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氧化铂对实验性大鼠致癌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1
作者
朱大和
S Ivankovic
张韵凤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526,共2页
经腹腔、皮下及灌胃大剂量多次给予氧化铂 ,以诱发 Wistar大鼠肿瘤 ,并对氧化铂的致癌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发现 :诱发的 1例颌下腺囊腺瘤与氧化铂直接相关 ;1例乳腺纤维腺瘤及 1例白血病与氧化铂无关 ,为自发性肿瘤。综合作者一系...
经腹腔、皮下及灌胃大剂量多次给予氧化铂 ,以诱发 Wistar大鼠肿瘤 ,并对氧化铂的致癌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发现 :诱发的 1例颌下腺囊腺瘤与氧化铂直接相关 ;1例乳腺纤维腺瘤及 1例白血病与氧化铂无关 ,为自发性肿瘤。综合作者一系列的研究进一步提示 ,氧化铂虽具有广谱的致癌性 ,但致癌作用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铂
致癌物
环境
动物实验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枯否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观察
2
作者
朱海轸
阮幼冰
+2 位作者
杨木兰
武忠弼
SIvankovic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20-422,430,共4页
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C)填塞枯否细胞,同时对DENA所诱发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诱癌过程中,GC+DENA组大鼠自然死亡率...
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C)填塞枯否细胞,同时对DENA所诱发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诱癌过程中,GC+DENA组大鼠自然死亡率明显高于DENA组(P<0.05);自诱癌第19周后,GC+DENA组大鼠肝癌表面结节明显大于DENA组;②光镜GC+DENA组大鼠肝癌前病变出现远较DENA组为早;③电镜下证实:GC+DENA组肝窦内枯否细胞(KC)胞浆内含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或细胞空泡变性及坏死;DENA组KC保持结构基本完整;前组肝细胞除核呈高度不规则性、核仁明显外.胞浆损伤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空泡变,后组肝细胞显示核结构改变与前组相同.胞浆则以线粒体肿胀、基质内絮状物沉积为突出病变。上述结果提示.氯化钆填塞KC可在一定程度下加速致癌剂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和肝细胞的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肝肿瘤
氧化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氧化铂对实验性大鼠致癌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1
作者
朱大和
S Ivankovic
张韵凤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德国
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出处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526,共2页
文摘
经腹腔、皮下及灌胃大剂量多次给予氧化铂 ,以诱发 Wistar大鼠肿瘤 ,并对氧化铂的致癌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发现 :诱发的 1例颌下腺囊腺瘤与氧化铂直接相关 ;1例乳腺纤维腺瘤及 1例白血病与氧化铂无关 ,为自发性肿瘤。综合作者一系列的研究进一步提示 ,氧化铂虽具有广谱的致癌性 ,但致癌作用比较弱。
关键词
氧化铂
致癌物
环境
动物实验
肿瘤
Keywords
PtO 2 ·H 2 O
carcinogen
environment
分类号
R995 [医药卫生—毒理学]
R730.23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枯否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观察
2
作者
朱海轸
阮幼冰
杨木兰
武忠弼
SIvankovic
机构
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
研究
中心
超微病理
研究
室
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出处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20-422,430,共4页
文摘
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C)填塞枯否细胞,同时对DENA所诱发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诱癌过程中,GC+DENA组大鼠自然死亡率明显高于DENA组(P<0.05);自诱癌第19周后,GC+DENA组大鼠肝癌表面结节明显大于DENA组;②光镜GC+DENA组大鼠肝癌前病变出现远较DENA组为早;③电镜下证实:GC+DENA组肝窦内枯否细胞(KC)胞浆内含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或细胞空泡变性及坏死;DENA组KC保持结构基本完整;前组肝细胞除核呈高度不规则性、核仁明显外.胞浆损伤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空泡变,后组肝细胞显示核结构改变与前组相同.胞浆则以线粒体肿胀、基质内絮状物沉积为突出病变。上述结果提示.氯化钆填塞KC可在一定程度下加速致癌剂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和肝细胞的癌变过程。
关键词
枯否细胞
肝肿瘤
氧化钆
Keywords
Kupffer cell
hepatoma
gadolinium chloride
分类号
R735.702 [医药卫生—肿瘤]
R361.3 [医药卫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氧化铂对实验性大鼠致癌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朱大和
S Ivankovic
张韵凤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枯否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观察
朱海轸
阮幼冰
杨木兰
武忠弼
SIvankovic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