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高低频联测的常规检波器数据低频振幅和相位同时恢复方法
被引量:
3
1
作者
芮拥军
邹志辉
+3 位作者
王胜阁
尚新民
张一鸣
马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1-643,共13页
常规检波器对地震信号产生振幅和相位两方面畸变,已有的补偿方法虽然使低频地震信号的振幅畸变有所改善,但其相位畸变仍然存在。这种相位畸变在时间域体现为某些频率出现由检波器引起的时移,明显地影响了频率成分丰富的地震信号。本文...
常规检波器对地震信号产生振幅和相位两方面畸变,已有的补偿方法虽然使低频地震信号的振幅畸变有所改善,但其相位畸变仍然存在。这种相位畸变在时间域体现为某些频率出现由检波器引起的时移,明显地影响了频率成分丰富的地震信号。本文提出的基于高低频联测的反褶积低频恢复方法,通过将常规检波器数据转换为目标低频检波器数据,从而实现同时恢复常规检波器数据的低频振幅和相位的目的。此方法以少量高低频联测点为参考道,联合参考道的低频检波器和常规检波器数据通过反褶积构建反滤波器,并通过褶积将反滤波器应用于所有常规检波器数据以实现低频恢复。为应对实际资料中各类噪声,将从不同参考道获得的常规检波器低频恢复数据进行叠加,可以提高低频恢复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和计算稳定性。数值实验和实际资料应用都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恢复常规检波器数据的低频振幅和相位,达到与目标低频数据较好的符合效果,且该方法具有实施简捷、效果稳定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频联测
低频恢复
常规检波器
相位
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常茂祥
史经昊
+2 位作者
叶思源
王祥东
李广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31,共12页
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3个站位的1小时一次的浅层地下水位连续观测记录,将浅层地下水位与同时期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实际蒸发量数据结合,并联合潮位、降水量和径流量等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序分析等方法,分析并阐明了黄河三角洲地区...
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3个站位的1小时一次的浅层地下水位连续观测记录,将浅层地下水位与同时期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实际蒸发量数据结合,并联合潮位、降水量和径流量等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序分析等方法,分析并阐明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的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的沉积环境导致了浅层地下水位整体变化的差异。表层沉积物渗透性相对较强区域,浅层地下水位波动剧烈;而表层沉积物透水性较差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在6月中上旬存在低谷,但总体相对稳定;(2)潮汐对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在水平方向的影响范围至少可达7 km,但不超过15 km。在其影响区域内,浅层地下水位波动滞后于潮汐的时间存在年内变化,分为2个时间上持续各6个月的区间,二者数值相差约12 h;(3)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是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升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农业活动也对浅层地下水位的变化有一定影响。对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研究,能够为本地区土地盐碱化、海水入侵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浅层地下水位
潮汐
滞后性
降水量
实际蒸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高低频联测的常规检波器数据低频振幅和相位同时恢复方法
被引量:
3
1
作者
芮拥军
邹志辉
王胜阁
尚新民
张一鸣
马锐
机构
中国
石化胜利物探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
地球
科学
学院
海底
科学与
探测
技术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
中国海洋大学
)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1-643,共1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6002-00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DM006)
+4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318)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教外司留[2015]1098)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5M582138)
青岛市博士后人员应用研究项目
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科研支持项目等联合资助
文摘
常规检波器对地震信号产生振幅和相位两方面畸变,已有的补偿方法虽然使低频地震信号的振幅畸变有所改善,但其相位畸变仍然存在。这种相位畸变在时间域体现为某些频率出现由检波器引起的时移,明显地影响了频率成分丰富的地震信号。本文提出的基于高低频联测的反褶积低频恢复方法,通过将常规检波器数据转换为目标低频检波器数据,从而实现同时恢复常规检波器数据的低频振幅和相位的目的。此方法以少量高低频联测点为参考道,联合参考道的低频检波器和常规检波器数据通过反褶积构建反滤波器,并通过褶积将反滤波器应用于所有常规检波器数据以实现低频恢复。为应对实际资料中各类噪声,将从不同参考道获得的常规检波器低频恢复数据进行叠加,可以提高低频恢复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和计算稳定性。数值实验和实际资料应用都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恢复常规检波器数据的低频振幅和相位,达到与目标低频数据较好的符合效果,且该方法具有实施简捷、效果稳定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关键词
高低频联测
低频恢复
常规检波器
相位
反褶积
Keywords
joint deployment
low-frequency recovery
conventional geophone
phase
deconvolutio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常茂祥
史经昊
叶思源
王祥东
李广雪
机构
海底
科学与
探测
技术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
地球
科学
学院
青岛蓝色地球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自然资源部青岛
海洋
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31,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项目(2017YFE0133500)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
文摘
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3个站位的1小时一次的浅层地下水位连续观测记录,将浅层地下水位与同时期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实际蒸发量数据结合,并联合潮位、降水量和径流量等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序分析等方法,分析并阐明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的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的沉积环境导致了浅层地下水位整体变化的差异。表层沉积物渗透性相对较强区域,浅层地下水位波动剧烈;而表层沉积物透水性较差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在6月中上旬存在低谷,但总体相对稳定;(2)潮汐对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在水平方向的影响范围至少可达7 km,但不超过15 km。在其影响区域内,浅层地下水位波动滞后于潮汐的时间存在年内变化,分为2个时间上持续各6个月的区间,二者数值相差约12 h;(3)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是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升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农业活动也对浅层地下水位的变化有一定影响。对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研究,能够为本地区土地盐碱化、海水入侵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浅层地下水位
潮汐
滞后性
降水量
实际蒸发量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hallow groundwater level
tide
hysteresis
precipitation
actual evaporation
分类号
P736.5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高低频联测的常规检波器数据低频振幅和相位同时恢复方法
芮拥军
邹志辉
王胜阁
尚新民
张一鸣
马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常茂祥
史经昊
叶思源
王祥东
李广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