响油气的开发。利用乌南次凹767个岩心样品的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资料,研究了黏土矿物的类型和组合关系,以及其分布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蒙脱石含量低且仅存在南二段上部,伊利石含...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南屯组储层黏土矿物含量高,严重影响油气的开发。利用乌南次凹767个岩心样品的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资料,研究了黏土矿物的类型和组合关系,以及其分布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蒙脱石含量低且仅存在南二段上部,伊利石含量高且在整个南屯组都有分布;自下而上发育的黏土矿物组合有S+K+I+I/S,K+I+C+I/S+C/S,I+C+I/S+C/S,I+K+I/S及I+C+I/S等;火山物质的水解蚀变及长石的溶蚀作用均是造成黏土矿物含量增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黏土组合 南屯组 乌南次凹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潜山裂缝性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津海 姜洪福 +2 位作者 张迪楠 李建民 李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3-600,共8页
布达特潜山油藏属于基岩浅变质裂缝性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类型,含油饱和度由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和裂缝孔隙含油饱和度两部分组成。通过油气成藏过程的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建立油藏高度与基质孔隙度函数关系,求取基质孔隙含... 布达特潜山油藏属于基岩浅变质裂缝性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类型,含油饱和度由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和裂缝孔隙含油饱和度两部分组成。通过油气成藏过程的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建立油藏高度与基质孔隙度函数关系,求取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并利用裂缝含油饱和度测定的经验参数,计算出潜山油藏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通过对工区不同断块生产井试油、试采及初期产液性质与相应射孔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统计与对比分析,依据测井曲线计算储层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并分别与电阻率曲线参数进行交会,建立不同断块油水层解释图版,并划定油层、水层、油水同层的解释标准;将工区各井油水层解释结果应用于油藏生产动态和油水界面系统分析,将布达特潜山油藏划分为四个油水系统,每个油水系统内部均表现出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与油藏地质特点及储集层类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应用效果好,对潜山油藏开发和方案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层识别 裂缝性油藏 潜山油藏 布达特潜山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成煤环境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秋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3,共6页
从构造和充填序列的角度分析了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成煤环境,为该凹陷煤炭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主要经历伸展断陷和裂后热沉降断坳2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伸展断陷阶段可划分为初始张裂阶段、断裂强烈拉张阶段和断陷快速... 从构造和充填序列的角度分析了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成煤环境,为该凹陷煤炭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主要经历伸展断陷和裂后热沉降断坳2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伸展断陷阶段可划分为初始张裂阶段、断裂强烈拉张阶段和断陷快速沉降阶段;裂后热沉降断坳阶段可划分为断坳转换沉降阶段和断坳沉降阶段。根据断陷盆地充填序列组合特征,将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自下而上确定为底部粗碎屑冲积物段(Fm)、湖相细碎屑沉积段(Lm)、含煤碎屑岩段和湖相段(Cm–Lm)、湖相细碎屑沉积段(Lm)、含煤碎屑岩段和湖相段(Cm–Lm)和含煤碎屑岩段(Cm)类型。将构造演化和填充序列结合起来,探讨了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二段和伊敏组的成煤环境。南屯组二段沉积时期,煤层主要发育在断陷湖盆沼泽长期稳定发育的滨湖地带和废弃的辫状河三角洲上。大磨拐和组二段沉积时期,凹陷为断坳浅水湖盆,北部聚煤作用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砂体上,南部聚煤作用主要发育在湖泊沼泽长期发育的滨湖地带。伊敏组沉积时期,凹陷全面淤浅,浅水洼地成为主要的聚煤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湖凹陷 下白垩统 含煤地层 构造演化 充填序列 成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红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7期1429-1432,共4页
布达特潜山储层是海拉尔盆地苏德尓特油田的主力油层。针对布达特储层岩性复杂,物性较差,储层类型复杂等特点。根据岩心描述资料、岩石薄片资料和裂缝测井资料对布达特潜山储层岩性、物性、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储层主要类型有孔隙... 布达特潜山储层是海拉尔盆地苏德尓特油田的主力油层。针对布达特储层岩性复杂,物性较差,储层类型复杂等特点。根据岩心描述资料、岩石薄片资料和裂缝测井资料对布达特潜山储层岩性、物性、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储层主要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孔洞及溶孔型属于双孔隙介质储层。并结合地震属性方位角各向异性预测将布达特储层纵向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平面上受构造位置和断裂位置共同控制,断裂带附近和高部位更容易形成好的裂缝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达特潜山 储层 风化破碎带 断裂带 不整合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泥石流:一种新的油气储集类型——来自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下白垩统的证据
11
作者 李晓敏 师永民 +4 位作者 姜洪福 王磊 秦小双 吴文娟 柴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早白垩世由若干个北东向展布的含火山断陷盆地成群排列组成。早期大量的火山物质充填在盆地箕状断陷湖盆中心,形成内源型火山泥石流油气藏,成为一种新的而且是该盆地主要的油气储集类型。通过大量的岩石学观察研究...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早白垩世由若干个北东向展布的含火山断陷盆地成群排列组成。早期大量的火山物质充填在盆地箕状断陷湖盆中心,形成内源型火山泥石流油气藏,成为一种新的而且是该盆地主要的油气储集类型。通过大量的岩石学观察研究,表明盆地内储层岩性组合不同于通常火山碎屑岩中的"凝灰质砂岩"或"凝灰质砂砾岩",而是火山泥石流快速堆积的混杂岩相,有其特殊的储层沉积成因和特定的古地理环境,属于一种研究程度较低的新型沉积成因储层类型。该种储层类型具有凝灰岩与正常砂砾岩混杂堆积、岩性复杂、分选差、孔隙类型复杂多样、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储层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敏感性强,胶结作用弱,常规注水开采容易造成水敏、速敏、套损、套变和出砂严重等问题,开发难度大。探讨了火山泥石流储层成因机理,可为优选开发方案、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获得经济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泥石流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 混杂岩性 强水敏 低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烃分析录井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长金 马昌伟 张可操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7,共9页
为适应海拉尔盆地快速勘探开发工作的需要,有效解决在快速钻井(钻井提速)条件下,岩屑录井、地化录井等依托岩屑样品发现油气显示以及评价储层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按照优选先进适用录井技术的要求,在海拉尔盆地进行了轻烃分析录井技术应用... 为适应海拉尔盆地快速勘探开发工作的需要,有效解决在快速钻井(钻井提速)条件下,岩屑录井、地化录井等依托岩屑样品发现油气显示以及评价储层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按照优选先进适用录井技术的要求,在海拉尔盆地进行了轻烃分析录井技术应用。笔者阐述了轻烃分析录井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对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轻烃分析录井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轻烃分析 录井技术 油气发现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油田储层损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亮 吕易珊 +3 位作者 张红香 陈少鸿 李松波 王一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89-1891,1898,共4页
海拉尔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为了适应海拉尔油田勘探的快节奏,针对海塔探区的地质特点,开展了海拉尔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钻井液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并优选了有效防止水敏损害和防止水锁损... 海拉尔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为了适应海拉尔油田勘探的快节奏,针对海塔探区的地质特点,开展了海拉尔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钻井液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并优选了有效防止水敏损害和防止水锁损害的处理剂,优化后的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机理 储层保护技术 水敏 水锁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钻井液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宇平 金波 +5 位作者 蒋欢 于兴东 张坤 谈心 孙金声 江四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4,92,共3页
海拉尔区域井中上部地层造浆严重,易形成泥环,导致严重阻卡,中下部地层可钻性差,研磨性强,导致钻井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下部地层易发生井壁垮塌、严重掉块等现象,严重影响海拉尔区域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采用快速钻井液技术在海拉尔... 海拉尔区域井中上部地层造浆严重,易形成泥环,导致严重阻卡,中下部地层可钻性差,研磨性强,导致钻井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下部地层易发生井壁垮塌、严重掉块等现象,严重影响海拉尔区域勘探开发进程。为此,采用快速钻井液技术在海拉尔盆地乌126-88井进行了现场提高机械钻速试验。结果表明,快速钻井剂与现场所用的两性复合离子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对钻井液常规性能及流变性没有影响,且有效解决了井壁失稳以及起下钻过程中的阻卡问题,试验井段井径规则,平均机械钻速提高23.31%以上,有效缩短了钻井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钻井剂 机械钻速 井壁稳定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中部隆起带控藏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鑫 姜洪福 +2 位作者 王运增 杨少英 齐林海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5-558,共4页
利用源岩分析、储层反演和断层组合刻画技术,系统分析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中部断陷带的油气控藏特征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贝尔凹陷中部隆起带周缘发育3个生烃洼槽,主要生烃层位为南屯组,贝西次洼是主要供烃洼陷。中部隆起带及邻区兴... 利用源岩分析、储层反演和断层组合刻画技术,系统分析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中部断陷带的油气控藏特征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贝尔凹陷中部隆起带周缘发育3个生烃洼槽,主要生烃层位为南屯组,贝西次洼是主要供烃洼陷。中部隆起带及邻区兴安岭组砂体整体呈现东厚西薄的特点,主要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储层。研究区主要存在"侧向长距离式"、"阶梯式"和"源-储对接式"3种油气运移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断-砂”控藏 成藏要素 成藏模式 贝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潜山油藏油水层识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廉丽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0-164,共5页
通过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及裂缝含油饱和度测定的经验参数,在分别确定基质含油饱和度(基质孔隙度和油藏高度的函数)和裂缝含油饱和度的基础上,计算出潜山油藏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同时,结合岩心、测井、试油及生产动态... 通过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及裂缝含油饱和度测定的经验参数,在分别确定基质含油饱和度(基质孔隙度和油藏高度的函数)和裂缝含油饱和度的基础上,计算出潜山油藏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同时,结合岩心、测井、试油及生产动态等信息的交会图法,考虑分区分带的岩性变化特点,定性、定量确定出油、水层解释与识别标准,经生产动态验证,解释精度大于90%。结果表明,应用效果好,是适用于潜山油藏复杂储集体系条件下油水层识别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达特 潜山油藏 双重孔隙介质 裂缝 油水层识别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复杂断块油藏优势储层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正来 姜洪福 +2 位作者 关琳琳 潘中亮 许艳龙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114,共7页
为加快海拉尔盆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有效动用,以复杂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为指导,结合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结果,对优势储层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南一段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着储层原始物性的变化,扇... 为加快海拉尔盆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有效动用,以复杂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为指导,结合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结果,对优势储层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南一段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着储层原始物性的变化,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浊积扇3种沉积相类型中,辫状河三角洲的物性较好,其水下分流河道、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浊积水道为优势储层发育相带;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均是造成海拉尔盆地储层物性变差,并导致现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格局的重要原因;受多种因素控制,储层随埋深增加物性变差,但发育有多个孔渗异常高值区带。该研究成果为未动用储量区块评价优选指明了方向,也可为其他类似区块的勘探潜力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沉积相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凹陷扇三角洲河道砂体刻画及油气勘探开发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鑫 姜洪福 李艳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46-155,共10页
为定量刻画断陷盆地内扇三角洲河道砂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影响,利用井-震合成记录标定和储层反演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兴安岭组Ⅰ、Ⅱ、Ⅲ油组河道砂体进行识别。通过均方根属性切片反演三个油组河道... 为定量刻画断陷盆地内扇三角洲河道砂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影响,利用井-震合成记录标定和储层反演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兴安岭组Ⅰ、Ⅱ、Ⅲ油组河道砂体进行识别。通过均方根属性切片反演三个油组河道砂体范围,甜点属性刻画河道形态,结合重点井位单井相得出兴安岭组Ⅰ、Ⅱ、Ⅲ油组的沉积相图。对河道砂体储层定量计算,得出Ⅰ、Ⅱ、Ⅲ油组河道参数。结果表明:兴安岭组Ⅰ油组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道宽度范围800~1 500 m,厚度范围7~9 m;Ⅱ油组以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溢岸砂和河道间砂沉积为主,河道宽度范围450~650 m,厚度范围4~6 m;Ⅲ油组主要发育席状砂,河道间砂和席间泥,河道宽度范围130~170 m,厚度范围在2.5~4 m。结合沉积微相、河道参数及生产动态资料,得出研究区河道砂体既控制油气分布与储产比,也控制油水流通和注采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定量刻画 扇三角洲河道 兴安岭组 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压裂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姜洪福 王运增 +2 位作者 刘秋宏 姜达贵 饶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4,共5页
为了实现特低渗透油藏"难采、难注"储量的有效动用,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某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开展了大规模压裂技术试验。优选有效厚度大、单井储量控制大、初期产量较高、产量递减快的6口井,采用"隔井错层... 为了实现特低渗透油藏"难采、难注"储量的有效动用,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某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开展了大规模压裂技术试验。优选有效厚度大、单井储量控制大、初期产量较高、产量递减快的6口井,采用"隔井错层压裂"方式构建压裂矩形井网。通过提高压裂液量和压裂加砂量,增大压裂波及体积,改善储层渗流条件。试验表明"定向、定量造长缝"的大规模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储层渗流条件,全面实现各小层动用,获得较高的初期产能。同时,合理有效注水能够保障大规模压裂后油井持续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大规模压裂技术 渗流 波及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地震勘探技术现状、面临的难题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振宽 陈树民 +2 位作者 王建民 刘俊峰 宋永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0-266,共7页
“九五”以来,针对大庆油田四大勘探领域(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和其他外围盆地)复杂目标勘探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攻关,形成了岩性油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深层火山... “九五”以来,针对大庆油田四大勘探领域(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和其他外围盆地)复杂目标勘探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攻关,形成了岩性油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深层火山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复杂断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外围盆地复杂构造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为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及其他外围盆地勘探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勘探难度的日益加大,地震勘探还面临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攻关。提出了“近地表层吸收衰减补偿”、“高密度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转换波地震勘探”、“宽线地震勘探”、“火山岩覆盖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地震勘探技术 技术难题 攻关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