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酒精毁损内脏神经治疗胰腺癌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晋 郑宇 +3 位作者 周敏露 刘剑 鲁小敏 徐小青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0-735,共6页
目的观察CT引导酒精内脏神经毁损术(splanchnic nerve block,SNB)治疗胰腺癌疼痛的疗效,并探索影响治疗胰腺癌癌痛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海安市人民医院因无法手术而接受CT引导SNB的胰腺癌癌痛患者。根据... 目的观察CT引导酒精内脏神经毁损术(splanchnic nerve block,SNB)治疗胰腺癌疼痛的疗效,并探索影响治疗胰腺癌癌痛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海安市人民医院因无法手术而接受CT引导SNB的胰腺癌癌痛患者。根据术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以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评估疼痛缓解的疗效,通过logistic分析评估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肿瘤特点以及疼痛相关因素,以分析SNB后镇痛有效的预测因素,并比较SNB后镇痛有效和镇痛无效的患者生存结果。结果共纳入133例患者进行分析,在SNB后1周有74.4%的患者、术后1个月有54.9%的患者获得了有效的疼痛缓解;术后1个月,多因素lon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0.637,95%CI=0.397~0.876,P=0.034)、血清CA199(OR=1.531,95%CI=1.030~2.370,P=0.042)、血清MMP-1(OR=0.703,95%CI=0.457~0.983,P=0.038)、术前ECOG评分(OR=2.693,95%CI=1.234~6.609,P=0.021)以及术前吗啡日消耗剂量(OR=2.797,95%CI=1.148~6.695,P=0.019)是SNB后获得良好镇痛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SNB后镇痛效果差的患者较镇痛效果好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较低(82 d vs 149 d,P<0.05)。没有发生与SNB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CT引导酒精SNB是治疗难治性胰腺癌性疼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糖尿病、ECOG评分、血清MMP-1和CA199水平、术前阿片类药物日使用剂量是预测CT引导酒精SNB治疗胰腺癌癌痛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癌痛 内脏神经 酒精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联合SOX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钱烨 张燕 +1 位作者 鲁小敏 吉浩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7-121,125,共6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S-1/oxsliplatin,SOX)方案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该化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71例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应用SOX方案的对照...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S-1/oxsliplatin,SOX)方案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该化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71例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应用SOX方案的对照组与榄香烯联合SOX方案的观察组,通过RECIST1.1评分和生存曲线对比两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高于对照组(χ^2=5.161,P=0.031;χ^2=5.124,P=0.037);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99、IGF-1、MMP-9、IL-2和IFN-γ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观察组白细胞下降程度、贫血、乏力、恶心呕吐的发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1个月,95%可信区间为4.037~10.248)和中位总生存时间(8.8个月,95%可信区间为6.634~10.907)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4.9个月,95%可信区间为2.324~6.839)和中位总生存时间(6.5个月,95%可信区间为5.007~7.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结论榄香烯联合SOX方案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其毒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替吉奥 奥沙利铂 晚期转移性胃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FF1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志锋 孙业富 沈预程(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627-16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TFF1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海安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成年乳腺癌患者90例、乳腺良性病患者3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为乳腺癌组、良性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血清TFF1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海安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成年乳腺癌患者90例、乳腺良性病患者3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为乳腺癌组、良性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FF1水平,ROC曲线评估TFF1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测分析TFF1水平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TFF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FF1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CA153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CA153单项检测(P<0.05),但与TFF1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患者血清TFF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F1低水平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FF1高水平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血清TFF1在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叶因子1 预后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FF1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志锋 孙业富 +1 位作者 王旋 沈预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24-16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TFF1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4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为肝癌组、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血清TFF1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4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为肝癌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FF1水平;ROC曲线评估TFF1对肝癌诊断的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分析评估血清TFF1对原发性肝癌的预后价值。结果:肝癌组血清AFP及TFF1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FF1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为0.747,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为0.744,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单项检测(P<0.05),但AFP、TFF1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的患者血清TFF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F1高水平组患者术后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82.86%、62.85%;Log-rank法比较显示两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5)。此外,TFF1高水平组患者术后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的肿瘤复发率也显著高于TFF1低水平组患者(P=0.009)。结论:血清TFF1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三叶因子1 预后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