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途径神经内镜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军 管义祥 +2 位作者 刘小江 管诚 袁宝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途径神经内镜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途经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5),研究组为外侧裂入路,对照组为...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途径神经内镜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途经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5),研究组为外侧裂入路,对照组为冠状缝前入路。观察两组疗效、血肿清除、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脑水肿、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脑水肿、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颅内压均小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障碍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入路途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不同疗效,外侧裂入路与冠状缝前入路比较,神经功能损害较小,且术后并发症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入路途径 神经内镜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bpV(PIC)的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营养素-3壳聚糖支架参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神经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军 管义祥 +2 位作者 丁锦荣 刘小江 管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6-451,共6页
目的探究载牛细小病毒bpV(PIC)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联合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 3,NT-3)壳聚糖支架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BI组、TBI+N... 目的探究载牛细小病毒bpV(PIC)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联合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 3,NT-3)壳聚糖支架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BI组、TBI+NSCs组、TBI+bpV(PIC)-NSCs组、TBI+NT-3壳聚糖组和TBI+bpV(PIC)-NSCs+NT-3组(n=15)。通过撞击构建TBI模型,在撞击后植入NSCs、bpV(PIC)-NSCs、NT-3壳聚糖或者负载bpV(PIC)-NSCs的NT-3壳聚糖。通过mNSS评分和水迷宫实验评估神经功能。通过HE染色和BrdU染色评估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元新生情况。结果TBI组的mNSS评分、脑组织损伤程度、新生神经元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NSCs组的mNSS评分和脑组织损伤程度显著低于TBI组,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和新生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TBI组(P<0.05)。TBI+bpV(PIC)-NSCs组的mNSS评分和脑组织损伤程度显著低于TBI+NSCs组,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和新生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TBI+NSCs组(P<0.05)。TBI+bpV(PIC)-NSCs+NT-3组的mNSS评分和脑组织损伤程度显著低于TBI+bpV(PIC)-NSCs组,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和新生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TBI+bpV(PIC)-NSCs组(P<0.05)。结论bpV(PIC)-NSCs联合NT-3壳聚糖支架可显著促进TBI大鼠的神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干细胞 牛细小病毒 壳聚糖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