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鲫分批出售生态养殖模式
1
作者 黄丽萍 郭正龙 严海俊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21-22,共2页
为了探索新型鲫养殖模式,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海安市推广示范基地选择江苏华鎏水产有限公司三场为示范点,进行鲫分批上市生态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生态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池塘为东西走向,水源进水方... 为了探索新型鲫养殖模式,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海安市推广示范基地选择江苏华鎏水产有限公司三场为示范点,进行鲫分批上市生态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生态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池塘为东西走向,水源进水方便,水质无污染;面积为260亩,池深为2.5米,水深在2米左右,池底平坦。池塘底部四周挖有深0.5米、宽6~8米的集鱼环形沟。该池塘配备有两台自动投饵机和功率为1.5千瓦的增氧机10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条件 分批出售 养殖模式 水源 生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亲本培育试验
2
作者 黄丽萍 胡维强 +1 位作者 严海俊 郭正龙 《水产养殖》 2025年第3期50-51,57,共3页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北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我国斑点叉尾养殖产量达...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北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我国斑点叉尾养殖产量达36.3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现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斑点叉尾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鲶形目 亲本培育 养殖产量 养殖规模 消费大国 北美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罗非鱼科学养殖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丽萍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8期69-71,共3页
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俗称非洲鲫,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类似鲫,鳍条多棘,形似鳜,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自1956年首次从越... 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俗称非洲鲫,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类似鲫,鳍条多棘,形似鳜,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自1956年首次从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因其形状似鲫,故又称非洲鲫,此后先后引入各种罗非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桑比克罗非鱼 动物性蛋白质 非洲鲫 淡水养殖鱼类 坦噶尼喀湖 外形类似 水产业 科学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纹东方鲀早繁与当年养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耀辉 郭正龙 +3 位作者 黄丽萍 吴发华 符园园 丁伟 《科学养鱼》 2022年第2期40-41,共2页
暗纹东方鲀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渔业资源,和鲥鱼、刀鱼并称"长江三鲜"。每当清明前后,暗纹东方鲀的生殖群体溯河洄游入长江,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长江中下游地区老百姓喜爱。随着暗纹东方鲀产业的不断... 暗纹东方鲀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渔业资源,和鲥鱼、刀鱼并称"长江三鲜"。每当清明前后,暗纹东方鲀的生殖群体溯河洄游入长江,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长江中下游地区老百姓喜爱。随着暗纹东方鲀产业的不断延伸,全年供应商品鱼及加工产品成为新的趋势,笔者根据自己的繁殖、养殖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暗纹东方鲀繁殖及养殖技术,以期为暗纹东方鲀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清明前后 养殖实践 生殖群体 渔业资源 长江下游地区 溯河洄游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小型群体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玄文丹 崔国辰 +6 位作者 李哲 魏裙倚 陶迎新 刘连为 陈峰 陈新军 朱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4-1241,共8页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而在赤道海域则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赤道海域获取的茎柔鱼生物学数据,以及同期的渔业生产和环...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而在赤道海域则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赤道海域获取的茎柔鱼生物学数据,以及同期的渔业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Arcgis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557 g;2019年12月~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月渔获量最高;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中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最适chl 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东太平洋 小型群体 渔场分布 GAM模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T和Chl-a的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时空变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国辰 玄文丹 +4 位作者 魏裙倚 陶迎新 苏施 余谦超 朱文斌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0-19,共10页
阿根廷滑柔鱼是西南大西洋的重要捕捞品种,其资源年间波动剧烈。本文基于2014、2016、2017、2018年度西南大西洋渔捞日志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数据,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地... 阿根廷滑柔鱼是西南大西洋的重要捕捞品种,其资源年间波动剧烈。本文基于2014、2016、2017、2018年度西南大西洋渔捞日志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数据,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地统计插值、GAM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不同年度、月份渔场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年度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分布于42°S~47°S、58°W~61°W公海海域,各月产量重心经纬度分布范围广;2016—2018年度分布于45°S~47°S、59°W~61°W海域,各月产量重心较为集中;渔场的最适SST范围是12~14°C,最适Chl-a浓度范围是0.1~2.0 mg·m-3。研究认为该海域渔获主要为夏季产卵群体和南部巴塔哥尼亚群体,渔场变化的影响机制复杂,年度、月份是CPUE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大西洋 阿根廷滑柔鱼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G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高效健康养殖危害分析与质量控制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丽萍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9期51-52,共2页
近年来,海安市充分发挥里下河优势,积极参与江苏省农技科技项目,目前建设海安市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繁育场一家,带动周边农户优化渔业养殖结构300×667 m2,随着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普及和推广,现就斑点叉尾鮰高效健康养殖... 近年来,海安市充分发挥里下河优势,积极参与江苏省农技科技项目,目前建设海安市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繁育场一家,带动周边农户优化渔业养殖结构300×667 m2,随着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普及和推广,现就斑点叉尾鮰高效健康养殖危害分析与质量控制措施简要如下。1危害分析危害分析是斑点叉尾鮰商品鱼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要求对池塘环境条件、鱼种质量的鉴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水质管理、饲料的使用、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充分的识别和分析,列出所有潜在的危害,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渔业养殖 繁育场 水质管理 里下河 海安 养殖模式 质量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8
作者 邱燕 《江西水产科技》 2018年第6期35-36,共2页
本文对乌鳢、鳊鱼、草鱼体内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探讨了这几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药物防治方法。自乌鳢、鳊鱼、草鱼的肝、脾、肾中分离到三株优势菌,对其进行培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试验表明,三个分... 本文对乌鳢、鳊鱼、草鱼体内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探讨了这几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药物防治方法。自乌鳢、鳊鱼、草鱼的肝、脾、肾中分离到三株优势菌,对其进行培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试验表明,三个分离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进而通过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盐酸环丙沙星对三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效果,硫酸新霉素次之,红霉素和甲砜霉素抑菌效果不明显。对于这三种鱼类发病情况,我们建议可用硫酸新霉素治疗,也要根据水产用药的相关规定合理用药,还应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康的养殖模式,科学投饵,做好鱼塘、鱼种的消毒以及水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