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尹俊洋
宗启言
+8 位作者
吴达
吕朋华
丁鸭锁
刘艳
邵祥忠
丁桂兵
程言博
曹洁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目的评估国产RECO取栓支架在真实世界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江苏省8家卒中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
目的评估国产RECO取栓支架在真实世界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江苏省8家卒中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责任闭塞血管及其所在位置(前循环、后循环)、是否为醒后卒中、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吸烟、饮酒。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前是否静脉溶栓、是否全身麻醉、术中是否结合抽吸取栓、取栓次数、是否首次再通[1次支架取栓即实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3级]、术中是否采取补救治疗[包括应用其他支架取栓、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急诊血管成形术(单纯支架置入术、单纯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中是否使用球囊导引导管及出院时NIHSS评分。有效性指标包括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级)、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mTICI分级3级)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安全性指标包括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与器械相关的术中并发症(血栓逃逸、医源性夹层、手术部位出血)和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根据责任闭塞血管所在位置将所有患者分为前循环闭塞组和后循环闭塞组,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366例,平均(69±11)岁,80岁及以上患者54例(14.8%),男221例(60.4%),前循环闭塞组296例,后循环闭塞组70例。(1)337例(92.1%)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282例(77.0%)患者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平均取栓(1.9±1.0)次,141例(38.5%)患者实现了首次再通;9例(2.5%)患者术中使用了其他支架,65例(17.8%)患者行急诊血管成形术,术后24 h内sICH发生率为10.9%(40/366),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53.6%(196/366),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患者比例为23.0%(84/366),器械相关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6%(13/366);中位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为75(52,110)min,中位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为370(280,488)min。(2)前、后循环闭塞组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5.1%(163/296)和47.1%(33/70),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别为93.2%(276/296)和87.1%(61/70),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率分别为79.1%(234/296)和68.6%(48/70),术后24 h内sICH发生率分别为12.2%(36/296)和5.7%(4/70),器械相关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11/296)和2.9%(2/70),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患者比例分别为21.6%(64/296)和28.6%(20/7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可有效、安全实现血管再通。本研究结果尚需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多中心研究
RECO支架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尹俊洋
宗启言
吴达
吕朋华
丁鸭锁
刘艳
邵祥忠
丁桂兵
程言博
曹洁
彭亚
机构
江苏省常州
市
第一
人民医院
神经
外科
宜兴
市
人民医院
神经
外科
苏北
人民医院
介入科
泰州
市
人民医院
神经
外科
靖江
市
人民医院
神经
内科
海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
神经
内科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
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基金
常州市第十一批科技计划项目(CJ20244012)。
文摘
目的评估国产RECO取栓支架在真实世界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江苏省8家卒中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责任闭塞血管及其所在位置(前循环、后循环)、是否为醒后卒中、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吸烟、饮酒。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前是否静脉溶栓、是否全身麻醉、术中是否结合抽吸取栓、取栓次数、是否首次再通[1次支架取栓即实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3级]、术中是否采取补救治疗[包括应用其他支架取栓、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急诊血管成形术(单纯支架置入术、单纯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中是否使用球囊导引导管及出院时NIHSS评分。有效性指标包括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级)、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mTICI分级3级)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安全性指标包括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与器械相关的术中并发症(血栓逃逸、医源性夹层、手术部位出血)和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根据责任闭塞血管所在位置将所有患者分为前循环闭塞组和后循环闭塞组,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366例,平均(69±11)岁,80岁及以上患者54例(14.8%),男221例(60.4%),前循环闭塞组296例,后循环闭塞组70例。(1)337例(92.1%)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282例(77.0%)患者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平均取栓(1.9±1.0)次,141例(38.5%)患者实现了首次再通;9例(2.5%)患者术中使用了其他支架,65例(17.8%)患者行急诊血管成形术,术后24 h内sICH发生率为10.9%(40/366),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53.6%(196/366),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患者比例为23.0%(84/366),器械相关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6%(13/366);中位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为75(52,110)min,中位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为370(280,488)min。(2)前、后循环闭塞组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5.1%(163/296)和47.1%(33/70),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别为93.2%(276/296)和87.1%(61/70),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率分别为79.1%(234/296)和68.6%(48/70),术后24 h内sICH发生率分别为12.2%(36/296)和5.7%(4/70),器械相关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11/296)和2.9%(2/70),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患者比例分别为21.6%(64/296)和28.6%(20/7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可有效、安全实现血管再通。本研究结果尚需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多中心研究
RECO支架
有效性
安全性
Keywords
Ischemic stroke
Multicenter study
RECO stent
Efficacy
Safety
分类号
R651.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尹俊洋
宗启言
吴达
吕朋华
丁鸭锁
刘艳
邵祥忠
丁桂兵
程言博
曹洁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